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古诗歌阅读第三步第3讲诗歌的表达技巧讲义.doc
《(通用版)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古诗歌阅读第三步第3讲诗歌的表达技巧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古诗歌阅读第三步第3讲诗歌的表达技巧讲义.doc(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3 讲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情感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的巧妙使用。高考试题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一般来说, “艺术手法” “表达特色” “表达技巧” “写作特点” “艺术特色”属于同一关系的大概念,它包括“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结构技巧”四个小概念。策略一 审答技巧掌握好(一)审题要准明确审题“4 要求”1审题型从题干提问的形式来看,题目类型主要有两种:明考型和暗考型。(1)明考型,就是直接要求答
2、出表达技巧,题干中明确含有“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抒情手法” “表现手法”等信息。(2)暗考型,就是题干中不直接含有“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等提示,而是以“如何写” “怎样写” “如何表现” “赏析”等用语来提问。对于暗考型,答题时必须有表达技巧在其中。2审范围(区间)指鉴赏范围的大小。依照范围大小,可分为局部型和全诗型。局部型是指对诗歌的某句某联(片)等表达技巧的判断,全诗型是指对全诗的表达技巧的判断。分清范围对做题大有帮助。 “整体看手法” ,意谓鉴赏全诗的表达技巧首先从表现手法角度切入;“局部看修辞” ,意谓鉴赏局部的表达技巧首先从修辞手法角度切入。3审角度此类题的提问角度主要有两
3、种:一种是大(宽)角度,即题干直接提问表达技巧是什么;一种是小(窄)角度,即具体到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行文结构等方面的某一个角度。分清提问的大小(宽窄)角度是答题的关键。大(宽)角度,要从几个角度入手,优先考虑某个角度。小(窄)角度,角度很明确,不能乱答:问修辞手法,就不能答表现手法;问表现手法,就不能答修辞手法;等等。不能混淆概念,答错角度。4审数量在答题时,要注意根据题干提示的相关信息,审清楚答题的数量,即要分清楚题干中“一”与“些(多)” 、 “主”与“次”的区别。题干中说“哪种” ,则只能答一种;题干中说“哪些” ,则要多角度切入,不能少答;题干中说“主要
4、(突出)” ,则一般只答出一种,至多两种。因此,要求答一个的,绝不能答多个;要求答多个的,绝不能少答;要求答主要的、突出的,绝不能答次要的、不突出的。这样,才能确保答题的规范和准确。(二)答题要稳运用解题“3 步骤”2虽然表达技巧分为 4 大类,每大类又分多种技巧,但从高考及解题实际看,其解题步骤是一样的,均需采用“3 步骤” 。策略二 4 大技巧要辨清是什么由教材知手法 说 明 作 用 教材示例 赏 析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突出事物特征,使所要表达的事物更加生动鲜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五首(其二)词句巧妙地以“月”作比,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温柔。比拟把物
5、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写叫拟物。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先偷眼”写白鹤爱梅情切,还未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偷看;“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断魂。这两句诗把鹤、蝶对梅的喜爱之情表现到了极点。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开头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以设问作结,以实写虚,一问一答,将一腔愁思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突出描写对
6、象的特征,使语言简练、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用“绿”和“红”分别代“叶”与3物,分为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特征代本身等。含蓄。 照如梦令) “花” ,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烘托出作者的感伤情怀。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上句写昭君离开汉室,下句写葬于青冢不得归故土,对仗工整,写出了昭君不幸的一生。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激发思考。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使用反问句式表达了词人旷达的情怀
7、。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的作用。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双关分谐音双关和弦外之音两种。表达委婉含蓄的情感。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晴”与“情”同音,以晴天、下雨暗示恋人貌似无情中的有情。叠字重复使用同一个字。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叠音词使词句更加生动形象,营造出凄凉的氛围。怎么考由高考知1(2016山东高考改编)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1)(2)题。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
8、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1) 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原 创 题 A此曲首两句化用张继枫桥夜泊整首诗的意境,曲中以洞庭湖的灯火来概写江边风景,南方水乡冬夜的幽静美丽因与张继诗的关联而变得清晰明朗。4B “孤舟” “灯火”两句描写出一种旷远幽寂的景色,而作者在这种没有人声的冬夜静谧中倾听着自然的声音,并且与自然进行心灵交流,使接下来的字句充满盎然生机。C “推开”的动作朴素自然,表明作者听风已久,动作不徐不急。推篷而出入眼却是雪花漫漫,这是实景的描写,纠正前文作者以听觉所作的推测。D “一笑琅然” ,即使
