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 T 499-2006 《无公害食品 婺源绿茶.生产技术规程》.pdf
《DB36 T 499-2006 《无公害食品 婺源绿茶.生产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6 T 499-2006 《无公害食品 婺源绿茶.生产技术规程》.pdf(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DB36备案号: 18817-2006 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T 4992006无公害食品 婺源绿茶 生产技术规程 2006-04-29 发布 2006-07-01 实施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6/T 4992006 I 目 录 前言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建园规划要求 1 4 苗木 2 5 栽种要求 2 6 树冠管理 2 7 土壤管理和施肥 2 8 病、虫、草害防治 3 9 茶树修剪与采摘 6 DB36/T 4992006 II 前 言 本标准由上饶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婺源县茶业协会、婺源县茶业局、婺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起草。 本标准主要
2、起草人:吕和生、詹成业、李灶龙、金元养、余新祖、程德宝、程军斌。 DB36/T 4992006 1 无公害食品 婺源绿茶 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食品婺源绿茶的建园规划要求、苗木、栽种要求、树冠管理、土壤管理和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茶树修剪与采摘。 本标准适用于婺源县行政区域内的婺源绿茶茶园生产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 GB 4285-19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1-200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T 8321.2-200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GB/T 8321.3-200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 GB 8321.4 -1993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 GB/T 8321.5-199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GB/T 8321.6-200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 GB 11767-2003 茶树种苗 NY/T 5018-2001 无公害食品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NY 5020-2001 无公害食品 茶叶产地环境条件 3 建园规划要求 3.1 茶园环境条件应 NY 50
4、20-2001 的要求。 3.2 茶园土壤应符合表 1 的要求。 表1 茶园土壤指标 项 目 指 标 值 4.56.5 土壤成分 非石灰岩发育成土,土壤含石灰0.2以下。 3.3 茶园规划建设应符合 NY/T 5018-2001 的要求。 3.4 茶园开垦 3.4.1 坡度 15以下的平缓坡地直接开垦,翻垦深度 50cm。 3.4.2 坡度 15以上 25以下的坡地,按等高水平线筑梯地,梯面宽应在 1.5m 以上。 3.5 品种选择 3.5.1 新发展茶园,应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发芽早、适制性广的优良无性繁殖品种,如上梅洲、鄣科 1 号、龙井 43、迎霜、乌牛早等。 3.5.2 上溪早等群体
5、有性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香高味浓,适应婺源茶区栽培,其原有茶园应采取更新改造措施,提高产量和复壮树势。 DB36/T 4992006 2 4 苗木 4.1 苗木要求 4.1.1 新发展茶园,应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发芽早、适制性广的优良无性繁殖品种,如上梅洲、鄣科 1 号、龙井 43、迎霜、乌牛早等。 4.1.2 上溪早等群体有性品种,抗逆性强,香高味浓,适宜婺源茶区栽培,其原有的茶园应采取更新改造措施,提高产量和复壮树势。 4.1.3 苗木分级以一足龄苗高、茎粗、根长为主要依据,着叶数、一级分枝数为参考指标,分为一级、二级。低于二级标准的苗木不得作为生产性商品苗出圃。 4.1.
6、4 苗木的质量要求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表2 苗木的质量要求 级别 苗高 (cm) 茎粗 (mm) 根长 (cm) 着叶数 (片) 一级分枝数 (个) 检疫性病虫害 一级 30 3.0 12 8 1 二级 2030 1.83 412 68 01 不得检出 4.2 检验方法 按DB36/T 497-2006有机食品 婺源绿茶 生产技术规程的有关要求执行。 4.3 检验规则 按DB36/T 497-2006有机食品 婺源绿茶 生产技术规程的有关要求执行。 4.4 包装、标志、运输、贮存 按DB36/T 497-2006 有机食品 婺源绿茶 生产技术规程的有关要求执行。 5 栽种要求 5.1 定植
7、时间 按DB36/T 497-2006 有机食品 婺源绿茶 生产技术规程的有关要求执行。 5.2 定植密度 按DB36/T 497-2006 有机食品 婺源绿茶 生产技术规程的有关要求执行。 5.3 基肥 茶行确定后,按茶行开种植沟,深50cm,宽60cm,种植沟内施足底肥,每公顷施厩肥或青草等有机肥22t以上,加饼肥1.5t2t,磷肥0.5t1t,施后覆土,间隔3个月后种植。 5.4 栽种 按DB36/T 497-2006 有机食品 婺源绿茶 生产技术规程的有关要求执行。 6 树冠管理 按DB36/T 497-2006 有机食品 婺源绿茶 生产技术规程的有关要求执行。 7 土壤管理和施肥 7
8、.1 土壤管理 7.1.1 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一般要求每 2 年检测一次。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 7.1.2 采用地面覆盖等措施提高茶园的保土蓄水能力,杂草、修剪枝叶和作物秸秆等覆盖材料应未受有害或有毒物质的污染。 DB36/T 4992006 3 7.1.3 采用合理耕作、施用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耕作时应考虑当地降水条件,防止水土流失。对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大,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中耕除草时间及要求按表 3 规定。 表3 中耕除草时间安排 项目 时间 深度(cm) 春锄 2 月下旬至 3 月上旬 510 夏锄 春茶采制结
9、束后 5 月上中旬 510 秋挖 8 月中旬至 10 月 2025 注: 幼龄茶园根部周围杂草应用手工拔除。茶园不得使用除草剂。 7.1.4 幼龄或台刈改造茶园,宜间作豆科绿肥、培肥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 7.1.5 土壤 PH 低于 4.0 的茶园,宜施用白云石粉、石灰等物质调节土壤 PH 值至 4.56.5 范围。土壤PH 值高于 6.5 的茶园应多选用生理酸性肥料调节土壤 PH 值至适宜的范围。 7.1.6 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 70%时,茶园宜节水灌溉。灌溉用水符合 NY 5020-2001 的要求 7.2 施肥 7.2.1 根据土壤理化性质、茶树长势、预计产量、制茶类型和气候等因素,确定
10、合理的肥料种类、数量和施肥时间,实施茶园平衡施肥,同时防止茶园过量乱施肥。 7.2.2 无公害茶园宜使用的肥料种类见表 4。 表4 无公害茶园宜使用的肥料 分类 名称 简介 7.2.3 农家肥料必须经无害化处理后,方能在无公害茶园中施用。 8 病、虫、草害防治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标准的范围。 8.1 农业防治 农家 肥料 1 堆肥 2 沤肥 3 家畜粪尿 4 厩肥 5 绿肥 6 沼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6T4992006 公害 食品 婺源 绿茶 生产 技术规程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