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讲义新人教必修2.doc
《2019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讲义新人教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讲义新人教必修2.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恩格斯,1820 年 11 月 28 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巴门市一个纺织工厂主家庭。1844 年在巴黎与马克思会面,从此两人成为最亲密的战友,开始共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而奋斗。他们共同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共产党宣言 ,并且一起参加了德国 1848 年革命。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担负起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任,整理和出版了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第二、三卷。1895 年 8 月 5 日在伦敦逝世。作品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合著)、 自然辩证法 、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评价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2、之一。被誉为“第二提琴手” 。(二)人物轶事恩格斯的援助1848 年大革命失败后,恩格斯不得不回到曼彻斯特营业所,从事商务活动。这使恩格斯十分懊恼,他曾不止一次地把它称作是“该死的生意经” 。并且他不止一次地下决心:永远摆脱这些事,去干他喜爱的政治活动和科学研究。然而,当恩格斯想到被迫流亡英国伦敦的马克思一家经常以面包和土豆充饥,过着贫困的生活时,他就抛开弃商念头,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并取得了成功。这样做,为的是能在物质上帮助马克思,从而使朋友,也使共产主义运动最优秀的思想家得到保存,使资本论早日写成并得以出版。 于是,每个月,有时甚至是每个星期,都有一张张一英镑、二英镑、五英镑或十英镑的汇票
3、从曼彻斯特寄往伦敦。1864 年,恩格斯成为曼彻斯特欧门恩格斯公司的合伙人,开始对马克思大力援助。几年后,他把公司合伙股权卖出以后,每年赠给马克思 350 英镑。这些钱加起来,大大超过了自己的家庭开支。 (一)背景链接2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于 1883 年 3 月 14 日在英国伦敦逝世。他的逝世,在欧美等地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反响。3 月 17 日,在伦敦郊区的海格特公墓,人们为马克思举行了隆重而简朴的葬礼,参加者是他的亲密战友和亲属等。恩格斯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于伟大的导师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悼念,用英语发表了这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对于马克思所作的伟大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4、。(二)常识整理悼词悼词,我国古代称为“诔辞” “哀辞” “吊文” “祭文” ,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或文章。悼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悼词是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一切形式的悼念性文章。狭义的悼词专指追悼大会上对死者表示敬意与哀思的宣读式的专用哀悼文体。所以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还有死者生前的身份、职务;然后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做出的成就、贡献,并简要地做出评价,最后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等,简而言之,就是对死者生平的评述和对死者深切的悼念,也就是要“论其人”和“述其哀” 。(三)博览悦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赏析在这篇悼词中,恩
5、格斯总结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无比崇敬和哀悼之情。文章开头先是简要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情景,接着概括地指出马克思的逝世给全世界无产阶级造成的巨大损失。用两个“对于” ,从革命斗争实践和革命理论两个方面说明马克思的逝世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 “空白”一句,极言损失之大。文章的主体部分,具体论述了马克思一生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一生的革命精神。这部分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总结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首先,恩格斯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指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一切意识形态发展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马
6、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的重大发现,作者将之与达尔文发现有机世界的发展规律即物种起源学说相提并论,从而生动地说明了这一发现的划时代的意义。而剩余价值规律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的重大发现,它的提出,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这一切深刻地说明了马克思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其次,作者认为马克思还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他概述了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如办报、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等,热烈地赞颂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中的伟大成果和顽强的斗争精神。而不同阶级对马克思截然相反的态度,恰恰证明了马克思是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对于他的逝世,世界各地的无产阶级和劳动者都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和敬意。最后一
7、句总结3全文,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这篇悼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如第一部分的第一层,详细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3 月 14 日下午两点三刻” ,接着具体描写了马克思逝世时从容安详的神态:“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第二层用议论的方式阐述马克思的逝世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巨大损失。通过叙述描写给读者留下一个鲜明感人的印象马克思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人是坐在安乐椅上逝世的。这些叙述和描写是为下面的议论服务的。第二层的议论是在第一层叙述、描写基础上进行的。这部分叙述、描写、议论的综合运用,使演讲辞一开始,就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无比
8、悲痛的感情,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和震撼。对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多用叙述形式;对马克思的各种贡献、发现的阐述和评价,采用议论形式;而在叙述和议论之中,又运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或修辞手法,抒发了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的真挚感情。叙述可以记清事实,议论可以阐明观点,抒情可以吐露情怀,三者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使演讲辞的观点和材料高度统一,而且会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语言准确生动是这篇悼词的又一特点。如第 3 自然段阐述了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用语:“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中的“繁芜丛杂”和“掩盖” 。 “繁芜丛杂”的本义是
