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高频话题阅读试题精选(6)人口老龄化(含解析).doc
《2019届高三语文高频话题阅读试题精选(6)人口老龄化(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语文高频话题阅读试题精选(6)人口老龄化(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人口老龄化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截止目前(2016 年底),我国 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 2.3 亿,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两亿的国家。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 10%,或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 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2015 年中国总抚养比为 37%,少儿抚养比为 226%,老年
2、抚养比 14.3%;2005-2015 年中国少儿抚养比逐年下降,而老年抚养比逐年增加。(摘编自中国产业信息网)材料二:过去 40 年里头,中国 GDP 总量增长了 29 倍,人均 GDP 增长了 20 倍,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了 16 倍,这个 16 倍是由劳动生产率增长 16.7 倍来支撑的。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时间长,而且又非常快,它的来源归结为人口红利。经济增长每年 9.7%的增长速度最大的部分是资本积累。过去都说是要素的投入,而且是物质资本的投入。但实际上它和我们的人口红利人口结构是有关的。因为你的人口抚养比不断在下降,更多的人是劳动力,这样可以使剩余资本得到积累,变成投资的来源。有了
3、资本来源投资,还要有回报率。因为劳动力无限供给,在这个发展阶段上,中国的资本回报率是相当高的。至少在 2010 年之前,理论上推算出来的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加入了人口因素之后,我们得到是 10%左右。同时我们看到,如果人口红利消失了的话,这个潜在增长率自然就会下降。我们经过了 30 多年的劳动力市场发育,大量的农民工进城,保证我们城市的劳动力继续增长。 (摘编自中科院副院长蔡眆怎么把人口红利转变为真实经济增长源泉)材料三:中国是人口大国,在一定时期内,充足低廉的劳动要素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随着数十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中国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曾经源于劳动力供给数
4、量的红利正在逐渐消失,而劳动力供给质量的红利正在逐步形成,由教育普及带来的人口质量的红利开始不断显现,高等教育人数的空前增长正在重塑中国的人口结构。2届时,中国将拥有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的高素质劳动力群体,有利于未来经济增长释放出巨大的潜力。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颜色人口红利由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 材料四: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去年(2017 年)全国出生人口为 1723 万人,是 2000 年以来历史第二高值。比 2016 年减少 63 万人,人口出生率为 1243%,与 2016 年相比均有下降。这是自 2016 年我国正式实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以来,首次出现二孩出生数超过一
5、孩出生数的情况。也就是说,出生人口的下降,其实并非因为适龄夫妇二孩生育意愿不够,主要是很多夫妇连一孩都没有生育。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信号。“全面二孩”政策促进了我国人口均衡发展,让我国在育龄妇女人数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出生人口相对政策实施前有所增加。但是相关数据表明,“全面二孩”政策还不足以扭转我国当前少子化的趋势。 (摘编自新华社 1 月 17 日报道)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呈现人口结构老年状态以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多的过程是老龄化的两大特征。B.人口老龄化是个动态过程,突出表现为一个国家的总抚养比失衡,当今中国具有这一特征。C.按照国际上通常看
6、法,比照中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图,我国早在 2002 年就已经进入了老年社会。D.中科院副院长蔡认为,过去 40 年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来源可以归结为人口红利。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促进了资本的积累,极具优势的人口抚养比又使得剩余资本得到积累,从而使资本投资有了来源并能获得高额回报率。B.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国家重视人口问题,针对我国当前的社会现实及时调整了相应的人口政策。C.随着数十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我国的人口在减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经济增长率将会下降。D.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 年全国二孩出生数
7、超过一孩出生数,表明“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取得了可喜的效果。3E.适龄夫妇二孩生育意愿不够,是 2017 年比 2016 年出生人口减少 63 万,人口出生率为12.43%6.与 2016 年相比均有下降的主要原因。3.结合以上四则材料内容,你认为应对我国未来面临的劳动力问题,有哪些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答案:1.B; 2.CE; 3.有利因素:经济发展已经到了新阶段;人口基数较大,人口质量红利开始显现,未来经济增长潜力巨大。不利因素:人口结构不合理,育龄妇女人数逐年减少,且生育意愿不强,一孩出生率低,影响未来劳动力总量的增加;老年人抚养比例逐年增大,将会带来沉重负担。解析:1.B 表述不准确,
8、“总抚养比”包括“少儿抚养比”与“老人抚养比”,少儿抚养比失衡不属于人口老龄化。2.C.“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表述不准确,应该是“人口数量红利在减少”,“质量红利在逐渐显现”。E.许多夫妇连一孩也不生是人口出生数与出生率都下降的主要原因。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 60 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 10%,65 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 7%以上,即被称为老龄化社会。19 世纪后期,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生育率持续下降,老龄化现象在部分国家出现。1851 年,法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龄化国家,此后,瑞典、挪威、英国等一批欧洲国家步入老龄化。20 世纪 70 年代,随
9、着生育率的下降以及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龄化逐渐向亚洲和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扩散,进入 21 世纪,全球老龄化速度加快。2015 年,全球有 6.17 亿人口年龄在 65 岁以上;预计到 2020 年,13 个国家将成为“超高龄”国,即 20%以上的人口超过 65 岁。到 2050 年全球将有 16 亿老年人,届时将有 94 个国家的老龄化人口占比超过 21%,其中有 39 个国家的老龄化比例达 28%以上。 1982 年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第一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1991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老年人原则;2002 年联合国在马德里召开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老
