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职业资格】城市规划原理-41及答案解析.doc
《【工程类职业资格】城市规划原理-41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类职业资格】城市规划原理-41及答案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城市规划原理-41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80.00)1.自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以后,人类的存在一方面离不开自然,更重要的是人类还要利用和改造自然以创造自己的_(分数:2.00)A.环境B.文明C.规则D.道德2.城市的_是其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城市与乡村的一大本质区别。(分数:2.00)A.空间组合B.集聚效益C.规模大小D.结构形式3.全球城市区域是全球化高度发展的前提下,以_为基础,由全球城市及其腹地内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二级大众城市扩展联合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空间现象。(分数:2.00)A.金融政策B.商业联盟C.经济联
2、系D.政治文化4.中国的市制实行的是城区型与地域型相结合的行政区划建制模式,一般称为_市制。(分数:2.00)A.综合型B.广义性C.狭义性D.广域型5.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都城的表述,哪项是不正确的_(分数:2.00)A.唐长安城的居住区组织采用坊里制B.唐长安城的皇城位于城市的北部C.元大都城的皇城居于城市的正中D.明清皇室建筑日、月、地坛位于北京城外6._导致城市各组成部分功能的变化,加剧了城市功能与既有空间形态之间的矛盾,从而促使了城市空间的演化。(分数:2.00)A.社会文化B.政策制度C.经济的发展D.科学技术7.下列_最符合有机疏散理论的思想。(分数:2.00)A.在中心城周围建设新
3、城,疏散中心城市人口B.在城市向外拓展的过程中,按组团组织新建地区C.通过城市功能的置换和疏散,重新组织城市空间结构D.在城市的各组团之间建设保护性的绿化地带8.随着郊区化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大都市区人口外迁出现了新的动向,不仅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更大的外围区域迁移,出现了大都市区人口负增长的局面,人们的通勤半径甚至可以扩大到_千米左右。(分数:2.00)A.30B.50C.60D.1009.下列有关经济全球化对城市发展效应的描述中,_是不正确的。(分数:2.00)A.城市之间跨地区甚至跨国的横向联系更加密切B.城市与城市之间形成垂直性的地域分工体系C.全球化对城市的社会、经济、政
4、治、文化等方面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D.全球化主要是对世界经济中心城市和特大城市产生影响,对中小城市的影响很弱10.我们在城市发展研究以及城市规划中不仅需要分析城市本身的各种条件,而且必须首先分析影响城市发展的各种_因素。(分数:2.00)A.区域性B.人为性C.环境性D.技术性11.经济活动的日益分散导致公司管理活动的_,使得这些跨国公司的总部必须位于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优越、市场经济环境良好的城市。(分数:2.00)A.统一化B.复杂化C.程序化D.详细化12.下列制定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程序中,叙述不正确的是_(分数:2.00)A.经审批机关批准同意修编,开展规划编制的组织工作B.规划草案公
5、告 20 日以上,组织编制单位采取论证会、听证会C.组织编制机关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具体编制工作D.在政府审查基础上,报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13.18 世纪由于工业生产方式的改进和_技术的发展,吸引农村人口向城市不断集中。(分数:2.00)A.交通B.通信C.机械D.管理14.现代城市化发展的最基本动力是_(分数:2.00)A.科技化B.信息化C.机械化D.工业化15.人类创造的宏观尺度最大的一种城市化空间是_(分数:2.00)A.大都市区B.大都市带C.全球城市地带D.全球城市区域16.城市总体规划用地现状调查可以不涉及的内容是_(分数:2.00)A.用地规模B.用地性
