【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牲)-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牲)-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牲)-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牲)-试卷 1及答案解析(总分:4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8,分数:16.00)1.文学的含义(分数:2.00)_2.文学的文化含义(分数:2.00)_3.文学的审美含义(分数:2.00)_4.文学的通行含义(分数:2.00)_5.审美意识形态(分数:2.00)_6.文学的无功利性(分数:2.00)_7.文学活动的功利性(分数:2.00)_形象_二、填空题(总题数:3,分数:6.00)9.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分数:2.00)_10.广义的文学语言指的是( )。(南开大学 1999 年
2、)(分数:2.00)_11.文学理论的意识形态属性主要表现在文学的( )和( )上。(首都师范大学 2001 年)(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7,分数:14.00)12.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分数:2.00)_13.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是什么?(分数:2.00)_14.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分数:2.00)_15.恶劣的个性化。(南开大学 1 999 年)(分数:2.00)_16.你怎样理解文学形象的间接性?(首都师范大学 2。01 年)(分数:2.00)_17.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厦门大学 2001 年)(分数:2.00)
3、_18.你怎样看待文学的审美性与娱乐性的关系?(四川大学 2001 年)(分数:2.00)_四、论述题(总题数:5,分数:10.00)19.试论文艺的社会功能。(复旦大学 1995 年)(分数:2.00)_20.举例论述在文学与“世界”的关系上。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的区别。(华中师范大学 2000 年)(分数:2.00)_21.试论审美的超越性。(厦门大学 2001 年)(分数:2.00)_22.结合具体作品论述文学中形象与理性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 2001 年)(分数:2.00)_23.结合具体作品论述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北京师范大学 2001 年)(分数:2.00)_研究生入学考
4、试文学理论(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牲)-试卷 1答案解析(总分:4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8,分数:16.00)1.文学的含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文学的含义包括文化含义、审美含义和通行含义。)解析:2.文学的文化含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在中外文学史上,文学最初并不是指今天所谓“语言艺术”或“美的艺术”,而是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这正是文学的文化含义。)解析:3.文学的审美含义(
5、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是一种审美形态,是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歌、小说、剧本、散文等。这是从文学的文化含义中独立出来的狭义文学观念。文学不再指代用语言或文字传输的所有文化现象,而仅仅指所有文化现象中富有审美属性的那一部分。这样,文学就成为与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不同的特殊审美形态了。)解析:4.文学的通行含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是一门艺术,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与此含义不相符的哲学、历史学、科学、宗教学、伦理学等其他文化形态,当然就不属于文学范畴,而成为非文学了。)解析:
6、5.审美意识形态(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审美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具有特殊性:它一方面被看作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但另一方面又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与它们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因此,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解析:6.文学的无功利性(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从目的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不带有直接功利目的,即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
7、图。在文学活动中,无论作家还是读者,在创作或欣赏的状况中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并不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而只是获得审美体验,审美在其直接性上是无功利的。)解析:7.文学活动的功利性(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作为作家或读者的话语活动,文学虽然与直接的功利目的无关,但间接地仍旧有深刻的社会功利性,显现为审美地掌握世界这一深层目的。实际上,直接的无功利性正是为了达到间接的功利性。作为再现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文学的功利性在于,它把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作实现其再现社会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由于文学在其话语结构中显示了社会关系的丰富与深刻变化,因而间接地体现出掌握现实社会这一功利意
8、图。)解析:形象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指艺术形象,即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它是文学的特有存在方式。与人们认识活动中的感性形象不同,审美形象既具有感性特征,同时又渗透想象、虚构或情感等精神过程。与科学活动中的理性概念不同,文学中的审美形象总是假定的、不确定的或模糊的。由于以形象形态存在,文学必然地表现为直觉方式。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直接的而不是间接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解析:二、填空题(总题数:3,分数:6.00)9.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分数:2.00)_解析:10.广义的文学语言指的是( )。(南开大学 1999 年)(分
