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三步第4讲文言文翻译讲义.doc
《(通用版)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三步第4讲文言文翻译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三步第4讲文言文翻译讲义.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4 讲文言文翻译命题人在选择所翻译的文言语句时,不是随意而为的,而是选择一些含有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句子来考查考生的综合文言素养。这些特殊的点就是阅卷的赋分点,所以,答好翻译题的第一步就是要敏锐地捕捉到译句的考查点(即赋分点)。翻译前要做到“3思考”:思考是否有重点实词 思考是否有重点虚词 思考是否有文言句式作为采分点的实词,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重点实词主要思考是不是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活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翻译句子都会涉及 23 个这样的实词。作为采分点的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1)必须译出的:有实词义项的
2、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 “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之” “而” “以” “于”等。(2)不必译出的: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 、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关键虚词的翻译,要仔细辨明词性及意义,能译则译,不需要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翻译时审出译句中的文言句式是关键。审出译句中的文言句式,考生要灵活运用学过的文言句式的判断和翻译格式,重点把握容易忽略的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一、怎样确保大意不偏离,保基本分联、析、避方法一 联语境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译句所在语境的上下文语意来翻译句子。需要强调的是,语境有小、大之分。最小的语
3、境即词语所在的句子,稍大的语境是词语所在句子的上下句,最大的语境即文段中所有与该词语相关的文句。有时候,对词语的解释符合小语境,甚至还符合上下句构成的语境,但不符合完整的大语境。这种符合局部语境,但与完整语境不符的情况极具迷惑性,所以在翻译时不能只满足于推敲其是否符合上下句的意思,必须要在完整的语境中揣摩意思。1利用语境揣摩大意高考文言翻译评分标准中,把握句子大意一般有 12 分的分值。如果所译句子句意晦涩难懂,我们无法破解采分点,语境能帮助我们理解并翻译句子的大意,进而获得大意分。例 1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琼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
4、人求官。 ”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文襄以2仪同开府,引为刑狱参军,每加勉劳。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贾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提示画线句子有较多理解障碍,但所译句子的后文语境意思比较容易理解:后来淮北闹饥荒,他又请求和淮南通商买粮,于是商人得以往来,彼此都得到好处,水陆运输便利,货物直达黄河以北。由“旧制”和“后”可知,画线句子的大意应与后文意思相反。翻译以前制度规定淮河为禁区,商贩不能通商。淮南闹饥荒,他请求到淮北买粮。说明:虽然本答案只是译出了大意,没有翻译出疑难词“听”(听任,听凭,允许)、“度”(通“渡” ,渡河
