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竞培中心).doc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竞培中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竞培中心).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安徽省阜阳三中 2018-2019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竞培)本试题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第 I 卷(阅读题,共 65 分)(一)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9 分)红楼梦的“正典效应”就好比古典中国的读书人绕不开易经一样,现代中国的读书人是避不开红楼梦的。所以,自王国维发表红楼梦评论以来,中国现代各路“文化豪杰”在学有所成后都会在“红学”里一试身手,似乎不露一手就不足以显示自己的中国学问如何了得。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 红楼梦产生了一种“正典效应” 。 “正典”(canon)一词分别译自希腊文和希伯来文,
2、意谓“量尺”或“量杆”。这表明正典是一系列在信仰和教义上具有绝对权威的书卷,可以用来比较和衡量其他的著作或教导(决定它们是否正确)。所以,如果说莎士比亚是西方正典的核心,那么,红楼梦则是中国正典的核心。 沉酣一梦终须醒辑录的王国维、胡适、鲁迅、蔡元培等大师研读红楼梦的文章,编者加的副标题是“大师眼中的石头记”,但我认为,作者中除了王国维、胡适、鲁迅、蔡元培能称得上“大师”,其余的人是值得商榷的。这个选本的好处在于,它为人们展示了一个多领域、多视角和多方法研读红楼梦的文本,通过这一文本,我们可以切身的感受到红楼梦的“正典效应”。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用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悲剧哲学”来评论红楼梦,得
3、出“红楼梦是悲剧中的悲剧”的结论,开创了“红学”史上的小说批评派;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则以石头记的内容情节和人物作为主轴,作了周密的实证和评论,得出了“石头记之为政治小说”的结论,重新树起了“红学”索隐派的大旗;胡适不满索隐派“猜笨谜”的方法,对曹雪芹的身世、红楼梦的版本进行考证和比较研究,开创了现代“红学”势力最大的“考证派”。而鲁迅则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胡适小说考证特别是红楼梦考证的大段引用,可说是完全赞同,这在本书收录的清之人情小说里也有体现。总之,上述文章因为作者本身的“大师”头衔早已家喻户晓,没什么好说的,倒是其他作者的文章或启人疑窦,或引人深思,或耐人寻味,或别有洞天,所以值得一叙。
4、 - 2 -比如说,启功先生既是当代著名的书画大家,又是满清皇族后裔,所以他对红楼梦里的北京俗语、服饰形状、器皿的用途、官制、以及社会关系,都有惊人的洞见。他认为:“薛宝钗终于做了宝玉的配偶,这固然有悲剧故事情节的必要安排,也实有封建家庭的生活背景。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宝钗是王夫人姐姐的女儿。封建家庭中,祖父祖母尽管是最高权威人物,但对隔辈人的婚姻,究竟要尊重孙子的父母的意见,尤其他母亲的意见,因为婆媳的关系是最要紧的。贾母爱孙子宝玉,当然也爱外孙女黛玉。如果勉强把她嫁给宝玉,自己死了以后,黛玉的命运还要操之于王夫人之手,贾母又何敢鲁莽从事呢?宝玉的婚姻既由王夫人做主,那么宝钗中选,自然是必然
5、的结果。”这个从民间习俗的角度对宝黛爱情悲剧的解释迥异于以往从社会学或者政治学的视角作出的解释,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切近真实的喜悦。 再比如说,唐德刚先生是历史学家,他在红学方面的两篇重要文章分别是曹雪芹的文化冲突和海外读红楼,他提出红楼梦是由“听的小说”向“看的小说”转变的定型,这一观点与作家端木蕻良不谋而合。端木蕻良在我看红楼梦中认为:“我国第一部诉诸视觉的长篇小说,是红楼梦。”其意思是,红楼之前的中国小说,如三国、水浒等,大抵是用来听的。无论是章回的形式,还是写的方法,都适合给说书人做底本。金瓶梅对写人情细事有所发展,但标明“词话”,还是说唱文字的继续。唯独红楼梦画面感、立体感极强,读之好像
