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50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50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50及答案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 50 及答案解析(总分:5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瞽宗的教育功能是(分数:2.00)A.实施乐教之地B.实施生活教育之地C.实施德育之地D.实施礼仪教育之地3.孔子的道德修养的方法包括立志、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下列选项不属于“克己”的方法的是(分数:2.00)A.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B.躬自厚而薄责于人C.隐恶扬善D.言必信,行必果4.“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反映
2、的教学原则是(分数:2.00)A.预防性原则B.启发诱导原则C.及时施教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5.主张“学问之法,不唯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的人物是(分数:2.00)A.孟子B.荀子C.董仲舒D.王充6.确定“三年一贡举”制度的朝代是(分数:2.00)A.隋B.唐C.宋D.明7.三字经百家姓在蒙学教材中属于(分数:2.00)A.识字教学B.伦理道德C.历史教学D.诗歌教学教材8.认为“读书无他道,只需在行字著力”,强调“学而必习,习而必行”的思想家是(分数:2.00)A.王夫之B.王守仁C.黄宗羲D.颜元9.最早设立于中国本土的比较正式的教会学校是(分数:2.00)A.英华书院
3、B.马礼逊学堂C.崇信义塾D.宏艺书塾10.下列选项中,为近代国人自己举办的第一所女子学堂的是(分数:2.00)A.万木草堂B.湖南时务学堂C.经正女学D.南洋公学11.1906 年,有学者提出了以体育培养人的身体能力,以智育、德育、美育培养人的精神能力,相应发展真善美之理想,期培养“完全人物”。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的以德、智、体、美四育并重的教育宗旨。这学者是(分数:2.00)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王国维12.倡导青年“使工不误读,读不误工,工读打成一片,才是真正人的生活。”在农村,倡导青年“耕读做人”,要求青年怀着“尊劳主义”到农村去,与劳动大众“打成一气”“作现代文明的导
4、线”。这一思潮是(分数:2.00)A.平民教育思潮B.工读主义思想C.职业教育思潮D.实用主义思潮13.下列选项中,将高等师范学校升格为师范大学的学制是(分数:2.00)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一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14.1928 年 5 月,中华民国大学院在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这次会议提出了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史称(分数:2.00)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戊辰学制15.下列关于解放区中小学教育的正规化的表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解放战争初期,中小学教育中的政治任务由抗日的民族主义教育转到反蒋的新民主主义教育B.自 1948 年 7 月开始,各解放区
5、相继召开会议讨论中等教育正规化的问题C.1948 年 9 月 16 日发表的社论指出:中等教育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具有中等文化水平和科学知识的人才D.1948 年 9 月 16 日发表的社论指出:办好中等教育,必须坚持苏区、边区教育传统16.在陈鹤琴的“五指活动”的思想体系中,生物、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方面的常识属于(分数:2.00)A.儿童健康活动B.儿童社会活动C.儿童科学活动D.儿童艺术活动17.主张学习内容除“七艺”外,还要重点学习上帝的语言,一切知识的源泉圣经的是(分数:2.00)A.奥古斯丁B.圣托马斯.阿奎那C.西塞罗D.昆体良18.下列表述中是拉夏洛泰的主张的是(分数:2.0
6、0)A.倡导无神论B.国家主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法的法国国民C.教育能启发人的理性D.教育的作用是弃恶扬善19.被称为西方教育史上的第一本学前教育学著作的是(分数:2.00)A.大教学论B.母育学校C.世界图解D.语言学入门20.下列书籍对福禄贝尔的游戏和作业思想有深刻影响的是(分数:2.00)A.席勒.审美教育书简B.歌德.浮士德C.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D.卢梭.爱弥儿21.被视为是决定了英国战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的教育法案是(分数:2.00)A.巴尔福法案B.哈多报告C.斯宾斯报告D.巴特勒教育法22.1987 年,“临教审”在反复调查研究并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咨询报
7、告以及具体的改革建议。其中 1987 年 8 日提出的咨询报告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下列选项不是该咨询报告提出面向 21 世纪日本教育改革的目标、责任和使命的是(分数:2.00)A.培养青年一代具有广阔的胸怀、强健的体魄和丰富的创造力B.具有自由、自律的品格和公共精神C.成为面向 21 世纪的日本人D.重视德育、体育,培养协调发展的儿童23.1982 年,美国教育家阿德勒等人共同提出了“派迪亚计划”,对美国当时的 12 年制中小学教育提出了改革主张,企图实施更适合人性需要的教育。这一教育实践的指导思想是(分数:2.00)A.新行为主义教育B.分析教育哲学C.终身教育思潮D.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二
8、、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24.简述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理论。(分数:2.00)_25.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分数:2.00)_26.简述大学服务社会功能的形成与发展。(分数:2.00)_27.简述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的内容。(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 50 答案解析(总分:5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瞽宗的教育功能是(分数:2.00)A.实施乐教之地
9、B.实施生活教育之地C.实施德育之地D.实施礼仪教育之地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瞽宗的功能。礼记.明堂位中有“殷人设右学为大学,左学为小学,作乐于瞽宗。”再如礼记.王制中有“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郑玄作注有“右学,大学,在西郊;左学,小学,在国中王宫之东。”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当时大学的教育以乐教为重,乐教的教师就是乐师。乐师在学中祀其先师为乐祖,学也就成为乐师的宗庙,故称瞽宗。瞽宗是奴隶主贵族子弟学习礼乐的学校。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3.孔子的道德修养的方法包括立志、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下列选项不属于“克己”的方法的是(分数:2.00)A.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0、B.躬自厚而薄责于人C.隐恶扬善D.言必信,行必果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道德修养体系。克己是在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上,主张“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和“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也就是说,主张以同理心待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进而能“隐恶扬善”。而“言必信,行必果”则是力行。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4.“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反映的教学原则是(分数:2.00)A.预防性原则 B.启发诱导原则C.及时施教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记中的教学原则思想。学记提出的教学原则有:预防性原则,启发诱导原则,及时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相观而善、长善就失原则,藏息相辅原则,教学相长
