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地质学和地貌学考研笔记.pdf
《第四地质学和地貌学考研笔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地质学和地貌学考研笔记.pdf(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 一、 名词解释 1、洪流地貌 地表流水在陆地上是塑造地貌最重要的外动力。它在流动过程中,不仅能侵蚀地面,形成各 种侵蚀地貌(如 冲沟 和河谷),而且把侵蚀的物质,经搬运后堆积起来,形成各种 堆积地貌 (如冲积平原),这些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统称为流水地貌。 2、崩塌 :陡坡上的岩体、土体、块石或碎屑层,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快速下移(崩落、翻转和滚落),在坡角形成倒石堆或岩屑堆,这种现象称为崩塌。 3、 顺构造地貌 背斜或地垒形成正地貌。一般来讲时代较新的褶皱,往往形成顺构造地貌,即地貌形态与岩石的构造形态是一致的,如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逆构造地貌 背斜成副地貌,
2、向斜成正地形,时代较老的褶皱,往往形成逆构造地貌,即地貌形态与岩石的构造形态是相反的,如向斜成山,背斜成谷。 4、 干旱期: 当高纬区冰期时,冰盖上空冷高压反气旋往中低纬度移动,降水带南移,季风萎缩,使中低纬度大部分气候变干变冷,降水量相对减少的时期。 湿润期: 当高纬区间冰期时,冷高压反气旋往极地方向收缩的同时,降水带北移,季风活动势力强,使中低纬度大部分地区 气候变暖变湿,降水量相对增加时期。 5、 滑坡 :斜坡上的大量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物,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做整体下滑的现象,称为滑坡。 滑坡要素:滑坡体滑动面与滑动带滑坡床。 泥石流 :是洪水夹带大量固体碎屑物质
3、沿着陡峻的山间沟谷下泻而成的特殊洪流。其中粘性泥石流是高粘度、高密度和高速运动的重力流。 6、 正 形态 高出周围地貌。如阶地,垅,丘。 负形态 比周围地貌低。如谷地,洼地,坑,穴。 7、 现代地貌 指全新世 ( 1万年 )的地貌,和当地的气候一致。 古地貌 指地质历史上形成的地貌, 参与现代地形,和当时的古气候一致。 8、 夷平面: 是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相对稳定和气候比较湿润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致使岩性、地质构造的地貌差异逐渐缩小,形成向海洋水准面趋近的平缓(或波状)地形。 剥蚀面 :内、外营力相近条件下剥蚀削平的有限地面。如山足剥蚀面、冻融剥蚀面。(是一个笼统的
4、概念)。 侵蚀面 :限于河流地质作用。 9、 冰期 第四纪时期全球性的降温期,此期内发生大规模的冰川活动,在大陆冰川作用区,大陆冰川从高纬向中纬扩大,引起生物群从极地向赤道迁移;在高山区,高山上部的山岳冰川向 山下或向山外围扩大,生物群垂直分带向下迁移。 间冰期 两次冰期之间全球性的增温期,地表大量的冰雪消融以致消失,大陆冰川消失或向高纬后退,高山区由山下向山上后退,但有大量的新生种产生。 10、 冰阶 次冰期发展过程中的一次短暂的停止阶段,但地面仍有冰川存在。 间冰阶 冰期中一次相对温暖的气候寒冷阶段,某些地区的冰川可能消失,但是局部的比冰期更小的气候期。 11、 雨期 第四纪气候转暖、转潮
5、的时期,特点是潮湿多雨,降雨充沛,水域扩大,湖面上升,同时产生大规模的淡水湖沉积或风化沉积。 间雨期 气候处于两雨期之间相对干燥的时期,降水少,湖群缩小,湖水位下降,在湖中沉积盐类,同时也沉积风沙和黄土。 12、 河谷: 由河流作用所形成的谷地称为河谷 。河谷内包括了各种类型的河谷地貌。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为谷底和谷坡两部分。谷底包括河床、河漫滩;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河流阶地发育。谷坡与谷底的交界处称谷坡麓,谷坡与原始山坡或地面的交界处,称为谷肩或谷缘。 隘谷 :谷坡陡峭或近于直立,谷宽与谷底近于一致,河谷极窄,谷底全部为河床占据。 障谷 :是隘谷进一步发展而成,两壁仍很陡峭,但谷底比隘
