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07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doc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07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07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纲要导引】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属于选修 3-5 的考察实验,17 年前新课标不作为重点学习内容,18 年新课标将选修 3-5纳入必考,则验证动 量守恒定律在往后的考试中很有可能会出现,考察思想和方法与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类似,难度不大。【点拨练习】1 (2018顺义区二模)若采用图中甲、乙两种实验装置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小球半径相同,质量均为已知,且 mAm B,B、B两点在同一水平线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采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必须测量 OB、OM、OP 和 ON 的距离B采用图乙所示的装置,必须测量 OB、BN、BP 和 BM 的距离C采用图甲所示装置,若 mAON
2、m AOP+mBOM,则表明此碰撞动量守恒D采用图乙所示装置,若 + ,则表明此碰撞机械能守恒【答案】D【解析】A、如果采用图甲所示装置,由于小球平抛运动的时间相等,故可以用水平位移代替速度进行验证,不需要测量 OB 的长度,故 A 错误;B、如果采用图乙所示装置时,利用水平距离相等,根据下落的高度可确定飞行时间,从而根据高度可以2表示出对应的水平速度,从而确定动量是否守恒,故不需要测量 OB 的距离,故 B 错误;C、采用图甲所示装置,一个球时水平距离为 OP,两球相碰时,A 球距离为 OM,B 球为 ON,则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Avm Av1+mBv2,因下落时间相同,则两端同时乘以 t
3、 后有 mAOPm AOM+mBON,则表明此碰撞动量守恒,故 C 错误;D、小球碰后做平抛运动,速度越快,下落高度越小,单独一个球下落时,落点为 P,两球相碰后,落点分别为 M 和 N,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Avm Av1+mBv2,而速度 v ,根据 h gt2可得,t ,则可解得:v ,v 1 ,v 2 ;代入动量守恒表达式,消去公共项后,有: +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 mAv2 mAv12+ mBv22代入速度表达式可知: +联立动量表达式和机械能表达式可知 + ,故可以根据该式表明此碰撞机械能守恒,故 D 正确。2 (2006天津) (1)用半径相同的两小球 A、B 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
4、定律,实验装置示意如图,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实验时先不放 B 球,使 A 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点 C 由静止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再把 B 球静置于水平槽前端边缘处,让 A 球仍从 C 处由静止滚下,A 球和 B 球碰撞后分别落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痕迹记录纸上的 O 点是重垂线所指的位置,若测得各落点痕迹到 O 点的距离:OM2.68cm,OP8.62cm,ON11.50cm,并知 A、B 两球的质量比为 2:1,则未放 B 球时 A 球落地点是记录纸上的 点,系统碰撞前总动量 p 与碰撞后总动量 p的百分误差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2)一多用电表的电阻档有三个倍率,分
5、别是1、10、100用10 档测量某电阻时,操作步骤正确,发现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小,为了较准确地进行测量,应换到 档如果换档后立即用表笔连接待测电阻进行读数,那么缺少的步骤是 ,若补上该步骤后测量,表盘的示数如图,则该电阻的阻值是 3(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图 1 所示电路测量电池组的电动势 E 和内阻 r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如图 2 所示的 R 图线,其中 R 为电阻箱读数,I 为电流表读数,由此可以得到 E V,r 【答案】 (1)P;2 (2)100;调零(或重新调零) ;2.210 3(或 2.2k)(3)2.9;0.9【解析】 (1)A 与 B 相撞后,B 的速度增大,A 的速度减小,
6、碰前碰后都做平抛运动,高度相同,落地时间相同,所以 P 点是没有碰时 A 球的落地点,N 是碰后 B 的落地点,M 是碰后 A 的落地点;系统碰撞前总动量 p 与碰撞后总动量 p的百分误差 42%(2)操作步骤正确,发现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小,知电阻较大,应换到100 档,换挡后需重新欧姆调零电阻的阻值 221002.210 3(3)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IR+Ir,则 ,知纵轴截距的绝对值表示内阻的大小,所以r0.9,图线的斜率表示电动势,则 E 3 (2011全国)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图中,B 为气垫导轨,A、C为固定在导轨两端的竖直挡板,D、E 为两个刚
7、性滑块。完成下列实验步。(1)调节气垫导轨,使导轨保持 (2)称量滑块 D、E 的质量 m1和 m2(3)将滑块 D、E 紧贴在一起,置于导轨上的确定位置。用电动卡销卡住 D 和 E。(4)在 D 和 E 之间水平放置一轻弹簧,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5)放开电动卡销:同时启动电子计时器,记下 D 至 A 运动的时间和 E 至 C 运动的时间。(6)重复步骤(3) (4) (5)多次,计算 D 至 A 的运动时间的平均值 t1和 E 至 C 运动时间的平均值 t2(7)测量 和 。(8)检查关系式 是否近似成立:如近似成立,则(在滑块和气垫导轨的摩擦力很小的前提下)验证了动量守恒。【答案】 (1
8、)水平;(7)D 到 A 的距离 L1;E 到 C 的距离 L2 (8)m 2 m 1【解析】 (1)为了减小误差,实验中应调节气垫导轨,使导轨保持水平;(7)根据实验原理可知,本实验中需要测量弹簧弹开后两滑块的速度,由题意可知,根据滑块滑到档板的平均速度来表示弹开后的速度,故需要测量两滑块到左右档板的距离,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碰后的速度;(8)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知,v D vE5设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应验证的表达式为:0m 2vEm 1vD代入速度可得:m2 m 14 (2019惠州模拟)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 A 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
9、小车 A 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 B 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装置如图(a)所示在小车 A 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 50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以平衡摩擦力 (1)若已测得打点的纸带如图(b)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的间距(已标在图上) A 为运动的起点,则应选 段来计算 A 碰撞前的速度,应选 段来计算 A 和 B 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空选填“AB”“BC”“CD”或“DE” ) (2)已测得小车 A 的质量 m10.4kg,小车 B 的质量 m20.2kg,则碰前两小车的总动量大小为 kgm/s,碰后两小车的总动量大小为 kgm/s (计
10、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 (1)BC,DE;(2)0.420,0.417【解析】 (1)推动小车由静止开始运动,故小车有个加速过程,在碰撞前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同,故 BC 段为匀速运动的阶段,故选 BC 计算碰前的速度;碰撞过程是一个变速运动的过程,而 A 和 B 碰后的共同运动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相同的位移,故应选 DE 段来计算碰后共同的速度(2)碰前小车的速 度为诶:v A 1.05m/s,碰前的总动量为:Pm AvA0.41.050.420kgm/s;碰后小车的共同速度为:v 0. 695m/s,碰后的动量为:P(m A+mB)v(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物理 一轮 复习 专题 07 验证 动量 守恒定律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