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一轮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 资源ID:1218363       资源大小:488.50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一轮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1、1山东省临沂市 2019 届高三生物上学期一轮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试卷(含解析)1.蓝藻又名蓝细菌,通常把感染蓝藻细胞的 DNA 病毒称为噬藻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蓝藻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B. 噬藻体和蓝藻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C. 噬藻体侵染蓝藻时只有 DNA 进入蓝藻D. 用含 35S 的培养基培养噬藻体可标记其外壳【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噬藻体侵染蓝藻为素材,考查了病毒和细胞结构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点,识记病毒的结构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详解】蓝藻是原核生物不是植物,无叶绿体,蓝藻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A 不

    2、正确;噬藻体属于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含核糖体,B 错误;噬藻体是感染蓝藻时,其 DNA 进入蓝藻细胞内,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C 正确;先用 35S 的培养基培养蓝藻,再用噬藻体侵染蓝藻,这样获得的子代噬藻体的外壳可被标记,D 不正确。故选 C。2.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叶肉细胞吸收的 N 可作为合成核苷酸、蛋白质和磷脂的原料B. 固醇类物质在细胞的营养、调节和代谢中具有重要功能C. 存在于植物细胞而不存在于细菌细胞的细胞壁中的糖类是纤维素D. 面包中的淀粉进入口腔可以被酶水解为麦芽糖由小肠吸收【答案】D【解析】【分析】脂质主要是由 C、H、O 3 种化学元素组成,有

    3、些还含有 N 和 P。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 除此以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膜物质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等,这些物质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胆固醇是构成动2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 D 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详解】叶肉细胞吸收的氮元素可用于合成核苷酸、蛋白质、磷脂,A 正确;固醇中维生素 D 有利于促进钙、磷等物质的吸收,性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

    4、成,胆固醇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 正确;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C 正确;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把淀粉催化水解为麦芽糖,但麦芽糖不能直接由小肠吸收,必须麦芽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才能被小肠吸收,D 错误。故选 D。3.研究细胞膜上的各种蛋白质,对于认识生命现象、揭开生命奥秘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对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 具有运输功能的蛋白质均存在于细胞膜上B.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C.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取决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D. 某些细菌表面的外膜蛋白可用于疫苗的生产【答案】A【解析】【分析】蛋白质

    5、功能:有些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催化作用,即酶;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细胞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详解】具有运输功能的蛋白质不一定均存在于细胞膜上,如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A 错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经过了内质网和髙尔基体的加工,B 正确;细胞膜的主要功能取决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C 正确;由于蛋白质不具侵染性,不会破坏细胞结构,某些细菌表面的外膜

    6、蛋白可用于疫苗的生产,D 正确。故选 A。4.关于人体细胞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吞噬细胞中游离核糖体合成的水解酶可转移至溶酶体B. 胰岛细胞中内质网合成的磷脂可转移至中心体C. 红细胞中血红蛋白通过协助扩散运输血液中的 O23D. 肾小管细胞可通过自由扩散重吸收水分【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着重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点,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相关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并且明确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的协助和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并且消耗能量。【详解】溶酶体中含有很多水解酶,吞噬细胞内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的蛋白质可转移至溶酶体,A 错误;由于中心体不含有

    7、磷脂成分,胰岛细胞中内质网合成的磷脂不可能转移至中心体,B 错误;人体血液中的 O2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Hb)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C 错误;肾小管细胞可通过自由扩散重吸收水分,D 正确。故选 D。5.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心律失常的隐性遗传病,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跨核运输障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与核孔信息交流异常有关B. tRNA 在细胞核内合成,运出细胞核与核孔复合物无关C. 房颤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D. 心肌细胞中核孔复合物是蛋白质,运输 mRNA 等物质不消耗能量【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核具有双层

