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京津琼专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25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doc
《(鲁京津琼专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25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京津琼专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25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25 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标要求 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试判断1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分析:错误。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2 拥 有 3 000 多 年 历 史 的 甲 骨 文 正 式 入 选 世 界 记 忆 名 录 , 体 现 了 中 华 文 化 的 博 大 精 深 。 ( )分析:错误。甲骨文入选世
2、界记忆名录 ,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23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分析:错误。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4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体现。( )分析:错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体现。5南方人偏爱咸粽子,北方人青睐甜粽子,这从侧面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 )分析:错误。南北方人端午习俗的不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特点,表明了南北地区文化的差异。6中华文化是中华各地域民族文化的总和。( )分析:错误。中华文化是由中
3、华各地域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不能认为是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7中华文化中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而日趋同一。( )分析:错误。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8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汉字和史书典籍。( )分析:错误。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9文化的包容性是指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分析:错误。文化的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既能与其他民
4、族文化和睦相处,又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10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 )分析:错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核心考点一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 史书典籍作用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3意义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特点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2.博大精深的表
5、现独特性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提醒 区分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角度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角度来说的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厚重(横向)的角度来说的侧重点侧重从动态上,即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侧重从静态上,即
6、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见证或表现 汉字和史书典籍 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贡献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提醒 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理解二者的关系可以联系世界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4考向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典例 1 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
7、5 000 年历史。围棋是一项将智力、体力、品质、意志融为一体的娱乐活动,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并逐渐地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由此可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A B C D答案 A解析 “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 5 000 年历史” ,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围棋是一项将智力、体力、品质、意志融为一体的娱乐活动” ,表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符合题意。 “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并逐渐地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 ,表明了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符合题意。典例 2 在我国传
8、世的浩瀚史书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国别体、通史、断代史等体例,这些史书是( )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经验的具体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A B C D答案 A解析 错误,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考向 2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典例 3 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迅速走红。它通过讲述我国九大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历史轶事和今生故事,让观众了解它们承载的古老文明和人文精神。央视推出的此类节目( )印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展示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 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A B C D答案 A解析 材料
9、表明,央视推出此类节目印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展示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排除。考向 3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典例 4 3 000 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5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椰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
10、B C D答案 A解析 黎族许多文化成果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说明正确;黎族文化产生于3 000 多年前黎族人民的生活实践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正确。错误,文化的性质不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错误,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但不是根本动力。12018 年 5 月 28 日,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工程以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 5 000 年文明。悠久的文明传承,自此不再仅仅是史书中泛黄的记忆,更是跨越时空,化为每个人内心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考古资料( )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中国
11、人民精神世界的独特写照A B C D答案 A解析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考古资料记载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实证了中华大地 5 000 年文明,见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正确。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考古资料并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不选。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是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独特写照,而非“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考古资料,错误。2在中华诗词百花丛中,回文诗历来为人们所称颂,它也是世界文学园林中的一朵奇葩。如冬寒正读:静烟临碧树,残雪背晴楼。冷天侵极戍,寒月对行舟。逆读:舟行对月寒,戍极侵天冷。楼晴背雪残,树碧临烟静。品味回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 )古典诗词意境高远、难以逾越 汉字文化内涵丰
12、富、风格独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 文学典籍浩如烟海,兼收并蓄A B C D答案 C6解析 品味回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正确;“难以逾越”说法绝对,错误;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 C。32018 年 9 月 7 日,第四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在拉萨开幕。藏博会向世人展示了独特的藏族文化。藏族文化是一种人类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的高原文化,也是一种特定社会历史阶段下形成并发展的文化。藏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是( )藏族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身的民族特性中华文化通过藏族文化体现出特有的魅力藏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
13、了重要贡献藏族文化促进了藏族的发展A B C D答案 B解析 题干强调的是藏族文化的民族性,没有涉及中华文化通过藏族文化体现,不选。题干没有涉及藏族文化促进了藏族的发展,不选。核心考点二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包容性 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内涵 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侧重点强调不同文化在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交流借鉴等与源
14、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关系提醒 (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仅指中华文化能和外来文化和睦相处,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 积 极 成 分 , 也 指 中 华 各 民 族 文 化 之 间 能 够 和 睦 相 处 , 彼 此 吸 收 、 借 鉴 各 民 族 文 化 的 积 极7成 分。(2)包容性不是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更不是全盘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而是说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2中华文化的力量(1)表现及原因表现对外:始终显示了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对内: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
15、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原因 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特征(2)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方向保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传承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文化交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文化创新 立足于社会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6、,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考向 1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典例 1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 103 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答案 A解析 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春秋战国时期” “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 ,可见 A 符合题意;B、C 虽然表述正确,但均与题意不符;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不能认为集中体现在中医药上,8D
17、项错误。典例 2 (2013全国)2012 年 6 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 6 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 NBA、BBS、GDP、UFO 等 239 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
18、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答案 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理由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但现代汉语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观点二: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理由 其一,收录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字母词的使用,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其二,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字母词
19、数量很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其三,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考向 2 中华文化的力量典例 3 2018 年央视继续推出的文博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 ,通过对一件件国宝级文物“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的生动叙述,打动了无数人的心,让很多观众感叹:中国文物很丰富,中国文化有内涵。 国家宝藏节目开播的价值在于( )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能够增强文化自信,激发民众的文化创造热情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A B C D9答案 A解析 国家宝藏节目的开播,意
20、在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激发民众的文化创造热情,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不选,发展文化事业,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不选。12018 年 3 月 4 日,大型京剧文化传承节目传承中国在北京电视台开播。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 18 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取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B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C各具特色的文学艺术异彩缤纷D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答案 D解析 京剧是在吸收借鉴多剧种特点基础上形成的,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鲁京津琼 专用 2020 高考 政治 一轮 复习 第十一 单元 中华文化 民族精神 25 我们 讲义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04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