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核心考点总动员专题09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及综合推断(含解析).doc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核心考点总动员专题09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及综合推断(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核心考点总动员专题09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及综合推断(含解析).doc(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及综合推断【母题再现】题型介绍:元素及化合物综合应用型试题在高考中为必考题型,在考查形式上通常以工艺流程题,物质制备、性质探究类试题,综合推断试题(少数省市,逐渐淡化) ,还有结合物质结构进行推断等。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在考查中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实验等知识融入越来越深,这也就要求我们队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不再是单纯的记和背了,而是从原理的角度进行掌握,进行整体分析,通过联系、对比、归纳等方法进行解决。高考选题:【2018 新课标 1 卷】焦亚硫酸钠(Na 2S2O5)在医药、橡胶、印染、食品等方面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1)生产 Na2S2O5,通常是由 NaHS
2、O3过饱和溶液经结晶脱水制得。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2)利用烟道气中的 SO2生产 Na2S2O5的工艺为:pH=4.1 时,中为_溶液(写化学式) 。工艺中加入 Na2CO3固体、并再次充入 SO2的目的是_。(3)制备 Na2S2O5也可采用三室膜电解技术,装置如图所示,其中 SO2碱吸收液中含有 NaHSO3和Na2SO3。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电解后,_室的 NaHSO3浓度增加。将该室溶液进行结晶脱水,可得到 Na2S2O5。(4)Na 2S2O5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在测定某葡萄酒中 Na2S2O5残留量时,取 50.00 mL 葡萄酒样品,用 0.01000 molL1的碘
3、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 10.00 mL。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该样品中 Na2S2O5的残留量为_gL 1(以 SO2计) 。2【答案】 2NaHSO3Na 2S2O5+H2O NaHSO3 得到 NaHSO3过饱和溶液 2H2O4e 4H +O2 a S2O52 +2I2+3H2O2SO 42 +4I +6H 0.128详解:(1)亚硫酸氢钠过饱和溶液脱水生成焦亚硫酸钠,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的方程式为2NaHSO3Na 2S2O5+H2O;(2)碳酸钠饱和溶液吸收 SO2后的溶液显酸性,说明生成物是酸式盐,即中为 NaHSO3;要制备焦亚硫酸钠,需要制备亚硫酸氢钠过饱和溶液,因此工艺中
4、加入碳酸钠固体、并再次充入二氧化硫的目的是得到 NaHSO3过饱和溶液;(3)阳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阳极区是稀硫酸,氢氧根放电,则电极反应式为2H2O4e 4H +O2。阳极区氢离子增大,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 a 室与亚硫酸钠结合生成亚硫酸钠。阴极是氢离子放电,氢氧根浓度增大,与亚硫酸氢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所以电解后 a室中亚硫酸氢钠的浓度增大。(4)单质碘具有氧化性,能把焦亚硫酸钠氧化为硫酸钠,反应的方程式为S2O52 +2I2+3H2O2SO 42 +4I +6H ;消耗碘的物质的量是 0.0001mol,所以焦亚硫酸钠的残留量(以 SO2计)是 。点睛:本题以焦亚硫酸钠的制备、应用
5、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流程的分析、电解原理的应用以及定量分析等,题目难度中等。难点是电解池的分析与判断,注意结合电解原理、交换膜的作用、离子的移动方向分析电极反应、亚硫酸氢钠浓度的变化。易错点是最后一问,注意计算残留量时应该以二氧化硫计,而不是焦亚硫酸钠。 (3)根据流程,滤液 1 中含有铁元素和锂元素等杂质,滤液 2 中除去 Li ,则滤液 1 中加入 NaClO3将 Fe2 氧化成 Fe3 ,加入 Na2CO3溶液,调节 pH,使 Fe3 转化成 Fe(OH)3沉淀;“钴渣”操作步骤中3加入 Na2S2O3是过量,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同时滤液 1 中含有 Co2 ,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
