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273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273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273及答案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273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16.00)1.毛泽东实际上否定了“城市中心论”,确立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的文章是( )(分数:1.00)A.反对本本主义B.井冈山的斗争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怎样分析农村阶级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中,比较早地明确使用“群众路线”这个科学概念的是( )(分数:1.00)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邓小平3.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的最高衡量标准是( )(分数:1.00)A.解放生产力B.发展生产力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一切
2、具体事物和现象的存在、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是( )(分数:1.00)A.机械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辩证唯物论的观点D.外因论的观点5.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是( )(分数:1.00)A.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B.进行社会主义革命C.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力量进行改革D.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6.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 )(分数:1.00)A.自然的既定的关系B.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随机相遇的关系C.纯粹的功利关系D.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创造性的关系7.有人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然存在按要素贡献分配的分配
3、方式就应该承认要素创造价值。这种观点( )(分数:1.00)A.认为价值分配取决于所有制性质B.认为生产要素应当依据贡献大小参与价值分配C.混淆了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这两个层次不同的问题D.认为劳动力要素和其他要素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是不同的8.在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分数:1.00)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分配关系C.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9.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取决于( )(分数:1.00)A.一次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率的高低B.剩余价值率和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C.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D.剩余价值率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1
4、0.经过一年的审查,日本文部省宣布新的历史教科书合格,由于教科书内容包含有歪曲历史因而引起( )、( )、( )等亚洲国家的强烈反对。( )中国 韩国 朝鲜 越南(分数:1.00)A.B.C.D.11.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分数:1.00)A.B.C.D.1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所在是( )(分数:1.00)A.贯彻教育为本的思想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C.发展科学技术D.把科技、教育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13.“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 )(分数:1.00)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
5、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14.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 )(分数:1.00)A.社会物质财富和成果B.社会文化财富和成果C.社会一切成果和财富的总和D.社会政治文明成果15.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 )(分数:1.00)A.揭示生产力发展的规律B.揭示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C.揭示剩余价值规律D.揭示经济规律16.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深刻阐明了( )(分数:1.00)A.实事求是的重要性B.解放思想的重要性C.改
6、革开放的重要性D.破除迷信的重要性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来的深刻历史背景是( )(分数:2.00)A.在吸收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失败的教训基础上提出来的B.在总结我们党的奋斗历程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C.面对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变化作出的深刻思考D.联系我们党的队伍的状况进行思考的18.在阶级社会里,意识形态的性质直接决定于它所适应的( ) 田(分数:2.00)A.人类文明程度B.社会阶级利益C.社会生产力状况D.社会经济制度性质19.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是( )(分数:2.00)A.扩大社会中间层,减少低收入和贫困群体,理顺收入
7、分配秩序,严厉打击腐败和非法致富B.加大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把扩大就业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C.努力改善社会关系和劳动关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各种社会矛盾D.发展社会生产力20.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下列关系具有哲学基本问题性质的有( )(分数:2.00)A.天人关系B.理气关系C.形神关系D.心物关系21.在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于人民共和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 )(分数:2.00)A.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不允许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B.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无产阶级不允许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C.国民党统治集团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他们坚持国民党一党专政,不允许
8、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决定其不能实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及其所领导的革命斗争的胜利发展,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第三条道路22.固定资本无形损耗的原因有( )(分数:2.00)A.机器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产生磨损B.新的、效率更高的机器设备出现C.机器设备因自然力作用形成损耗D.同类机器设备生产成本降低23.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工作会议上强调,2005 年要进一步促进银行业加强和改善风险管理,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 )(分数:2.00)A.督促商业银行建立健全以资本金管理为核心的自我约束机制B.指导商业银行认真做好风险识别、量化、管理工作C.
