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一轮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一轮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一轮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试卷(含解析).doc(3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山东省临沂市 2019 届高三生物上学期一轮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试卷(含解析)1.蓝藻又名蓝细菌,通常把感染蓝藻细胞的 DNA 病毒称为噬藻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蓝藻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B. 噬藻体和蓝藻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C. 噬藻体侵染蓝藻时只有 DNA 进入蓝藻D. 用含 35S 的培养基培养噬藻体可标记其外壳【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噬藻体侵染蓝藻为素材,考查了病毒和细胞结构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点,识记病毒的结构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详解】蓝藻是原核生物不是植物,无叶绿体,蓝藻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A 不
2、正确;噬藻体属于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含核糖体,B 错误;噬藻体是感染蓝藻时,其 DNA 进入蓝藻细胞内,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C 正确;先用 35S 的培养基培养蓝藻,再用噬藻体侵染蓝藻,这样获得的子代噬藻体的外壳可被标记,D 不正确。故选 C。2.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叶肉细胞吸收的 N 可作为合成核苷酸、蛋白质和磷脂的原料B. 固醇类物质在细胞的营养、调节和代谢中具有重要功能C. 存在于植物细胞而不存在于细菌细胞的细胞壁中的糖类是纤维素D. 面包中的淀粉进入口腔可以被酶水解为麦芽糖由小肠吸收【答案】D【解析】【分析】脂质主要是由 C、H、O 3 种化学元素组成,有
3、些还含有 N 和 P。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 除此以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膜物质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等,这些物质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胆固醇是构成动2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 D 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详解】叶肉细胞吸收的氮元素可用于合成核苷酸、蛋白质、磷脂,A 正确;固醇中维生素 D 有利于促进钙、磷等物质的吸收,性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
4、成,胆固醇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 正确;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C 正确;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把淀粉催化水解为麦芽糖,但麦芽糖不能直接由小肠吸收,必须麦芽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才能被小肠吸收,D 错误。故选 D。3.研究细胞膜上的各种蛋白质,对于认识生命现象、揭开生命奥秘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对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 具有运输功能的蛋白质均存在于细胞膜上B.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C.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取决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D. 某些细菌表面的外膜蛋白可用于疫苗的生产【答案】A【解析】【分析】蛋白质
5、功能:有些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催化作用,即酶;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细胞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详解】具有运输功能的蛋白质不一定均存在于细胞膜上,如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A 错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经过了内质网和髙尔基体的加工,B 正确;细胞膜的主要功能取决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C 正确;由于蛋白质不具侵染性,不会破坏细胞结构,某些细菌表面的外膜
6、蛋白可用于疫苗的生产,D 正确。故选 A。4.关于人体细胞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吞噬细胞中游离核糖体合成的水解酶可转移至溶酶体B. 胰岛细胞中内质网合成的磷脂可转移至中心体C. 红细胞中血红蛋白通过协助扩散运输血液中的 O23D. 肾小管细胞可通过自由扩散重吸收水分【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着重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点,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相关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并且明确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的协助和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并且消耗能量。【详解】溶酶体中含有很多水解酶,吞噬细胞内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的蛋白质可转移至溶酶体,A 错误;由于中心体不含有
7、磷脂成分,胰岛细胞中内质网合成的磷脂不可能转移至中心体,B 错误;人体血液中的 O2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Hb)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C 错误;肾小管细胞可通过自由扩散重吸收水分,D 正确。故选 D。5.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心律失常的隐性遗传病,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跨核运输障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与核孔信息交流异常有关B. tRNA 在细胞核内合成,运出细胞核与核孔复合物无关C. 房颤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D. 心肌细胞中核孔复合物是蛋白质,运输 mRNA 等物质不消耗能量【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核具有双层
