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3部分论述类文本阅读实战演练(含解析).doc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3部分论述类文本阅读实战演练(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3部分论述类文本阅读实战演练(含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论述类文本阅读一、(2019桐乡市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工具的进化与反思李 喆人工智能,在迄今为止的工具进化史中,它出现得很晚。越晚出现的工具,力量通常会越强,人们对它的迷恋和恐惧也会越大。2016 年,人工智能的进度虽然还没有如科幻小说和电影中设想的那样对人类造成威胁,但在围棋上完成了壮举。从衣食住行到人际交往,现代人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工具。人工智能,或许是人类创造的工具中最独特的一种。它近似拥有了人类的一些能力,甚至在很多方面可以比人类做得更好。随着深度学习引发的一波热潮,人工智能在医疗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已可预见。如之前的很多工具发明一样,这些人工智能的应用会改善我们
2、的生活品质,将人们从一些繁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与传统工具不同的是,人工智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也使一些人产生了担忧。科幻小说和电影,常常描绘人工智能反制人类的情境。一旦计算机有了情感好恶,能够自主选择行为,那么它不断强大的力量既可以保护人类,也可以毁灭人类。当然,这种情境的发生需要一个预设条件:计算机能够产生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在实现这个条件之前,人工智能不是主体,只是工具。自我意识与自由意志,关于它的来源,人类自身也知之甚少。有一种还原论的倾向,认为自我意识与自由意志都可以分解为低级的元素,最终被数学和物理解决,但显然目前这只是一种猜想或主张。我们不知道如何能够赋予他物以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
3、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人工智能里,科学家给一个机器人输入了情感,使他走向了寻找自我和人性的道路。这个输入究竟是否可能实现?以我们目前的知识体系来看,是值得怀疑的单是数据的叠加和算法的改进,不足以使工具成为主体。但是,对人工智能的担忧仍然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坐视人类受到伤害” ,这是阿西莫夫著名的机器人第一定律。这一定律的可靠性受到他自己小说的攻击,其中典型的案例是:“机器人认为将人类软禁起来才能够防止他们互相伤害。 ”人工智能对命令的多元理解可能会导致行为失控,这是比人工智能产生意识更值得担忧的事情。另一个更大的危险则在于,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恶性使用。作为工具的计算机本身并无善
4、恶,但人心却有善恶。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为人类社会带来很多效益,但也增加了人类自我毁灭的能力和概率。此外,随着计算机能力的增强和广泛应用,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伦理建设将会成为非常重要并且相当困难的课题。但是,现阶段的人工智能,仍然只是工具。(选自读书2016 年第 5 期,有删改)1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A人工智能在工具进化史中出现很晚,因此它力量强大,人们对它既迷恋又恐惧。B当计算机产生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能够自主选择行为时,人工智能将不再是工具。C人工智能反制人类的情境常出现在科幻电影中,但目前还没理由相信它已成现实。D人工智能应用能改善我们的生活品质,为人类社会比如医
5、疗领域带来可预见的效益。解析:选 A。A 项,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是“越晚出现的工具,力量通常会越强” ,这只是一种推测。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都可以分解为低级的元素,最终被数学和物理解决。B如果只是数据的叠加和算法的改进,并不能让工具成为有自我意识的主体。C “小说的攻击”并不能否认“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的机器人第一定律的可靠性。D如果人工智能在发展过程中对人类产生威胁,那它很有可能来自人类本身。解析:选 D。A 项,表述不当,原文第四段的表述是“有一种还原论的倾向只是一种猜想或主张” 。B 项,表述不完整,原文第四段的表述是“以我们目前的知识体系来看,是
