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题(二).doc
《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题(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题(二).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2019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历 史 (二)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2、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卷本 卷 共 12 个 小 题 , 每 小 题 4 分 , 共 48 分 。 在 每 小 题 给 出 的 四 个 选 项 中 , 只 有 一 项 是 符合 题 目 要 求 的 。24下表为不同史籍有关周朝“分封制”的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王室子弟是周初分封的主体部分B周朝只在初期进行了分封C分封制有效地巩固了周朝的统治D周王朝的分封制相当发达25罗马法规定当事人及其
3、他诉讼关系人包括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等,在民事诉讼中应承担陈述真实情况的义务,对故意违背真实义务的人处以“虚言罚” 。这表明罗马法( )A遵循私法至上B重视诉讼程序C注重诉讼诚信D崇尚科学理性26 “中华民族”一词在申报首次出现是 1912 年。到 1919 年底,在申报可检索到 30 条,平均每年不到 4 条。1925 年迅猛增加到 81 条,报刊的发行量也随之增加。这主要是因为( )A西方民族观念的传入B精英阶层的民族主义观念日渐成熟C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D报刊作为大众媒体更注重开启民智271875 年,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成立(后更名为德国社会民主党) ,它以争取普选权和合法的议会活动为目标
4、。这一目标的确定( )A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相适应B是对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总结C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相违背D导致了德国工人运动陷入低潮28下图是 1953 年美国某刊物刊登的一幅有关当时美国对苏联政策的漫画。此漫画客观上反映了当时( )A美苏争霸的态势进一步加强B美国的冷战言论受到抨击C苏联对美国已放弃军事对抗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29黍和稷为同一类作物,黏性的叫黍,不黏的称稷。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 300 多次,稷字出现40 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 28 次和 10 次。由此,可能作出的判断是( )A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B甲骨文是研究精耕细作农业的
5、重要资料C 诗经记载次数减少反映了井田制衰败D黍和稷是商周时期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3018 世纪初,英国首都伦敦和各大城市出售的棉纺织品。成为英国社会非常时髦的东西。有人这样描述:上自宫廷贵族,下至城市贫民,所有衣衫、围裙、桌布,褥垫、窗帘等等,几乎都是印花布。这种状况对英国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是(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A改变了英国的社会习俗B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C英国经济丧失了独立性D导致英国贫富差距扩大31下面为 19521958 年我国科研成果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一五”计划实施激发了科研热情B “左”倾错误已经波及科研领域C “科教兴国
6、”战略推动了科研腾飞D新中国逐步迈入了“科技的春天”32下表摘编自清代外债史论 ,据该表可知( )A经济建设是政府借款的主要目的B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C近代中国政府比较重视铁路建设D政治民主运动推动经济独立发展33多极化的主体国家往往也是国际经济贸易大国,它们互为贸易伙伴。全球化愈发展,它们之间经济上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程度就会愈加深,因而在保持地区和全球安全与稳定上的共同利益也会扩大。这揭示出( )A区域性大国主导了全球化B全球化推动了大国的崛起C多极化与全球化相互促进D全球安全依赖大国的合作34孔子认为,认真对待那些适合于人民的东西,还要尊敬神灵并与他们保持适当的距离。董仲舒则主张
7、“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上述变化表明儒学( )A从唯物主义转向唯心主义B从关注现实转向关注神灵C逐步披上浓厚的神秘色彩D从反专制转而为专制服务35浪漫主义文学在 19 世纪初主要宣扬脱离社会、逃避现实的颓废思想和复辟倒退的反动主张。到 30 年代前后,浪漫主义文学则注重宣扬个性解放,歌颂民主,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材料表明该文学流派( )A摒弃了以想象为其特征B其优秀元素逐渐丧失C更侧重如实反映现实生活D逐渐与社会发展趋势一致第 II 卷本 卷 包 括 必 考 题 和 选 考 题 两 部 分 , 共 计 52 分 。 第 41 题 、 第 42 题 为 必 考 题 , 第 41 题25
8、分 , 第 42 题 12 分 , 每 个 试 题 考 生 都 必 须 作 答 。 第 45 题 第 47 题 为 选 考 题 , 每 题 均 为15 分 , 考 生 根 据 要 求 选 择 一 题 进 行 作 答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得到较大发展的时期,它与元代并处于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发展历史曲线的最高段。宋代贸易港的数量、繁荣程度和管理制度都超过前代北自京东路,南自海南岛,港口以十数,数量有明显增长。这些港口大致可以分为广南、福建、两浙三个相对自成体系的区域,各区域中大小港口并存,形成多层次结构。与这种结构上多层次相适应的是市舶机构从市舶
9、司、市舶务到市舶场的设置。由于造船技术的进步和航道的改善,中国商船开始了向阿拉伯海西岸及更广范围的航行,与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也开展了直接贸易。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至少在六十个以上。宋代进出口商品种类明显增加,数以百计商人贩运的规模、朝贡往来的数量、政府的抽买数额都显著增加。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常达上十万斤,价值数十万贯。宋代以后,与中国交往最为频繁的国家都是中国的主要海上贸易国,对外贸易重心已经完全转移到东南海上,西北丝路独占鳌头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材料二 319 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兴盛
