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讲义新人教必修1.doc
《2019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讲义新人教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讲义新人教必修1.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飞向太空的航程(一)作者简介贾永,新华社高级记者。其作品以歌颂军人职业的神圣之情纵论全球风云,用以天下为己任的豪迈之情深深打动读者,以所包含的丰富思想信息含量以及机智、细致、精巧的手法吸引读者。他有一个著名的口号叫“原始采访” ,就是到新闻的源头去追寻新闻,要求记者在第一时间或者第二时间第一现场追寻新闻。他是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社长。曹智、白瑞雪,也是新华社记者。(二)人物轶事钱学森讲“万户的故事”钱学森给年轻人讲了“陶成道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公元十四世纪末的中国。那是明朝洪武年间。有一位曾被朱元璋封为万户的人,名叫陶成道,是浙江金华人。他熟读诗书,但不去投考元季功名
2、。因为他不爱官位,爱科学。一次炼丹中发生爆炸事件,引发了他研究火器的兴趣,后来,终于试制出火器。后来,他成为明朝开国功臣,朱元璋封他“万户” 。晚年,陶成道想利用具有巨大推力的东西,将人送上蓝天,去亲眼观察高空的景象。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晚年一天,他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捆绑着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飞车上。然后,他命令他的仆人点燃第一排火箭。只见一位仆人手举火把,来到陶成道的面前,心情非常沉痛地说道:“主人,我心里好怕。 ”陶成道问道:“怕什么?”那仆人说:“倘若飞天不成,主人的性命怕是难保。 ”陶成道仰天大笑,说道:“飞天,乃是我中华千年之夙愿。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疆,也要为后世闯
3、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你等不必害怕,快来点火!”仆人们只好服从陶成道的命令,举起了熊熊燃烧的火把。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飞车周围浓烟滚滚,烈焰翻腾。顷刻间,飞车已经离开地面,徐徐升向半空。正当地面的人群发出欢呼的时候,第二排火箭自行点燃了。突然,横空一声爆响,悲剧发生了。只见蓝天上陶成道乘坐的飞车变成了一团火,陶成道从燃烧着的飞车上跌落下来,手中还紧紧握着两支着了火的巨大风筝,摔在地上。钱学森讲到这里停了一下。有一个青年人问道:“后来呢?”2“后来?”钱学森神情惋惜地说道,陶成道长眠在鲜花盛开的万家山。当然,他进行的飞天事业停止了。明朝以后,特别是到了近代,我国的科技事业日趋落后,以至备受列强
4、的欺凌。但是,陶成道开创的飞天事业,得到了世界的公认。美国一位叫詹姆斯麦克唐纳的火箭专家,称中国的万户为青年火箭专家,是人类第一位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的先驱。他研制的蛇形飞车,也是人类有史以来了不起的发明。(一)背景链接2003 年 10 月 15 日,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贾永、曹智、白瑞雪三位新华社记者写下这篇新闻,记录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同时回顾了为了这一时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所作努力的历史。(二)常识整理通 讯通讯是一种新闻报道体裁。对于新闻人物与事件的记叙较具体、详尽、生动。写作中多采用叙述、描写、议论、
5、抒情并举的方法,寓理于事,以情动人。通讯作为报刊、电台等媒体最主要的体裁之一,新闻性显然是基本的特征。而新闻性中,真实、时效、思想性及典型意义构成了它的不同层面。就报道对象而言,或是人物、事件,或是经验、成果、工作情况、社会风貌等,都必须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或“合理想象” ,而且报道对象应该具有必须的思想性和典型意义。就报道时效而言,通讯虽不及消息这般快速敏捷,有时为将人物、事件报道细致完整需时较长,但也必须及时,有很强的时效概念。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还要有生动性、完整性、评论性的特点。(三)博览悦读“背景”成为新闻一景本文在背景运用上非常精当,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背景精。通讯报
6、道要有背景。作者在采访中要广泛占有背景材料,为写好背景做大量积累,然后抽取精华,把那些在读者理解报道时所必需的背景信息精选出来,再精练地写出来。这里讲的精,不仅仅是短,主要指的是精华、精练。本文开头二、三两段两句话就简练地列出了中国即将发射载人飞船的背景,可谓精。2背景准。背景材料是为了让读者更好、更准确地理解一篇报道,说的都是“为什么”,所以,一定要准确无误,千万不能道听途说、以讹传讹。本文讲的是中国的航天发展进程,就应该选取中国航天最有价值的场景做背景,关于中国载人航天的新闻报道,正确的背景应该是中国要发展自己独立的航天工业,正当地参与国际太空竞争,这就是准。33背景短。千万不能喧宾夺主地