9、推动商业银行加强市场风险管理D.促进银行机构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的信贷服务24.下列属于客体范畴的是( )(分数:2.00)A.一切客观事物B.妖魔鬼怪C.有待挖掘的马克思思想D.月球25.实践的主体和客体是相互作用的,二者相互作用的关系体现了( )(分数:2.00)A.精神和物质的关系B.目的与手段的关系C.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关系D.限定和超越的关系26.裁缝的劳动和木匠的劳动都是在特定形式下进行的劳动,他们的生产活动的目的、操作方法、劳动对象、劳动手段等等都是各不相同的,但在市场上,裁缝生产的衣服却可以和木匠生产的家具相互交换。这是因为( )(分数:2.00)A
10、.衣服和家具都能满足人类的特定需要B.衣服和家具都取材于自然界C.衣服和家具都包含了人类劳动D.裁缝需要家具,木匠需要衣服27.1927 年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 )(分数:2.00)A.反帝反封建纲领和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B.武装起义C.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思想D.土地革命28.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的新概念。“和谐”成了我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因此,从更深层次的理论上把握“和谐社会”的要点也随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谐”的几个基本问题是( )(分数:2.00)A.要实现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B.要运用社会组
11、织实现和谐社会C.要从调整社会结构人手建设和谐社会D.关键在于制度创新29.“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这一观点表明( )(分数:2.00)A.由法人股东而不是个人股东构成的股份制是公有制B.公有制与私有制都可以通过股份制这一形式来实现C.公有制经济与控股地位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质D.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公有还是私有的性质30.国家主席胡锦涛于 9 月 5 日至 17 日对下述三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成立 60 周年首脑会议( )(分数:2.00)A.美国B.巴西C.墨西哥D.加拿大31.影响市场上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主要有( )(分数:
12、2.00)A.商品价值的变化B.货币价值的变化C.供求关系的变化D.平均利润率的变化32.在关于中国国情工业化道路的论述中,毛泽东先后提出了( )(分数:2.00)A.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B.多发展些重工业,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C.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的发展D.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的总方针33.“一定条件下,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是指精神力量( )(分数:2.00)A.是物质力量的根源B.可以促进物质力量的发展C.可以使物质力量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D.可以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鼓励作用三、分析题(总题数:5,分数:50.00)34.运用有关哲学原理,分析下述材料:材料
13、 117 世纪和 18 世纪的一些唯物主义者,受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或物体的某些特征。伽桑狄说:“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各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爱尔维修说:“物质并不是一件东西,自然界中只有一些我们称之为形体的个体,物质这个名词只能了解为那些为一切形体所固有的特性的集合。”他认为,广延性、密度、不可入性等是一切形体所具有的特性。摘自十八世纪法国哲学材料 2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X 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否定了原子是物质的始原、原子不可分、元素不可变等传统思想。一些自然科学家由于不懂辩证法,认为“原子非物质化了,物质消失了”。马赫主义者抓住这一点以论证唯心主
14、义,宣称“物质消失了”,就是“物质本身不存在了”,只存在感性知觉,物质是“荒谬的虚构”和“假设”。摘自列宁选集,第 2 卷材料 3列宁指出:“物质已在消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迄今我们认识物质所达到的那个界限正在消失,我们的知识正在深化;那些以前以为是绝对的、不变的、原本的物质特性(不可入性、惯性、质量等等)正在消失,现在它们显现出是相对的,仅为物质的某些状态所特有的。因为物质的惟一特性就是:它是客观实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摘自列宁选集,第 2 卷请回答:(1)材料 1 所表明的哲学观点及其局限性。(2)材料 2 中所体现的自然科学发现同哲学的关系。(3)结合材料 3 列宁阐述的思想,简述
1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学说的关系。(分数:10.00)_35.下列是关于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材料:材料 1“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本身不是价值。它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第 65 页“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本来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的源泉。”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第 65 页“活劳动必须抓住这些东西(铁、木、纱),使它们由死复活,使它们从仅仅是可能的使用价值变为现实的和起作用的使用价值。它们被劳动的火焰笼罩着,被当作劳动自己的躯体,被赋予活力以在劳
16、动过程中执行与它们的概念和职务相适合的职能。”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第 207208 页材料 2“生产成果的分配,不过是生产要素本身分配的结果”。“长期以来,我国在理论和实践上一直排斥按生产要素分配。由此造成的后果首先是使资金、土地、设备等生产条件由个别企业无偿占有和使用,闲置或低效使用的生产要素得不到合理流动,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摘自学术月刊2001 年第 3 期“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科学揭示的是商品价值的源泉,即人的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一种分配方式,指的是人们创造出来的价值是按照个人投入的生产要素来进行分配的。”“人类社会采取何种分配方式是生产资料所有