    8、核膜结构,核膜上含有核孔,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通过核孔实现了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详解】核膜是双层膜结构,由四层磷脂分子组成,A 错误;细胞核内合成的 RNA 通过核孔运出细胞核发挥作用与核孔复合物有关,B 错误;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直接原因可能是核孔复合物蛋白结构异常所致,C正确;mRNA 在细胞核内合成后,经核孔进入细胞质,没有直接通过核膜,但是需要消耗能量的,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核孔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和掌握,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学会分析题干信息进

    9、行推理、获取结论。6.将生鸡蛋的大头保持壳膜完好去掉蛋壳,小头开个小孔让蛋清和蛋黄流出。将蛋壳内灌4人 15的蔗糖溶液,然后放在烧杯的清水中并用铅笔标上吃水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卵壳膜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半透膜B. 半小时后吃水线低于烧杯的水面是由于清水渗入蛋壳所致C. 若将清水换为 15的 NaCl 溶液,则蛋壳先上浮后下沉D. 若将正常的线粒体放人清水中,则线粒体内膜先涨破【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生鸡蛋壳膜具有半透膜的特性,蔗糖分子不能通过。【详解】本实验中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半透膜的是壳膜,A 正确。由于壳膜内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外界清水就透过壳膜进入到壳

    10、膜内的蔗糖溶液中,导致吃水线低于烧杯的水面,B 正确。若将清水换为 15的 NaCl 溶液,由于壳膜内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壳膜内的水就透过壳膜进入到壳膜外,导致蛋壳上浮;由于 Na+和 Cl-都可以通过半透膜,因此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很快消失,壳膜外的水就透过壳膜进入到壳膜内,导致蛋壳下沉,C 正确。若将正常线粒体放在清水中,由于内膜向内折叠增大了膜面积,故会发生外膜先破裂,内膜后破裂,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

    11、层次的考查。7.酶是细胞代谢不可缺少的催化剂,ATP 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 逐级水解的过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和含有的化学元素不完全相同5B. 是组成 RNA 的基本单位之一C. 底物的量相同时,图中释放能量最少的过程是D.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 ATP 提供能量【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分析得知:为 ADP、为 AMP、是腺苷。和断裂的都是高能磷酸键,III 断裂的是普通化学键。【详解】是腺苷,含 C、H、O、N,为 ADP ,含 C、H、O、N、P,含有的化学元素不完全相同,A 正确;是一分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 RNA 的基本单位之一,B 正确;是ADP,是 AMP,

    12、是腺苷。和断裂的都是高能磷酸键,断裂的是普通化学键,和两个过程产生的能量相等,过程产生的能量最少,C 正确;酶的催化作用不需要能量,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了 ATP 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 ATP 的结构判断图中数字表示的物质,明确高能磷酸键和普通化学键的区别,掌握线粒体和叶绿体产生 ATP 的功能的区别,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8.人体运动强度与氧气消耗量和血液中乳酸含量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运动状态下,肌肉细胞 CO2的产生量等于 O2的消耗量B. 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 ATP 中C. 运动强度为 c 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

    13、萄糖是有氧呼吸的 3 倍D. 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 c,肌细胞积累大量乳酸使肌肉有酸痛感【答案】B【解析】【分析】6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反应式,能正确分析曲线图,并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详解】运动状态下,肌肉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其中有氧呼吸产生的 CO2量等于消耗的 O2量,而无氧呼吸既不消化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A 正确;无氧呼吸过程时有机物不彻底的氧化分解过程,大部分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的转移到 ATP 中,B 错误;有氧呼吸 1 分子葡萄糖需

    14、要 6 分子 O2,无氧呼吸吸 1 分子葡萄糖生成 2 分子乳酸,运动强度为 c 时,O 2的消耗量=乳酸生成量,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 3 倍,C 正确;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 c,会因为乳酸增加而使肌肉酸胀乏力,D 正确。故选 B。9.在 C02浓度及其他外界条件适宜且匣定的条件下,测得某栽培植物叶肉细胞适宜光照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和黑暗条件下的呼吸速率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催化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酶的最适温度不同B. 在 30时,该植物的总光合作用速率最大C. 在 40时,该植物在适宜光照条件下能正常生长D. 每天光照、黑暗各处理 12h,该植物 25时仍能

