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板块二近代世界与中国专题5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中国近代政治的痛苦转型学案.doc
《(全国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板块二近代世界与中国专题5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中国近代政治的痛苦转型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板块二近代世界与中国专题5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中国近代政治的痛苦转型学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5 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中国近代政治的痛苦转型阶段特征一、西方文明的兴起与发展手工工场时期的资本主义从新航路的开辟到工业革命前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资产阶级将自己的活动范围向世界拓展,开辟了新航路,并向世界各地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推动了欧洲近代社会的发展。具体时段 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16 世纪前后18 世纪 60 年代)政治(1)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美国除外);(2)
2、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3)早期殖民战争经济(1)西欧资本主义崛起,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2)手工工场为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3)对外进行早期殖民扩张,海上霸权由西、葡、荷转移到英国;(4)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史实定位思想文化(1)1416 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2)1718 世纪,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提供了一整套构想,同时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3)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下,欧洲的近代科学逐渐形成;牛顿力学体系的提出,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二、西方工业
3、文明的确立与扩展近代中国由变革与转型到觉醒与探索218 世纪后期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民主化进程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完善。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将人类历史推进到“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而半殖民地特征体现最明显。觉醒与探索是甲午战争后至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华民族的主旋律。这一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这一
4、过程既有民族危机的加深,半殖民地化的沉沦,也有自然经济加快解体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时期也是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上异常活跃的时期。工业革命时期的资本主义 近代前期的中国阶段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18 世纪 60年代至 19 世纪中期)第二次工业革命(19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初)两次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401894 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社会在屈辱中开始向近代化迈进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1919 年),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阶段政治(1)资产阶级代议制日渐完善;(2)工人运动兴起;(3)出现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三股进步潮流
5、;(4)欧美加强了对亚非拉的殖民争夺(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了代议制民主制度;(2)社会主义运动从暴力斗争转向合法,从分散走向联合;(3)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的矛盾加剧,世界局势趋于紧张(1)西方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太平天国运动担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1)西方列强先后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民族危机空前加剧;(2)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推动中国民主化进程;清王朝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后,出现军阀割据局面表现经济(1)工业革命开始,工业资(1)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重工业成为经济的(1)随着西方列强
6、经济侵略的加剧,中(1)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3本占据主导地位,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现代工厂建立;(3)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主导,美德两国后来居上;(2)大企业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模式;(3)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4)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盛行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2)洋务派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经济开始向近代化迈进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但仍占据主导地位;(2)洋务运动破产,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文化(1)科学技术发展;(2)人们开始反思理性主义和
7、资本主义制度,文化艺术领域出现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1)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进一步推动科技的进步;(2)近代艺术开始向现代艺术过渡,印象派艺术产生,文艺界开始思考人类的前途、工业化的得失等重大问题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猛烈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1)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发展阶段,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思想、民主与科学思想先后成为思想界的主流;(2)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与传统文化一起形成多元思想并存的格局三、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革命确立了新的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8、,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最终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胜利。阶段特征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191949 年),中国近代化的新方向阶段政治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表现经 (1)传统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但仍占据主导地位;(2)国民政府统治前期,4济 民族工业快速发展;全面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战乱不断,日本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剥削压榨,民族工业不断萎缩文化(1)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2)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毛泽
9、东思想,推动中国民主革命不断发展5考点一 近代西方的代议制1.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前提:“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标志:1689 年, 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地位,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起来。发展:18 世纪中期,逐步确立责任制内阁。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首相掌握着国家的行政权,又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 年宪法:美国独立战争后,制宪会议于 1787 年制定宪法,实行联邦制,确立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影响: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
10、与扩展(1)1832 年,英国进行了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代表大量进入议会下院,君主立宪制趋向成熟。(2)美国内战后,形成了两党对垒、交替执政的政党政治新局面,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3)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联邦制度,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使德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4)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共和政体最终在法国确立。6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共同特点(1)议会是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机构。议会由议员组成,议员由普选产生。(2)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权力之间相互制约平衡,防止专制独裁和官僚腐败,提高了行政效率,保障了资产阶级的
