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夏津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
《山东省夏津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夏津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山东省夏津县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 3 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卷(选择题)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分,考试时间 分钟. 第卷 (选择题 共 50 分)1.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春秋战国农耕时说:“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可以益,不可以损。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自然经济正式形成 B.农业动力和工具革新 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2.“生产的变更和发展始终是从生产力的变更和发展,尤其是从生产工具的变更和发展上开始的。 ”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依据用途划分,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东汉水排 B 曹
2、魏翻车 C 唐代筒车 D 风力水车3.图为陕西绥德汉画像石牛耕图原石拓片。据图可知( )A.新的耕作模式开始出现 B.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C,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 D.小农经济已经形成4.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史称, “官中条令,为(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 ”这反映了宋代( )A.税制发生重大调整 B.土地私有不断深化 C.自耕小农发展壮大 D.经济结构面临转型5.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土地规模(亩) 户数 户数比例- 2 -以下 - - 以上 小计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均田制已无法继续实施 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自耕农经济占主
3、要地位6.明清时期。关中地区平民地主中数百亩者已极罕见,上千亩者则尚无所闻,出现了“饶裕之家,劝令买地,多以为累,万金之子,身无寸土”的现象。对其解读合理的是,当时关中地区( )A 重农政策未得到落实 B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 农民起义冲击严重 D 土地负担相对较重7.清蒋炯踏车曲描述了某劳动工具, “左足才过右足续,踏水浑如在平陆。高田低田足灌沃。不惜车劳人力尽,但愿秋成获嘉谷。 ”该工具是( )A B C D 8.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少府属下设有各种主管,如典作兵器铠甲的考工令、主管炼染的平准令、掌管婢缝制衣服及洗补的御府令、造作刀剑及其他器物的尚方令等。仅就少府监来说,就有工匠 1980
4、0 人,将作监有 15000 人。据此可知( )A 民营手工业的生产规模巨大 B 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C 民营手工业受到政府的压制 D 官营手工业工艺传承的封闭- 3 -9.如图为中国古代某时期酿酒画像砖拓片,图中除了劳作的诸人外,右上角另有一人,宽袍大袖,与其他几人紧身窄袖的装束不同,坐于一侧,似为监视劳作,上有仓房。据此判断图中描绘的是( )A 西周工商食官的经营方式 B 战国时期个体的家庭副业 C 东汉豪强地主的手工作坊 D 元朝世代相袭的匠籍制度10.据欧洲瓷器史描述, “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道地的欧洲风格的器皿。
5、 ”由此可以得出最合理的一项推断是( )A 古代官营手工业的技术最为精湛 B 瓷器是东西方贸易中最主要的商品C 制瓷业中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 瓷器设计时接受了欧洲客户的要求11.明代万历福州府志卷三七食货志一二物产记载:“闽缎机故用五层,明弘治间有林洪者,工柕轴,谓吴中多重锦,闽织不逮,遂改缎机为四层,故名改机。 ”这表明明代中期( )A 纺织业有明显地域特色 B 闽地丝织水平明显下降C 缎机革新推动吴地发展 D 小农经济受到明显冲击12.徽州府志载:“凡取矿,先认地脉,租赁他人之山,穿山入穴既得矿,必先烹炼,然后入炉。煽者、看者、上矿者、炼者、取矿砂者、炼生者,而各有其任。 ”这表明当时
6、的采矿业( )A 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 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 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 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4 -13.景德窑,宋景德年间烧造,土白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真宗命进御,瓷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 ”由此判断此窑是(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工场手工业 D.私营手工业14隋朝将作大匠宇文凯曾严令:官府工匠不得入市工作,其晚年回乡后亦受到严密监视且不许“收授学徒”和“制作产品” 。上述现象主要反映了( )A.官营手工业者的创造力受到束缚 B.隋朝的官营手工业发达产品精美C.工官制度不利于手工工艺的传承和推广 D.官营手工业者的匠籍制度被废除15.春秋时期,
7、郑国商人和政府约定:商人不背叛公家,公家不得干涉商人营业。这反映当时( )A 商业经营的社会环境较为宽松 B 工商食官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C 政府的商业经营政策完全放开 D 商人可以和地方政府分庭抗礼16.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引用当时的谚语说:“百里不贩樵(柴火) ,千里不贩籴(买入粮食) 。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 百姓普遍视商为末 B 谚语不能反映社会经济C 司马迁瞧不起商贩 D 交通不便制约商业发展17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被称为“素封” (指虽无官爵封邑而富比封君的人)的群体。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 ”这反映出( )A司马迁具有重农抑商思想
8、B “工商食官”政策被破坏C巨商能够参与封国的政务 D巨商社会地位超过王侯18下面是关于古代中国某时期货币的发展演变图。这种变化反映出( )- 5 -A强国对小国经济控制加强 B商品交换推动统一市场形成C封建经济由开放倾向保守 D政治局面影响货币发展走向19.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卷从东水门外虹桥以东的田园开始,向西是汴河上的市桥及周围的街市、城门口的街市、十字街头的街市。画面人物达 770 多人、房屋楼阁 100 多间、大小船舶 20 多艘,街道两旁随处可见各类商店的招牌幌子,酒楼、茶坊与“瓦子”都通宵营业。这些可以佐证开封城( )A 设计体现皇权至上风格 B “瓦子”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C 布
