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2讲两次工业革命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2讲两次工业革命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2讲两次工业革命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2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2讲 两 次 工 业 革 命 形成体系 把握要点1有关第一次工业革命的 5 个关键点 (1)一个中心:英国。(2)两个标志:以珍妮机为开始,机器制造机器为完成。(3)三个领域:纺织、动力、交通运输。(4)四大影响: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社会关系、世界市场。(5)五点条件:政治前提、资本、劳动力、市场、技术。2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 5 个关键点(1)一个时代:电气时代。(2)两个中心:美国和德国。(3)三个特点:科学与技术相结合、几个国家同时开始、部分国家交叉进行。(4)四点成就:电的广泛使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化学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的进步。(5)五个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
2、工业、化学工业、电器制造业。 课题(一) 工业革命回扣教材知识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背景(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2)条件2劳动力 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资本 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和海外殖民贸易与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技术 手工工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市场 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海外市场广阔2过程(1)起讫时间:18 世纪 60 年代到 19 世纪 40 年代。(2)核心内容生产手段从手工操作到机器生产。生产组织从手工工场到工厂。(3)完成标志: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1840 年前后,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3重要发明类别 时间 发明者
3、 发明成就1765 年 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1769 年 阿克莱特水力纺纱机棉纺织业1779 年 克隆普顿 骡机1769 年 瓦特单动式蒸汽机动力1782 年 瓦特联动式蒸汽机1807 年 富尔顿 汽船交通运输 1814 年 史蒂芬孙 蒸汽机车4.影响(1)经济生产力 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社会生产力提高生产组织 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经济结构 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日益发挥重要作用3(2)社会城乡结构 工业城市形成,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阶级关系 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社会变革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3)思想意识:要求自由经营
4、、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兴起,殖民扩张和掠夺的步伐加快。(4)世界市场:19 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5)环境:环境污染,人类生存有了新的威胁。(6)科技文化:促进自然科学和文艺的发展,如浪漫主义流派的出现。二、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9 世纪 60、70 年代)1条件(1)市场:机器大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2)交通: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2表现(1)19 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2)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3影响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世界市场的主导,
5、攫取了巨大利益亚非拉国家 贫穷和落后加剧,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客观进步性 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进补课程知识一、英国圈地运动的影响1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者。同时,圈地运动也使家庭手工业被破坏,为工业扩大了国内市场。2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对农业进行了资本主义改造。首先是土地所有制变化,使农村由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其次是经营方式的改变,农业资本家办起农场或牧场,雇佣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进行生产。那些将土地出租给资本家的贵族,所得到的不再是封建的地租,而是资本主义的利润。过去的贵族变
6、成了新贵族,农民则变4成了农业工人,从而使农村得以资本主义化。3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土地的集中,大部分领主更愿意投资新的农作物,追加好的肥料,使用更好的工具,改革排水系统,采用先进的耕作方式,提高产量。4加快了英国城镇的进程。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移居城市,使英国的城镇数量大大增加。5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靠圈地发家的贵族地主成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他们在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中起到了领导者的作用。6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出现。圈地运动造就了大批的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自由劳动力,积累了资本,扩大了市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7圈地运动对农民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在圈地运动中,无数农
7、民倾家荡产,流离失所。而政府又颁布血腥法令,不允许这些失去土地的人流浪。从这个角度说,圈地运动是一场明显的“羊吃人”的运动。二、工业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影响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面临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而且,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竞争走向合作,从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协调,也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面促使工业现代化转型工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促使城市化转型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经济的重心迅速向
8、拥有丰富煤铁资源的西北地区转移促使社会思想转型工业化和法国革命两种力量联合在一起,导致了 1815 年以后种种新学说的产生与发展,在 1848 年的欧洲普遍革命中发挥了作用促使社会形态转型工业革命后,经济形态上,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政治形态上,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意识形态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探究重难知识一、工业革命的发生条件观点一 因为食品、燃料、纤维和建筑材料这四项必需品均要占用土地来生产,当纺织机械的革命新增加了对于棉花纤维的需求后,必然相应减少了食品、燃料和建筑材5料所能占用的土
9、地,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料的价格。当食品和燃料的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工业革命持续下去,因为此时更多的土地和人力必须投入到四项必需品的生产中去,可见,孤立的技术革新无法形成持续的工业革命。美洲新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崔之元生态缓解、奴隶制与英国工业革命观点二 为什么工业革命会首先在英国发生?从霍布斯开始,到威廉配第,再到约翰洛克都在阐述一个共同的思想:个人通过劳动所得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政府或国家应该保护个人私有财产。工业化是一个财富急剧增长的过程而英国却在工业化到来之前就解决了私有财产的地位问题,这也是英国率先走向工业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工业革命是可
10、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摘编自唐晋大国崛起从“快乐英格兰”到“日不落帝国” 解读 观点一中作者讨论了土地、人力、技术革新与工业革命间的关系。他认为美洲新大陆的发现,缓解了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一些困难,如新土地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燃料,从而降低了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同时为英国本土节约了大量土地,带来了更多劳动力。观点二中作者认为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在于确立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史论形成 工业革命首发英国的条件资金 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为英国积累
11、了巨额财富市场 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18 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原料 国内资源丰富,海外掠夺劳动力 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者技术手工工场时期培养了一批具有熟练技能的工匠,他们成为工业革命中的技术革新力量国家政策保护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能为资本家带来利润的技术革新二、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材料619 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解读 地图表明 19 世纪后期英国不仅拥有广阔的原料产地,而且拥有广阔的商品市场,也表明了以欧美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居于这个世界市场的中心地位。史论形成 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