10、龄化马德里政治宣言。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政府制定法律法规、政策,积极老龄化观念被纳入各国发展框架。4(摘自全球老龄化状况及其应对策略)材料二:年份 新增出生人口(万人) 总出生人口(万人) 总和生育率2017 339.9 2019.9 1.972018 463.8 2188.6 2.092019 402.8 2077.3 2.042020 352.8 1935.8 1.962021 160.2 1689.1 1.77全面两孩政策使老年人口比例略有下降,而老年人口数量不会有任何差异。到 2035 年60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会降低 0.5 个百分点,而到 2050 年也仅降低 1 个百分点,
11、全面两孩政策无法缓解我国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进程。21 世界后半叶,中国将处于超稳定和超高的老龄化态势,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高达 40%,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 35%。从世界经验看,通过生育政策调整以提升生育率进而改变人口结构和老龄化趋势往往很难奏效。应对乃至引领中国的老龄社会,需要在长期发展战略的高度,设计一个综合性的经济、社会、人口政策的框架体系。(摘自国际视野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材料三:1999 年,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比例首次超过 10%;2015 年,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达到 2.22亿,占总人口的 16.15%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突破两亿的国家;预计到 2025
12、 年,老年人口突破 3 亿,2033 年突破 4 亿,2053 年达到 4.87 亿,占亚洲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二,全球的四分之一,我国老年人口规模稳居世界第一。2000 年2005 年全球人口老龄化水平从 10%提高到 22%,同期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从 10%提高到 34%。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失能化、高龄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剧,2050 年,80 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 1 亿,占老年人口总量的 22.3%,占世界高龄老年人口的的四分之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和发达地区,留下来的大多是缺乏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不发达地区高于发达地
13、区。与“边富边老”甚至“先富后老”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经济发展,“未富先老”,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加严峻。5人口老龄化使得我国人口负担比加重,同时也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老年人口增多,特别是高龄、患病老年人增多,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并且提出更多方面的要求。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身体较弱,有病的相对较多,对卫生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产生了不同于其他人口群体的特殊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这预示着在社会总需求中,老年人需求市场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摘自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应对策略)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14、.全面两孩政策下,生育率会有短暂上升,不过很快又回落到较低水平,生育率的短暂上升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十分有限。B.人口生育率的提高能使老年人口比例有所下降,但老年人口数量不会下降,因此,无法缓解我国快速发展的老龄化进程。C.尽管用提高生育率改变老龄化趋势很困难,但实施全面两孩以及鼓励生育的政策仍是遏制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最有效举措。D.应对、引领中国的老龄社会,不只是短期内改变人口结构,还需要从长期发展的角度设计综合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政策体系。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生育率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是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
15、今世界突出的社会问题。B.上世纪 80 年代,联合国就开始探索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世界各国都制定相应法规、政策,积极老龄化观念已纳入各国发展框架。C.中国在全球老龄化格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中国是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D.养老配套设施不全,医疗卫生资源有限,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这是我国高龄、患病老年人不断增多的重要原因。E.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增多,不仅带来了我国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更使满足不同年龄群体需求的难度加大。3.根据上述材料,请简要概括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答案:1.C; 2.AC; 3.绝对规模大,增长速度快;失能化、高龄化趋势
16、不断加剧;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不发达地区高于发达地区;6超前经济发展,未富先老。解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记者 2018 年 2 月 26 日从全国老龄办召开的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 2017 年底,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 2.41 亿人,占总人口 17.3%。一般认为,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达到 10%,即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介绍,我国从 1999 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到 2017 年,老年人口净增 1.1亿,其中 2017 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过 1000 万,预计到 2050 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