6、置身在全景电影中一般。历史学家的识见与作家的感悟居然如此契合,这说明红楼梦承载的民族历史经验和文化内涵是极为丰富的。 除此之外,精彩的地方还有民俗学家邓云乡对“打醮”的解释,周绍良先生对 120 回本红楼梦的坚持,高阳先生对曹雪芹创作的心理状态的揣摩 在这些方家的研读点缀中, 红楼梦就像是一座“小径分岔的花园” ,从内在的命意来说, “经学家看见易 ,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而从外在的研读来看,可以是民俗学的深描,社会学的阐释,历史学的鸟瞰,文学家的感悟,以及小说家的遐想。在这里,研读的无限可能性其实也就是我们生活的无限可能性, “正典”通过人们获得
7、新的命意,人们通过正典调校自己,这就是“正典效应” 。1.下列对“正典”或“正典效应”的理解 正确的一项 是 ( )A “正典”是每一个读书人必须读的经典著作,如中国古代的易经和西方的莎士比亚的作 品。B “正典”是信仰和教义上具有绝对权威的书卷,它的权威性表现在它的完美和不容置疑。C “正典效应”是“文化豪杰”在学有所成后为显示自己的中国学问都会在“红学”里一试- 3 -身手 的现象。D “正典效应”的产生是以正典本身内涵的丰富性和人们特别是学者们广泛参与深入研读为基础的。2.对画线的句子 理解正确的一项 是 ( )A.红楼梦美不胜收,但如果在研究的关键点上作出错误的选择,就会走入迷途,所以
8、研究的过程应该十分谨慎。B 红楼梦承载的民族历史经验和文化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只有多领域、多视角和多方法研读才能领略她的魅力。C 红楼梦博大精深,不同领域、不同视角和不同方法的研读者往往会有不同的发现。D对红楼梦的研读,历史学家的识见与作家的感悟是契合的,可见尽管角度不同,最终结论总是一致的。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胡适小说考证特 别是红楼梦考证的大段引用,可说是完全赞同,鲁迅应属于“考证派” 。B启功先生从民间习俗的角度对宝黛爱情悲剧作出的解释,与以往从社会学或者政治学的视角作出的解释结论迥然不同,更切近真实。C三国朋水浒等都只适合给说书人做底本,而红楼
9、梦画面感、立体感极强,读之好像置身在全景电影中一般。D不管是大师们自成体系的研究,还是一般研读者或启人疑窦,或引人深思,或耐人寻味,或别有洞天的见解,都能赋予正典更大的魅力。(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材料一:今年春节期间,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收视与口碑双双领跑。这档现象级节目的背后,经历了哪些千锤万凿?中国诗词大会比什么?怎么比?谁来比?从 2014 年 7 月开始筹划节目的激情满满,到 2014 年 12 月走访多个国学班看到很多孩子喜欢诗词的信心倍增,再到 2015 年春天样片拍摄失败,总导演颜芳和她的团队经历了一个“左手和右手打架
10、”的持续过程。规则复杂、气氛高冷、题目太难,都成为阻碍节目推进的因素。- 4 -“窗外雨潺潺,一点一滴全都打在了心上。 ”这是 2015 年 6 月颜芳发布的一条微信朋友圈内容,因为中国诗词大会第 10 版方案又被推翻了。“不是看到希望才坚持,是因为坚持了才有希望。 ”就在颜芳被困惑萦绕的时候,对叶嘉莹、周笃文等大家的走访令她茅塞顿开。 “他们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诗词来源于生活,诗词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颜芳感觉到,诗词就是古人的情感日记,节目应该紧紧围绕诗词本体做文章,带领全民重温那些学过的古诗词,创建感情和文化的共鸣,她感觉“这回更靠谱了” 。熟悉的陌生题, “击败体”的内循环
11、竞赛机制,百人选手团“比什么?怎么比?谁来比?”这个“铁三角”有了答案,其他一切迎刃而解。“古诗词在人们的心中是有种子的,每个人都有一颗诗心。 ”颜芳分析了中国诗词大会大获好评的原因:王立群、郦波、康震、蒙曼 4 位点评嘉宾用当下的语汇深入诠释诗词的文化内涵与外延, “技术手段+艺术表达”的舞台设定追求极致的视觉效果,简单而有悬念的赛制让观众可以瞬间切入、随时跟随,严格的审看机制为节目高质量播出保驾护航,这些共同成就了这档高雅但不高冷、通俗而不庸俗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全媒体策略也可圈可点。除了在央视网播出,观众在节目播出期间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同步互动答题。此外,节目组还在微博话题、YY 语音