7、为了突出背景而故意抻长文章。因为背景毕竟是背景,再亮丽也不可能成为主体,多了反而成为累赘。本文在二、三段用很短的几句,就交代了我们几百年来的期待,成功交代了我们发展航空事业的背景。4背景散。把背景散于文章之中,就会不见背景而有背景,不写背景而成背景。当然这种散要用信息连接,要有助于文章严谨,要形散,不能神散。我们所读到的许多国内外新闻消息名篇,许多都难以分清背景信息和新闻信息,因为作者巧妙地把背景材料隐藏在整篇报道中,使其浑然一体。本文更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在开头、在中间都有背景闪现,但是形散而神不散。5背景美。一篇消息好比一台戏剧,背景好比舞台上的布景和灯光,别让消息背景成为干巴巴的幕布,
8、应该成为色彩亮丽、内容和谐的景色,以此加深和帮助观众对剧情的理解。本文作者深谙此道,以雄壮的发射场面为背景,以中国千百年的航天追求为背景,背景博大而深邃,具有一种博大美、深刻美。(一)读准字音.单音字(1)橘红色(j) (2)翌年(y)(3)酝酿(yn ning) (4)催化剂(j)(5)轨道(gu) (6)横亘(gn)(7)借鉴(jin).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喷Error! (2)落Error!(3)露Error! (4)辟Error!(5)横Error! (6)着Error!2语境辨析法(7)这篇文章记载(zi)了运载(zi)火箭发射的过程。(8)这么闷(mn)热的天,他却把自己一个人
9、关在屋子里,闷闷(mn mn)不乐。(9)从他的供(gng)词里,我们知道一些单位和个人利用供(gng)求之间的矛盾,乘机大搞走私贩私等“投机倒把”活动。 (二)写准字形(1)Error! (2)Error!4(3)Error! (4)Error!(5)Error! (6)Error!(三)用准词语.明确词义(1)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也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2)不同凡响: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3)扭转乾坤:比喻彻底改变原有的状况或局面。(4)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后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5)为期不远:规定或算定的时间、期限快要到了。语
10、境运用(辨析正误)随着一阵急促的不同凡响的军号声,战士们一鼓作气冲上了山头。辨析:“不同凡响”是比喻事物不平凡,多指文艺作品。不能用来指声音响亮。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后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用在此处恰当。.易混辨析1诞生 vs 诞辰课本原句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辨析都与“出生”有关。二者词性不同, “诞生” ,动词,就是“出生”的意思;“诞辰” ,名词,是“生日”的意思。即境活用莎士比亚 449 年诞辰庆典活动于 4 月 20 至 21 日在莎士比亚的诞生地斯特拉福德举行。2.竖立 vs 树立课本原句中
11、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竖立在了上海南汇海滩 20 米高的发射架上。辨析都是动词,都有“立”的意思。但二者适用对象不同。 “竖立”指在地上或物体上把一些物体直立起来,对象都是具体的,如:竖立旗杆;“树立”指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立起新人、新事、新风尚,对象多是抽象的好的事情,如:树立典型。即境活用在刚刚竖立的纪念碑旁,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宣誓,表示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观念,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3开辟 vs 开拓5课本原句 但正是这 8 000 米的距离,为中国后来的卫星上天开辟了通路。辨析都是动词。但二者侧重点不同。 “开辟”强调从无到有地打通、创建;“开拓”是指从小到大地发
12、展、扩大,对象一般是范围较大的。即境活用 作为一个企业既要开拓原有市场,也要不断开辟新市场。第一步 快读课文明大意本文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回顾了哪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请按时间提示,概括事件。(1)1958 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批示。(2)1960 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3)1970 年 4 月 24 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4)1992 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6)2002 年 12 月 30 日, “神州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第二步 精读课文细揣摩学 习 目 标 1理解关键