6、质C.用地范围D.用地权属17.下列理论中,_理论在此后实践中成为城市居住组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数:2.00)A.广庙城B.卫星城C.邻里单位D.新城18.不属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内容的是_(分数:2.00)A.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B.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C.提出一般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D.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19.“要突出加强城市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完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等公共设施,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等属于城市总体规划的_原则。(分数:2.00)A.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方便B.统筹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C.统筹城乡户外区域发
7、展D.加快建设节约型城市20.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任务是_(分数:2.00)A.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B.分析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C.研究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论证D.确定生态环境、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保护目的和保护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21.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将城市总体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为四级,级为_ A.60.175.0m 2/人 B.75.190.0m 2/人 C.90.1105.0m 2/人 D.105.1120.0m 2/人(分数:2.00)A.B.C.D.22.概
8、念模型一般用图纸表达,主要用于_(分数:2.00)A.分析和比较B.规划管理C.规划实施D.效果表达23.要掌握一定范围内大众意愿,最常见的调查形式是_(分数:2.00)A.问卷调查B.座谈会C.现场踏勘D.访谈24.修改城乡规划的前置条件是_(分数:2.00)A.报相关部门批准B.发现城乡规划的不足C.对城乡规划实施进行定期评估D.提高规划实施的科学性25.工程地质是属于自然环境调查内容中的_(分数:2.00)A.自然地理环境B.自然气象因素C.自然生态因素D.自然经济环境26.城市环境容量中最基本的因素是_(分数:2.00)A.经济技术条件B.城市现状条件C.自然条件D.历史文化条件27.
9、不属于市域城镇空间组合类型的是_(分数:2.00)A.均衡式B.轴带式C.多中心集核式D.分片组团式28.一般城市空间形态具有的特征是_(分数:2.00)A.整体上相对的动态性和阶段上绝对的稳定性B.整体上绝对的稳定性和阶段上相对的动态性C.整体上绝对的动态性和阶段上相对的稳定性D.整体上相对的稳定性和阶段上绝对的动态性29.一些国家首都或特大型地区中心城市,在其周围一定距离建设发展若干相对独立的新区或卫星城镇,这属于城镇形态中的_(分数:2.00)A.组团型形态B.星座型形态C.放射型形态D.散点型形态30.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城市用地工程适宜性评定重点是_(分数:2.00)A.水文和地基承载力
10、B.地下矿藏的分布情况C.地质构造D.地形、地貌条件31.对城市建设的影响最为普遍和直接的地表形态是_(分数:2.00)A.地面坡度B.地面切割度C.地面平整度D.地面起伏度32.城市活动概括起来主要有_(分数:2.00)A.工作、居住、游憩、交通四个方面B.工作、生活、游憩、交通四个方面C.工作、居住、生活、交通四个方面D.工作、居住、游憩、生活四个方面33.关于城市各种用地类型之间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_(分数:2.00)A.居住用地需要与商务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保持密切联系但不受其干扰B.商务商业用地一般需要一定规模的居住用地作为其服务范围C.工业用地对其他种类的用地有一定的负面影响D.工业
11、用地不需与其他用地保持便捷的交通联系34.一些旅游城市的交通、商业赢利性设施,多为外来游客服务,具有_(分数:2.00)A.地方性B.泛地方性C.职能性D.泛职能性35.随着信息、网络技术与产业的快速发展,原本凭借地缘性关系而紧凑集结的一些城市中心设施与功能,将可突破地理空间的约束,分散到环境更为适宜的地点择址,而出现所谓_的倾向,这将会给城市公共中心的功能成分及其他地域组构形态带来影响。(分数:2.00)A.逆城镇化B.逆中心化C.城市外延化D.城市区域化36.常见的相对集中的工业用地布局形式不包括_(分数:2.00)A.工业区呈星座式布局B.工业区与居住区交叉布局C.工业区包围城市D.工业
