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通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中国古代史第1单元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课后限时集训.doc
《(通史版通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中国古代史第1单元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课后限时集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通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中国古代史第1单元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课后限时集训.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2 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时间:45 分钟 分值:8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 【导学号:61600008】A国家管理制度化 B从人治到法治C礼仪与政治分离 D为民主政治奠基A 根据材料“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可知,秦朝用官僚政治取代原来的贵族政治,这种制度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基础之上,通过法律等手段使国家的管理趋向制度
2、化,故 A 项正确;从宗周时代到大秦帝国时代都实行人治,故 B 项错误;在管理国家时,秦朝注重礼法并用,故 C 项错误;秦朝实行专制体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专制制度的基本框架,故 D 项错误。2秦始皇的父亲去世后,按周代谧法被追封为庄襄王。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以“子议父”“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废除了谧法。秦始皇此举意在( )A维护皇权尊严 B弘扬三纲五常C废除宗法制度 D取消分封制度A 根据题目中“秦始皇以子议父 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得出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核心是皇权至上,而秦始皇此举之意正是维护皇权尊严,故 A 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三纲五常的提出是在西汉由董仲舒提出,故 B
3、 项错误;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与题意无关,故 C 项错误;与周代分封制相对应的是郡县制,与题意无关,故 D 项错误。3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选举之不慎而守令(太守、县令)残民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郡县制( )A导致秦短命而亡 B有利于君主专制C不利于巩固政权 D更有利于百姓D 材料主旨是强调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导致秦短命而亡的是其暴政,故 A 项错误;郡县制是有利于中央集权,而非君主专制,故 B 项错误;由材料“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可知,郡县制也可能不利于巩固政权,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故 C
4、项错误;材料主旨是强调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即与分封制相比,郡县制更有利于百姓,故 D 项正确。4据考证,战国之前的传世作品中均无“黄帝”的史料,之后始现“黄帝”之说,如传世的吕氏春秋 、 史记等记载的历史皆从黄帝开始。到了秦汉时期,黄帝已成为大家2认可的祖先。这说明( )A百家争鸣的兴起奠定了黄帝至尊的地位B宗法制对这一共识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C华夏民族皆源自于黄帝的嫡亲血缘关系D国家统一有助于血缘系统一体化的形成D 从“到了秦汉时期,黄帝已成为大家认可的祖先” ,可知黄帝至尊地位确立是在秦汉时期,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符,故 A 项错误;宗法制存在于西周时期,与材料“战国之前
5、的传世作品中均无黄帝的史料”不符,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华夏民族皆源自于黄帝的嫡亲血缘关系的内容,故 C 项错误;从材料中“秦汉时期,黄帝已成为大家认可的祖先”可知,当时“大一统”的社会环境对于社会血缘关系的促进作用,故 D 项正确。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黏合剂” 。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 )A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影响深远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C有利于秦中央集权的建立D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实现A 从“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
6、,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黏合剂”可知,秦统一文字对中国民族统一有重要影响,故 A 项正确;民族融合是指民族间的交流联系密切,与材料无关,故 B 项错误;秦中央集权是指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的制度,与材料“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黏合剂”不符,故 C 项错误;秦统一文字是在统一六国之后实行的,故 D 项错误。6下图为汉代画像砖的拓片,它反映了( )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C农民生活的殷实富足 D棉纺织技术日渐成熟B 秦汉以来中国建立的是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而不是小国寡民,材料呈现的不是国,而是家庭生活生产状态,故 A 项错误;春秋战国以来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7、模式,与材料相符,故 B 项正确;小农经济的典型特征是自给自足,达不到殷实富足的程度,故 C 项错误;棉花的传入是在宋末元初,汉代并不存在棉花,故 D 项错误。7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3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 “天地” “阴阳” “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这表明,当时儒学( )A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B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C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D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能体现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材料中陆贾、叔孙通、贾谊的儒
8、学均未确立儒学的独尊性,故 A 项错误;陆贾与叔孙通的儒学中融入了阴阳家的“天人感应”思想,贾谊的儒学则融入了道家思想,而后来董仲舒儒学正是吸收了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因而汉初儒学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故 B 项正确;材料未提供陆贾、叔孙通、贾谊等人儒学的具体内容,无法得出 C 项结论,排除;材料中陆贾、叔孙通、贾谊等人儒学吸收了阴阳家、道家思想,但无法体现开始融合,故 D 项错误。8春秋战国开始,有这么一个思想发展的基本趋向,那就是从王权儒学转向皇权儒学,这一思想转向最终由“中华帝国制度的总设计师”完成。该“总设计师”首倡( )A以德治民、爱惜民力 B用“仁义” “王道”施政C法、术
9、、势结合统治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以德治民,爱惜民力是孔子的主张,孔子主张恢复西周制度,没有维护皇权,故 A项错误;仁义、王道是荀子思想,但荀子没有维护皇权的主张,故 B 项错误;法、术、势结合是法家思想,故 C 项错误;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维护君主权威,体现儒学为皇权服务,故 D 项正确。9董仲舒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 ,而天道高远,凡人岂能领会,唯有天子是天与人之间的媒介。这反映了董仲舒的( ) 【导学号:61600009】A以刑辅德的思想 B “大一统”思想C三纲五常的思想 D君权神授的思想D 材料没有体现刑法的相关内容,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统一的内容,
10、故 B 项错误;三纲五常是指约束人们日常行为的规则,与材料不符,故 C 项错误;从“天道高远,凡人岂能领会,唯有天子是天与人之间的媒介”可知,材料强调君主的地位,故 D 项正确。10汉代司法中有“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指在一定范围内的亲属之间可以首谋藏匿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或减轻刑事责任,曾有父亲藏匿了犯了杀人罪的义子也不治罪的判例。对此问题的正确理解是( )A普遍存在司法权力滥用现象4B儒家伦理在司法实践中强化C司法过程中法律与道德兼顾D儒家经典成为法律基本原则B 汉代“普遍存在司法权力滥用现象” ,这显然属于对材料信息的片面解读和程度失当,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不难得知,儒家的“亲亲得相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史 通用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部分 中国 古代史 单元 走向 大一统 秦汉 政治 经济 思想 文化 课后 限时 集训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97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