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一农耕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板块提升(一)古代中外文明课件.ppt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一农耕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板块提升(一)古代中外文明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一农耕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板块提升(一)古代中外文明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板块提升(一) 古代中外文明,关联1 古代中国与古代雅典的比较,对点演练1 在遥远的古代,雅典和中国都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关于这两种文明在伯利克里和秦始皇时期治国方略上的不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民主法制与君主专制B.贵族制与分封制C.公民大会与三公九卿D.政事共商与皇权至上解析 贵族制不符合伯利克里时期;分封制在秦始皇时早已废除,故B项不正确,符合题意。答案 B,关联2 古希腊人文思想与先秦儒家思想的比较,对点演练2 根据下表中古希腊思想家和古代中国思想家的材料可知,这些思想家( ),A.都重视对人类自身的研究 B.都强调个人的作用 C.都代表贵族阶层的利益 D.都致力于社会稳定
2、解析 从材料中四位中西先哲的观点看出,他们都强调人本身,都注重对人类自身的研究,故A项正确。 答案 A,关联3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世纪中西方社会的比较,对点演练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先秦时期是中国德育思想的发轫阶段,周公把德育与政治结合起来,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罚”的道德规范。后经孔子创立,孟子、荀子发展完善,强调仁、礼,以教化为方式,逐步形成一套以人伦道德为基础的德育思想体系。战国至西汉,礼记大学中明确提出,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宋明时期,理学家们对儒家的人性论、义利观、修养论进一步发展。一方面
3、,重视崇高的精神境界,讲究节操,舍生取义;另一方面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德育观念。到此,儒家德育思想成为约束人们道德行为的理论工具。 摘编自郭齐家中国教育史,材料二 古希腊德育主要着眼于寻求个人应有的德性,揭示个人所应具备的品质特征和追求的生活。文艺复兴以后,出现了资本主义道德学说,提出解决道德和利益的关系以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等道德的基本原则。否定神性,强调人性;否定信仰,推崇理性。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实用主义哲学,构建了“培养良好公民”为目标,以“知识、情感、能力”为内容,以“从做中学”、间接引导为方法的德育思想理论,对美国20世纪初社会转型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的解决产生
4、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高雅珍西方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德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德育思想的不同。 答案 (1)背景:西方:古希腊时期,人文主义精神起源;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达;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崛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代议制的完善,人权意识的增强。 中国:儒家思想的出现及其发展,并成为正统思想;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不断发展。 (2)不同:在伦理思想与道德规范上,西方是以个人为本位,中国是以国家为本位;在德育思想内容和特点方面,西方重视契约
5、,推崇理性,中国则重视人伦,强调义利观;在德育思想具体方法上,西方强调实践的作用,中国则重视自我反省内心;在德育目标上,西方强调培育健全的公民,而中国则重视培养遵守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的人。,主题一 古代中国的地方机构变革和都城变迁 1.地方机构,(1)秦朝:实行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过渡。 (2)汉朝:设刺史监察地方,后演变成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地方机构以“州、郡、县”为主。 (3)唐朝:地方分州(府)、县两级,另设“道”为监察区域。,(4)北宋:将地方行政、军事及财权收归中央;派文官做知州、设通判监督。宋朝改为路、州(府、军、监)、县制,但对州
6、一级严密控制,权力集中在中央。 (5)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以行省、路、府(州)、县四级为主。 (6)明朝:废行省、实行三司分权。地方实行“省、府、县”三级;少数民族实行土司制。 规律:地方机构的演变,一方面是在继承前代基础上的创新,古代的机构调整更多地是为了统治需要而变革;另一方面是经济政治发展的反映,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区划顺应的进行调整。,2.都城变迁,规律:中国古代都城变迁更主要的是政治统治及周边防御的需要,都城的政治、军事功能强大,经济及文化因素弱。非都城的城市,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功能逐渐增强。,押题预测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封建诸侯,各君其国,
7、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 图示一、图示二分别是秦朝的三公制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材料三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与前朝相比政治制度方面的“变”与“不变”,并分析“变”与“不变”的成因。
8、(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相比秦朝的三公制,唐代三省制在制度方面有何创新?请从权力的运作角度对这一创新加以评价。 (3)依据材料三概括其观点,并结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创立与发展的基本史实论证这一观点。 答案 (1)不变:最高统治者仍世袭。变: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不变”成因:宗法血缘关系的影响。“变”的成因:政治形势由分裂到统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法家思想地位的上升;分封制的弊端。(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创新: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成宰相集体议政;互为补充、相互牵制。 评价:通过分权,有利于防止大臣专权以加强君权;有利于完善管理体制,减少了君主决策失误,提高了办
9、事效率。 (3)观点: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不变,但不同时期政治制度不断发展创新。 论证: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创立以来其本原精神不变,即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权力;加强皇权,抑制相权。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制度,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汉朝内外朝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道、州、县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和路、州、县制,并实行重文轻武等制度;元朝的行省制;明朝的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地方上是省、道、府、县四级制。(其他言之有理即可),主题二 “一带一路”战略与古丝绸之路 1.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1)古代丝绸之路开辟的条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丝织业发展;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新纪元;公元前6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史 2019 高考 历史 二轮 复习 板块 农耕 文明 时代 世界 中国 提升 古代 中外 课件 PPT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99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