    15、正常生长【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等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7用提供二氧化碳和水。总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详解】据图可知某栽培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是 30,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是 40,因此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不相同,A 正确;总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在 30时,该植物的总光合作用速率最大,B 正确;在40时,净光合作用速率

    16、呼吸作用速率,积累的有机物每天 12 小时呼吸作用消耗量,一昼夜下来该植物能积累有机物,仍能正常生长,D 正确。故选 C。10.下图为绿色植物某细胞内发生的两个生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氧气充足时能进行过程的细胞也能进行过程B. 过程产生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合成 ATPC. 、过程中的H是同一种物质D. 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内膜上【答案】A【解析】【分析】1.图表示 H+与 O2反应生成 H2O,该生物膜结构属于线粒体内膜,表示的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2.图表示 H2O 分解成 H+与 O2,属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详解】氧气充足时

    17、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也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 正确;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小部分转移到 ATP 中,其中 ATP 用来给细胞提供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B 错误;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此过程中H来自于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为氧化型辅酶(NAD +) ;过程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水的光解,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中 C3的还原,为还原型辅酶(NADH) ,C 错误;根据图示和分析可知,图属于线粒体内膜,图所示的生物膜是叶绿体类囊体膜,D 错误。故选 A。8【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结构和和功能的相关知识,对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

    18、的关键,分析题图获取信息并利用相关信息和所学的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11.外界因子导致 HER 基因(控制细胞膜上某种受体蛋白的合成)过量表达,会持续激活细胞内的信号传导启动 DNA 复制,导致细胞异常增殖而形成癌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辐射、病毒等可能是激活 HER 基因过量表达的外界因子B. 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导致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C. 癌细胞因 DNA 复制方式不同而细胞周期变短,连续分裂D. 诱导癌细胞凋亡基因的表达,成为癌症治疗的一种策略【答案】C【解析】【分析】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 (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 (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

    19、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2.细胞癌变的原因: (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详解】HER 基因过量表达会导致细胞癌变,而辐射、病毒等属于致癌因子,因此辐射、病毒等可能是激活 HER 基因过量表达的外界因子,A 正确;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因此癌细胞易于扩散转移,B 正确;癌细胞中 DNA 复制方式相同,都是半保留复制,C 错误;癌细胞是畸形分化形成的,诱导癌细胞的凋亡或正常分化成为癌症治疗的一种策略,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

    20、生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及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2.下图为某哺乳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9A. 细胞中有两个四分体,发生过交叉互换B. 细胞有四个染色体组。可来自于细胞C. 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也有等位基因分离D. 细胞、可以来自于同一个卵原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为某哺乳动物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染色

    21、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详解】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有 A、a 基因,而其同源染色体上只要 a 基因,可见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而是发生了基因突变,A 错误; 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四个染色体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不可能自于细胞,B 错误; 细胞 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有等位基因 A、a 分离,C 错误; 细胞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而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细胞、可以来自于同一个卵原细胞,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

    22、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像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要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13.在基因型为 AaXBXb、AaX BY 的果蝇产生正常配子过程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后期含有 2 条 X 染色体B. 卵巢中某卵原细胞可产生 aXB、A、AX bXb三个极体10C. 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直接产生 AXB、aY 两种精子D. 雄果蝇的 XB与 XB、Y 与 Y 分

    23、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一条 X 染色体分开为条 X 染色体,A 正确;两

    24、条 X 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因此产生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为 aXB、A、AX bXb,B 正确;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产生 AXB、aY 两种精子或 AY、aX B两种精子,C 错误;雄果蝇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XB与 Y 发生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XB与 XB、Y 与 Y 发生分离,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4.家蚕性别决定方式为 ZW 型,其幼虫结茧情况受一对等位基因 L(结茧)和 Lm(不结茧)控制。在家蚕群体中,雌蚕不结茧的比例远