12、区呈组团式布局37.假如一个城市只有一个盛行风时,且与此相对的方向风频最小,那么工业用地和居民用地应分别位于_方向比较合适。(分数:2.00)A.最大风频之上风向;最小风频之下风向B.最小风频之下风向;最小风频之上风向C.最大风频之下风向;最小风频之上风向D.最小风频之上风向;最小风频之下风向38.项目决策的关键性步骤是_(分数:2.00)A.项目设想B.可行性研究C.建设设施D.建设投资39.新加坡的交通发展模式为_(分数:2.00)A.以小汽车为主、公交为辅的交通模式B.以小汽车为主体的交通模式C.以轨道公交为主、小汽车和地面公交为辅的交通模式D.公交为主、小汽车为主导(公交与小汽车并重)
13、40.港口建设应合理进行岸线分配与作业区布置,岸线分配应遵循_的原则。(分数:2.00)A.“浅水深用,深水浅用,相互融合,取其所长”B.“深水深用,浅水浅用,避免干扰,各得其所”C.“深水浅用,浅水浅用,相互融合,取其所长”D.“深水深用,浅水深用,相互融合,取其所长”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41.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直接因素包括_(分数:2.00)A.城市的人口规模B.城市本身所在的区位C.大型工业企业配置D.城市性质E.城市各历史时期的发展特征42.影响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气候条件包括_(分数:2.00)A.地震B.太阳辐射C.气温D.风象E.降水与温度43.1999
14、年由著名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领导的研究小组发布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城市持续发展的建议,其中包括_(分数:2.00)A.改善城市环境B.国家政策应当鼓励创新C.降低污染,提高利用效率D.优化地区管理E.循环使用土地与建筑44.为了达到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目标,必须提出的城市交通发展策略包括_(分数:2.00)A.制定适合城市交通发展的交通政策B.整合城市的交通设施C.协调各类交通的运行,实现交通的综合科学管理D.建立强有力的综合协调管理机构,全面协调城市土地使用规划管理、综合交通规划建设、交通运营与管理E.形成一个优质、高效、整合的城市交通系统45.城市道路又是城市的通风道,要结合城市绿地规划,把
15、绿地中的新鲜空气,通过道路引入城市,因此道路的走向应_(分数:2.00)A.有利于通风B.平行于夏季主导风向C.平行于冬季主导风向D.考虑抵御冬季寒风和台风等灾害性风的正面袭击E.平行于春季主导风向46.城市燃气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_(分数:2.00)A.选择城市燃气气源,合理确定规划期内各种燃气的用量,进行城市燃气气源规划B.确定各种供气设施的规模、布局C.选择确定城市燃气管网系统D.科学布置气源厂、气化站等产、供气设施和输配气管网E.预测城市燃气负荷47.指出下列哪些项是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_(分数:2.00)A.景观规划设计B.交通系统规划C.园林设计D.分析投资效益E.综合技术经
16、济论证48.详细规划阶段的竖向规划方法,一般有_(分数:2.00)A.设计中心线法B.设计等高线法C.设计标高法D.高程箭头法E.纵横断面法49.进入 21 世纪,控制性详细规划在一些特大城市出现了新的编制方法与编制思路,主要体现在_(分数:2.00)A.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分区划定与用地编码的规范B.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详细明确编制内容与编制方式,提供主要控制指标的赋值参考标准C.对控制规划的法制化努力D.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设计方面的控制,试图通过城市设计的引导和调控手段弥补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不足E.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的统一格式、制图规范和数据标准50.下列哪_属于绿地系统规
17、划布局的原则。(分数:2.00)A.整体性原则B.匀布原则C.自然原则D.地方性原则E.可持续性原则城市规划原理-41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80.00)1.自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以后,人类的存在一方面离不开自然,更重要的是人类还要利用和改造自然以创造自己的_(分数:2.00)A.环境B.文明 C.规则D.道德解析:解析 自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以后,人类的存在一方面离不开自然,更重要的是人类还要利用和改造自然以创造自己的文明。2.城市的_是其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城市与乡村的一大本质区别。(分数:2.00)A.空间组合B.集聚