6、色;(4)提高浸取率的采取措施有粉碎、搅拌、升高温度、适当提高硫酸的浓度等;Co 3 的氧化性强于 Cl2,用盐酸浸取,LiCoO 2将盐酸中 Cl 元素氧化成 Cl2,Cl 2有毒,污染环境;(5)根据题意,浓硫酸吸收产生 H2O,即 n(H2O)=0.54g/18gmol1 =0.03mol,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CO2,即 n(CO2)=0.88g/44gmol1 =0.02mol,因此有 5.17g/MCoCO3 yCo(OH)2gmol1 =0.02mol,解得 y=3/2,即“钴沉淀”的化学式为 2CoCO33Co(OH)2。【 名师揭秘】这类探究题以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为基础,源与课本,
7、但又高于课本;是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迁移和应用。在解题过程中,通过课本知识,结合基本理论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试题中通常还会出现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实质上考查物质的性质。高频考点三:以物质制备考查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典例】 【扬州市 2019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以高钛渣(主要成分为 Ti3O5,含少量 SiO2、FeO、Fe 2O3)为原料制备白色颜料 TiO2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已知:Na 2TiO3难溶于碱性溶液;H 2TiO3中的杂质 Fe2 比 Fe3 更易水洗除去。(1)熔盐:为加快反应速率,在维持反应物颗粒大小、反应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可采取的措施是_。NaOH 固体与 Ti
8、3O5在空气中加热至 500550 时生成 Na2Ti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过滤:“滤液”中主要溶质为 NaOH,还含有少量_(填化学式)。除杂后的滤液中获得的 NaOH 可循环利用,则“水浸”时,用水量不宜过大的主要原因是_。(3)水解:“酸溶”后获得的 TiOSO4经加热煮沸,生成难溶于水的 H2Ti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脱色:H 2TiO3中因存在少量 Fe(OH)3而影响 TiO2产品的颜色, “脱色”步骤中 Ti2(SO4)3的作用是_。【答案】搅拌 12NaOH2Ti 3O5O 2 6Na2TiO36H 2O Na2SiO3 用水量过大,导致滤液浓度过低
9、,蒸发浓缩时能耗增加(或蒸发浓缩时间过长) TiOSO 42H 2O H2TiO3H 2SO4 将溶液中的 Fe3 还原为 Fe2 ,以便除去杂质铁,提高 H2TiO3的纯度 4【解析】(1)为加快反应速率,在维持反应物颗粒大小、反应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可适当搅拌,因为搅拌可使反应物混合均匀,增加反应物的接触机会,从而达到加快反应速率的目的,故答案为:搅拌;(2) 熔盐时加入的氢氧化钠会与少量杂质 SiO2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NaOHSiO 2 = Na2SiO3H 2O,生成的硅酸钠易溶于水,则“滤液”中含有少量 Na2SiO3,故答案为:Na 2SiO3;“水浸”时,用水量过大,导致滤液
10、浓度过低,蒸发浓缩时能耗增加(或蒸发浓缩时间过长),故答案为:用水量过大,导致滤液浓度过低,蒸发浓缩时能耗增加(或蒸发浓缩时间过长);(3)“酸溶”后获得的 TiOSO4会发生水解,经加热煮沸生成难溶于水的 H2TiO3,其化学方程式为:TiOSO42H 2O H2TiO3H 2SO4,故答案为:TiOSO 42H 2O H2TiO3H 2SO4;(4)根据给定信息易知, “脱色”步骤中加入还原性的 Ti2(SO4)3,是为了将溶液中的 Fe3 还原为Fe2 ,以便除去杂质铁,提高 H2TiO3的纯度,且不引入新的杂质,故答案为:将溶液中的 Fe3 还原为Fe2 ,以便除去杂质铁,提高 H2T
11、iO3的纯度。【 名师揭秘】这类试题以元素及化合物转化为基础。在解题过程中要抓住题眼(突破口) ,使用发散思维,从不同的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在高考题,这类试题的开发度越来越高。【直击高考】1【2018 新课标 2 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一种以闪锌矿(ZnS,含有 SiO2和少量 FeS、CdS、PbS 杂质)为原料制备金属锌的流程如图所示:相关金属离子 c0(Mn+)=0.1 molL-1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 pH 范围如下:金属离子 Fe3+ Fe2+ Zn2+ Cd2+开始沉淀的 pH 1.5 6.3 6.2 7.45沉淀完全的 pH 2.8 8.3 8.2 9.4回答
