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文.docx
《2016年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6 年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高三 模拟 考试试卷语文 第 I 卷(选择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家谱漫说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祭祖的习俗,而祭祖的习俗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感激先人的情怀;然而对于每个家族来说,那么多从未谋面的先人是如何被纳入到祭奠和追怀的对象中的呢?这就要归功于家谱了。 家谱是记载一个家族血缘关系发展的过程,同时也重点记录家族里面重要人物的事迹的家族历史文献,又被称为族谱、宗谱等。在我国的北方和南方地区,家谱的形式并不相同。在北方,家谱又叫“谱单”,以图表的形式简明、清晰地记录家族血缘发展过程,还可供后人悬挂供奉。南方的家谱则要详细得多,除了家族
2、血缘世系发展图外,还有序言、凡例、家训族规、族产、坟茔、契约等与家族生活关系密切的内容。这些内容被装订成册,存放在祠堂里面,因此家谱又被称作“谱书”。谱单和谱书就是我们目前可以看到的文字家谱的两个主要种类了。 关于家谱的起源时间目前 尚无统一说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文字家谱出现之前还曾有口承家谱、结绳家谱等。到了魏晋时期,中国的家谱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当时,由国家设立谱局、选取谱官统一进行家谱的编纂工作,并与九品中正选官制度相配合,共同维系世家大族的贵族地位。宋明以后,家谱沉降到庶民社会,开始成为庶民家族“尊祖、敬宗、收族”的文献依据。此后,“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家谱的体例也不断得到完善,
3、并形成了连续不断的民间修谱传统。 中国传统家谱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可分为 4 大部分:一是谱序。谱序多由家族名人或族外名人撰写,主要包括 此次修谱缘起与目的、修谱经过、家族历史渊源、迁徙经过及谱学理论等,目的是宣扬祖先功德,使子孙敬祖向善。二是凡例。凡例是家族思想的总括性表述,规定了家谱纂修的基本内容与首要原则,可以说是家谱纂修活动的纲领性文字。三是家族世系。世系是家谱的核心部分,也是家谱中分量最重的部分。传统的世系记载方法提出家谱要重点记载上至高祖,下至玄孙五服以内族人的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是指家族排行、父祖何人、婚姻情况、官爵情况、生卒情况等。在始祖方面,家谱通常会以古代名人或
4、传说人物为始祖,例如姜姓家谱认为炎帝是姜氏的始祖,并会在家谱里面 记载炎帝的历史传说。四是重要家族文献。主要包括家训族规、田产契约、祠堂坟茔、诗文传记等。以上便是家谱的主要内容,由于各地风俗不同,各个家族情况不一,家谱的内容方面也可以进行适当调整。 为什么家谱在传统社会中得到这样的重视呢?这与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传统习俗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都知道,魏晋以来,国家选官、个人婚姻以至社会交往都要看门第,致使人们开始重视记载家族郡望、源流及世系,所以家谱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宋明以后,随着国家选官体制的改变,家谱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渐渐消失,官方修谱的传统禁例也被 打破,民间私修家谱的
5、风气开始逐渐盛行,家谱成为传统宗族组织加强内部管理的重要工具,在宗族民俗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发挥着延传家族历史、服务现实生活的多重功用。 (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 1.下列各项中,对“家谱”表述有误的 一项是() A.家谱又被称为族谱、宗谱等,它的存在使得许多家族在祭祖时能够祭奠和追怀那些从未谋面的先人。 B.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文献,其最主要的内容是记载家族血缘关系发展的过程及家族里面重要人物的事迹。 C.虽然家谱的起源时间目前没有定论,但家谱与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传统习俗 关系密切却是不争的事实。 D.家谱在中国北方通常叫作“谱单”,在南方通常称为“谱书”,谱单和谱书是我国家
