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华南师范大学2013年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华南师范大学2013年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华南师范大学2013年及答案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华南师范大学 2013 年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6,分数:30.00)1.受教育者 (分数:5.00)_2.教育目的 (分数:5.00)_3.教学方法 (分数:5.00)_4.道德教育 (分数:5.00)_5.学习策略 (分数:5.00)_6.心理健康 (分数:5.00)_二、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40.00)7.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 (分数:10.00)_8.简述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 (分数:10.00)_9.简述蔡元培的独立教育思想。 (分数:10.00)_10.简述基督教教育的特点。 (分数:10.00
2、)_三、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0)11.试论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分数:20.00)_12.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分数:20.00)_13.论述国家在危机中的教育改革建议。 (分数:20.00)_14.论述人格和行为在性别上的差异。 (分数:20.00)_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华南师范大学 2013 年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6,分数:30.00)1.受教育者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
3、教育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缺少这一要素,教育活动就无法进行。随着受教育者的知识和能力的增长,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活动中表现的更为明显,起的作用更大,他们可以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主动地、自觉地吸取知识和进行品德修养。2.教育目的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规格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历史上教育思想家对教育目的有不同论述,大致可分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两类。从社会的需要来认定教
4、育目的,是社会本位论;从个体发展来确定教育目的,是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都有意义,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3.教学方法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其特点是始终包括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双方的活动。目前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和研究法等,这些方法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方法。4.道德教育 (分数:5.00)_正确答案:
5、()解析:道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称德育。其特点是以认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掌握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发展分辨善恶的能力以解决道德价值观问题。我国社会主义的学校德育有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5.学习策略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它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方式方法和调控技能的综合。麦基奇把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
6、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学习策略主要有主动性、有效性、过程性和程序性等特征。主要原则有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等。6.心理健康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心理健康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二、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40.00)7.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随着科
7、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发展也日新月异。现代教育有全民化、终身化、民主化、多元化、国际化与本土化等特征。 (1)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的全民化是指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不仅仅包括小学教育、初中教育等等,还包括正规的和非正规的各种方式的教育。它是一种基本教育,要满足人们在这个社会生存发展、参与社会、参与决策和继续学习的需要。 (2)教育的终身化 终身教育是指教育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也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的培养。接受教育应该是一个人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事情,教育应当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3)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的民主化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
8、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机会面前人人平等,都可以成为民主化教育的主体。 (4)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5)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20 世纪中叶以来,教育的全球化的趋势愈来愈明显。全球化不仅意味着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之间有着休戚与共的关系,而且意味着民族和国家的重新定位。教育本土化的浪潮将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出现,成为人们重建本土文化和教育传统的主要论题。因为全球化并不是