5、)、 “启”(启奏,上疏),但因根据语境翻译出了大意,也可得大意分。总结我们可以根据前后相关的语境,推断所译句子的大意,能对译的对译,不能对译的根据语境表述大体意思,这样也能得分。参考译文苏琼,字珍之,是武强人。苏琼幼年跟随父亲在边境,曾去拜见东荆州刺史曹芝。曹芝与他开玩笑说:“你想要当官吗?”他回答说:“设置官职要寻求合适的人来充任,不是人来要求作官。 ”曹芝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异,即委任他为府长流参军。文襄帝以仪同三司的职位开建府署,以他为刑狱参军,经常对他加以勉励。以前制度规定淮河为禁区,不允许商贩渡河通商。淮南闹饥荒,他上奏说应允许商贩到淮北买粮。后来淮北闹饥荒,他又请求和淮南通商买粮,于
6、是商人得以往来,彼此都得到好处,水陆运输便利,货物直达黄河以北。2利用语境补出省略成分疏通大意文言文省略句子成分的现象比较常见,量词、主谓宾,甚至句子都可能被省略,这些省略的成分往往造成对语意理解的障碍。此时,可借助语境推测出省略成分,从而疏通文意。例 2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明朝)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
7、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提示画线句子中,前一分句省略了主语“清军” ,后一分句省略了“踪”的宾语或“迹”的定语“仰妻子” 。3翻译 (清军)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很紧急,追踪(他们的)行迹直到沈通明的家。总结 根据上下文语境可以推断被省略成分的内容,帮助我们完整清楚地表达句意。参考译文淮安的沈通明,曾经担任前朝明代的总兵官。沈通明为人行侠仗义,不重财货,士大夫都称赞他。顺治二年,之前有个叫田仰的巡抚,向来熟悉沈通明的为人,对他礼遇优厚;至此看到明朝将要灭亡,就把自己的家托付给沈通明,而自己乘船渡海而去。沈通明把田仰的妻子儿女藏匿到其他地方。恰好清军渡过淮河,(清军)悬赏捉拿
8、田仰的妻子儿女很紧急,追踪(他们的)形迹直到沈通明的家。这时,沈通明已经闭门在家很久了。追捕的人围住了他的家,沈通明走进寝门,喝了数斗酒,然后撕开束帛捆住他的爱妾,把她背在背上,牵着马,手里握着弓箭出来,大喊道:“你们这些人也知道沈将军吧!”于是把箭搭在弓上对准要抓捕他的那些人,(那些人)都迟疑不敢向前而退却。沈通明上马飞驰,和爱妾都得以逃脱。3利用语境突破难点词翻译句子的关键,在于对难点字词的把握,只要难点字词攻克了,其他词义就能迎刃而解。其中语境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供文章表述的大意及侧重点。例 3 贾逵,真定藁城人。隶拱圣为卒,至殿前班副都知。从狄青征侬智高,战于归仁驿。既陈,青誓众
9、曰:“不待令而举者斩!”时左将孙节战死,逵为右将军先锋将,私念所部兵数困易衄,兵法先据高者胜,苟复待命而贼乘胜先登,吾事去矣。即日引军趋山。既定,贼至,逵麾众驰下,仗剑大呼,断贼为二。贼首尾不相救,遂溃。逵诣青请罪,青拊其背劳谢之。提示翻译句子时,句中的“陈” “誓” “举”等词的准确含义不是很容易判断。为了准确译出这些词语的意思,首先要确定语句的大体意思, “已经陈,青向众人誓说:不等待命令就举的人斩首! ”。句中加点词是难以准确翻译的词语,若要准确判断这些词的意义,可以再联系该句所处的语境来判定。该句前面有“跟从狄青征讨侬智高,在归仁驿作战” ,后面有“贾逵是右先锋将军” ,由此可确定“陈
10、”应该为“列阵” , “誓”应该为“宣誓” , “举”应该为“军事行动” ,通过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最终可确定该句的正确翻译。翻译 摆好阵势之后,狄青向众人宣誓说:“不等发令就行动的人斩首!”总结 前后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灵活推断难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准确含义和用法。参考译文贾逵,真定藁城人。隶属拱圣军为士卒,官至殿前班副都知。跟从狄青征讨侬智高,在归仁驿作战。摆好阵势之后,狄青向众人宣誓说:“不等发令就行动的人斩首!”当时4左将孙节在战斗中死去,贾逵是右先锋将军,私下想到所率领的部队多次受困容易失败,按照兵法,首先占据高处的能够取得胜利,如果再等待命令而让敌人乘胜先登上高处,自己就要失败。当天就
11、带兵朝山上进发。安定下来之后,敌人来到,贾逵指挥士兵奔驰下山,持着剑大声呼喊,把贼军截成两段。贼军首尾不能相救,于是溃败。贾逵到狄青处请罪,狄青拍着他的肩背慰劳感谢他。方法二 析语法这一方法就是对所翻译句子进行语法上的分析,提取出句子的主要成分(主干),即主语、谓语和宾语,重点翻译好这些主要成分,保证翻译出来的句子基本意思不偏离,主要内容无遗漏,确保语意表达正确。例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杨津,字罗汉,少端谨。除侍御中散。津以身在禁密,不外交游,至宗族姻表罕相参候。司徒冯诞与津少结交友,而津见其贵宠,每恒退避,及相招命,多辞疾不往。后迁长水校尉,仍直阁。出除岐