6、谱的两个主要种类。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 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D 项“谱单和谱书是我国家谱的两个主要种类”说法有误,原文说“谱单和谱书就是我们目前可以看到的文字家谱的两个主要种类了”。 答案: D 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一项是() A.谱书的内容较为详细,主要包括序言、凡例、家训族规、族产、坟茔、契约等与家族生活关系密切的内容。 B.中国传统家谱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可分为 4 大部分:一是谱序,二是凡例,三是家族世系,四是重要家族文献。 C.家谱内容的组成形式不仅有南北差别,而且由于各地风俗、家族情况不一,家谱的内容组成还呈现多样化。 D.宋明以后,家谱在宗
7、族民俗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起着加强宗族内部管理、延传家族历史等多重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 并 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A 项概括不全面。“主要包括序言、凡例、家训族规、族产、坟茔、契约等与家族生活关系密切的内容”不正确,原文说的是“除了家族血缘世系发展图外,还有序言、凡例、 家训族规、族产、坟茔、契约等与家族生活关系密切的内容”。 答案: A 3.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 一项是() A.家谱记录了一个家族繁衍发展的历史,为后人“尊祖、敬宗、收族”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 B.“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家谱就是一个家族发展的历史资料,对研究中国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C.魏晋时期,由于国
8、家主要实行九品中正选官制度,所以家谱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维系世家大族的贵族地位。 D.中国传统的家谱都记录了家训族规、田产契约、祠堂坟茔、诗文传记等重要家族文献,延传家族历史。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 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 项“都记录了”错,以偏概全,由原文这句话“由于各地风俗不同,各个家族情况不一,家谱的内容方面也可以进行适当调整”可知,并不是所有的家谱都记录了。 答案: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明月寺 叶弥 “山上有一座明月寺,寺里头就只有住持夫妇两人。两人本是城里人,七零年春天来的,不知道为什么要来。来了快三十年了,从来不见有亲戚来看他们男的叫罗师傅,女的叫薄师傅。两个人虽
9、说是寺院住持,但从来就是俗家打扮,一直夫妇相称。你说奇怪不奇怪?”因了这话,我走进了竹林掩映里的明月寺。 这是一 座小庙,进了门,眼前一黑,过了片刻才看清室内的陈设。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摆在屋子正中的木龛里。 薄师傅从木龛后面走出来。一看见她,我就知道这是薄师傅。她是个清瘦的老妇人,薄薄的身体,薄薄的头发,皮肤是暗白的,带着一点灰,与这幽暗的屋子很相配。她的眼神很特别,清而亮。她看人的时候,眼神专注,让人感到里面仿佛有许多要紧的内容,但仔细一看,里面什么都没有。 她看了我一眼,说道:“要不要求签 ? ”又补充了一句:“我这寺里的签,和别处不一样,不分上中下签。只要签上说的话对你有些用处,那就是上
10、签。”于是我在观音面前焚香,磕 头,在竹筒里抽了一支签,上面说道: “海市蜃楼,过眼云烟,落花流水,浮生若梦。” 我突然无可抑制地感到悲戚。 薄师傅又注意地看我一眼,说:“求签就像读书,在信与不信之间,最好。” 我问她:“那到底是信还是不信 ? ” 她素白的脸上略略有些笑容了,她说:“这个我说不清楚。”又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像你这样喜欢泾渭分明。” 我突然有个感觉,薄师傅以前可能是个教师,如果她是个教师的话,她一定是语文老师。我立刻把我的感觉对薄师傅说了。我看见她先惊后喜,喜悦之色在脸上一掠而过,代之以淡淡的悲戚。 当我陷入无言的时候,薄师傅却说话了:“我领你看我种的花去。” 薄师傅对
11、我说,大部分是她从山上移下来的。譬如这种花,叫“剪春罗”。 她特地用手指向我指示。 我对薄师傅说:“哦,我知道了。剪春罗里面有个罗字,罗,就是罗师傅 -这花是你为了罗师傅种的。” 她蹲在菜地里,不看我,脸冲着一地的菜笑了。她笑得十分真心,脸有些红了。看见她的笑容,我知道她平时不大笑的,凭她窈窕的身影,我又可以断定,她年轻时就是一个人人宠爱的大美人。 罗师傅在院子里扫地,薄师傅走过他的面前,也不看他,像自言自语地说:“小囡说, 剪春罗是我特地为你种的。”罗师傅也像是自己咳嗽一声似的说:“我说也是。”他俩已经默契得用不着神色和眼光交流了。 我们三个人就在厨房里的小桌子上吃晚饭了。“小囡。”薄师傅叫