    25、大于雄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Z、W 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不同,不属于同源染色体B. L 和 Lm 基因都位于 Z 染色体上,Lm 基因为隐性基因C. 雄蚕产生的 Lm 配子的数量比雌蚕的少D. 雄蚕不结茧的基因型为 Z L Z L和 Z LZLm【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是 ZW 型,即雌家蚕为 ZW,雄家蚕为 ZZ。11【详解】Z、W 染色体尽管形态大小不同,但属于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能联会,A错误;若 L 基因和 Lm基因位于 Z 染色体上,L m基因为隐性基因,则雌家蚕不结茧基因型为ZLmW,雄蚕不结茧的基因型为 ZLmZLm,在家蚕群体中,雌蚕不结

    26、茧的比例远大于雄蚕不结茧的比例,符合题意,B 正确;雄蚕(Z LZL、Z LZLm和 ZLmZLm)产生的 Lm配子的数量为 1/2,雌蚕(Z LW 和 ZLmW)产生的 Lm配子的数量为 1/4,C 错误;雄蚕结茧的基因型为 ZLZL和 Z LZLm,雄蚕不结茧的基因型为 ZLmZLm,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5.下列对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因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多样可能蕴含遗传信息,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B. 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R 型细菌转化的实

    27、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C.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将蛋白质与 DNA 完全分开研究D. 格里菲思发现 R 型活菌转化为型活菌后, 、提出 DNA 是遗传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 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 ,能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3、T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 35S 或 32P 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

    28、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4、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 DNA 的结构。 5、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因为推测氨基酸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A 正确;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即 S 型细菌的 DNA插入到 R 型细菌的 DNA 上,B 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12白质与 DNA 能完全分开,C 正确;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 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

    29、因子” ,能将 R 菌转化为 S 菌,艾弗里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D 错误。故选 D。16.四个家庭的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1 号家庭和 2 号家庭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 若再生孩子,2 号和 3 号家庭子代的患病概率与性别无关C. 1 号家庭所患遗传病在自然人群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D. 若考虑优生,建议 4 号家庭的患病儿子结婚后选择生女孩【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1 号家庭:该病是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位于 X 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 2 号家庭:该病是隐性遗传病,由于女患者的父亲正常,因此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 X 染色体上

    30、,应该位于常染色体上; 3 号家庭:该病是显性遗传病,由于男患者的女儿正常,因此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4 号家庭:该病只能排除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可能,致病基因最可能位于 Y 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以位于 X 染色体上。【详解】根图分析,1 号家庭是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位于 X 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A 错误。2 号家庭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 号家庭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再生孩子,子代的患病概率与性别无关,B 正确。1 号家庭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患遗传病在自然人群中男性患者等于女性;若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患遗传病在自然人群中男性患者等于

    31、女性,C 错误。4 号家庭只能排除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可能,若考虑优生,若常染色体遗传病生男生女一样,建议 4 号家庭的患病儿子结婚后选择生女孩,D 错误。故选 B。17.一条染色体上基因 P 和 Q 编码蛋白质的前 3 个氨基酸的 DNA 序列如图,已知两基因翻译时的起始密码均为 AUG。下列分析错误的是13A. 两基因转录时的模板链不同B. 由于 tRNA 具有专一|生,两基因翻译时不能共用同一种 tRNAC. 基因 P 转录后形成的成熟 mRNA 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D. 若箭头所指碱基替换为 T,对应的反密码子为 UAG【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二倍体植物细胞内的

    32、 2 号染色体上有 M 基因和 R 基因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 3 个氨基酸的 DNA 序列,起始密码子为 AUG,则基因 M 以 b 链为模板合成 mRNA,而基因 R 以 a 链为模板合成 mRNA。【详解】两基因的组成不同,转录时的模板链不同,A 正确;tRNA 具有专一性,一种 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翻译时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共用同一种 tRNA,B 错误;一条 mRNA 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提高了翻译速度,C 正确;基因 M 以 b 链为模板合成 mRNA,若箭头处的碱基突变为 T,即 CAGTAG,则对应密码子由 GUCAUC,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减数分