13、词句在文中的含意及其作用。2掌握议论、抒情在新闻中的作用。 (一)阅读“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完成后面问题。1作者是如何说明“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的?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答: 明确:用数字列举法。如“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 7 年时间里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 ,再如“神舟”一到五号的相继成功发射等,都说明了“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这句话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指“几乎是从零开始” ,表明困难;启下是下文我们的科技人员面对重重困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2文中引用美国一家报纸的评论有什
14、么作用?答: 明确:美国是航天大国,引用该国报纸的评论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以此衬托中国的航天成就引人注目;另外,所引“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又扣题。63把杨利伟和万户并提的目的是什么?答: 明确:把他们并提表现了古老的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探索勇气和卓越的智慧,又在古今对比中显现了现代人无比的喜悦和自豪感。4 “金色的秋日”一语双关,请分析。答: 明确:一是实指,十月份正是金秋;二是喻指,表明经过四十多年的辛勤耕耘,中国航天人迎来了收获的秋天发射载人飞船。5文章集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哪句?为什么这么说?答: 明确:是“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一句,这句话意在强调这次发射
15、活动的伟大意义,并使读者看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光辉未来乃至一个民族的光辉未来,唤起了大家思想上的共鸣,提高了文章的鼓舞性。本句话既是抒情,又是议论。(二)纵览全文,思考并完成下面问题。6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答: 明确: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
16、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记叙文中怎样议论抒情写法领悟通讯不仅要记叙事实,写出新闻事件的基本情况和经过,还要通过议论、抒情等手法,直接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表明作者的立场和爱憎之情,因而与消息相比,感情色彩更浓、理论性更强。如“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
17、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这样的议论使读者不仅看到了事实,而且还领悟到这一事实的重大现实意义。 “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7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历史的脚步终于跨进了一个神圣的日子” “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是议论,也是抒情,引起大家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增强了文章的鼓舞性。写 法 指 导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但在记叙中穿插恰当的一点抒情、议论会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首先必须为记叙服务,其次是短小精悍的。写作时需要:(1)点到为止、妙笔生辉著名翻译家萧乾的枣核在记叙完一位美籍华人的感人故事后,写道:
18、“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前句议论上承美籍华人的思乡故事,后句由点到面,引人浮想联翩。这样既收束全文,又让读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可谓言尽意犹未尽。(2)叙议(抒情)紧联、丝丝入扣记叙文中的抒情、议论以揭示记叙的意义来点明题旨,因此议或抒要紧扣叙。例如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开篇用抒情化的议论总领全文的三个典型事例,在每个事例之后,或设问,或反问,用巧妙的议论紧扣事例,高度赞扬、热情讴歌志愿军战士美丽的心灵,这样叙议浑然一体,读来震撼人心。(3)借语而议(抒)、不露痕迹记叙文的议论有时可以直接采撷来自现实生活的“原话” ,往往会使文章更
