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学艺术第1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学艺术第1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学艺术第1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讲 古 代 中 国 的 科 学 技 术 与 文 学 艺 术 形成体系 把握要点1有关古代中国科技的 3个关键点 (1)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2)四大学科:天文历法、数学、农学、医药学。(3)四大特点:实用性、经验性、技术性、封闭性。2有关古代中国文学艺术的 3个关键点(1)两大趋势:逐渐成熟、完善;逐渐通俗化、大众化。(2)四大领域:文学、书法、绘画、戏曲。(3)四大特征:多元一体,多民族融合,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雅俗共赏。 课题(一)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回扣教材知识一、四大发明名称 成就 影响造纸术 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促进中国
2、及世界文化的发展印刷术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火药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骑士阶层日益衰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指南针 战国时发明司南;北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二、数学、天文和历法1数学(1)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2(2)计算工具:早期是算筹,后来演变为算盘。2天文(1)天文观测:留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2)编出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 。(3)仪器制作:创制了如浑仪、简仪等天
3、文仪器。3历法(1)夏朝时有了夏小正 ,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写的授时历 ,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百年。三、农学和医学1农学著作: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是中国古代四大农书。其中,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2医学著作(1)西汉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2)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3)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 ,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进补课程知识一、 古代中国科技在宋代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1北宋时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推动了我国传统科技
4、的发展。2北宋文化的繁荣对印刷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了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3唐代以来海上贸易和造船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使得指南针在北宋时被用于航海。4北宋时,民族政权并立,战争不断,促进了火药武器的发展。二、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推动科技进一步发展的意识分布上 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领域三、1618 世纪四大发明在东西方的命运不同的原因中国 西方3经济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商品经济发展
5、,资本主义萌芽加速增长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阻碍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保障思想文化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自然的探求未予充分重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思想,推动科技发展对外政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阻碍先进科技的发展积极进行殖民扩张掠夺,建立世界市场探究重难知识一、四大发明在东西方的不同作用材料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问题 结合上述材料,认识三大发明对东西方历史发展起到的
6、不同作用。信息获取 材料对三大发明对东西方的影响进行了对比。材料信息“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 ,说明印刷术在中国传播的是与封建统治相适应的儒家思想,而在西方传播的是资产阶级新文化;材料信息“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 ,说明火药在中国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而火药在西方却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为摧毁封建势力创造了条件;材料信息“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说明指南针在中国并没有起到像在西方那样的拓展世界市场,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总之,三大发明促进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7、而没有给中国带来根本变化。史论形成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东西方的不同影响对中国 对西方造纸术 有利于中国古代文化事业的发展 推动了欧洲文化的普及和推广印刷术 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指南针 推动了中国航海业的发展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为西方国家拓展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重要条件火药 用来进行迷信活动,服务于封建统治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为摧毁封建势力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欧洲采矿业4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四大发明是中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后来却没有转化为生产力,这影响了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
8、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二、古代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地位变化材料 下列统计数据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1975 年版)。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年代 科技发明(件)(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公元 1400 年 45 28 62% 17 38%公元 4011000 年 45 32 71% 13 29%公元 10011500 年 67 38 57% 29 43%公元 15011840 年 472 19 4% 453 96%解读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公元 1500年之前中国科技发明占世界百分比都在 57%以上,说明古代中国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而公元 1500年之后只占世界
9、4%,说明古代中国科技在这一时期迅速落后于世界。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公元 15011840 年正是明朝中后期至清前期,原因只能从这个阶段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特征中去寻找。史论形成 1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政治 国家统一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安定的社会环境经济 封建经济水平较高且持续发展,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政策 为“农本”思想服务的天文历法、农学、数学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教育 古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对外交往频繁的中外交流,使古代中国科技能吸收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智慧科学家本身古代中国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是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2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1)
10、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应用失去了应有的土壤。(2)腐朽的封建剥削制度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科技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3)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失去了外贸主动权,阻断了中外文化交流。5(4)文化专制使大量知识分子脱离对自然界的观察研究。(5)中国科技满足于实际的应用,没有形成理论上探讨和深思的风气。(6)教育落后。中国封建教育以儒学为主,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很少涉及生产和科学知识。研高考知命题趋向 从延伸知识的长度命题1(2018全国卷)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 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
11、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 ,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解析:选 B 材料中强调唐本草是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多部官修本草,明代由朝廷颁行本草纲目 ,这说明我国药学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B 项正确。我国古代药学早在原始社会已经萌芽,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商品经济的因素,C 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汉代、唐代还没有出现宋明理学,药学的发展不可能受其推动,D 项错误。2(2014江苏高考)据叶德辉书林清话 ,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
12、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解析:选 C 材料“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等信息说明当时雕版印刷比较普遍,故本题选择 C项。A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材料中没有涉及活字印刷,B 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说雕版印刷仅用于官方刻书,故 D项错误。题 后 启 智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