12、我了,她那如水的眼波看着我,“吃菜。”她对我说。 罗师傅说:“你莫叫人家老是吃。你叫人家看看窗子外边的云。” 厨房的西墙上有一面窗子,窗子外面是满山的姹紫嫣红,姹紫嫣红的上面 天空上,有更绚丽的颜色。只是一天的结束,天空却像再也不回来似的,拼足了力气灿烂地谢幕。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些美丽的云霞,甜甜的,甜得怅惘。 我说:“罗师傅这么浪漫,怪不得薄师傅给你种剪春罗呢。” 两个人都看着我微笑。 第二天早晨下山,罗师傅送我。温暖的纯金色的阳光照着满山的露珠,我走了老远,还能看见薄师傅站在庙门口朝我们张目眺望的身影。 罗师傅送我到山脚下,郑重地问:“你什么时候再来 ? ” 我说:“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吧。
13、” 他又说:“我和薄师傅等你来。” 一个月、两个月弹指一挥。春天过去了,夏天过去了,秋天轰轰烈烈地开始,我这才突然想起我的许诺。 在山路上就看见明月寺被脚手架包围着,许多匠人在脚手架下忙碌。 我预感不妙。我说:“那罗师傅和薄师 傅呢 ? ” 匠人头领说:“薄师傅死了有两个月了,罗师傅走了也有一个月了。薄师傅是病死的,一个劲地瘦,瘦得像掉在地上一个冬天没烂的树叶子。罗师傅到孤郎岛上的香花寺正式出家了,法名慧尘。” 往事里的往事,我已无可猜测。他们到底是谁 ? 有着什么样的秘密 ? 没人知道。 明月寺不会说话。 ( 有删改 )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第
14、一段借他人的一番话,交代了两位主人公的离奇身世、故事发生的缘起及时代,开篇设置悬念,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我”对签上所说感到悲戚,薄师傅却说出“信 与不信之间,最好”及年轻时喜欢泾渭分明的话,对比之下,表现出她经历世事变幻后的大彻大悟。 C.小说以“我”的所见所感为线索,描写明月寺中罗师傅和薄师傅的俗家生活,观察细致,语言平淡舒缓而又生机充盈,不动声色却又自然真实。 D.下山时,薄师傅和罗师傅盼望“我”再来的情节,暗示二人其实并不想隐遁在明月寺,渴望有人来发现他们,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E.罗师傅和薄师傅的爱情是一种逃遁在外的爱情,看似世外桃源,其实却仍然承受着俗世的痛苦,而对他们痛
15、苦的谜底,“我”也无法揭破。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 并 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A 项“交代了两位主人公的离奇身世”表现并不明显。 B 项“表现出她经历世事变幻后的大彻大悟”不对,表现了她对于世事、人生有特别的认识。 D“暗示二人其实并不想隐遁在明月寺,渴望有人来发现他们,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有误,通过求签事件,可看出我能读懂他们,理解他们。二人并不是渴望有人来发现他们。 答案: CE 5.小说中的薄师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 分析 能力。应 该 从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入手,抓住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及情节事件和他人 的评价衬托
16、等方面来分析。如文中我求签,与蒲师傅的对话,从中可知她是一个有思想,有自己独特的对生活的感知和认识。 答案: 一位清瘦的老妇人,皮肤暗白,带一点灰,眼神清而亮,看人时很专注。性格温柔,本性纯真而不做作,待人亲切。 ( 从带我去看花及叫我吃菜等情节可看出 ) 。一个有思想的知识分子。对于世事、人生有特别的认识 ( 从求签一事可看出 ) 。追求浪漫的生活和爱情, ( 从“剪春罗”一事看看出 ) 有着难以言明的悲伤过去。在特殊的时代因为痛苦的遭遇而逃遁,远离城市。 6.小说中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 分析鉴赏 能力。首先应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 再结合本
17、文的内容,具体分析有哪些作用。再抓住一些具体细节赏析,如根据景的特点,“姹紫嫣红”“绚丽”“美丽云霞”可以看出,烘托的是环境的美好,温馨。这“剪罗春”是罗师傅专门为蒲师傅种的,代表了两人的美好感情,突出了蒲师傅的心意,内心的浪漫情感。“甜的怅惘”,感情深沉,暗示出后文主人公的结局。 答案: 渲染了宁静和谐、温馨美好的氛围。突出了罗师傅的浪漫情怀,烘托了罗、薄两位师傅的浪漫爱情。“天空却像再也不回来似的,拼足了力气灿烂地谢幕。甜 得怅惘”的描写和后文形成照应,暗示了罗、薄二人的悲伤结局。 7.作品以“明月寺不会说话”为结尾有何用意?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对文本进