12、州刺史。有武功人赍绢三匹,去城十里,为贼所劫。时有使者驰驿而至,被劫人因以告之。使者到州,以状白津。津乃下教,云有人着某色衣乘某色马,在城东十里被杀,不知姓名,若有家人,可速收视。时有使者驰驿而至,被劫人因以告之。使者到州,以状白津。译文: 提示:翻译该句时,先通读句子进行大致的了解,然后对该句进行分析压缩,提取语句的主干,目的是为了确定语句的大体意思。分析句子可以得到原句基本意思为:“使者至,人告之。使者到州,白津。 ”把压缩后的句子翻译出来,即:“使者到此,人告诉了他。使者来到州府,禀告了杨津。 ”该句的基本意思明确了,首先确保了语句翻译能够得到大意分,然后再把修饰成分进行翻译,就可以得到
13、准确的译句。参考答案:当时有位使者骑着驿马急驰到此,被抢的人便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使者来到州府,把情况禀告了杨津。参考译文杨津,字罗汉,从小端正谨慎。被任命为侍御中散。杨津因自己处在皇宫禁地,不与别人交游,以致宗族姻亲和朋友都很少见面问候。司徒冯诞与杨津是从小结交的朋友,但杨津见他富贵尊宠,每次遇上总是退后躲避他,等到招呼请他前往,也多以身体不适推辞不去。后来改任长水校尉,仍旧担任直阁事务。外任岐州刺史。有(一个)武功地方的人带了三匹绢,在离城十里远的地方,被强盗抢走。当时有位使者骑着驿马急驰到此,被抢的人便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使者来到州府,把情况禀告了杨津。杨津便写下告示,说有人穿5着怎样的衣服
14、,乘着怎样的马,在城东面十里远的地方被杀,不知道是谁,如果是谁的家人,可尽早辨认收尸。方法三 避乱译这一方法指的是在文言文语句翻译时,对拿不准的词语宁可保留原句词语不翻译,也不要主观臆断、胡乱翻译,以免造成语句大意理解的方向性错误,导致因一词错解而丢大分。例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
15、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译文: 提示:翻译该语句时,发现语句中的“墨者” “朱丹” “黝”等词较难理解,不容易译出,通过仔细分析可以确定“朱丹” “黝”均活用为动词,最难确定的是“墨者” ,对于该词,一般认为是“有学问的人” ,而这样翻译却又不合语境,为此我们干脆对该词不作翻译,直接保留,基本意思不会因我们的主观臆断而发生改变,最后可能会得到译句是“下属的官吏害怕他的威严,墨者很多自动离职而去。有权势的人把大门漆成红色,听说海瑞来了,改漆成黑色” 。参考答案:下属的官吏害怕他的威严,贪污的人很多自动离职而去。有权势的
16、人把大门漆成红色,听说海瑞来了,改漆成黑色。参考译文海瑞,字汝贤,琼山人。考中乡试,代理南平教谕,调任淳安知县。他穿布袍,吃粗饭,让老仆人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经对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才买了两斤肉。 ”都御史鄢懋卿巡察经过淳安县,海瑞对他们的招待很简陋,(海瑞)直言淳安县地方太小容不下车马。鄢懋卿非常愤恨。但是他平时听说过海瑞的名声,因此收敛威风离开了。(隆庆)三年夏天,(海瑞)凭着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视安抚应天十府。下属的官吏害怕他的威严,贪污的人很多自动离职而去。有权势的人把大门漆成红色,听说海瑞来了,改漆成黑色。监管织造的宦官,因海瑞来而减少了车马随从。二、怎样确保字词翻译到
17、位,得高分留、删、换(一)留6“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包括: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 例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李栖筠,字贞一,世为赵人。幼孤。有远度,庄重寡言,体貌轩特。喜书,多所能晓;为文章,劲迅有体要。不妄交游。族子每称有王佐才,士多慕向。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
18、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元载忌之,出为常州刺史。岁旱,民多死徙。栖筠为浚渠,分江流灌田,遂大稔。宿贼张度踞阳羡西山,累年吏讨不克。至是发卒捕斩,支党皆尽,里无吠狗。乃大起学校,堂上画孝友传示诸生,人人知劝。以治行进光禄大夫。人为刻石颂德。宿贼张度踞阳羡西山,累年吏讨不克。至是发卒捕斩,支党皆尽,里无吠狗。译文: 提示:翻译时,语句中的人名“张度” 、地名“阳羡” “西山”不用翻译,应保留。 “至是发卒捕斩”为省略句,翻译时应该补出主语“李栖筠”和宾语“张度” 。参考答案:长期为盗的张度盘踞阳羡县西山这个地方,多年来,官吏征讨都不能取得胜利。到这时(李栖筠)派遣士卒追捕斩杀了