6、值得怀疑的” 。C 项, “并不能否认”表述错误,原文第五段虽然指出“攻击”目前仅仅来源于小说的描述,但其“典型的案例”具有足够的说服力,即事实可能不真,但道理可以推导。3概括人工智能在哪几种情况下会对人类产生威胁。答: 解析:解题时首先要对题干进行分析,本题“哪几种情况下” “产生威胁”指向明确。可从文中第三、五、六段中提取信息并进行概括。答案:人工智能产生了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且反制人类;人工智能对人类命令的多元理解导致行为失控;人工智能被人类恶性使用。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竹文化传统与古典文学竹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文化符号,其审美内涵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萌芽孕育期、形成发展
7、期、繁盛期和成熟延续期。早在远古时代,竹就已经作为一种生产和生活用具参与到人们的日常活动中,为人们所熟知,且被熟练掌握与运用。 弹歌中唱道:“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根据现存的古书籍判断, 弹歌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咏竹的作品。两汉时期,真正咏竹的诗句出现了,咏竹诗的胚胎开始形成,如汉乐府白头吟中的“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但是,竹在此类诗歌中并不是以艺术符号的形象出现的,而是作为艺术中的符号出现的。因此,两汉时期是竹文学文化符号的萌芽孕育期。3魏晋南北朝时期,被称为竹文学文化符号的形成发展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咏竹文学作品当属南北朝时期诗人谢朓的秋竹曲和咏竹 。 秋竹曲中说“欲求枣下吹,别有江南
8、枝。但能凌白雪,贞心荫曲池” ,表面上歌颂竹在严寒大雪中挺立不屈、忠贞不渝的品行,实际上表达了诗人忠直刚正、不屈不挠的情操。 咏竹中的“但恨从风箨,根株长别离” ,用笋箨与竹茎的分离来表达人间的别离之情。从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中,竹作为诗歌的中心意象融贯全文,但是对竹的描写叙述略显呆板和生硬,议论多于抒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咏竹文学中,竹仍然没有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竹文学文化符号。唐宋时期,中国文学史上的咏竹诗空前繁荣,达到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鼎盛状态。考证古今图书集成所编录的诗歌,咏竹者达九十五人之多。在唐代的咏竹文学中,竹与作者的情感融会贯通,表达审美情怀。如杜甫的苦
9、竹 ,借竹的清高坚定来颂扬地位卑微的高洁之士,抒发对怀才寒士的赞颂之情。在宋代的咏竹文学中,竹的形象特征和意蕴刻画都惟妙惟肖,但在意蕴交融和情感表达上却不如唐代。宋代的咏竹诗,以理趣为特征。如苏轼的霜筠亭曰:“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 ”此诗借竹傲骨凌霜的秉性来说明人应具有刚正不阿、不畏艰难的品质。唐宋时期的咏竹文学体裁丰富,除了诗歌,还有表、记、赋等咏竹名作。因而,唐宋时期是竹文学文化符号的繁盛期。从元代至近现代,咏竹文学进入了一个“瓜熟蒂落”的延续期。这一时期的咏竹文学创作相对于唐宋时期已大大衰弱。它虽然不像唐宋时期那样“枝繁叶茂” ,但也有名作出现
10、,如元代虞集的高竹临水上 、明代王世贞的竹里馆记 、清代郑燮的竹石等。(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汉乐府白头吟中的“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是两汉时期真正咏竹的诗句,它标志着咏竹诗的胚胎开始形成。B谢朓的咏竹是魏晋南北朝时咏竹文学的代表作品,其中的“但恨从风箨,根株长别离” ,用笋箨与竹茎的分离来表达人间的别离之情。C北宋苏轼霜筠亭 “解箨新篁不自持须待秋风粉落时”充满理趣,表现了作者刚正不阿、不畏艰难的高尚品质。D清代郑燮的竹石 ,在形象特征、意蕴刻画、审美情怀等方面,虽然不如唐宋时期的诗作,但依然称得上是好诗。解析:选 B。A 项,原文中只是拿汉乐府白头吟举例
11、说明两汉时期真正咏竹的作品出现了,并不能说“它标志着咏竹诗的胚胎开始形成” 。C 项, “表现了作者刚正不阿、不畏艰难的高尚品质”错误, 霜筠亭以理趣为特征,说明人应具有刚正不阿、不畏艰难的品质,而非表现作者的品质。D 项,原文中说的“咏竹文学创作相对于唐宋时期已大大4衰弱”指的是元代至近现代这一时期咏竹文学的整体状况,并没有具体到某一篇作品。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早在远古时代,竹就为人们所熟知,在人们的日常活动中,竹作为一种生产和生活用具被人们熟练运用。B唐宋时期,中国文学史上的咏竹诗达到鼎盛状态, 古今图书集成中咏竹者达九十五人可以证明这一点。C唐代的咏竹文学,多借竹的清
12、高坚定来颂扬虽地位卑微但品格高洁的怀才寒士,竹与作者的情感融会贯通。D唐宋时期,除了有诗歌对竹吟咏外,还出现了一些表、记、赋等咏竹名作,可见竹文学在当时已进入了繁盛期。解析:选 C。 “唐代的咏竹文学,多借寒士”说法不当,文中只说杜甫的苦竹是这样。6中国竹文学文化的发展历经四个阶段,请分别概括其特点。答: 解析:首先,要明确竹文学文化符号的四个发展阶段,文中首段已指出;其次,在各个阶段相对应的段落中筛选出关键信息;最后,进行整合概括,分点作答。答案:萌芽孕育期,竹作为艺术中的符号出现;形成发展期,竹作为诗歌的中心意象,融贯全文,但对竹的描写叙述略显呆板、生硬;繁盛期,咏竹诗空前繁荣(唐时竹与作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专用 2020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部分 论述 文本 阅读 实战 演练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