18、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应从结尾的作用来分析,把握住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最后一段内容为“明月寺不会说话”,题目是“明月寺”,开头写“山上有一座明月寺”,结构上照应题目和开头。从这句话本身出发,以景作结,营造了冷清孤寂的环境氛围,写出了我的感受,一切笼罩在沉寂中,明月寺不会说话,没有人能懂蒲师傅和罗师傅,他们是谁,有什么样的秘密,我似乎能懂,但是一切都归于沉寂。暗示出二人的结局,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为两人的故事叹惋 答案: 照应题目和开头,形成呼应。深化主题,突出 了二人的悲剧形象。无人能真正了解他们,也无人能言说他们的痛苦。表达“我”的遗憾和怅惘和伤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思考。罗、薄这对
19、夫妻“七零年春天”来到明月寺,“以前可能是教师”等信息文字闪烁,一个逝去,一个离开,让一切成了无可言说的谜。不禁让人浮想联翩,言已尽而意无穷。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朱德群,饮誉世界的绘画大师 苍鹘 3 月 26 日,朱德群在巴黎逝世。朱德群贵为法兰西艺术院的第一位华裔院士,其画作注入了浓郁的西方抽象审美理念,以及淡雅的东方古典色彩,其间那隐隐约约、清清浅浅的乡愁,是他留给这个世界 耀眼的谢幕词。 朱德群出生在江苏萧县。萧县是中国著名的书画之乡,“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曾经寄居于此,为这里留下了“尚艺”之风。朱德群的祖父、父亲世代行医,知书达理,喜爱丹青。父亲闲暇之余,常作画自娱,他也时常
20、随父画画,临习草书。家里收藏的书画作品,也成了他的艺术启蒙教材。朱德群 5 岁就和两个哥哥一起在私塾里学习三字经千字文和唐诗,识字习帖。他临摹了欧颜柳赵各体楷书,私底里他还练习草书。 初中毕业后,朱德群考上杭州艺专。杭州艺专讲究中西兼修的学风,开阔了朱德群的思维和视野。 2008 年, 88 岁的朱德群被记 者问及为何对母校杭州艺专念念不忘时,他说:“杭州艺专的教授非常好,鼓励学生向前。那里教学严格,办学方法、路线与欧洲相接。当时学校的图书馆可以见到几乎所有的巴黎艺术杂志,学生们都晓得巴黎绘画、画派等的转变,这样到巴黎学习就不存在衔接问题。” 杭州艺专的学习氛围很浓,人人都是“画疯子”。入学次
21、年,才气过人、目空一切的吴大羽给朱德群所在的班级讲授素描,他对学生不遗余力地鼓励。朱德群每天都去西湖边写生,风雨不误,哪天朱德群没有画拿来给他点评,吴大羽便会“神色顿显失望”。一次,他察觉朱德群的习作有取巧趋势,便当头棒喝 道:“作画要老实,不要卖弄小聪明,不要出风头。”他的老友、著名法籍华裔艺术家熊秉明提起他时,曾说:“我看德群写字,写完一张几十、几百字的书法,只要发现有一笔败笔他就毁掉。他就是这么个顽固追求完美的人。” 60 年代中期,朱德群产生了与前辈大师对话的愿望。他特意跑到台北故宫的珍宝库,去看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回到巴黎后,他就画出了与范宽对话的抽象巨幅源。接着,他又创作了一
22、幅与北宋画家郭熙早春图对话的抽象作品早春。 凭借抒情而充满诗意的抽象绘画,朱德群被法国现代绘画史家称许为“把东方艺术的细腻 与西方绘画的凝练,融会得最为成功的画家”。他的作品采用油画的表现形式,却深得中国艺术之精髓,画中透出了水墨画的痕迹。因此,深受法国画坛的敬重。 英国牛津大学教授苏利文,曾问过朱德群创作时的感觉,朱德群答道:“看画和绘画,觉得在聆听宇宙的天籁。”这个“宇宙天籁”是什么?朱德群在院士加冕的演说中说:“我是一个汉家子弟,可我一直在追求将西方的传统色彩与西方抽象画中的自由形态,用中国的阴阳和合的精神键组合成新的画种。” 但凡进入上海大剧院的人,第一眼所见的,必是进门的巨幅绘画复兴
23、的气韵。这是朱德群毕生最大的一幅作品,也是他艺术生涯中的一幅抽象画代表之作。画作色彩瑰丽,气势宏伟,内涵丰富,充满艺术想象力,其千变万化的层次如同音乐般流动,象征着艺术的多元,更表达了一种复兴的理念。 无论是他的写实画还是抽象画,东西方评论家都众口一词:朱德群是用油画画出了中国水墨画精神的大师,他用浓郁泼辣的色块轰入画的深层,追求深远的宇宙空间感和无限激情的笔墨之韵。 ( 选自羊城晚报 2014 年 4 月 1 日 ) 【相关链接】 朱德群 ( 1920 2014) ,生于安徽萧县 ( 今属江苏 ) , 1941 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专, 1945年任教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 1951 年任教台湾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河北省 邯郸市 第一 中学 模拟考试 试卷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