17、制的性质和结构决定的,它们从来不取决于价值是如何创造的。”摘自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 年第 4 期材料 3“法国的让萨伊用使用价值或财富的生产过程代替价值的创造过程,得出价值是劳动、资本、土地三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因而劳动创造的收入是工资,资本创造的收入是利润,土地创造的收入是地租。”摘自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 年第 4 期请回答:(1)结合材料 1,分析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2)结合材料 2,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的依据。(3)结合材料 1、2、3,批判让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分数:
18、10.00)_36.下列是摘自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的材料:材料 1为了正确地认识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不同的矛盾,应该首先弄清楚什么是人民,什么是敌人。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材料 2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在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说来,除了对抗性的一面以外,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材料 3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着剥削和被剥削的矛盾,这本来是对抗性的矛盾。但是在我国的具体条件下,这两个阶级的对抗性的矛盾如果处理得当,可以转变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可 yx 用和平的方法解
19、决这个矛盾,如果我们处理不当,那么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就会变成敌我之间的矛盾。请回答:(1)分析材料 1,结合所学的知识,分别指出自抗日战争时期以来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的范围、敌人的范围。(2)分析材料 1、2、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的性质及相互关系,指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包括的范围。(3)论述毛泽东在这一著作中提出的新理论及其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实指导意义。(分数:10.00)_37.阐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飞跃及其重大意义。(分数:10.00)_38.本题为选做题,请在、两道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
20、 1 道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选做题:怎样认识冷战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加强,同时遭受挑战?选做题:阅读下列关于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材料。材料 1恩格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材料 2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全球人口急剧增长,工业发展。一方面,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以惊人的速度扩大;另一方面,日益严重的水污染蚕食大量可供消费的水资源。世界上许多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机:12 亿人用水短缺,30 亿人缺乏用水卫生设施
21、,每年有 300 万到枷万人死于和水有关的疾病。水资源危机带来的生态系统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破坏,也严重威胁人类生存。材料 3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是一个有近 13 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仍然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严峻挑战。对此,全党同志务必高度重视,坚决克服盲目乐观、麻痹松懈和消极畏难的情绪,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增强人口意识、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继续坚持不懈地把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抓紧抓好。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请回答:(1)根据材料 1,回答我们如何认识人的主观能
22、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2)根据材料 2,简述世界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3)根据材料 3,简述中国政府解决人口和资源矛盾的思路。(分数:10.00)_考研政治-273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16.00)1.毛泽东实际上否定了“城市中心论”,确立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的文章是( )(分数:1.00)A.反对本本主义B.井冈山的斗争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怎样分析农村阶级解析:考查要点 本题是考查考生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农村为中心”这一知识点的把握情况。答案解析 1930 年初,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实际上确立了“
23、要以农村为中心”的观念,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A、B、D 项虽然也都是这一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表的重要著作,但不是确立“要以农村为中心”这一观念的著作。A 毛泽东的这篇文章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那时没有用“教条主义”这个名称,而叫它做“本本主义”。B 这是毛泽东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阐明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位一体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D 这个文件,是毛泽东 1933 年 10 月为纠正在土地改革工作中发生的偏向、正确地解决土地问题而写的,曾由当时中央工农民主政府通过,作为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标准。故正确选项为 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273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