9、有对雪的喜爱之情,但毕竟是漂泊舟中,孤舟夜泊、风雪为伴的凄寒冷寂只能使诗人一声苦笑。解析:选 D “一笑琅然” ,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2)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 明 考 型 辞手法。答: 解析:“诗豪与风雪争先” “雪片与风鏖战” ,用“争先” “鏖战”把“诗豪” “风”和“雪”拟人化。 “诗和雪缴缠” ,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参考答案:运用了比拟和排
10、比手法,表现出诗人高昂的诗兴,展现出湖上风雪翻飞的景象,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江天风雪行吟图。白 话 诗 歌 一叶孤舟在夜晚停泊在洞庭湖边,岸上的灯火与这船儿相对着,闪闪发光。船舱外一阵阵北风肆逞着淫威,想必在无情地摧残着梅花的花瓣。我不禁推开船窗,大雪漫天飞舞。顿时,我诗兴大作,迫不及待地要同风雪争先,雪花与大风激战搅作一团,我的诗句又同飞雪纠缠在一起。我朗声大笑了起来,感觉心情无比畅快。2(2012重庆高考改编)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鹧 鸪 天金王寂秋后亭皋 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吾老矣,久忘机 ,沙鸥相对不惊飞 。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11、注 亭皋:水边的平地。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原 创 题 A上片选取秋天典型的意象, “亭皋” “木叶” “大雁” ,道出了自然界的变化,用笔洗练。5B词人直接呈现秋后物态,似乎看不到词人把景物作为自己情绪的烘托,但词人闲适、宁静的心情,以及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却可感人。C “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 ,感叹自己年迈,自愿过这种恬淡、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里沙鸥见人不惊,说明人鸥相处已久。D “荒却溪南旧钓矶” ,因为钓鱼是有机心之事,作者忘机已久,所以不想再去钓鱼。E(衔接教材
12、)这首词虽写秋风扫叶、大雁南飞,但不动声色、不露凄寒之感,在写法上似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解析:选 D D 项,词句的意思是:溪南头钓鱼的地方,很久没有去钓鱼,都荒却了。词人不说自己很久没有去钓鱼了,荒却了钓鱼台,很令人哀怜。反而说柳溪父老哀怜“我”荒却了钓鱼台。实际上还是表现自己想回去再钓鱼,不愿意为官的心意。(2)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 暗 考 型 析其巧妙之处。答: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应先作概括回答,然后作进一步的分析。分析这两句的巧妙之处,应抓住“瘦” “肥”两个字来思考,不难看出,这是比拟的写法,前一句写的是山腰由“肥”变“瘦
13、” ,后一句写水面由“瘦”变“肥” ,借这两个字生动地写出了山水的变化,作答时要体现出这一变化的过程。参考答案:运用比拟写出了山水的变化。 “晓云散去山腰瘦” ,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肥” ,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水面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白 话 诗 歌 秋天到后水边平地木叶稀落,关塞的大雁在霜前向南迁徙。早上云雾消散后群山清新挺拔,宿雨来时水面徒然加宽变肥。我已经老了,很久以前就忘却了机巧功利之心,即使与沙鸥面对面也不会惊飞它。柳溪父老想必一直在同情我多年来颠沛流离以至很久都没有享受到垂钓溪南的怡然自得的生活之乐。这样练创意设
14、计(2019西安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李思训 画长江绝岛图苏 轼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6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 前年嫁彭郎 。注 李思训: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山水画的创始人。小姑:指小孤山。彭郎:即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当地民间有彭郎是小姑之夫的传说。(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起笔两句“山苍苍,水茫茫” ,展现出山水苍茫的画面,把读者自然引入画境。B大小孤山四面环水,诗人连用“崩” “去” “搀”等几个词语,展现了“孤山”之险
15、。C “沙平风软”两句,写江风轻柔,江波起伏,大小孤山也随小舟在江上起伏低昂。D在这首题画诗中,苏轼还发挥了诗歌语言节奏感与音乐美的特长,使诗歌的境界美与音乐美完美统一。解析:选 C C 项, “大小孤山也随小舟在江上起伏低昂”错,这是作者的视觉感受,并非真的是大小孤山在江上起伏低昂。(2)“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描写江中的大小孤山,别有情趣。请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答: 解析:此题的题干中有一句“别有情趣” ,这指明了鉴赏方向,实际是暗考表现手法,答案要详细说明的就是这一句的“情趣” 。结合赏析句子的一般规律和此题的要求作答即可。参考答案: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把大小孤山比喻成两
16、位美人,她们发髻高耸,仿佛正在以水为镜,梳妆打扮,写出了大小孤山的清丽秀美(或“使静态的画面具有动态的美感”),使客观的自然之景充满了人的情趣。白 话 诗 歌 山色葱茏,烟水渺茫,大小二孤山,耸立江水中央。崖高险绝,猿鸟不渡,乔木破空参天。有客舟从哪里而来?桨声流水间船身抑扬。沙滩平坦,微风徐来,望客不见,唯浪涌船高,孤山低首,此起彼伏。两山如发髻屹立,正对江水之镜,如二美梳弄新妆。船中商贾,切莫轻佻,小姑前年已嫁彭郎。7是什么由教材知1描写手法(1)侧面描写手法 说明及作用 教材示例 赏 析侧面描写亦称“间接描写” 。通过其他事物或环境描写对主要对象加以渲染烘托,使之突出、鲜明。吴丝蜀桐张高