9、也不应该是“均质化”和“西方化”,全球化应该促进世界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而不应该形成新的依附关系。8.简述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我国古代学记中总结了“教学相长”“启发诱导”“藏息相辅”“预时孙摩”“长善救失”等宝贵的教学经验,这些都属于教学原则范畴。孔子曾经提出过“改过迁善”的思想,偏重于强调在道德教育中要善于克服自己的缺点,学习他人的长处。学记则把这一思想发展为教育和教学的一项比较普遍的原则,即“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 “长善救失”就是说,教师要善于发现并纠正学子的失误。“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
10、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教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多,过于庞杂,贪多务得;寡,知识面狭窄,贫乏浅薄;易,把学习看得过分容易,自满自足;止,夸大困难,畏难而止。这些都是学习过程中常见的缺点,但在每个人身上表现不同,产生的原因各异,教师也必须具体分析,全面掌握。 如果教育得法,缺点可以转化为优点。多则知识渊博;寡则精深专一;易则充满信心;止则稳谨平实、安于所得,这就是可贵的长处。王夫之说:“多、寡、易、止虽各有失,而多者便于博,寡者易于专,易者勇于行,止者安其序,亦各有善焉。救其失,则善长矣。”这就要求教师懂得教育的辩证法,坚持正面教育,重视因材施教。善于因势利导,利用积
11、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将缺点转化为优点。9.简述蔡元培的独立教育思想。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教育独立作为一种思潮,萌发于“五四”之前,发展兴盛于 20 世纪 20 年代。1922 年 3 月,蔡元培在新教育上发表了教育独立议一文,阐明教育独立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成为教育独立思潮中的重要篇章。为实现教育的真正独立,蔡元培设计了教育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独立于宗教的具体措施。其中关于教育行政独立的方案设想,成为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实施“大学区制”的框架基础。 (1)教育独立的基本要求 教育经费独立 政府指定固定的款项,专作教育经费,不能移作他用,建立独立的教育会计制度等。 教
12、育行政独立 设立专管教育的行政机构,不附设于政府部门,由懂教育的专业人士主持。教育总长不得因政局的变动而频繁变动。 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 教育方针应保持稳定,不受政治的干扰。能自由编辑、出版和选用教科书。 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 教育讲究尊重个性,而宗教总是要人盲从;教育追求前进,而宗教趋于保守,所以教育要摆脱宗教的影响。(2)教育独立的意义 在军阀政府对教育或横加干涉,或任意摧残,或视如草芥的情况下,蔡元培等人突出教育活动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维护教育的基本生存,有其合理性。另外教育独立思想在推进收回教育权运动,抵制殖民教育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10.简述基督教教育的特点。 (分数:10.00)_正
13、确答案:()解析:基督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从其形成之日起就把传播教义、争取信徒作为重要目标。基督教教育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它的教育观和垄断性上。 (1)基督教教育的教育观 在世界观上,集中体现为“上帝创造万物” 基督教确立了一个超理性的信仰权威,同时又赋予其极丰富的道德内涵。在基督教看来,人和世上的万事万物一样,都是上帝创造的。所以,敬畏与信仰上帝被基督教看成是人最基本的特性。缺了它们,人类就与动物无异。 在儿童观上,开始比较宽容,奥古斯丁之后,严格控制儿童的欲望 中世纪的思想家在探讨人的本质时,大都摆脱不了宗教神学的束缚,无论是相信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依然把儿童看成上帝的造物。这种观点忽视了儿童自
14、身的主体存在,束缚了儿童健康积极的自主发展。 在知识观上,神学为最高学问,其他都为其“婢女” 任何世俗学问都服从于上帝的学说。在中世纪的神学家中,托马斯阿奎那是对希腊哲学,特别是亚里士多德的各种著作研究得最深、运用得最多的人。但是,他却用从亚里士多德那里学来的形式与质料说来论证他所提出的宇宙中的知识等级体系。 在目的观上,基督教将使人摆脱世俗的困扰、虔敬上帝、成为具有纯粹信仰的人,作为教育的目的。 (2)基督教教育的垄断性 在西欧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基督教会成为一种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它在意识形态上居于独尊的地位,并且垄断了中世纪的教育。这是因为中世纪初期,日耳曼人上自国王,下至平民,都是文盲。
15、他们文化上的这种原始状态,使其不可能一下子消受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各项成果。较高文化在蛮族中的普及与提高,需要一个过程,而当时有文化的人只有基督教士,这就造成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文化垄断地位。三、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0)11.试论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先后掀起课程改革热潮,我国自 90 年代以后也紧跟世界步伐,积极进行课程改革,2001 年 7 月正式出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下面简称纲要),标志着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功能的转变、课程结
16、构的改革、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内容的改革、课程组织实施方式的改革、课程评价的改革、课程管理的改革以及教材开发、教师培训等方面。纵观十余年来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其发展轨迹多而丰富。就课程本身而言,其改革轨迹将继续沿着以下路径发展。 (1)课程现代化 课程现代化就是以现代化的思想、观念、价值来统摄课程编制,更好地解决“社会需求”“知识体系”和“儿童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使课程系统诸要素在结构性的联系中展现整体效应。课程现代化涉及课程观念、课程内容与结构、课程授受、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 课程观念上,建立开放性课程观,不仅仅是组织好的一门门学科,还要有更广泛的外延,课程的知识也不再仅仅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 硕士 入学考试 综合 华南师范大学 2013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