9、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规范语言)解析:11.文学理论的意识形态属性主要表现在文学的( )和( )上。(首都师范大学 2001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目的 方式)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7,分数:14.00)12.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被视为美的“语言艺术”,至少有着两种不同的含义:广义的文化含义和狭义的审美含义。广义的文学认为,在中外文学史上,文学最初并不是指今天所谓“语言艺术”或“美的艺术”,而是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
10、、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这正是文学的文化含义。文学的审美含义是指文学是一种审美形态,是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歌、小说、剧本、散文等。这是从文学的广泛的文化含义中分离、独立出来的狭义的文学观念。文学不再指代用语言或文字传输的所有文化现象,而仅仅指所有文化现象中富有审美属性的那一部分。这样,文学就成为与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不同的特殊审美形态了。现代文学理论界通行的还是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作品,即,文学是一门艺术,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与此含义不相符的哲学、历史学、科学、宗教学、伦理学等其他文化形态
11、,当然就不属于文学范畴,而成为非文学了。)解析:13.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的含义经常发生复杂的演变,正是在这种演变中,通常意义上的非文学有可能会变成文学,这正显示了文学含义的不确定性与不断变化的特点。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并不简单地在于审美属性及语言形式,而主要存于:第一,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第二,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象、虚构和情感等特性;第三,文学蕴涵着特殊而无限的意味。文学的含义往往在具体的文学活动中发生演变,尤其是把通常的非文学移位成新的文学。其实,这一点正突出了文学与文化的密切联系:文学本来就是文
12、化的一部分,从文化中既汲取资源又回头施加影响。尤其是现代先锋作家,往往突破现有的陈规陋习,从纷纭反复的文化世界中寻求新文学生长的因子,这就可能使文学的含义出现新的变数。某些先锋文学群体也可能以新的文学观去向权威挑战,形成与现成规范不同的新文学新“惯例”。同时,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观念,人们常常会按这种观念去创造新的文学,或者把以往的非文学解读为文学、非经典阐释为经典。所以要历史地、具体地对待文学的含义。)解析:14.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文学的特殊属性就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
13、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其中,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属于审美范畴,是直接的;功利性、理性、认识性属于意识形态范畴,隐含在深层,是间接的。无功利性指人的文学活动不寻求实际利益的满足;功利性指文学的社会影响作用。文学的无功利性是直接的,功利性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是实现间接的功利性的手段。形象是文学特有的存在方式,是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理性指作品有其理性的思想,在文学中,理性是以特殊的形势存在的。文学是形象的,但在深层
14、又具有某种理性。这是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方式层面的显现。情感性指作品中总充满了作家的喜怒哀乐等情感;认识性指作品包含着作者对笔下形象事物的思想认识。在文学中,审美情感是直接的,理性认识则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性、形象、情感等审美因素中包含着功利、理性与认识性等非审美的意识形态因素,因而具有审美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双重属性。)解析:15.恶劣的个性化。(南开大学 1 999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指的是用拙劣的细节描写手法,对偶然性的人物的空洞的非本质特征作不厌其烦的描写的一种流行的人物描写倾向。这是恩格
15、斯在批评自然主义文学时所使用的一个概念。)解析:16.你怎样理解文学形象的间接性?(首都师范大学 2。01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首先,文学不同于造型、表演艺术形式,它用语言塑造形象,是间接的,需要接受者想象完成,在想象中间接地形成对形象的完形和塑造。其次,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其中,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属于审美范畴,是直接的;功利性、理性、认识性属于意识形态范畴,隐含在深层,是间接的。 形象是文学特有的存在方式,是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文学的直接的审美感性特征决定了文学直接的
16、是形象的,但在深层具有某种理性,即文学创作阅读及形象本身都可能与某种间接的或深层的理性考虑有关,这其实从另一侧面体现了文学形象的间接性。)解析:17.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厦门大学 2001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活动的发展,由经济因素最终决定,但会受到诸如政治、道德、哲学等因素的直接影响。因此文学活动的发展往往会和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相对于文学活动的发生问题,文学活动的发展问题更加复杂。文学伴随生产劳动而产生,并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但文学发展的进程也有特殊的情况,就是它的发展同经济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显得快些,有时显得慢些,有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研究生 入学考试 文学理论 文学 活动 审美 意识形态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