18、效益 C.规模大小D.结构形式解析:解析 城市是以要素聚集为基本特征的。城市不仅是人口聚居、建筑密集的区域,它同时也是生产、消费、交换的集中地。城市的集聚效益是其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城市与乡村的一大本质区别。3.全球城市区域是全球化高度发展的前提下,以_为基础,由全球城市及其腹地内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二级大众城市扩展联合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空间现象。(分数:2.00)A.金融政策B.商业联盟C.经济联系 D.政治文化解析:解析 全球城市区域既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城市范畴,也不同于仅因地域联系形成的城市群或城市辐射区,而是在全球化高度发展的前提下,以经济联系为基础,由全球城市及其腹地内经济实力较为雄
19、厚的二级大中城市扩展联合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空间现象。这些全球城市区域已经成为当代全球经济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4.中国的市制实行的是城区型与地域型相结合的行政区划建制模式,一般称为_市制。(分数:2.00)A.综合型B.广义性C.狭义性D.广域型 解析:解析 市制兼具城市管理和区域管理的双重性。市既有自己的直属辖区市区,又管辖了下级政区(县或乡镇)。因此,中国的市制实行的是城区型与地域型相结合的行政区划建制模式,一般称为广域型市制。5.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都城的表述,哪项是不正确的_(分数:2.00)A.唐长安城的居住区组织采用坊里制B.唐长安城的皇城位于城市的北部 C.元大都城的皇城居于城市的正中D
20、.明清皇室建筑日、月、地坛位于北京城外解析:解析 唐长安城采用中轴线对称的格局,充分体现了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城市干道系统有明确分工,设集中的东西两市。长安城采用规整的方格路网。东南西三面各有三处城门,通城门的道路为主干道,其中最宽的是宫城前的横街和作为中轴线的朱雀大街。居住分布采用坊里制。A 项正确,B 项错误。元大都采用三套方城、宫城居中和轴线对称的基本格局。三套方城分别是内城、皇城和宫城,各有城墙围合,皇城位于内城的内部中央,宫城位于皇城的东部,体现了“左祖右社”和“前朝后市”的典型格局。明清时期,保存了元大都的城市形制特征。皇城前的东西两侧各建太庙和社稷,
21、又在城外设置了天、地、日、月四坛。6._导致城市各组成部分功能的变化,加剧了城市功能与既有空间形态之间的矛盾,从而促使了城市空间的演化。(分数:2.00)A.社会文化B.政策制度C.经济的发展 D.科学技术解析:解析 经济的发展导致城市各组成部分功能的变化,加剧了城市功能与既有空间形态之间的矛盾,从而促使了城市空间的演化。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营造技术水平变化,也直接影响了城市空间结构以及空间构建方式。7.下列_最符合有机疏散理论的思想。(分数:2.00)A.在中心城周围建设新城,疏散中心城市人口B.在城市向外拓展的过程中,按组团组织新建地区C.通过城市功能的置换和疏散,重新组织城市空间结构 D.
22、在城市的各组团之间建设保护性的绿化地带解析:解析 有机疏散理论是沙里宁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分布结构的理论。有机疏散就是把大城市目前的那一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若干个集中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相互关联的功能的集中点”。针对于城市规划的技术手段,“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集中”和“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分散”这两种组织方式,是使原先密集城市得以从事必要的和健康的疏散所必须采用的两种最主要的方法。8.随着郊区化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大都市区人口外迁出现了新的动向,不仅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更大的外围区域迁移,出现了大都市区人口负增长的局面,人
23、们的通勤半径甚至可以扩大到_千米左右。(分数:2.00)A.30B.50C.60D.100 解析:解析 随着郊区化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大都市区人口外迁出现了新的动向不仅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更大的外围区域迁移,出现了大都市区人口负增长的局面,人们的通勤半径甚至可以扩大到 100 公里左右。9.下列有关经济全球化对城市发展效应的描述中,_是不正确的。(分数:2.00)A.城市之间跨地区甚至跨国的横向联系更加密切B.城市与城市之间形成垂直性的地域分工体系C.全球化对城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D.全球化主要是对世界经济中心城市和特大城市产生影响,对中小城市的影响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职业资格 城市规划 原理 41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