19、具感染力。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便是一例。文章记叙了身患绝症的母亲给予瘫儿的无微不至的爱,语言朴实,笔调凝重。文末借秋风中菊花的形象颂赞母爱,而后引用母亲生前的话“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把母爱的崇高和悲壮,抒写得深沉而含蓄,真可算“四两拨千斤” 。针 对 练 笔 为下面这篇文章续写一个抒情议论性的结尾,揭示主旨。墙土垒的、砖砌的、木扎的墙,青灰的、雪白的墙,一堵堵墙把整个世界分隔成一个个小世界,形成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每个人都在属于自己的空间中生活着,相安无争,这一切似乎都是墙的功绩。可是,我却憎恨墙。我童年时有一个好朋友,是我的邻居,我们俩可好了。上学一起走,放学一起回,作业一起
20、做,就连挨批评也分不开。我们两家的大人一直都是和和睦睦相处的。哪知道,有一天,他妈妈跟我奶奶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吵了起来,多年的邻里之情顿时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第二天,一堵简陋的墙便站在两家共同的小院中间。我和好朋友都一个“命令”:“不准和墙那边的人讲话!” 从此,我们俩不再讲话了。每天上学时,我一个人背着书8包上学去。偶尔在门口碰见他,也是匆匆的分开。参考答案:顿时,我觉得有一堵又高又厚的冰墙隔在我与他之间,就是这堵又高又厚的“墙”使我与他之间的友谊破碎了。我在黑暗的夜里冥想:为什么人们喜欢建筑这么多的墙呢?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有这么多无形的“墙”呢?如果有一天,世上有形的墙和无形的墙都没有了
21、,该有多好啊!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一)这样积累素材话题专辑 理 想1从教材中积累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重返神州,当飞天英雄杨利伟巡天归来,人类航天史由此翻开崭新一页探索太空的队伍中多了一支新生的力量。从杨利伟飞向太空的那一刻起,我们这个火箭的故乡已经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起跑线上,它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向“太空文明”新时代。放飞中国心,圆梦九天外。透过中国航天人留在浩瀚太空的那道绚丽彩虹,我们看到了这样一行闪光的大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二十个字、 “四个特别” ,铸成一座耸入云天的精神丰碑,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载人航天精神。 “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
22、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2从历史中积累邮差薛瓦勒之理想宫薛瓦勒,一个平凡的邮差,日复一日地穿梭在宁静秀美、古朴苍茫的乡村。生活中没有波澜,也没有奇迹,就像脚下的小路,蜿蜒却没有意外的景致。有一天,他在崎岖的山路上被一块石头绊倒了。他起身,拍拍身上的尘土,突然发现绊倒他的那块石头的样子十分奇异,左看右看,便有些爱不释手了。于是,他把那块石头放在了自己的邮包里。他回家后疲惫地睡在床上,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如果用这样美丽的石头建造一座城堡那将会是多么迷人的事情啊。于是,他每天在送信的途中寻找石头。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不停地寻找石头,运输石头,9堆积石头。在他偏僻的住处,出
23、现了许多错落有致的城堡。当地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个性格偏执、沉默不语的邮差,在干一些如同小孩子筑沙堡的游戏。1905 年,法国一家报纸的记者偶然发现了这群低矮的城堡,这里的风景和城堡的建筑格局令他叹为观止。他为此写了一篇介绍薛瓦勒的文章。文章刊出后,薛瓦勒迅速成为新闻人物。许多人都慕名前来参观城堡,连当时最有声望的毕加索也专程参观了薛瓦勒的建筑。现在,这个城堡成为法国最著名的风景旅游点,它的名字就叫作“邮差薛瓦勒之理想宫” 。在城堡的石块上,薛瓦勒当年的许多刻痕还清晰可见,有一句话就刻在入口处的一块石头上:“我想知道一块有了梦想的石头,能走多远。 ”有理想,脚步就不能停下。围绕自己的理想,勇敢地坚
24、持下去,一定能看见雨后的彩虹。3从现实中积累追梦者海归教授黄大年“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这是一位青年写在大学毕业留念册上的一句话。他叫黄大年,那一年,他 24 岁。26 年后 2008 年,黄大年成了航空地球物理领域的顶级科学家,他主持研发的许多成果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就在这一年,我国决定实施“千人计划” 。得知消息的黄大年说服妻子卖掉诊所,留下还在读书的女儿,从英国回到母校吉林大学,成为第一批回东北发展的“千人计划”专家中的一员。他重点攻关国家急需的“地球深部探测仪器” 。这种仪器就像一只“透视眼” ,能探清地下的矿产、海底的隐伏目标,对国土安全具有重大价值,但国外长期对华垄断或封锁。黄大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语文 第四 单元 12 太空 航程 讲义 新人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