10、的条件。 (12 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 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主导的海外贸易格局的形成原因,并从世界影响角度简述宋朝海上贸易与英国海上贸易的不同。 (13 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材料 近代以前,我国传统的人才观认为:人才是具有“明人伦”的品格和“修齐治平”之能的德才兼备之才。人才与统治能力、人才与治才几乎成为同义语,其最高境界是达到内圣外王、全能全知的通才、贤才。19 世纪后期,王韬认为:必须要培养多类型、多层次的有“一技之长,一材之擅”的专门人才。这些专门人才是具有各种专门知识技能的企业家、军人、科学家等各行各业人员清政府宣称:凡游学他国得有长技
11、者,可直接被聘请为书院的专科教师。20 世纪初,孙中山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拔去奴隶之根性”的新式国民。20 世纪 20 年代,蔡元培提出:新公民是拥有健全之人格的公民,乃是既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爱国意识的共和国国民,又有健壮的体魄、近代科学知识、良好的修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完全之人物” 。北洋政府的壬戌学制中强调重视学生的职业训练;课程和教材内容侧重实用;实行选科制和分科教育,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两种准备。李宜江我国近代人才观的变迁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有关人才观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45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材料 隋王朝在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
12、割据以后,为巩固统一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文帝即位当天立即宣布恢复汉魏旧制,设置三师、三公、五省等中央机构。三师“不主事,不置府僚” ,三公“参议国之大事无其人则阙” ,实则只是给予大臣以荣誉的虚职。五省即尚书、内史、门下、秘书、内侍。秘书掌国家图书典籍,位高职闲;内侍管理宫廷内部事务,全是宦官;真正负责国家政务的是尚书、内史、门下三省。五省之外,设御史台掌监察;都水台掌水利。隋炀帝大业三年,又新置谒者台和司隶台,掌巡察内外百官和军民活动,与御史台合称三台,以加强对内外官员的控制和纠察。隋炀帝时,把三师、特进官,以及上柱国以下十一等勋官等勋爵虚职进行废除。开皇三年,文帝正式下令停止
13、州郡中正官品评人物之权,同时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一些州县,裁汰一批冗员,后隋炀帝又改州为郡,以郡统县,虽然仍是二级制,但魏晋以来州比郡高,以州改郡,相应也就降低了地方官的品级。同时还并省诸郡。官吏任用方面,隋更确立制度,地方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地方官每年年终到中央“上考课” (汇报工作) 。隋炀帝“始建进士科” ,进士、秀才等科,有的虽是沿袭前代故事发展而来,但至此已发生质变。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1)依据材料,概括隋朝官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7 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朝官制改革的意义。 (8 分)46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 (15 分)材料一 从 1945 年以后,日本在美国帝国体系的庇护下显著地崛起。在 20 世纪 50 年代的朝鲜、60 年代和 70 年代的越南及东南亚,美国进行了全球范围的反共产主义活动。在此过程中,日本一直充当美国在亚洲的军火库,这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经济财富的增长。彼得卡赞斯坦美国帝国体系中的中国与日本材料二 “中国崛起而带来的挑战,是美国在 21 世纪前期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 ”美国国防部公布的报告指出,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提出了一系列潜在挑战” 。 “中国既不能客忍美国在亚太地区长期的军事存在,也不会接受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权。 ”“中国已经拥有战略核武器库,尽管不很多,但足以
15、打到美国本土。 ”“(2015 年后)强大的中国将根据自己的利益来调整地区力量结构,并不惜冒险与邻国及本地区以外的强国发生冲突。 ”摘自美国国防部东亚一太平洋地区安全战略报告(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庇护”日本对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影响。 (7 分)(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对中国的看法如何。归纳指出美国持这一观点的主要原因及实质。 (8 分)47 (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 分)材料 在 1875 年“马嘉理”事件和 1876 年中英烟台条约的处理和规定当中,郭需焘因时事需要出使英国,成为晚清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先人一步,根据自身的认识,用“本末观”实现了对“体用观
16、”的超越。他说“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 。郭禹焘上奏新加坡设立领事片以“保护商民,与国政相经纬” ,从而做到“官商之意常亲” ,于是就有了中国在外设立的第一个领事馆新加坡领事馆。郭嵩焘对“夷夏观”进行了理性的批判和认识,主张应该主动与世界各国平等交往。郭焘在得知英国将向喀什噶尔派大臣以保全阿古柏政4权时,对英国政府提出了严肃抗议,并要求英国政府撤回使臣。在郭焘使英前后,时人尤其是洋务派对西洋文明的认识,还停留在坚船利炮的层面上。而郭焘则不然,他着重去把握西方文化和科学的精神实质。摘编自刘平郭荡焘出使英国述评(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
17、876 年郭嵩焘成为晚清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的历史背景。(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郭嵩焘的历史功绩。 (7 分分)2019 届 高 三 第 三 次 模 拟 考 试 卷历 史 ( 二 ) 答 案第 卷24 【 解 析 】 根据“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 “大禹之后于杞”等信息可知,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分封了大量同姓、先代贵族为诸侯,说明周王朝的分封制相当发达,故 D 正确;A 只能反映荀子记述的材料,不能全面反映题干信息,排除 A;周朝一直推行分封制,B 不符合史实,排除;分封制下诸侯有较大的权力,容易形成割据势力,后来造成诸侯割据混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届高三 历史 第三次 模拟 考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