8、核膜结构,核膜上含有核孔,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通过核孔实现了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详解】核膜是双层膜结构,由四层磷脂分子组成,A 错误;细胞核内合成的 RNA 通过核孔运出细胞核发挥作用与核孔复合物有关,B 错误;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直接原因可能是核孔复合物蛋白结构异常所致,C正确;mRNA 在细胞核内合成后,经核孔进入细胞质,没有直接通过核膜,但是需要消耗能量的,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核孔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和掌握,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学会分析题干信息进
9、行推理、获取结论。6.将生鸡蛋的大头保持壳膜完好去掉蛋壳,小头开个小孔让蛋清和蛋黄流出。将蛋壳内灌4人 15的蔗糖溶液,然后放在烧杯的清水中并用铅笔标上吃水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卵壳膜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半透膜B. 半小时后吃水线低于烧杯的水面是由于清水渗入蛋壳所致C. 若将清水换为 15的 NaCl 溶液,则蛋壳先上浮后下沉D. 若将正常的线粒体放人清水中,则线粒体内膜先涨破【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生鸡蛋壳膜具有半透膜的特性,蔗糖分子不能通过。【详解】本实验中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半透膜的是壳膜,A 正确。由于壳膜内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外界清水就透过壳膜进入到壳
10、膜内的蔗糖溶液中,导致吃水线低于烧杯的水面,B 正确。若将清水换为 15的 NaCl 溶液,由于壳膜内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壳膜内的水就透过壳膜进入到壳膜外,导致蛋壳上浮;由于 Na+和 Cl-都可以通过半透膜,因此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很快消失,壳膜外的水就透过壳膜进入到壳膜内,导致蛋壳下沉,C 正确。若将正常线粒体放在清水中,由于内膜向内折叠增大了膜面积,故会发生外膜先破裂,内膜后破裂,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
11、层次的考查。7.酶是细胞代谢不可缺少的催化剂,ATP 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 逐级水解的过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和含有的化学元素不完全相同5B. 是组成 RNA 的基本单位之一C. 底物的量相同时,图中释放能量最少的过程是D.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 ATP 提供能量【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分析得知:为 ADP、为 AMP、是腺苷。和断裂的都是高能磷酸键,III 断裂的是普通化学键。【详解】是腺苷,含 C、H、O、N,为 ADP ,含 C、H、O、N、P,含有的化学元素不完全相同,A 正确;是一分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 RNA 的基本单位之一,B 正确;是ADP,是 AMP,
12、是腺苷。和断裂的都是高能磷酸键,断裂的是普通化学键,和两个过程产生的能量相等,过程产生的能量最少,C 正确;酶的催化作用不需要能量,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了 ATP 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 ATP 的结构判断图中数字表示的物质,明确高能磷酸键和普通化学键的区别,掌握线粒体和叶绿体产生 ATP 的功能的区别,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8.人体运动强度与氧气消耗量和血液中乳酸含量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运动状态下,肌肉细胞 CO2的产生量等于 O2的消耗量B. 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 ATP 中C. 运动强度为 c 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
13、萄糖是有氧呼吸的 3 倍D. 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 c,肌细胞积累大量乳酸使肌肉有酸痛感【答案】B【解析】【分析】6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反应式,能正确分析曲线图,并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详解】运动状态下,肌肉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其中有氧呼吸产生的 CO2量等于消耗的 O2量,而无氧呼吸既不消化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A 正确;无氧呼吸过程时有机物不彻底的氧化分解过程,大部分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的转移到 ATP 中,B 错误;有氧呼吸 1 分子葡萄糖需
14、要 6 分子 O2,无氧呼吸吸 1 分子葡萄糖生成 2 分子乳酸,运动强度为 c 时,O 2的消耗量=乳酸生成量,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 3 倍,C 正确;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 c,会因为乳酸增加而使肌肉酸胀乏力,D 正确。故选 B。9.在 C02浓度及其他外界条件适宜且匣定的条件下,测得某栽培植物叶肉细胞适宜光照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和黑暗条件下的呼吸速率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催化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酶的最适温度不同B. 在 30时,该植物的总光合作用速率最大C. 在 40时,该植物在适宜光照条件下能正常生长D. 每天光照、黑暗各处理 12h,该植物 25时仍能
15、正常生长【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等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7用提供二氧化碳和水。总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详解】据图可知某栽培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是 30,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是 40,因此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不相同,A 正确;总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在 30时,该植物的总光合作用速率最大,B 正确;在40时,净光合作用速率