6、谷宽,常有基岩或砾石滩露出水面以上,可以通行。 峡谷: 隘谷和障谷进一步发展形成峡谷。峡谷横剖面呈明显的“ V”字形,有时呈谷中谷现象,谷坡陡峭,坡上有阶状陡坎。谷底出现岩滩及砂砾滩,但后者不稳定。 13、侵蚀阶地 :侵蚀阶地由基岩组成,阶地面上没有或残留零星河流沉积物。 基座阶地: 基座阶地是指以基岩为基座,基岩顶面覆盖有河流冲积物的阶地。基座阶地的形成是由于构造上升。河流下切,并切过原先河谷的底部。 14、地貌 :就是地球表层的形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形。 地貌学 : 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15、地貌学的研究对象 :地貌或地形 (landforms
7、),即各种规模的地表起伏的总和。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 :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 16、 新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是新近纪( N)以来发生的地壳构造运动。 新构造 :由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层、地貌和构造变形或变位叫做新构造(即新地质构造)。 二 、简答题 1、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称为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2、 洪积物与冲积物的区别 洪积物 1具有明显的相变 ,但比较粗略,各带之间没有截然的界线。 2 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物质成分较单一 ,不同地点的洪积物岩性差别较大。 3 分选性差 4磨圆度较低 5层理不发育 6在剖面上呈现多元结构。 冲积物 1具
8、有明显的相变。 2 砾石成分复杂 ,往往具叠瓦状排列。砂和粉砂的矿物成分中不稳定组分较多。 3 分选性较好 。 4 磨圆度较高 。 5 层理发育,类型丰富,层理一般倾向下游。 6 往往具有二元结构,下部为河床沉积,上部为河漫滩沉积。 3、 地貌的基本要素 地形面 地表具不同坡度的面。 古地形面 地质历史时期存在的、直观上看不出来的地形面,只有通过研究才能确定。 地形线 指两种地形面相交而成的线。 地形点 2条以上地形线相交的点。 地貌的形态分为基本形态和形态组合。 基本形态 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 形态组合 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
9、合在一起。 4、 简述第四纪沉积物的基本特征 1、岩性松散,习称“松散堆积物”,也有胶结甚至固结的; 2、成因多样; 3、岩性岩相变化快,同期沉积物可在短距离内发生相变; 4、岩性岩相变化快; 5、 厚度差异大; 6、不同程度地风化; 7、含哺乳动物化石和古人类。 5、 简述第四纪沉积物成因类型分类 。 1、火山成因; 2、海成沉积; 3、认为堆积; 4、残积系列 :残积物、土壤; 5、坡积系列:重力堆积、坡积物; 6、水系列:冲积物、洪积物、湖积物、化学沉积; 7、冰川系列:冰和物; 8、风成系列:风成砂、黄土。 根据所造成沉积物的主要动力条件; 单一成因:一种动力,冲积物。 复合成因:两种
10、以上动力,洪冲积层、冲洪积层。 6、 第四纪沉积物成因判定标志有哪些 , 如何应用 1 沉积学标志;岩性(砾石方法,砂和粘土方法)、沉积结构(流 动营力结构,非流动营力结构)、沉积构造(层理,楔状体,结核,网纹构造)、产状、沉积体形状。 2 地貌学标志;直接地貌标志:根据堆积地貌的形态可以判别堆积物的成因。 河流阶地,洪流洪积扇。 间接地貌标志:利用剥蚀地貌推断其相关沉积物的成因和时代相关沉积物。 3 环境标志 1)物理环境标志。包括对沉积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气温、降水、外动力作用类型、强度及其方向、古地磁环境等参数。黄土、岩盐、石膏干旱;红土风化壳温暖、潮湿。 2)化学环境标志;与沉积物有关的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地质学 地貌学 考研 笔记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