12、下列问题:(1)焙烧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滤渣 1 的主要成分除 SiO2外还有_;氧化除杂工序中 ZnO 的作用是_,若不通入氧气,其后果是_。(3)溶液中的 Cd2+可用锌粉除去,还原除杂工序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4)电解硫酸锌溶液制备单质锌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沉积锌后的电解液可返回_工序继续使用。【答案】 ZnS+ O2 ZnO+SO2 PbSO4 调节溶液的 pH 无法除去杂质 Fe2+ Zn+Cd2+ Zn2+Cd Zn2+2e Zn 溶浸详解:(1)由于闪锌矿的主要成分是 ZnS,因此焙烧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ZnS+3O22ZnO+2SO2。(
13、2)由于硫酸铅不溶于水,因此滤渣 1 的主要成分除 SiO2外还有 PbSO4;要测定铁离子,需要调节溶液的 pH,又因为不能引入新杂质,所以需要利用氧化锌调节 pH,即氧化除杂工序中 ZnO 的作用是调节溶液的 pH。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沉淀亚铁离子的 pH 较大,所以若不通入氧气,其后果是无法除去杂质 Fe2+。(3)溶液中的 Cd2+可用锌粉除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Zn+Cd2+Zn 2+Cd。(4)电解硫酸锌溶液制备单质锌时,阴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因此阴极是锌离子放电,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Zn2+2e Zn;阳极是氢氧根放电,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产生氢离子,所以电解后还有硫酸产生,
14、因此沉积锌后的电解液可返回溶浸工序继续使用。点睛:无机工业流程题能够以真实的工业生产过程为背景,体现能力立意的命题为指导思想,能够综合考查学生各方面的基础知识及将已有知识灵活应用在生产实际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本类题目的关键是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流程:反应物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反应;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即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获得产品6而服务的。另外本题中呈现的内容展示了中华优秀科技成果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可以引导学生自觉传承我国科学文化,弘扬科学精神。2 【2018 新课标 3 卷】KIO 3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可作为食盐
15、中的补碘剂。回答下列问题:(1)KIO 3的化学名称是_。(2)利用“KClO 3氧化法”制备 KIO3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酸化反应”所得产物有 KH(IO3)2、Cl 2和 KCl。 “逐 Cl2”采用的方法是_。 “滤液”中的溶质主要是_。 “调 pH”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KIO 3也可采用“电解法”制备,装置如图所示。写出电解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_。电解过程中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主要为_,其迁移方向是_。与“电解法”相比, “KClO3氧化法”的主要不足之处有_(写出一点) 。【答案】 碘酸钾 加热 KCl KH(IO3)2+KOH 2KIO3+H2O 或(HIO 3+K
16、OH KIO3+H2O) 2H2O+2e2OH +H2 K + a 到 b 产生 Cl2易污染环境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工业以及电化学的相关知识。应该从题目的化工流程入手,判断每步流程操作的目的,就可以顺利解决问题。7(3)由图示,阴极为氢氧化钾溶液,所以反应为水电离的氢离子得电子,反应为 2H2O + 2e- = 2OH- + H2。电解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应该向阴极迁移,明显是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钾离子迁移,方向为由左向右,即由 a 到 b。KClO 3氧化法的最大不足之处在于,生产中会产生污染环境的氯气。点睛:题目的电解过程,可以理解为:阳极区的单质碘和氢氧化钾反应:3I 2 + 6
17、KOH = KIO3 + 5KI + 3H2O,生成的碘离子在阳极失电子再转化为单质碘,单质碘再与氢氧化钾反应,以上反应反复循环最终将所有的碘都转化为碘酸钾。阴极区得到的氢氧化钾可以循环使用。3 【2018 北京卷】磷精矿湿法制备磷酸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已知:磷精矿主要成分为 Ca5(PO4)3(OH),还含有 Ca5(PO4)3F 和有机碳等。溶解度:Ca 5(PO4)3(OH)”或“” ) 。结合元素周期律解释中结论:P 和 S 电子层数相同,_。(3)酸浸时,磷精矿中 Ca5(PO4)3F 所含氟转化为 HF,并进一步转化为 SiF4除去。写出生成 HF 的化学方程式:_。(4)H 2O