13、代,国家对科技的重视和支持是科技发展和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古代药学发展成就突出,离不开国家力量的大力支持。北宋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但是整个宋代活字印刷并没有得到推广,雕版印刷术仍然大行其道,这与国家的支持力度有紧密关系。6 从拓展知识的宽度命题3(2016天津高考)除四大发明外,从中国传到欧洲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船尾舵、马镫等器物,菊花、柠檬、柑橘等水果和植物。柑橘至今在荷兰和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 。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通过( )A中国商人 B阿拉伯人C马可波罗等欧洲人 D奥斯曼土耳其人解析:选 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阿拉伯人在东西方交流中的作用及贡献。由所学知识可知,很久以前,
14、一条条陆地和海洋商路就把欧、亚、非三大洲联系在一起。在这些商路上奔波的商人中间,有不少阿拉伯人,他们把中国的古代发明、器物、植物和水果等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等。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被誉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故 B项正确。4(2016上海高考)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如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 “?”处应填入( )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B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D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解析:选 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首先我们来看材料中给出的时间为1314
15、世纪。这期间中国处于宋元时期,且在该阶段中国并没有实行海禁政策,排除C、D 两项。13 世纪末给出了马可波罗的经历,说明这件事情发生在这之前。此事件又发生在造纸术传入境外之后,因此可以排除 B项。材料中出现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说明和四大发明有关,因此选择与火药有关的,而且与时间相符合。因此本题选择 A项。题 后 启 智 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可以说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从探索知识的深度命题75(2018
16、全国卷)墨子中有关于“圆” “直线” “正方形” “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 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解析:选 C 墨子中关于“圆” “直线” “正方形” “倍” “杠杆原理” “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的记载或论述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C 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其他学派的思想,A 项错误。 “完整”说法与史实不符,B 项错误。 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的经典,墨家多来自社会下层,其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故墨子
17、不可能体现“贵族阶层的旨趣” ,D 项错误。6(2014天津高考)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 诗 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这段话主要强调(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解析:选 A 材料关键信息是“诗 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 诗 书是儒家经典,反映了儒家对农业的重视,故选 A项。题 后 启 智 中国古代科技曾长时期走在世界的前列,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审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于我们今天坚定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以上两题均凸显了这方面的意义。练模拟悉命题
18、热点1(2019河南中原名校联考)我国古代历法起源很早,原始社会末期可能已出现原始历法。夏朝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物候历夏小正 。这表明( )A原始历法诱导了原始农业的产生B古代重视利用物候知识发展农业C原始历法适应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形成农时观念解析:选 D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上层建筑的原始历法不可能诱导作为经济基础的原始农业,故 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物候知识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故 B项错误;当时的农业经济不是小农经济,故 C项错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并迅速发展,有关农时观念和知识的历法也随之应运8而生,故 D项正确。2
19、三国时,吴国攻蜀国,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一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焰硝,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蔓延 700里,蜀军大败。这一记载( )A说明吴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B表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C体现古人对火药材料的认知D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解析:选 C 材料无法体现吴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故 A项错误;三国之前,火药已经发明,故 B项错误;据材料“内藏硫磺和焰硝,自带火种”可知三国时期,人们对火药材料有一定的认识,故 C项正确;依据所学,唐末火药用于战争,故 D项错误。3中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汉书艺文志罗列了当时著作有 14 994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四部目录载书有 64 5
20、82卷,与汉书艺文志相较,书籍卷数增加 4.3倍。与这一变化关系最为密切的发明是(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 D转轮排字盘解析:选 A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四部目录所载书目与汉书艺文志相较,书籍卷数增加 4.3倍,可知这是由于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故 A项正确;雕版印刷术出现于唐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B项错误;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C项错误;转轮排字盘是元朝时期王祯发明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D项错误。4(2019湛江调研)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里面记载的农具和农艺几乎都是两汉时期的,南北朝时期的农具和农艺反而几乎没有介绍。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A重农抑商
21、政策逐渐松动B先进的耕作方式主要分布在南方C北方小农经济发展停滞D地方割据不利于农业技术的交流解析:选 C 国家分裂时期,为保证战争需要,需要重视耕战,故 A项错误;由于分裂,北魏贾思勰不能对南方农业有深入了解,故 B项错误;材料说明南北朝时期北方农业没有多少发展,故 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农业技术的交流问题,故 D项错误。5从 9世纪开始,我国民间印书的风气渐开,著名诗人白居易等人的诗集,都在扬州、越州刊印。据此,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A文化兴盛推动科举发展B当时刊印技术应是雕版印刷C民间印刷技术比官方先进9D扬州、越州是当时文化中心解析:选 B 题干反映的是民间印书问题,与科举制发展不
22、构成密切逻辑关系,故 A项错误;活字印刷术是 11世纪中叶的北宋毕昇发明的,当时的印刷术还是雕版印刷术,故B项正确;题干中“我国民间印书的风气渐开” ,推知官方先掌握雕版印刷术,且题干未比较民间印刷与官方印刷的技术高低,故 C项错误;题干只是说在扬州、越州刊印,未讲是文化中心,故 D项错误。课题(二) 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回扣教材知识一、古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1 诗经(1)内容: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中期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2)特点: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丰富,现实感强。2楚辞(1)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具有浪漫主义风格。(2)代表作:屈原的抒情长诗离
23、骚 。3汉赋(1)特点:词藻华丽,内容丰富,手法夸张,表现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2)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上林赋 ,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唐诗(1)繁荣原因: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2)成就:唐代诗歌成就非凡,分边塞诗、山水诗、讽喻诗等形式。5宋词(1)繁荣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2)派别:有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6元曲(1)形成:元代的散曲和元杂剧一起合称元曲。(2)特点:散曲题材广泛,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元曲大多通俗生动,豪放飘逸。7明清小说(1)背景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10经济
24、上,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阶层扩大。思想上,质疑和批判传统儒学的反封建思想的出现。(2)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3)作品:四大名著;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二、汉字与书法1汉字的演变(1)起源:六千多年前的“图画文字” 。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甲骨文是目前中国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2)演变脉络: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2书法艺术类别 特征 代表楷书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高钟繇、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审美价值高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雅俗共赏王羲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十一 单元 古代 中国 科技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 讲义 解析 新人 必修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26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