11、原则。“禁于未发之谓豫”“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这条原则强调防患于未然。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5.主张“学问之法,不唯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的人物是(分数:2.00)A.孟子B.荀子C.董仲舒D.王充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王充的“论学习”的思想。关于学习方法,王充主张:学知与闻见、思考与求是、问难与距师。王充主张要获得真正的知识,就需要打破唯师是从、唯书是从的心理。“学问之法,不唯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迢难孔子,何伤于义。”另一方面,为使学生能深入理解学习内容,师生双方必须创设充分激发思维的学习情境,即“师弟子相诃难”的学风,学术会因此而“激而深
12、切,触而著明。”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6.确定“三年一贡举”制度的朝代是(分数:2.00)A.隋B.唐C.宋 D.明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的科举制度。宋初随唐制,一年开考一次;后“间岁一贡举”;1066 年,确定为“三年一贡举”。“三年一贡举”取得了“恩典不增而贡举期缓,士得休息,官不以烦”的效果。这一制度沿用至清末废科举之时。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7.三字经百家姓在蒙学教材中属于(分数:2.00)A.识字教学 B.伦理道德C.历史教学D.诗歌教学教材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蒙学教材其种类。依据蒙学教材其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可大致分为:(1)识字教学教材:如三字经百家姓;(2)伦理道德
13、教材:如朱熹的小学,再如童蒙训少仪外传性理字训等;(3)历史教学教材:如宋王令作十七史蒙求、黄继善作史学提要等;(4)诗歌教学教材:如朱熹的训蒙诗千家诗等;(5)综合知识类教材,如名物蒙求。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8.认为“读书无他道,只需在行字著力”,强调“学而必习,习而必行”的思想家是(分数:2.00)A.王夫之B.王守仁C.黄宗羲D.颜元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颜元的教学方法的思想。颜元认为“读书无他道,只需在行字著力。”强调“学而必习,习而必行。”颜元所谓的“习动”“习行”,是一种在实际行动中练习、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他认为合理的教学方法是:(1)学用结合(增加教学中的实践环节
14、):(2)讲练结合。有时候把习行强调到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9.最早设立于中国本土的比较正式的教会学校是(分数:2.00)A.英华书院B.马礼逊学堂 C.崇信义塾D.宏艺书塾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会学校在中国的举办。1839 年 11 月,独立的马礼逊学校在澳门成立,由美国人布朗(1810-1880)主持并任教师。马礼逊学堂是最早设立于中国本土的比较正式的教会学校,因纪念马礼逊而得名。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10.下列选项中,为近代国人自己举办的第一所女子学堂的是(分数:2.00)A.万木草堂B.湖南时务学堂C.经正女学 D.南洋公学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新派创办的新
15、式学堂。经正女学,又称“中国女学堂”。1897 年,梁启超、经元善等倡议在上海设立女学堂,以树中国女子教育的先声。1898 年,由经元善集资,并得到中外人士的赞助,设经正女学于上海城南桂墅,后设分校于城西淘沙场。教师和管理人员皆为中外女士。“中学”课程为中国传统女性读物,如女孝经女论语女诫内则衍义,及女红、绘画、医学;“西学”有英文、算术、地理、体操等。虽仅存在一年多,但经正女学作为近代第一所国人自己举办的女子学校,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作用。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11.1906 年,有学者提出了以体育培养人的身体能力,以智育、德育、美育培养人的精神能力,相应发展真善美之理想,期培养“完全人物”
16、。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的以德、智、体、美四育并重的教育宗旨。这学者是(分数:2.00)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王国维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末的德、智、体、美四育并重的思想。1906 年,王国维提出了以体育培养人的身体能力,以智育、德育、美育培养人的精神能力,相应发展真善美之理想,期培养“完全人物”。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以德、智、体、美四育并重的教育宗旨,对此后的教育目标模式的设计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12.倡导青年“使工不误读,读不误工,工读打成一片,才是真正人的生活。”在农村,倡导青年“耕读做人”,要求青年怀着“尊劳主义”到农村去,与劳动大众“打
17、成一气”“作现代文明的导线”。这一思潮是(分数:2.00)A.平民教育思潮B.工读主义思想 C.职业教育思潮D.实用主义思潮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工读主义教育思潮。工读主义有四个思潮:(1)匡互生、周予同等北京高师学生于 1919 年 2 月发起组织的工学会,倡导“工学主义”。(2)以王光圻发起的北京工读互助团代表的工读主义派别,强调互助合作、亦工(农)亦读,自给自足。(3)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初具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也倡导工读。(4)以胡适、张东荪为代表的工读主义。题目中强调的是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工读主义的主张。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B。13.下列选项中,将高等师范学校升格为师范大学的学制是(分数
18、:2.00)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一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壬戌学制的特点。壬戌学制突破了师范教育自成体系的框架,使师范教育程度提高,设置灵活。其一,中等教育阶段,除原有的师范教育外,在高级中学阶段设师范科。其二,将高等师范学校升格为师范大学。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14.1928 年 5 月,中华民国大学院在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这次会议提出了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史称(分数:2.00)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戊辰学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戊辰学制。1928 年,在中华民国大学院召开的会议上提出的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被一些学者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中外 教育史 50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