9、局凸显浓厚商业色彩 D 市场监管相对宽松20.梦粱录载:“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挂四时名画,装点店面向绍兴年间,卖梅花酒之肆,以古乐吹梅花引曲破卖之。”这表明宋代( )A 商业经营注重宣传效应 B 赏画品乐成为社会时尚C.娱乐活动丰富市民生活 D.商业发展突破时空限制21.齐民要术序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此段话表明作者的意图是( )A 发展商品经济 B 重农抑商 C 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D 告诫人们要因地制宜22.在中国人口发展史上,到清代乾隆皇帝时,1741 年突破 1 亿,1776 年达到 2
10、 亿,1790 年超过 3 亿。到道光皇帝时的 1834 年突破了 4 亿人口,这种人口的大量增长对中国来说( )A 对传统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B 促进了城市化发展- 6 -C 是长期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D 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产物23.下图是中国古代地方一级行政区划分布比例示意图。其变化的原因是( )A 中央管制的变革 B 政治中心的转移 C 经济格局的变化 D 统治疆域的扩展24.唐朝初期的赋税主要以土地税与人头税为主,到唐朝中后期,变为以土地税和户税(财产税)为主。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财政越来越依赖财产税 B 商品经济的发展C 均田制瓦解,土地兼并加剧 D 赋税制度的改
11、革25.下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出当时( )1721-1820 年清代刑部档案中农村雇工案件统计表年代 案件总数 长工案件 短工案件雍正 17211740 40 19 21乾降 1741-1760 81 37 4417611780 93 43 5017811800 131 48 83嘉庆 18011820 283 107 176A.刑部职能得以强化 B.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C.雇工维权意识增强 D.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7 -26. 据统计,14921595 年,西班牙从美洲运回金银共约价值 40 亿比塞塔,留在国内的最多只有 2 亿比塞塔,仅占 5%0 材料说明西班牙( )A 确立殖民霸主优势 B
12、未完成工商业发展的资本积累C 处于贸易中心地位 D 价格革命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27“大地主通常把土地长期出租,租约是长期的,因此他们也感到,同样的土地收入,购买力却下降了。这些土地贵族自然满腹牢骚。 ”这主要反映当时西欧( )A.商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 B.殖民扩张增加了土地供应C.价格革命打击了封建势力 D.工业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28.下表是部分物种在亚、欧、美洲传播、种植情况表,据此可知( )品种 原产地 传入欧洲时间 传入中国时间 产量烟草 墨西哥 哥伦布航行后 17 世纪初 中国产量世界第一辣椒 墨西哥 15 世纪末 17 世纪初 中国产量世界第一番茄 秘鲁 16 世纪 20 年代 1
13、7 世纪初 中国产量世界第二花生 巴西、玻利维亚 16 世纪初 16 世纪 30 年代 中国产量世界第一向日葵 北美 1510 年 16、17 世纪之交 中国产量世界第一A.美洲是世界农业物种的中心 B.其传播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C.17 世纪中、国闭关锁国不可信 D.中国农业生产发达世界领先29.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 ”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 B.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C.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D.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30.1599 年秋天,伦敦市场上的胡椒价格突然从每磅
14、3 先令上涨到 8 先令,这场价格爆涨的- 8 -幕后推手最有可能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阿拉伯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31有学者提出,地理大发现不仅仅是地理的“发现” ,更改变了世界的整体格局。该学者强调地理大发现使得( )A.西方优势开始形成 B.白银流向欧洲亚洲 C.洲际贸易开始建立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2. -世纪,欧洲从海外进口的商品主要是香料、烟草、蔗糖、茶、咖啡、瓷器等;世纪, 欧洲在海外寻求的主要产品逐渐成为金属、植物油、染料、棉花和麻等.导致该变化的主 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规模的扩大 B欧洲生产方式的变革C全球殖民强国的更替 D亚非拉美地区的衰落33.下面是
15、19 世纪中期英国的海外贸易示意图,据此可知 (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B. 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完成C. 英国取得了“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 D. 英国的世界殖民帝国地位开始确立34.下表反映了 19 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 9 -A. 工业革命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B. 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和生产的高度集中C. 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 D. 美国已经确立了世界霸权35.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一组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A.自强求富的探索 B.列强的经济侵略 C.民族工业的兴起 D.经济结构的变迁36. 史载:“同治以来
16、,上海花商收买花衣,于是轧花场地泊地皆是。始用小轧车,妇女手摇足踏,日可出衣十数斤。光绪中,洋轧车出,日可得衣数百斤,小轧车天然淘汰矣。 ”轧车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A.中国己经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 B.光绪车间近代工业体系墓本建立C.传统手工业受科技革命的冲击较大 D.轧花技术进步导致传统手工业消失37.清末,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在内陆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织麻” ,靠家庭纺织业与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需求。这说明当时( )A 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 城市仍处封闭状态C 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 D 社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夏津县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 月月 考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