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
《2016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6 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真题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共 25 分) 阅读罗莎 卢森堡狱中书简(节选)中的一段话,完成下面问题。( 13 分) 但是一会儿天暗了,万 li( ) j( ) 寂,突然一阵大雷雨袭来,夹着倾盆大雨和两声惊天动地的霹雳。大雷雨之后,出现了一幅使我难忘的景色:雷雨一会儿就过去了,天上 _着一色灰云,晦暗、苍白、阴 霾 ( ) 的暮色忽然 _到大地上,仿佛 _着一 重 ( ) 严密的灰色纱幕;雨点轻柔而均匀地洒落在树叶上,紫红色的闪电一次又一次地划破铅灰色的天空,远处的隆隆雷声像汹涌澎湃的海涛余波,不断滚滚传来。在这阴森森的氛围中,蓦然间一只夜莺在我窗前的一株枫树上鸣啭起
2、来!在雨中,在闪电中,在隆隆的雷声中,夜莺啼叫得像是一只清脆的银铃,它歌唱得如醉如痴, 它要压倒雷声,唱亮昏暗 我从来没有听见过这样的声音。它的歌声在那时而铅灰,时而艳紫的天空的烘托下像一道灿烂的银光在闪闪辉耀 。 1.给 下面 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 分) li( ) j( ) 霾 ( ) 重 ( ) 解析: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 答案: 籁 俱 mi chng 2.从下面所给词语中,选择恰当的填入文段空缺处。( 2 分) 降临 垂挂 密布 解析: 词语的选用要考虑语境,第一空的后文有“灰云”,所以选用“密布”最为合理;第二空前的语境为“暮色”,后面为“到大地上”,只能选用“降
3、临”;第三空后面的语境为“纱幕”,用“垂挂”最为合理 . 答案: 密布 降临 垂挂 3.把下面的陈述句变换为问句形式。( 2 分) 我从来没有听见过这样美的声音。 解析: 此题 考查我们 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问号的使用,常用的疑问词的使用。改用句式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改变句意 。 句子的意思是“我没有听过这么美的歌声”,改为问句可改为:我怎么会听见过这样美的声音? 答案: 我怎么会听见过这样美的声音? 4.选段中划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 分) 解析: 此题考查我们对修辞方法的理解和把握。“它要压倒雷声,唱亮昏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它的歌声在那时而铅灰,时而艳紫的天空的烘托下像一道
4、灿烂的银光在闪闪辉耀”运用了比喻、通感的手法“歌声”是听觉,“一道灿烂的银光在闪闪辉耀”是视觉。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答案: 拟人 比喻 通感 5.简要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2 分) 解析: 此题考查我们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通读全段,把握关键词句。语段描写的对象是夜莺,对象的行为是歌唱,当时的环境是天空下着雷雨。 答案 : 大雷雨中夜莺的歌唱 6.下列 划线 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5、) A.国文和英文,则必须学有素养, 临阵磨枪 、临时抱佛脚,是不行的。 B.观赏日出的人们,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 巧夺天工 。 C.这舞松之风更把云雾吹得千姿万态,令人 眼花缭乱 。 D.在西部,沙子一旦摆脱了水,它们就会 纵横捭阖 ,所向披靡。 解析:此题考查我们对成语含义的理解和把握,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 答案 : B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 2 分) A.近年来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憎水玻璃,为戴眼镜的人解除了苦恼。 B.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毕业典礼。 C.只有对老师所提的问题理解到位,就能回答得清楚明了。 D.目前,中国运载火箭
6、技术研究院已经启动长征九号的关键技术研制。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或修改病句。 A 项偷换主语 ,在“为”前面加上“憎水玻璃” 。 B 项表意不明,“其他学校领导”有歧义。 C 项用词不当, “只有才”或者“只要就”。 答案 : D 8.古诗文默写。( 8 分)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_, _,未有能生者也。(孔孟论学习)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_, _。(范仲淹岳阳楼记) 山气日夕佳, _。(陶渊明饮酒) 春色满园关不住, _。(叶绍翁游园不值)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_, _。(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根据上下句提示默写经典诗文句子的能力。注意平时积累,别写错别字。
7、答案 : ( 1)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2)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3)飞鸟相与还。( 4)一枝红杏出墙来。( 5)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二、阅读(共 45 分)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7 分)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9.这首词的作者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号 _, _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 分) 解析: 本题是一道文学常识题,答题关键在于平时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识记。 答案: 易安居士 婉约 10.宋朝胡仔称:“绿肥红瘦,此语甚新。”请简要赏析“绿肥红瘦”的表达效果。( 3 分) 解析:
8、鉴赏诗歌的语言。 答案: 使用拟人化的手法,构成反义对举,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和红花的凋谢,暗示春天的逐渐消失。 1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 分) 解析: 此题考查我们分析诗人情感的能力。分析诗人的情感,应抓住诗歌中的关键句,一般为抒情或议论的句子,此题应抓住“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里作者采用拟人手法,用“绿肥红瘦”暗示春天逐渐消失,表达了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答案 : 表达了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或“以花自喻,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慨叹”) (二)阅读下面三则古文,完成后面小题。( 14 分) 甲 :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