16、呼吸作用速率,积累的有机物每天 12 小时呼吸作用消耗量,一昼夜下来该植物能积累有机物,仍能正常生长,D 正确。故选 C。10.下图为绿色植物某细胞内发生的两个生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氧气充足时能进行过程的细胞也能进行过程B. 过程产生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合成 ATPC. 、过程中的H是同一种物质D. 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内膜上【答案】A【解析】【分析】1.图表示 H+与 O2反应生成 H2O,该生物膜结构属于线粒体内膜,表示的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2.图表示 H2O 分解成 H+与 O2,属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详解】氧气充足时
17、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也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 正确;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小部分转移到 ATP 中,其中 ATP 用来给细胞提供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B 错误;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此过程中H来自于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为氧化型辅酶(NAD +) ;过程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水的光解,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中 C3的还原,为还原型辅酶(NADH) ,C 错误;根据图示和分析可知,图属于线粒体内膜,图所示的生物膜是叶绿体类囊体膜,D 错误。故选 A。8【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结构和和功能的相关知识,对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
18、的关键,分析题图获取信息并利用相关信息和所学的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11.外界因子导致 HER 基因(控制细胞膜上某种受体蛋白的合成)过量表达,会持续激活细胞内的信号传导启动 DNA 复制,导致细胞异常增殖而形成癌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辐射、病毒等可能是激活 HER 基因过量表达的外界因子B. 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导致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C. 癌细胞因 DNA 复制方式不同而细胞周期变短,连续分裂D. 诱导癌细胞凋亡基因的表达,成为癌症治疗的一种策略【答案】C【解析】【分析】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 (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 (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
19、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2.细胞癌变的原因: (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详解】HER 基因过量表达会导致细胞癌变,而辐射、病毒等属于致癌因子,因此辐射、病毒等可能是激活 HER 基因过量表达的外界因子,A 正确;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因此癌细胞易于扩散转移,B 正确;癌细胞中 DNA 复制方式相同,都是半保留复制,C 错误;癌细胞是畸形分化形成的,诱导癌细胞的凋亡或正常分化成为癌症治疗的一种策略,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
20、生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及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2.下图为某哺乳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9A. 细胞中有两个四分体,发生过交叉互换B. 细胞有四个染色体组。可来自于细胞C. 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也有等位基因分离D. 细胞、可以来自于同一个卵原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为某哺乳动物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染色
21、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详解】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有 A、a 基因,而其同源染色体上只要 a 基因,可见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而是发生了基因突变,A 错误; 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四个染色体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不可能自于细胞,B 错误; 细胞 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有等位基因 A、a 分离,C 错误; 细胞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而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细胞、可以来自于同一个卵原细胞,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
22、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像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要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13.在基因型为 AaXBXb、AaX BY 的果蝇产生正常配子过程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后期含有 2 条 X 染色体B. 卵巢中某卵原细胞可产生 aXB、A、AX bXb三个极体10C. 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直接产生 AXB、aY 两种精子D. 雄果蝇的 XB与 XB、Y 与 Y 分
23、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一条 X 染色体分开为条 X 染色体,A 正确;两
24、条 X 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因此产生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为 aXB、A、AX bXb,B 正确;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产生 AXB、aY 两种精子或 AY、aX B两种精子,C 错误;雄果蝇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XB与 Y 发生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XB与 XB、Y 与 Y 发生分离,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4.家蚕性别决定方式为 ZW 型,其幼虫结茧情况受一对等位基因 L(结茧)和 Lm(不结茧)控制。在家蚕群体中,雌蚕不结茧的比例远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临沂市 2019 届高三 生物 学期 一轮 教学质量 检测 考试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