    33、裂、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突变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能根据起始密码子判断基因 M 和基因 R 转录的模板链;掌握基因突变的相关内容,能准确判断箭头处碱基突变为 T 时其对应密码子的变化。18.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染色体变异发生在真核生物细胞增殖过程中B.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其结果一定能产生等位基因C. 基因重组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 交叉互换和易位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加以区分【答案】A【解析】【分析】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前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后者是环境因素14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基因突变

    34、、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有丝分裂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A 正确;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其结果是可能产生新的等位基因,也可以不产生新的等位基因,B 错误;基

    35、因的交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C错误;交叉互换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易位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D 错误。故选 A。19.关于育种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 诱变育种中不能根据是否出现新性状,判断是否产生新基因B. 将一株杂合体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所得到的植株都是纯合体C. 人工诱变育种可以提高有利变异的频率,从而加快了育种进程D. 单倍体育种中,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或萌发的种子【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诱变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不同育种方法的方法、原理、优点、缺点和实例,学会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培育新品种

    36、,这要求考生对所学过的育种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详解】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从而产生新的性状,但不能根据是否出现新性状,判断是否产生新基因,A 正确;将一株杂合体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所得到的植株都将是单倍体,B 错误;人工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频率,不是只提高有利变异的频率,大幅度改良生物的性状,从而加速育种进程,C 错误;由于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无法形成种子,所以单倍体育种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幼苗,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纯合体,D 错误。故选 A。20.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最初原材料15B. 若种群中

    37、的个体随机交配,则后代的基因频率与亲代相同C. 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便形成了新物种D.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并不是最初原材料,A 错误;若没有自然选择,一个随

    38、机交配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可能会发生改变,因为可能发生基因突变,B 错误;有新基因产生并稳定遗传后,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变了,说明生物进化了,但不能说明形成了新物种,C 错误;无论是自然选择是人工选择,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 正确。故选 D。21.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 腹泻会引起体液中水和无机盐大量丢失B. 剧烈运动后,血浆中 HC03-的含量较运动前有所增加C. 外界环境的变化和细胞代谢均可影响内环境的稳态D. 水盐平衡的调节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参与【答案】B【解析】【分析】1.内环境是由组织液、淋巴、血浆等细胞外液组成。2.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

    39、物质交换的媒介。 3.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腹泻引起的水和无机盐的大量丢失,A 正确;剧烈运动后,肌肉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在血浆中的含量先增加,后来通过机体的调节,乳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乳酸16钠,乳酸钠可以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导致乳酸减少,B 错误;外界环境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均可影响内环境稳态,C 正确;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调节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所以调节方式是神经-激素调节,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有神经递质的参与,D 正确。故选 B。22.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

    40、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ac 段 Na+通道开放使 Na+大量内流,该过程属于协助扩散B. cf 段 K+大量外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C. fg 段细胞排出 Na+和吸收 K+的跨膜运输不消耗 ATPD. 若将神经纤维置于低 Na+液体环境中,膜电位会低于+30mV【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依托动作电位曲线,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兴奋传导的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详解】ac 段 Na+大量内流,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该过程属于协助扩散,A 正确;cf 段 K+的大量外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 正确;fg段

    41、 Na+出神经细胞逆浓度梯度跨膜主动运输,需要消耗 ATP,同样, K+进神经细胞也逆浓度梯度跨膜主动运输,需要消耗 ATP,C 错误;动作电位的形成是 Na+大量内流的结果,所以若将该神经置于低 Na+溶液中,则膜电位会下降低于+30mV,D 正确。故选 C。23.炎热的夏天,高强度、长时间的劳动使人体内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脑干的调控下,汗腺分泌加强维持了体温的相对恒定B. 血糖浓度降低刺激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属于激素调节C. 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受下丘脑的有关中枢的直接控制D. 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增加散热,使散热量大于产热量以维持体温恒定17【答案】C【解析】【