9、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交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更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和,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和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选自南朝 刘义庆世说新语 周处) 乙 : 次非 杀蛟 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
10、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选自吕氏春秋 卷十二 知分) 丙 :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 注释 : 荆( jng):古代楚国的别称。次非,人名,传说是出国的一位勇士。干遂:地名,在今 江苏省吴县西北。 12.甲 : 文中“朝闻夕死”的原句出自论语 里仁:“ _, _。”( 1 分) 解析: 此题考查我们相关名句的识记 。 此题难度不大,关键是要注意字形 。 “朝闻道,夕死可矣”中注
11、意“朝”“矣”的写法。 答案: 朝闻道,夕死可矣 13.下列 划线 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 2 分) A.或 说处杀虎斩 蛟蛟 或 浮或没 B.为 乡里所患 终 为 忠臣孝子 C.竟杀蛟 而 出 杀之 而 复上船 D.舟中 之 人皆得活 乡人皆好 之 解析: A.或:有的人 /或:有时。 B.为:表被动 /为:成为。 C.而:表顺承 /而:表顺承。 D.之:结构助词,的 /之:代词,他。 答案: C 14.解释下列 划线 的词语。( 3 分) ( 1)实 冀 三横唯余其一 ( 2)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 蹉跎 ( 3)还 反 涉江,至于中流 解析: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2、答案: 希望。时光流失,光阴虚度。通“返”,回,归。 1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 分) ( 1)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 2)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解析: 题考查我们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答案: 而且人最怕的是不能立志,又何必担忧不能显扬美名呢?不如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 16.甲 、 乙两文同样写杀蛟,但是表现的主题却不同,请分别指出。( 2 分) 解析: 此题考查我们 归纳文章主旨
13、、分析人物特点的能力。甲文主要是表现周处善于改过自新。乙 文则主要赞扬次非在危机关头挺身而出、为民除害的勇气。 答案: 甲 文主要是表现周处善于改过自新。 乙 文则主要赞扬次非在危机关头挺身而出、为民除害的勇气。 17.请从丙 : 文中概括出孔子评定人品的基本原则。( 2 分) 解析: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答案 : 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 问 题。( 12 分) 从蝴蝶效应到人工智能 李二友杨艳梅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说:“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体现出马蹄铁上丢失的一枚小小的
14、铁钉最终导致了一个帝国的灭亡。在我国,古人也普遍认为一个微小的改变就会对未来产生很大影响。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韩非子说过:“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在儒家经典礼记 经解中也有记载:“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这些都说明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个小小的变化就会带来全局的输赢,因此我们要处处谨小慎微,要从小处消除隐患。 这些现象与蝴蝶效应具有异 曲同工之妙。蝴蝶效应是 1963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在用计算机求解仿真地球大气的方程式时提出的“非线性”理论。由于描述气象系统的吸引子的“形状”往往都呈现出类似蝴蝶的图案,这就有了“蝴蝶效应”的称谓。这种效应更为诗
15、意和普遍的阐述是:“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类似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理论,每件事情有形或无形地联系在一起,一次改变会引起后面很多事情的改变。 蝴蝶效应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 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说明任何事物在其发展道路上都存在不可测的“变数”,一个非常细微的变化可能会影响事物的发展方向。 因此有些小事可以糊涂,但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至关重要,便不能糊涂。蝴蝶效应其实是一种混沌效应。具体说来,是缘于它的最终“吸引子”(一个系统在经过时间无限长后的最终
16、归属)。在未发现混沌现象之前,科学家认为自然界的所有系统的“吸引子”只有两种:或是一个固定点(例如:一个皮球被踢出去之后,最终会停止到一个点);或是椭圆(例如:两个天体运行在椭圆轨道上,始终保持一种互相 吸引)。但是,洛伦兹通过计算发现,计算的结果对参数的初始值非常敏感,即使两个初始值只是相差到小数点后的第 6 位数,计算结果也相差巨大,因此说气象是很难准确预测的。 “蝴蝶效应”一词一经提出便迅速成为许多领域的热门词汇蝴蝶效应之所以令人着迷、令人激动、发人深省它不仅应用于天气、股票市场、社会学及心理学等领域,还可应用于经济学和数学,就是在我们熟悉的电影业中也有涉猎更在于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
17、哲学魅力不仅在于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电影界人士对蝴蝶效应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些 作者将蝴蝶效应表述为一种人生的幻象,也就是一些人展现出对初始值格外敏感的人生。假如人们在时间的长河中回溯到过去,如果改变了过去的一个(初始值)点,则会改变这些人的人生历程,甚至会改变现有的世界。一些导演在创作上都试图从时间长河中改变一点,并对此进行情节上的大肆渲染,再将这些回归到历史的激流中,这种手法让观者大呼过瘾。像大话西游寻秦记步步惊心和达芬奇密码等影视作品中都有这样的设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从一种只是进行机械运算的机器发展成为无所不能、甚至可以穿戴的技术产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山东省 枣庄市 中考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