18、2将粗磷酸中的有机碳氧化为 CO2脱除,同时自身也会发生分解。相同投料比、相同反应时间,不同温度下的有机碳脱除率如图所示。80后脱除率变化的原因:_。(5)脱硫时,CaCO 3稍过量,充分反应后仍有 SO42残留,原因是_;加入 BaCO3可进一步提高硫的脱除率,其离子方程式是_。8(6)取 a g 所得精制磷酸,加适量水稀释,以百里香酚酞作指示剂,用 b molL1NaOH 溶液滴定至终点时生成 Na2HPO4,消耗 NaOH 溶液 c mL,精制磷酸中 H3PO4的质量分数是_。 (已知:H3PO4摩尔质量为 98 gmol1)【答案】 研磨、加热 核电荷数 PS,原子半径 PS,得电子能
19、力 PS,非金属性 PS 2Ca5(PO4)3F+10H2SO4+5H2O 10CaSO40.5H2O+6H3PO4+2HF 80 后,H 2O2分解速率大,浓度显著降低 CaSO 4微溶 BaCO 3+ +2H3PO4 BaSO4+CO2+H 2O+2 -40.9bca用元素周期律解释,P 和 S 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 P S,原子半径 P S,得电子能力 P S,非金属性 P S。(3)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复分解反应规律,Ca 5(PO 4) 3F 与 H2SO4反应生成 HF、磷石膏和磷酸。(4)图示是相同投料比、相同反应时间,不同温度下的有机碳脱除率,80前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相同
20、时间内有机碳脱除率增大;80后温度升高,H 2O2分解速率大,H 2O2浓度显著降低,反应速率减慢,相同条件下有机碳脱除率减小。(5)脱硫时,CaCO 3稍过量,充分反应后仍有 SO42-残留,原因是:CaSO 4微溶于水。加入 BaCO3可进一步提高硫的脱除率,因为 BaSO4难溶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aCO3+SO42-+2H3PO4=BaSO4+CO2+2H 2PO4-+H2O。(6)根据题意关系式为 H3PO42NaOH,由消耗的 NaOH 计算 H3PO4。(3)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复分解反应规律,Ca 5(PO 4) 3F 与 H2SO4反应生成 HF、磷石膏和磷酸,生成 H
21、F 的化学方程式为 2Ca5(PO 4) 3F+10H2SO4+5H2O 10CaSO40.5H2O+6H3PO4+2HF。(4)图示是相同投料比、相同反应时间,不同温度下的有机碳脱除率,80前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相同时间内有机碳脱除率增大;80后温度升高,H 2O2分解速率大,H 2O2浓度显著降低,反应速率减慢,相同条件下有机碳脱除率减小。9(5)脱硫时,CaCO 3稍过量,充分反应后仍有 SO42-残留,原因是:CaSO 4微溶于水。加入 BaCO3可进一步提高硫的脱除率,因为 BaSO4难溶于水,其中 SO42-与 BaCO3生成更难溶的 BaSO4和 CO32-,H 3PO4的酸性
22、强于 H2CO3,在粗磷酸中 CO32-转化成 H2O 和 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aCO3+SO42-+2H3PO4=BaSO4+CO2+2H 2PO4-+H2O。(6)滴定终点生成 Na2HPO4,则消耗的 H3PO4与 NaOH 物质的量之比为 1:2,n(H 3PO4)= n(NaOH)12= bmol/L c 10-3L= mol,m(H 3PO4)= mol 98g/mol= g=0.049bcg,精制磷12bc0bc209bc0酸中 H3PO4的质量分数为 。.9a点睛:本题以磷精矿湿法制备磷酸的工艺流程为载体,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强酸制弱酸”的复分解反应规律、
23、元素周期律、指定情境下方程式的书写、物质含量的计算等。解题时必须利用所学知识结合流程分析,如第(5)问注意脱硫的反应是在粗磷酸中进行的,BaCO 3或 CaCO3中碳元素最终变为 CO2;第(6)问中 H3PO4与 NaOH 物质的量之比的确定等。 9 【2017 江苏卷】(12 分)铝是应用广泛的金属。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 Al2O3,含 SiO2和 Fe2O3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铝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注:SiO 2在“碱溶”时转化为铝硅酸钠沉淀。(1) “碱溶”时生成偏铝酸钠的离子方程式为_。 (2)向“过滤”所得滤液中加入 NaHCO3溶液,溶液的 pH_ (填“增大” 、 “不变”或“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化学 二轮 复习 核心 考点 总动员 专题 09 元素 及其 化合物 之间 转化 关系 综合 推断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17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