12、互动、微信平台等方面开辟宣传渠道,进行多屏互动全媒体整合营销。“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坚守定位,创新研发,做最好的自己。 ”展望未来,颜芳仍如当初般坚定。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 年 4 月 5 日)材料二:作为中国诗词大会评委之一的康震教授说:“诗词大会的走红并不意外,当人们在物质上的享受已经比较丰富时,会希望用高雅的文化艺术来提升精神生活,诗词就是很好的选择。这是一个新的诗歌时代的到来,年轻人喜欢诗词,愿意用诗词描绘生活,这和唐代人热衷创作诗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康震教授还介绍,诗词在古代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一件文学作品,一项科举考试的内容,还是一个很重要的时尚。 “在唐代,一个人诗写得
13、好,会被认为有文化有层次。这种时尚是文化的潮流,包含着一个人的审美趣味。 ”流传千年的中国传统诗词在网络时代圈粉无数,是因为诗词在当代可以并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其实每个时代的人都在怀疑,我们是否身处一个诗意的社会?但这种疑问的潜在意识是,我们渴望诗意这就是一个走向诗意的过程。我们提出问题的时候,就是我们觉醒的时候,意味着全社会有了共识和行动。现在大家都在看诗词大会,观众们都在背唐诗,这难- 5 -道不正是诗意社会的开始吗?” (中国青年报2017 年 2 月 14 日)材料三:今年两会上,在回答“如何让青少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全国政协常委冯骥才表示,赞成把传统文化编入教材,让年
14、轻学子多读读古诗词,获得一些知识与感悟,其实更重要的还是把他们带领到传统生活里去。他强调,传统存在于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传统的携带者,学习最好的方式应该是体验,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激起他们的兴趣,在热爱的过程中提升文化修养。 “只有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中得到快乐和收获,传统文化才会进入他们的精神与心灵,渐渐成为一种记忆、一种认同、一种情怀。 ”(摘自光明网传统文化教育如何从“近”到“进”? ,2017 年 4 月 26 日)4.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困难重重,从筹划节目时的激情满满,到样片拍摄失败,主要因为严格复杂的节目审看机制。B康震教授认为, 中
15、国诗词大会的走红,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诗词在当代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有较大的关系。C冯骥才认为,传统文化存在于生活中,学习古诗词的最好方式就是到传统生活里去,以得到知识的快乐与精神收获。D三则材料都关注以古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而且都或多或少认为人们心中有诗意,需要用恰当的方式来激活。5.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3 分)A. 材料一对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背后故事的追溯与叙述,条理清晰,表达完整,非常符合新闻真实、准确的特点。B. 在一则新闻中,时效性和文学性强弱不一样,材料一时效性较强,而文学性较弱;材料二文学性较强,而时效性较弱。C. 材料三中,转述和引用名人的原话,