19、(张度)。张度的分支余党都被歼灭,乡里安定到连晚上都听不到狗的叫声。参考译文李栖筠,字贞一,世代都是赵人。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他有高远的气度,为人庄重少言,体格高大形貌与众不同。他喜欢读书,大多数书籍都能通晓;写的文章,简明流畅,切中要害。他不胡乱结交朋友。同族人经常称赞他有辅佐君主的才能,士人大多仰慕他。关中地区过去依靠郑国渠灌溉农田,但豪族贵戚拦截上游水源,修建借水力舂米的水碓以谋取利益,设置了将近百所水碓坊,抢夺了农业用水的十分之七。李栖筠请朝廷彻底拆毁这些水碓(以保障百姓的农田用水)。李栖筠业绩很突出,有宰相般的崇高声望。丞相元载嫉妒他,让他出京担任常州刺史。常州这一年遭遇旱灾,老百姓多
20、因饥饿而死在迁移(逃荒的)路上。李栖筠为百姓疏通渠道,分引长江之水灌溉农田,于是当年取得大丰收。长期为盗的张度盘踞阳羡县西山这个地方,多年来,官吏征讨都不能取得胜利。到这时(李栖筠)派遣士卒追捕斩杀了(张度)。张度的分支余党都被歼灭,乡里安定到连晚上都听不到狗的叫声。于是李栖筠又大力修建学校,学校正堂上绘孝友传给求学的儒生看,人人得到鼓励。他凭着政绩和品行晋升为光禄大夫。百姓为他立碑刻文颂扬其德。7针对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孙策定丹阳,吕范 注 请暂领都督。策曰:“子衡已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范曰:“今舍本土而托将军者,欲济世务也,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
21、俱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 ”策从之。周瑜闻策声问,便推结分好,及策卒权立,瑜谓权可与共成大业,遂委心服事焉。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此诸人识见如是,安得困于乱世哉!(节选自容斋随笔)注 吕范:字子衡。(1)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策曰:“子衡已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译文: (2)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译文: 解析:(1)翻译时,需保留的词语有“孙策” “丹阳” “吕范” “都督”等。(2)翻译时,“诸葛亮” “襄阳” “刘表” “刘备”等词语需保留。参考答案:(1)孙策平定丹阳后,吕范请求暂时兼任丹阳的都督一职。孙策说:“你已有了大批
22、人马,怎么适宜再屈任小职位呢?”(2)诸葛亮在襄阳时,刘表不能够任用他,诸葛亮一见到刘备,就毫不迟疑地侍奉他。参考译文孙策平定丹阳后,吕范请求暂时兼任丹阳的都督一职。孙策说:“你已有了大批人马,怎么适宜再屈任小职位呢?”吕范说:“我现在舍弃故土而投靠您的原因,是要拯救时世,譬如同坐一条船过海,一件事没做好,就都会受到它的危害。这也是为我考虑,不完全只是为将军考虑。 ”孙策依从了他。周瑜听说了孙策的声誉,便与他推诚相交,等到孙策死了,孙权即位,周瑜认为孙权是可以与之共同成就大业的人,于是就一心侍奉他了。诸葛亮在襄阳时,刘表不能够任用他,诸葛亮一见到刘备,就毫不迟疑地侍奉他。这些人都有如此的卓识远
23、见,怎么会在乱世中遭受困厄呢?(二)删“删”即把没有意义或不必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文言句子中有些词,如句首语气词“盖” “夫” ,音节助词“之” ,用于特殊场合的连词“而”等,在翻译时删去之后也不影响译文的准确、通顺,便可删去不译。8例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节选自尉缭子)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译文: 提示:“夫”是发语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用版 2020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专题 文言文 阅读 第三 翻译 讲义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