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考研知识点归纳.pdf
《学校体育学考研知识点归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体育学考研知识点归纳.pdf(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学校体育学复习笔记 1、学校体育学是国家教委于 1997 年 2 月 25 日正式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试行)(教体厅 19971 号)中,规定的必修课中 9 门主干课程之一。 2、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提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各级体育师资,组织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本理论课程。学校体育是体育科学与教育科学交叉的、以现代教学论为一般理论基础的一门新兴学科。 3、 1903 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级各类学堂中都设立体操科。小学堂每周 3学时,中学堂每周 2 学时,高等学堂每周期 3 学时。 4、 192
2、3 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的公布,正式将学校“体操科”改为“体育课”。 5、 1940 年 3 月公布了各级学校体育实施方案,这是我国近代史上等一个比较全面的学校体育实施方案。 6、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 体育的发展概况:(一)初创阶段( 1949-1957);(二)曲折发展阶段( 1958-1965);(三)严重破坏阶段( 1966-1976);(四)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 1977 年 至今)。 7、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一)学校体育的社会主义方向特征;(二)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征;(三)学校体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特征。 8、学校体育功能的概念:是指学校体育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或效能。学校
3、体育的功能取决于学校体育本身的特点和社会的需要。 9、全面发展教育概念:是指为促进受教育的全面发展而实施的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的教育。( P27 内容与判断、选择)。 10、终身体育概念:是在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 11、学校体育目标概念: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学校体育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它是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12、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总目标与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两者之间的区别: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是向学生传授体
4、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促进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3、我国学校体育的具体效能目标: 1、全面锻炼学生的 身体,增强学生体质; 2、掌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4、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为国家培养输送体育后备人才。 14、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 2、以整体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3、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 4、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5、加强学校
5、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 6、要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 7、加强领导,科学管理。 15、体育教学特点:(一)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二)体育 教学组织的多变与复杂;(三)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交往频繁;(四)体育教学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包括:体育科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和体育技术、技能的实践课教学,并且以后一种教学为主。( P43 区别记) 16、体育实践课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的根本区别是:其他学科的教学主要通过思想活动来学习和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而体育实践课教学则是以师生思想活动为基础,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来传授和掌握知识、技术、技能。 17、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
6、: 1、学校体育目标与体育课程标准。 2、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与功能。 3、学 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 4、实际条件和可能。 18、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 1、反映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并从实际出发,考虑需要与可能。 2、教学目标应具有整体性,要注意不同层次和序列教学目标的协调与衔接。 3、体育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尽可能量化。 4、体育教学目标应具有一定的弹性。 19、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1、教师; 2、学生; 3、体育教材; 4、传播媒体; 5、目标。 20、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一)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1、社会制约性规律;2、认识规律; 3、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4、
7、教与学辩证统一的 规律。 5、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 6、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相统一的规律; 7、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基本要素合力的规律。 8、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反馈规律。(二)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 1、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2、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 3、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两个区别) 21、体育教学手段运用的基本模式: 1、辅助式; 2、直接式。 22、体能概念:是指有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简称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两个方面。 23、运动能力:是指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走、跑 、跳、投、攀爬、悬垂、支撑、搬运、负重、平衡、滚翻等
8、的能力,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劳动和运动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 24、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身体活动中,各器官系统表现出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的机体能力。 25、发展体能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2、适量性原则; 3、持续性原则; 4、健康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发展体能要以健康为前提,坚持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促进健康,提高技能,养成正确良好的身体姿势和健康卫生习惯。( P78 健康性原则是大题)。 26、发展体能的方法: 1、重复法:是指在不改变动作技术结构和生理负荷的表面数据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反复练习的方法。 2、变换法; 3、持续法; 4、间歇法; 5、循环法; 6、综
9、合法。 27、体育知识:是人们对于体育的现象、事实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28、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各阶段的教法特点:运动技能的教学一般要经过 3 个阶段: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举例 P85) 29、直观与思维相结合原则: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手段调动学生各种感知事物,获得直接经验与感性认识;同时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为知识技能的掌握奠定良好基础。提出这一原则的依据是认识事物的规律与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30、讲授法:是通过教师以学生能接受的简明语言,系统连贯传授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的方
10、法。 31、语言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各种形成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学习内容,进行练习的方法。 32、直观法:指在要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际的演示或外力帮助,借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肌肉本体感觉器官来直接感知动作的方法。 33、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学练法: 1、自学法; 2、自练法; 3、自评法。 34、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正面教育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4、集体力量教育的原则立; 5、知行统一的原则。 35、正面教育原则:是指在体充教学中,从正面入手,用摆事实、讲道理、树榜样、启发诱导和言行一致等手段去教育学生,使其自觉地参加体育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校 体育 考研 知识点 归纳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