16、是为了丰富新闻的内容,使事件的叙述更细腻,与真实性无关。D. 三段材料来源于专业报纸,或门户网站,都关注了古诗词,虽读者群不同,但表达上没有什么不同,读起来感觉差异不大。6古诗词是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提炼出弘扬传统文化的实施方- 6 -式。 (6 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祁茂顺(汪曾祺)祁茂顺在午门历史博物馆蹬三轮车。他原先不是蹬车的,他有手艺:糊烧活,裱糊顶棚。单件的烧活,接三轿马,一个人鼓捣一天,就能完活。他在糊烧活的时候,总有一堆孩子围着看。糊得了,就在门外放着:一匹高头大白马跟真马一样大,金鞍玉辔紫丝
17、缰;拉着一辆花轱辘轿子车,蓝车帷,紫红软帘,软帘贴着金纸的团寿字。不但是孩子,就是路过的大人也要停步看看,而且连声赞叹:“地道!祁茂顺心细手巧!”如果是成堂的大活:三进大厅、亭台楼阁、花园假山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得约两三个同行一块干。订烧活的规矩,事前不付定钱,由承活的先凑出一份钱垫着,交活的时候再收钱。早先订烧活,都是老式的房屋家具,后来有要糊洋房的,要糊小汽车、摩托车人家要什么,他们都能糊出来。后来订烧活的越来越少了,都兴火葬了。谁家还会弄一堂“车船轿马”到八宝山去?祁茂顺主要的活就剩下裱糊顶棚了。后来糊顶棚的活也少了。北京的平房讲究“灰顶花砖地” ,纸糊的顶棚很少见了容易坏,而且招蟑螂,招
18、耗子。钢筋水泥的楼房更没有谁家糊个纸顶棚的。祁茂顺只好改行。午门历史博物馆原来编制很小,没有几个职员,不知道为什么,却给馆长配备了一辆三轮车,用以代步。经人介绍,祁茂顺到历史博物馆来蹬三轮车。馆长姓韩。韩馆长是个方正守法的人,除了上下班,到什么地方开会,平常不为私人的事用车,因此祁茂顺的工作很轻松。祁茂顺很爱护这辆三轮车,总是擦洗得干干净净的。晚上把车蹬回家,锁上,不许院里的孩子蹬着玩。不过街坊邻居有事求他,他总是有求必应的。隔壁陈大妈来找祁茂顺。 “茂顺大哥,你大兄弟病了,高烧不退,想麻烦您送他上一趟医院,不知您的车这会儿得空不得空?”“没事,交给我了!”祁茂顺把病人送到医院。挂号、陪病人打
19、针、领药,他全都包了。- 7 -祁茂顺人缘很好。离祁茂顺家不远,住着一家姓金的。他是旗人皇室宗亲,是“世袭罔替”的贝勒,行四。街坊则称之为“金四爷” 。辛亥革命后,旗人再也不能吃皇粮了。幸好他的古文底子好,又学过中医,协和医学院特约他校点中医典籍,他就有了稳定的收入。贝勒府原是很大的四合院,后来大部分都卖给同仁堂乐家当了堆放药材的楼房,只保留了三间北房。金四爷还保留一些贝勒的习惯。他不爱“灰顶花砖地” ,爱脚踩方砖,头上是纸顶棚,四白落地。上个月下雨,顶棚漏湿了,垮下了一大片。金四爷找到了祁茂顺,说:“茂顺,你给我把顶棚裱糊一下。 ”祁茂顺说:“行!星期天。 ”祁茂顺星期天一早就来了,带了他的
20、全套工具:棕刷子,棕笤帚,一盆稀稀的糨子,一大沓大白纸。这大白纸是纸铺里切好的,四方的,每一张都一样大小,不是要用时现裁。金四爷看着祁茂顺做活。只见他用棕刷子在大白纸上噌噌两刷子,轻轻拈起来,用棕笤帚托着,腕子一使劲,大白纸就“吊”上了顶棚。棕笤帚抹两下,大白纸就在顶棚上呆住了。一张一张大白纸压着韭菜叶宽的边,平平展展、方方正正、整整齐齐。拐弯抹角用的纸也都用眼睛量好了的,不宽不窄,正合适,棕笤帚一抹,连一点褶子都没有。而且,用的大白纸正好够数,不多一张,不少一张。连糨子都正好使完,没有一点糟践。金四爷看着祁茂顺的“表演” ,看得傻了,说:“茂顺,你这两下子真不简单,眼睛、手里怎么能有那么准?
21、”“也就是个熟。 ”“没有个三年五载,到不了这功夫!” “那倒是。 ”金四爷给祁茂顺倒了一杯沏了两开的热茶,祁茂顺尝了一口:“好茶!还是叶和元的双窨香片?” “喝惯了。 ”祁茂顺告辞。 “茂顺,别走,咱们到大酒缸喝两个去。 ”“大酒缸?现在上哪儿找大酒缸去?”“八面槽不就有一家吗?他们的酥鱼做得好。 ”“金四爷,您这可真是老黄历了!八面槽大酒缸早都没了。现在那儿改了门脸儿,卖手表照相机。酥鱼?可着北京,现在大概都找不出一碟酥鱼!”“大酒缸没有了?” “没有喽。 ”金四爷喝着茶,连说了几句:“大酒缸没有了。大酒缸没有了。 ”很难说得清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有删改)- 8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阜阳市 第三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下学 期期 试题 中心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