17、到峰值 4.87 亿,占总人口的 34.9%。为进一步增强全社会人口老龄化国情意识,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全国老龄办等14 个部门决定联合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并于日前印发了关于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通知。通知提出,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面向全社会,总体目标是到 2020 年,人口老龄化的国情意识明显增强,关爱老年人的意识和老年人的自爱意识大幅提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 年 02 月 27 日)材料二:(注:“老年抚养比”是指每百人抚养老人的数量,是衡量老龄化社会负担的重要指标。摘自中国老龄化研究报告)材料三:7国际在线报道(记者谷君义):全国
18、人大代表丁小兵表示,我国战后出生的婴儿潮人口正在进入老年,中国社会在经历 30 年一胎化政策后,迈入老龄化阶段。全国人大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不见了计生委,新添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尽管计划生育仍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一项职责,但在部门名称中删除了计划生育字眼,这是政策重心转变的一个明确信号,意味着政府希望弱化生育限制,更多专注于人口老龄化相关问题。中国的老龄化形势已经相当严峻,对老年人的赡养和照料是家庭和社会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由之路。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钱学明表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应该做到两个一体化,一是医养结合,医院
19、和养老院一体化;二是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相融合,实现机构、社区与家庭三种养老服务一体化,“一定要有大型的医养融合的养老机构,要有分支机构进到社区去,开展社区的养老服务,医养的服务要延伸到家庭,帮助实现居家养老,这三者形成统一整体,我们的养老服务效率才是最高的。” 材料四: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20 世纪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步入此行列。由于有经济实力的支撑和西方居家形态诸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国家养老对策的共同之处是依赖“社会养老”功能:在社会保障体制中,老年人被赋予了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在福利设施、服务体系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针对老年人的生理情况,采用不同层次、
20、不同类别的设计。以美国为例,老年人的居住设施大致分为五类:独立式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老年养生社区,每一类辅以相应的服务管理体制。亚洲国家中,日本、新加坡等也逐步进入了老年型国家之列。因为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些国家一方面汲取了西方社会福利养老的特点,充分赋予老年人优厚的社保;另一方面,基于传统东方家庭观念的延续,它们还致力于开发家庭养老的功能,如提倡和鼓励“多代同居”,例如“两代居”集合住宅和“多代同堂组屋”等。(摘自世界人口老龄化现状趋势及政策实践报告)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1999 年到 2017 年我国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比例从大约 10%增长
21、到 17.3%,预计 2050 年将达 34.9%,这一变化表明我国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8B.根据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总抚养比等于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之和,十年来总抚养比变化相对不大,但后两者变化很大,有升有降。C.面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只有让社区养老服务、医养服务、居家养老这三者形成统一的整体,我国养老服务才会是最高效的。D.由于受居家形态、家庭观念以及经济实力等因素的影响,东西方国家在养老策略上会有不同的做法,但双方可以互相借鉴。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预计到 2050 年前后,我国人口总数大约为 17 亿,而老年人口数将达到 4.87 亿,此
22、后老年人口数将不会再出现增长趋势。B.自 2005 年以来,我国少儿抚养比在不断下降,这表明我国婴儿率在下降,这与原来一直实施的一胎化政策有一定关系。C.近年来我国老年抚养比是不断上升的趋势,预计到 2050 年前后将达到 35%,这表明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担。D.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卫生健康委取代计生委,这表明政府已认识到我国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从国家层面专注应对老龄化问题。E.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越发展,技术越进步,人民越富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会越严重。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应如何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答案:1.C; 2.AD; 3.加
23、大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人口老龄化国情意识。弱化生育限制,适当鼓励生育。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借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解析:1.指代错误,原文的这三者指的是“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2.B“少儿抚养比在不断下降”错,材料二的图表表明 2011 年后有上升趋势。C 混淆概念,“35%”指的是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而非老年抚养比。E,后半句推断绝对。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速度快,规模大,同时还伴随着空巢化、家庭保障功能弱化的现象。”今年期间,有代表表示,中国的老龄化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界上前所未有。9衰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衰老时养老没有足够
24、的保障。尽管最近五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多达几十个,但与公众对养老保障的期待和不断加速的老龄化形势相比,现有养老能力仍面临严峻挑战。“养儿防老”是我国传统养老方式的基本特征。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家庭养老观念根深蒂图,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都是通过生养子女解决养老问题。而如今,这一传统模式正受到未富先老、子女数量减少等因素的冲击,家庭养老功能正在不断弱化。(摘编自牛少杰子女压力大,家庭传统养老功能弱化)材料二2008-2017 年中国 65 岁以上老人口统计图您和您家人打算如何养老?材料三10养老市场无疑是一片蓝海,但目前盈利空间不大正成为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居家养老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届高三 语文 高频 话题 阅读 试题 精选 人口 老龄化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