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及答案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6 及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符号学(清华大学,2009 年)(分数:2.00)_2.传播媒介(武汉理工大学,2009 年)(分数:2.00)_3.人际传播(武汉理工大学,2009 年)(分数:2.00)_4.组织传播。(厦门大学,2009 年)(分数:2.00)_5.大众传播(武汉理工大学,2009 年;复旦大学,2011 年 MJC 真题)(分数:2.00)_6.什么是大众传播的“共鸣效果”“累积效果”和“遍在效果”?(中山大学,2010 年)(分数:2.00
2、)_7.拟态环境(人民大学,2009 年)(分数:2.00)_8.媒介是人的延伸(复旦大学,2011 年 MJC 真题;中国人民大学,2011 年 MJC 真题)(分数:2.00)_9.沉默的螺旋(北京大学,2011 年 MJC 真题)(分数:2.00)_10.法兰克福学派(复旦大学,2009 年)(分数:2.00)_11.传播学经验学派(厦门大学,2009 年)(分数:2.00)_12.抽样调查(四川大学,2009 年)(分数:2.00)_13.内容分析法(暨南大学,2008 年)(分数:2.00)_14.双向传播(中山大学,2010 年)(分数:2.00)_15.两级流动传播(华南理工,2
3、009 年)(分数:2.00)_16.传播学 5w 模式(复旦大学,2012 年 MJC 真题)(分数:2.00)_17.受众(复旦大学,2008 年)(分数:2.00)_二、简答题(总题数:9,分数:18.00)18.简述信源可信性对传播效果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2008 年,说明:该格式真题为新闻学或传播学考研真题)(分数:2.00)_19.简析库利的“镜中我”理论。(清华大学,2009 年)(分数:2.00)_20.简述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功能。(南京师范大学,2009 年)(分数:2.00)_21.简述组织传播及其特点。(西安交通大学,2008 年)(分数:2.00)_22.大众传
4、播的基本特征。(上海大学,2009 年)(分数:2.00)_23.美国经验学派的研究方法和主要成果是什么?它和批判学派有什么差异? (南开大学,2008 年)(分数:2.00)_24.传播学中的控制实验主要关注哪些条件?(北京师范大学,2008 年)(分数:2.00)_25.请画出并解释马莱兹克的传播系统模式。(电子科技大学,2008)(分数:2.00)_26.画出循环传播模式图,并简要叙述主要内容(画 1950 年施拉姆的双向传播模式并分析)。(中国人民大学,2009 年)(分数:2.00)_三、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27.请阐述“两个环境”理论及含义。(复旦大学,2008 年
5、;复旦大学,2011 年 MJC 真题)(分数:2.00)_28.请你结合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谈谈对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出的“媒介即隐喻”的看法。(北京师范大学,2008 年;中国传媒大学,201 1 年 MJC 真题)(分数:2.00)_29.简述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的主要特点。(北京师范大学,2008 年)(分数:2.00)_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6 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符号学(清华大学,2009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符号学(Semiotics
6、 或 Semiology)广义上是研究符号传意的人文科学,内容涉及文字符、讯号符、密码、古文明记号、手语等科学。由于涵盖的范围过于广阔,在西方人文科学中长期得不到重视,直到结构主义在 20 世纪下半期兴起,以Tel Quel杂志为号召的哲学家,为了反对让.保罗.萨特的存在主义,大量引用俄罗斯在十月革命前的一系列有关符号在文化上的再现过程的研究。故此,正式出现当今所指的符号学,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解析:2.传播媒介(武汉理工大学,2009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传播媒介大致有两种含义:第一,它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第二,它指从事信息的
7、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但无论哪一种意义上的媒介,都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要素。)解析:3.人际传播(武汉理工大学,2009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解析:4.组织传播。(厦门大学,2009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
8、播,二是组织外传播。简单来说,组织传播,就是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组织传播的总体功能,就是通过信息传递将组织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解析:5.大众传播(武汉理工大学,2009 年;复旦大学,2011 年 MJC 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解析:6.什么是大众传播的“共鸣效果”“累积效果”和“遍在效果”?(中山大学,2010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德国社会学家诺依曼认为,在以
9、电视高度普及为特点的现代信息社会,传播媒介对人们的环境认知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有三个: (1)多数传媒的报道内容具有高度的类似性,产生“共鸣效果”; (2)同类信息的传达活动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和重复性,产生“累积效果”; (3)媒介信息的大范围具有空前的广泛性,产生“遍在效果”。)解析:7.拟态环境(人民大学,2009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李普曼在他的自由与新闻中提出来的。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解析:8.媒介是人的
10、延伸(复旦大学,2011 年 MJC 真题;中国人民大学,2011 年 MJC 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媒介即人的延伸,是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中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媒介是人的感觉能力的延伸或扩展。印刷媒介是视觉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视则是视听觉的综合延伸。每种媒介的使用都会改变人的感觉平衡状态、产生不同的心理作用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反应方式。这个观点说明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性质的社会影响,但它并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解析:9.沉默的螺旋(北京大学,2011 年 MJC 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
11、案:沉默的螺旋(11he Spiral of Silence)是一个政治学和大众传播理论。该理论基本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该理论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大多数个人会力图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孤立。)解析:10.法兰克福学派(复旦大学,2009 年)(分数:2.00)_
12、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当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哲学流派,以批判的社会理论著称,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社群。由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领导成员在 20 世纪 3040 年代发展起来,其社会政治观点集中反映在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人的著作中。)解析:11.传播学经验学派(厦门大学,2009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经验学派,在广义上指的是主要以经验性方法来考察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流派,它与主要以思辨性方法考察社会现象的流派相区别。在传播学中,经验学派尤其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主流传播学。对于后者,它既是
13、一个方法论的概念,又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一定的社会观和传播观。美国的经验学派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二是多元的社会观。)解析:12.抽样调查(四川大学,2009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抽样调查是实证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指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做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显然,抽样调查虽然不是全面调查,但它的目的却在于取得反映总体情况的信息资料,因而,也可起到全面调查的作用。)解析:13.内容分析法(暨南大学,2008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实证研究的方法,是一种
14、对明示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调查方法。内容分析法有三个特点,即必须要有明确的客观规则,讯息内容或类型的取舍选择要有首尾一贯的标准,应将讯息属性和传播者以及受传者的特征联系起来。)解析:14.双向传播(中山大学,2010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双向传播指存在着反馈和互动机制的传播活动。在双向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相互交流和共享信息,保持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一般来说,人类的传播活动均具有双向性,但这种双向性有强弱之分。对话、打电话或计算机通信等属于双向性较强的传播活动,而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活动的双向性较弱。)解析:15.两级流动传播(华南理工,2
15、009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940 年,为了调查大众传播媒介对政治活动的影响,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研究所开始了一项大众传播媒介如何影响选民投票的研究。实际的研究结果表明:真正最能够影响选民投票的并不是大众传播媒介,而是人际影响(Personal Influence)。而且人际影响比媒介影响更频繁,更有效。研究人员还发现,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是通过首先影响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然后由意见领袖来影响更多的普通人。这就是所谓的“两级流动传播理论(Two Step Flow of Communication)”。)解析:16.传播学 5w 模式(复旦大学,2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新闻 传播 硕士 专业 基础 历年 汇编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