    42、分析】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详解】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立毛肌舒张,皮肤表层毛细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散热增加,A 错误;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血糖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既受神经调节也受体液调节,B 错误;当人体饮水不足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导致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减少尿液量,C 正确;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能够维持体温相对稳定,D 错误。故选 C。24.有一种肾小球炎症常由 13

    43、-溶血 f 生链球菌感染所致,体检会发现患者体内存在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B. 链球菌表面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C. 抗原分子和淋巴因子可向 B 细胞传递信息引起 B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D. 再次接触链球菌后,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答案】B【解析】【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详解】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A 正确;链球菌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B 错误;抗原和淋巴因子可向 B 细胞传递信息引起 B 细胞的

    44、增殖分化,C 正确;再次接触链球菌后,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18D 正确。故选 B。25.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插条生根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浓度 X、Y、Z 之间的大小关系可能为 YXZB. 实验说明该生长素类似物对枝条生根具有两重性C. 实验中用于扦插的枝条可能带有芽或幼叶D. 探究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需设置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

    45、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详解】X 和 Y 浓度下侧芽生长量都比对照组蒸馏水高,说明 X 和 Y 起的是促进作用,而Z 是抑制作用,因而 Z 浓度最高,但是不能确定 X 和 Y 的浓度高低,有可能为 YXZ,A 正确;X 和 Y 起的是促进作用,而 Z 是抑制作用,说明该生长素类似物对枝条生根具有两重性,B 正确;芽能合成生长素,而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所以扦插的枝条带幼芽,容易生根成活,C 正确;在预实验中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这样才能大致确定促进生根和抑制生根的浓度范围,在正式实验中,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不

    46、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组之间形成相互对照,D 错误。故选 D。26.关于农业生产措施或作物生理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 将成熟木瓜与未成熟柿子一起放置柿子成熟快。原理是乙烯促进果实成熟B. 用人尿反复浸过的黄泥封裹树枝,树枝易生根,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C. 感染赤霉菌的水稻植株比正常植株高,原因是水稻合成过多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19D. 经历干热后遇太雨的玉米穗上种子易发芽,原因是高温降解脱落酸,种子解除休眠吸水萌发【答案】C【解析】【分析】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 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作用; 脱落酸:促

    47、进果实与叶的脱落。【详解】成熟的木瓜中含有乙烯,乙烯能存果实成熟,因此将成熟的木瓜放入未熟的柿子中,有利于柿子成熟,A 正确;用人尿反复浸过的黄泥封裹树枝,树枝易生根,其原理是人尿中含有生长素,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B 正确;感染赤霉菌的水稻植株比正常水稻植株高 50以上。其原因是赤霉菌产生过多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导致植株过度增高,C 错误;玉米即将成熟时,若经历干热后又遇大雨,种子易在穗上发芽。其原因是高温降解玉米产生的脱落酸,解除了种子休眠,种子吸水萌发,D 正确。故选 C。27.生物兴趣小组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测得不同温度条件下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随时问变化情况如图。下列叙

    48、述正确的是A. 除 40qC 组外,其他两组均先呈现 J 型增长B. 实验表明,30是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C. 培养至 36h,30组的年龄结构呈稳定型D. 培养至 72h,10组和 30组培养液的浑浊程度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20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作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详解】在环境、资源非常优越,生存空间无限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

    49、”型增长,培养初期三组均先呈现 J 型增长,A 错误;据本实验不能判断 30是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B 错误;培养至 36h,30组种群数量最大,年龄结构呈稳定型,C 正确;培养液的浑浊程度的变化滞后于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培养至 72h,10组和 30组酵母菌种群数量相等,培养液的浑浊程度不相同,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8.下列有关种群数量调查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以确保结果准确B. 调查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易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C. 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将培养液滴人计数室后直接用显微镜计数D. 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时,诱虫器上方要使用冷光灯照射【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样方法、标志重捕法、以及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等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考生要能够根据选项中提示判断数据的准确性,难度适中。【详解】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


    注意事项

    本文(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一轮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试卷(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syndromehi2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