11、民主制度。(3)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即必须由在议会选举或大选中获胜的政党领袖出任总统或总理、首相,并以本党人员为主组成内阁。1.(2017全国课标文综卷,34)1800 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答案 C解析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有权任免内阁成员。要求内阁成员辞职是总统的权力,故 C 项正确,B 项错误。
12、材料并没有体现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A 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内阁中的意见分歧,并没有体现党派之争,D 项错误。2.1742 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这是英国首相辞职的先例。1784 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据此,对英国政治制度表述最准确的是( )A.责任内阁制形成的体现B.代议制不断完善的过程C.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D.议会政党制发展的表现答案 A解析 责任内阁制是首相和内阁成员共同进退原则,材料中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正是责任内阁制的体现,A 正确;代议制完善是在 1832 年议会改革后,B 错误;C 是 1689年权利法案颁
13、布;D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3.德国自由党成立时,曾要求成立一个“帝国责任内阁” ,1884 年 4 月 5 日联邦议会按照俾斯麦的意见通过决议反对这项要求,决议说:“在德意志帝国境内成立责任内阁制只能削弱各联邦成员目前在联邦议会行使的、由条约给以其保障的权力。 ”据此可知,当时的德国( )A.政党政治发展十分完善B.联邦议会掌握国家实权7C.内阁首相控制联邦议会D.民主制度有其传统色彩答案 D解析 联邦议会反对成立“帝国责任内阁”的要求,并不能说明当时德国政党政治发展十分完善,故 A 错误;德国皇帝掌握国家实权,故 B 错误;皇帝控制联邦议会,故 C 错误;联邦议会反对成立“帝国责任内阁”
14、 ,体现了德国的传统的专制主义色彩,故 D 项正确。考点二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巴黎公社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条件经济条件: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日益暴露。思想来源: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阶级基础: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标志: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3)意义: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2.巴黎公社(1)背景:普法战争失败,法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屈膝求和,人民强烈不满。(2)经过1871 年 3 月 18 日,巴黎人民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3 月 28
15、日,巴黎公社建立。5 月下旬,巴黎公社被镇压。(3)意义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马克思主义诞生与工业革命的关系(1)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2)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并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弊端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促使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兴起,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3)工业革命使社会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84.(2018全国课标文综卷)1847 年 6 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16、,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 ”这一变化说明(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答案 A解析 A 对:1847 年,马克思、恩格斯参与正义者同盟的改组,后又一起为该组织撰写了宣言。根据题干正义者同盟口号的变化由“人人皆兄弟”到“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及同盟的目的可以看出,他们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5.1852 年,马克思在总结法国 1848
17、 年革命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摧毁和打碎旧国家机器,但是对“打碎”的含义还没加以具体的阐释。1871 年,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详细阐述了打碎旧国家机器的理论, “打碎”包括破坏旧的国家压迫性机关,也包括改造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合理职能。这说明( )A.工人运动有助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B.马克思主义植根于工人运动C.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彻底摧毁旧的国家机器D.资本主义制度逐渐走向衰落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1848 年革命时对打碎的含义还没加以具体的阐释” “1871 年详细阐述了打碎旧国家机器的理论”得出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完善,故 B 项正确。6.马克思:“人们对(巴黎)公社有多种多
18、样的解释,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 ”这说明巴黎公社( )A.完全代表了工人阶级利益B.国家政权性质具有不明确性C.是各阶级阶层的联合政权D.政治形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答案 D解析 材料“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 ,可见它不仅仅代表了工人阶级利益,故 A 项错误;巴黎公社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而不是具有不明确性,故 B 项错误;巴黎公社广泛的代表性,并不意味着是各阶级阶层的联合执政,故 C 项错误;材料“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 ,体现出政治形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故 D 项正确。9考点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1.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
19、侵华(1)鸦片战争(18401842 年)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开拓市场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结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是指虽然拥有政府并是独立国家,但通过不平等条约,使大量主权沦丧。 “半封建”是指虽然形式上仍然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但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思想等因素不断发展。(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年)原因: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结果:签订了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3)甲午中日战争(1894
20、1895 年)原因:日本为满足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结果:签订了马关条约 ,反映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年)原因:根本原因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直接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镇压义和团运动。结果:签订了辛丑条约 。影响: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2.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年)(1)1937 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民族抗战开始。(2)1937 年 9 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1945 年,中共七大确定了建立民
21、主联合政府的奋斗目标。(4)1945 年 8 月,抗日战争胜利。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双重影响(1)破坏性: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和落后的根源。(2)建设性(客观影响):他们把西方技术带到中国,对中国旧制度、旧观念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推动了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107.(2018全国课标文综卷)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
22、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答案 C解析 C 对:题干反映出日本政府懂得运用舆论和公关手段让欧美舆论倒向日方,而清政府对此却无所作为,说明当时清政府不熟悉近代外交事务。A 错:舆论可以影响战争,但是无法左右战争进程。B 错:日本想利用舆论为自己争取道义支持,而非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D 错: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日对待舆论的策略或态度,没有反映西方媒体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8.近代某条约签订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2019 高考 历史 复习 板块 近代 世界 中国 专题 西方 政治文明 中国近代 政治 痛苦 转型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92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