12、市场发展的影响1提供了物质基础。工业革命用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密切了国际交流。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分工也更具体。3为国际交流提供了技术和经济条件。它促进了国际人口和资金的流动,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结世界的经济纽带逐渐形成。4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7研高考知命题趋向
13、 从转换知识的角度命题1(2018全国卷)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解析:选 B 材料中对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的认识,从强调经济条件,到后来强调制度因素,再到强调自然条件,体现了随着研究视角的不断拓展,认识逐渐趋于全面,B 项正确。材料中的几种观点都有合理性,A 项错误。材
14、料中的经济条件、制度因素等都是相对欧洲其他国家而言的,C 项错误。后期学者研究与传统观点只是研究视角不同,无法判断哪一观点更可信,D 项错误。2(2018江苏高考)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解析:选 B 材料说明由于棉布需求量的增加,促进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的发明,从而进一步推动了蒸汽机的改良,说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是为了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B
15、 项正确。材料说的是棉布需求的增加推动了机器的发明,不是源于人们的无意发现,A 项错误。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C 项错误。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并未实现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D 项错误。题后启智常规角度 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过程以及其影响创新角度以历史研究的逐步完善切入,考查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生产需求推动技术革命8技法点拨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对题干材料进行合理解读,归纳概括出题干材料创造者的主要观点、基本立场、根本意图,并据此对历史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和判断 从拓展知识的宽度命题3(2016全国卷)19 世纪 6
16、0 年代,总长超过 3 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 5 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 4.9 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 6 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解析:选 A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铁路与统一国内市场的关系。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19 世纪 60 年代美国不同地区铁路轨距不同,全国没有实行统一的标准轨距。不同宽度的铁轨,说明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故 A 项符合题意。没有其他行业和部门作比较,无法判断出铁路部门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地位,排除 B
17、项。这种情况与制造业的发展状况无关,排除 C 项。材料也没有体现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排除 D 项。4(2016海南高考)据研究,从 1760 年到 1850 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 万磅增加到 3.66 亿磅,增长了 180 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B工场手工业进入了鼎盛时期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 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解析:选 C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后的手工工场中,与时间 1760 年不符,故 A 项错误;英国从 18 世纪后期开始了工业革命,并在 19 世纪中期完成,工场手工业已被取代,故 B 项错误;
18、题中“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 200 万磅增加到 3.66 亿磅,增长了 180 多倍”可见英国国内已经无法满足原料的需求,不得不依靠海外,故 C 项正确;D 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题 后 启 智 正确理解世界市场的内涵(1)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既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市场,也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场。 从探索知识的深度命题95(2017全国卷)综合下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年份 约 1770 约 17901793 约 18301835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
19、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 年为 100。)年份 1755 1797 1835指数 42.74 42.48 78.69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解析:选 D 结合题干材料可知,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国民总收入增长迅速,工人实际工资增长较慢,甚至出现下降,说明英国社会财富得到迅速积累,而工人的工资增长有限,这说明英国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D 项正确。结合表中数据明显可知,A 项错误,排除;英国工人不等同于廉价劳动力,B 项错误;工业革命时期,工人生活整体上有明显改善,C 项错误。6(2016全国卷)英国 1
20、8 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 1816 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 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 14.6 上升到 27.2,利物浦由 21 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解析:选 A 材料关键信息:19 世纪上半期,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上升。这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时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对环境的破坏,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故选 A 项。B项“化学工业”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排除。C 项与工业革命时期农业也获得快速发展矛盾,排除。D 项与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整体进步矛盾,故排
21、除。题 后 启 智 辩证看待工业革命的双重影响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工业革命在推动全球化进程,带动政治上的法制化和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和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的问题等。上10述两题均创设新情境考查工业革命的双重影响,复习时我们要辩证分析,正确认识。 练模拟悉命题热点116501749 年,英国小麦价格下跌 33%,工业品价格下
22、跌 29%,而建筑行业工人实际工资却提高了 33%,其他行业工人实际工资也多有增长。 “缺乏人手的抱怨到处都可以听到” 。这表明此时的英国( )A商品价格下跌导致经济衰退B工资增长致使技术创新乏力C贫富差距拉大加剧社会矛盾D经济状况呼唤传统产业变革解析:选 D 题干比较了商品价格下降与工人工资增长,物价与经济衰退不构成前因后果的关系,故 A 项错误;题干中“缺乏人手的抱怨” ,说明需要机器解决劳动力问题,故B 项错误,D 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贫富差距问题,故 C 项错误。21777 年,英国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占 24%,农业占 45%;到 1821 年,工业收入上升到 31%,农业收入下降至 2
23、6%。1851 年工商业劳动力占有总劳动力的 58.7%,农业劳动力占 21.7%。这说明英国( )A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C第一产业生产能力日益降低D社会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解析:选 A 材料体现了工业化不断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即经济结构中工业比重上升导致了其根本性变化,故 A 项正确;材料的内容仅能体现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化进程,不能反映城市化进程,故 B 项错误;材料仅能反映农业比重降低和农业劳动力比重变少,不能说明第一产业生产能力降低,结合所学工业革命推动了农业的进步,生产能力有所进步,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收入的情况,故 D 项错误。3(2019
24、洛阳期中)史料记载:“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中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他们反对各种野蛮或血腥的娱乐方式,试图取消容易引起骚乱的传统节日庆典19 世纪初的欧洲,兴起一场理性休闲运动。 ”这主要反映了工业革命( )A改变了人们的政治地位 B引起了社会阶层的分化C加重了人们的工作强度 D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解析:选 D 材料反映出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与政治地位和社会阶层的分化无关,故 A、B 两项错误;人们的工作强度的加强是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的原因,不是材料的主旨,故 C 项错误;材料工业革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 ,推动理性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六 单元 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 形成 发展 两次 工业革命 讲义 解析 新人 必修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26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