9、丛生的杂草多而乱,这里比喻以前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对人类历史的解释,谬误百出,模糊杂乱。 “繁芜丛杂”极为贴切、准确,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易于理解。其他段落用词准确、生动的情况也随处可见。对应学生用书 P97(一)读准字音.单音字(1)繁芜(w) (2)浅尝辄止(zh)(3)卓有成效(zhu) (4)忌恨(j)(5)诬蔑(w mi) (6)诽谤(fi)(7)拂去(f) (8)坚忍不拔(rn).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豁Error! (2)应Error!(3)创Error! (4)给Error!42语境辨析法(5)要想使工作计划不成为空(kng)谈和空(kng)白无用的纸质文档,对不确定因素
10、的预见和事先防范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二)写准字形(1)Error! (2)Error!(3)Error! (4)Error!(5)Error! (6)Error!(7)Error! (8)Error!(三)用准词语.明确词义(1)繁芜丛杂:原指草木茂盛繁密,杂乱而没有条理,文中指错综复杂的意思。(2)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也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3)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4)坚忍不拔: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5)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6)永垂不朽:指(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语境运用(辨析修改)做事要勇于
11、探索,不能浅尝辄止,要善于在繁芜丛杂的问题中发现规律,取得卓有成效的好成绩。辨析:“卓有成效”一般指较大的贡献,一般成绩不能用。另外“卓有成效”与后面的“好成绩”有重复之处。.易混辨析1探索 vs 摸索课本原句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辨析都有“求索”的意思。但二者侧重点不同:“探索”侧重于多方寻求答案,解决问题;“摸索”侧重于试探着(行进),寻找(方向、方法、经验等)。即境活用毛泽东思想为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指明了方向,否则,中国不知在黑暗中还要摸索多长时间。2衷心 vs 忠心 课本原句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
12、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辨析 读音相同,都与“内心”有关。但二者侧重点不同:“衷心”侧重于发自内心。5如:衷心感谢。 “忠心”侧重于对人或事物忠诚。如:对党要忠心。即境活用从警以来,他的衷心愿望是用满腔赤胆忠心守卫着家乡一方的安宁和幸福。第一步Error!快读课文明大意1本文主要讲到了马克思的哪些贡献?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理论方面 创办各种报纸、小册子 实践方面 明确: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 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 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2在这篇悼词中,恩格斯表达了对好朋友怎样的
13、情感?答: 明确:恩格斯赞颂了马克思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的沉痛悼念。第二步Error!精读课文细揣摩学 习 目 标 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把握文章主旨。2学习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一、研习第 17 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1第 1 自然段中, “停止思想”和“安静地睡着了” ,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答: 明确:“停止思想”运用讳饰,突出了马克思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 “安静地睡着了”运用讳饰,表达了作者的无限怀念和悲痛之情。2第 3 自然段中,作者说“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 ,这个“简单事实”包含几
14、层意思?6答: 明确:包含三层意思: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物质资料的生产,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必须由经济基础来解释上层建筑,而不是由上层建筑来解释经济基础。3第 4 自然段中,写马克思还发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这个“特殊的运动规律”指什么?有什么重大意义?答: 明确: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就是剩余价值规律。这个特殊规律的发现,使那些一直“在黑暗中摸索”的经济学家和社会主义批评家们一下子“豁然开朗”了。说明了马克思这一发现有着划时代的伟大意义。4第 5
15、 自然段中,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答: 明确:“很够了” “幸福的了” ,通过抒发自己对马克思无限钦敬和无限羡慕的感情,从侧面烘托马克思学说的伟大。5第 6 自然段中,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其中“这”指代什么?“主要的”究竟指什么?答: 明确:“这”指代马克思的“两个发现”和“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的“独到的发现” 。 “主要的”是指“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也就是说,对比马克思伟大的理论创造,他有着更为光辉的革命实践。这里的“主要的” ,表明对马克思的功绩的
16、表述再次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二、研习第 89 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6第 8 自然段中, “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深刻含意?答: 明确: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敌人对马克思的攻击很多,但十分无力。表现了马克思的无畏气概和对政敌的极大蔑视,充分表现了马克思的人格魅力。 三、纵览全文,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7悼词的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主体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结尾是对死者的悼念。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7答
17、: 明确:本文是按照一般悼词的结构来写的,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结构严谨,各部分之间充满内在联系。恩格斯在组织文章时,正是依据事物的内部联系来分类的。另外,作者也善于运用恰当的结构来显示和加强这种内在联系,如过渡段的使用:第2 自然段、第 5 自然段。过渡句的使用:“不仅如此”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正因为这样”等。记叙中如何穿插议论和抒情写法领悟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以议论为主体,全面而准确地评价了马克思的伟大历史功绩;追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情景,概述了马克思一生的主要革命活动,高度凝练、概括,使议论和抒情巧妙结合;抒情的成分贯穿全文,对马克
18、思逝世的悼念和惋惜之情蕴涵在字里行间,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激励人,鼓舞人。对马克思的杰出贡献和伟大人格的崇敬、赞颂之情溢于言表,具有感人的力量。写 法 指 导 一、什么是议论与抒情议论: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及对问题的看法等。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二、为什么要穿插议论与抒情精彩的议论抒情可以揭示生活的意义,升华文章的主题。材料(记叙、描写)是文章的“血肉” ,思想(议论、抒情)是文章的“灵魂” 。作者对材料的深入挖掘则是使“血肉”中生出“灵魂”的手段和过程,否则文章不会有深刻的思想。议论: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议论往往点明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或者深化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语文 第四 单元 13 马克思 墓前 讲话 讲义 新人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