17、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凭箜篌引)二、三两句从客体落笔侧面描写乐曲之美妙。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山旷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江娥素女,也被乐声触动愁怀,潸然泪下。极力烘托了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2)正面描写手法 说明及作用 教材示例 赏 析白描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手法,指不着颜色,也不画背景,只用虚线勾勒人物形象的画法。文学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不事雕饰,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面貌的手法。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聂夷中田家)全诗运用白
18、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批判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细节描写是对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环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可以是一个动作、一种情景、一个特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闲敲棋子”这一细节,既写出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又揭示了诗人因客不来,夜已过8点或一种景物等。通过特写镜头把事物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写,于细微处见精神。(赵师秀约客) 半的惆怅、烦躁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动静结合,相辅相成。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19、,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第二句极写春山月夜之静,而“花落” “月出”“鸟鸣”则是以动写静,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形象地描写了心境的闲适、夜晚的静谧及春山的空寂。虚实结合把抽象的论述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把眼前现实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凡是写想象和回忆、虚幻世界和梦境以及设想之景的均为虚写。实与虚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现实为实,抽象为虚;己方为实,对方为虚;当前为实,过去与未来为虚;物质为实,想象为虚。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还似正春风”三句,极写往昔的繁华生活,属于虚写,与词人当前无限凄凉的处境形成对
20、比,以虚衬实,以虚写实,虚实结合,以梦中虚幻的繁盛景象反衬醒后现实的凄凉无奈。角度变化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或由近而远、由上而下、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寒鸿一字来如线。(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由近而远,由水写到山,由地写到天,由静写到动,由昼写到夜,高低远近天上地下,通过铺垫,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一幅秋景图。9绘声绘色绘形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或通过色彩、声音去描写景物。凡是诗词中出现了颜色词,即应考虑视觉(或绘色);出现了表声音的词,即应考虑听觉(或绘声)或
21、动静结合;如有冷暖,须考虑触觉;如有花香之类,须考虑嗅觉。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满山青翠欲滴,遍布似火的朵朵红花。江、山、花、鸟四景,分别被敷以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色清新,令人赏心悦目。“衾枕冷”是触觉,“窗户明”是视觉,“折竹声”是听觉,从多角度侧面烘托了夜雪之大。2.抒情手法手法 说明及作用 教材示例 赏 析直接抒情直接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的抒情方式。包括直抒豪情壮志、直抒愤世嫉俗之情、直抒悲思愁绪、直抒欢快喜悦之情、直接表达对事理的见解和看法等。前不见
22、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悲凉慷慨的调子,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古诗词中,松、竹、菊、柳等都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或直接以景物描写代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全诗句句写景,句句含情。诗中所写的虽尽是绿草、芳树、山泉、鸟语的宜人之景,但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是“鸟空啼” ,以 写 、以乐 哀衬
23、,抒发安史之闹 寂乱后“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10替情感抒发,或先写景后抒情。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用于“咏物诗” ,诗中的物象一般只有一个,所托之物既是作者的气节、志趣、理想的化身,也是作品主旨的载体。垂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蕴涵的真理,即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讽喻当朝。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用版 2020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专题 诗歌 阅读 第三 表达 技巧 讲义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