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题二十七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讲义(含解析).doc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题二十七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讲义(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题二十七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讲义(含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课题二十七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 年 12 月)1背景(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两年里 ,国民经济处于徘徊中前进的状态。(2)1978 年,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3)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2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政治路线: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经济路线: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意义: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
2、幕,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二、对内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1)内容经济体制:农业上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 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将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工业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乡镇企业。管理体制:撤销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2)意义: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促进了城市的改革。2城市(1)开展:1984 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2)内容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所有制:以公有制经济为主
3、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体制: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作用: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2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过程(1)创办经济特区设立:我国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作为经济特区 。特点: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意义: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具有探索示范作用。(2)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1984 年,国家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沿海开放区:1985 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
4、经济开放区,到 1992 年,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3)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4)开发和开放浦东:1990 年,中央政府决定开发开放浦东,浦东新区 成为中国 20世纪 90 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5)加入世贸组织: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全面与世界接轨。2特点:形成了全方位 、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3意义:有力地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适应了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辩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左”倾错误并没有完全结束, “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仍坚持
5、“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拓不再以“阶级斗争”为纲。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该制度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拓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第一阶段是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第二阶段,中共十四大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拓19781992 年,经济体制改革的特征是通过简政放权、让利、减税来培育市场经济因素。3注特区的创办是经济改革的重要举措,特区是实验田,也是引进外资、经济、技术的窗口。拓实现了以点带面,壮大上海,带动周边的战略成果,是经济学理论“
6、点轴开发模式”的典型案例。注既指各领域都开放,也指对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还指沿海、内地都开放。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1)20 世纪 80 年代末到 90 年代初,改革开放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进入关键时期。(2)1992 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2过程提出目标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框架 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完善理论1997 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初步建立 21 世纪
7、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3建设成就(1)经济增长:年均 9%的增长速度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2)人民生活: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 。,注突破了“计划经济崇拜” 。拓两个一百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 100 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重难点一 经济体制改革(一 )史 料 探 史 家 庭 联 产 承 包 责 任 制 的 推 广史料 1979 年 12 月 1 日,万里说:“包产到户不同于分田单干。包产到户仍然是一种责任到户的生产责任制,是搞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 ” 根据万里的
8、指示,4一篇名为“联产计酬好处多”的文章在 1980 年 4 月 9 日的人民日报第二版上全文刊登。文章登出之后,反响十分强烈,大部分是赞成的,但是,很多人仍对包产到户怀有疑虑。1980 年春天,内部刊物农村工作通讯第 2 期上发表的分田单干必须纠正一文,指责包产到户是“分田单干” ,违背了党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摘编自葛福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轨迹与未来走向探究 根据史料概括关于包产到户的主要观点。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万里明确肯定包产到户是一种社会主义的生产责任制,没有改变我国土地所有制的性质 “联产计酬好处多”的文章在人民日报全文刊登 文章登出之后,对包产到户,有赞成的
9、,也有疑虑的 指责包产到户是“分田单干” ,带来社会问题(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初在推行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在社会一片质疑声中推行的,但事实证明它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提示 万里明确肯定包产到户是一种社会主义的生产责任制,没有改变我国土地所有制的性质;指责包产到户是“分田单干” ,带来社会问题。系统认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发展及其实质1原因(1)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2特点(1)它以
10、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2)它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3发展: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4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二)归纳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5原因 核心内容 意义土地改革新解放区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解放农
11、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农业合作化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把土地等生产资料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人民公社化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公有化规模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中央在总结教训的前提下,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公有制前提下,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三)追根溯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的原因(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改革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能否得到健康发展。(2)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在
12、农村的危害远大于城市,农村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最薄弱的环节。(3)一些思想束缚打破较早的地区,当地农民和地方领导已经大胆地开始进行改革试验,农村出现了改革势在必行的大趋势。重难点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 )史 料 探 史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的 确 立史料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在调动工人农民积极性上的重要性,但是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后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但是强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再到 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当时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次十
13、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摘编自林毅夫转型国家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探究 据史料,概括四十年来中共中央对市场作用与地位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强调物质利益,但强调政府作用 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6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经济发展理论也在不断发展,经历了打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提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20 世纪
14、 80 年代,在强调计划为主的同时又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后认识到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系统认知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从原因上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0 世纪 50 年代所建立起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强调国家对整个经济活动实行高度集中管理,其弊端越来越明显,日益制约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改革实践的必然选择四十年的改革实践证明,要使社会主义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从根本上破除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理论探索的科
15、学结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2)从特点上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机融合。具体表现为: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宏观调控上国家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优势(3)从实践意义上看:这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
16、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加速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有利于促进社会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7(二)纵引横联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项目 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济落后、工业化程度低、国防力量薄弱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速现代化建设国内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义事业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低潮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特点单一公有制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17、决定性作用影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后期计划经济逐步僵化,严重束缚了生产力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最大限度地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随堂巩固训练一、高考题变客观为主观,思维更广更透1(2018全国卷)下表为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年份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商、饮、服务业1982 29.28 74.92 5.38 9.58 17.011988 23.28 773.52 95.58 372.55 623.23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
18、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读懂 据表格数据可知,乡镇企业中从事农业的企业数量在下降,而从事工业、建筑等行业增长迅速,说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脱离了农业生产,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的趋势。乡镇企业的出现和发展,革命性地开创了农民在农村就地就近就业的新路子。做对 选 A2(2017全国卷)1990 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8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读懂 中国传统经
19、济模式是完全的计划经济,1990 年,提交中央的报告认为“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 ,这是肯定了市场的作用,实际上是主张摆脱(摆脱/遵循)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做对 选 C3(2016全国卷)1980 年与 1975 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6 884 万亩,总产量却增加 674 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 53 万亩,总产量增加 652 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 3 626 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 70%和 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读懂 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省份 专用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九 单元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 课题 十七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对外开放 格局 初步 形成 讲义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19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