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面对现实的智慧5甘罗学案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面对现实的智慧5甘罗学案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三单元面对现实的智慧5甘罗学案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5 甘罗学生用书P 51P 53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有以强也 强:勉强B我身自请之而不肯 请:请求C与强赵攻弱燕 与:帮助D君其试臣,何遽叱乎 遽:匆忙解析:选 B。请:告诉。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欲与燕共伐赵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B君侯何不快之甚也 牛何之C君其试臣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D女焉能行之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解析:选 A。A 项,介词,和,跟。B 项,助词,可不译;动词,到。C 项,副词,用在句中表示期望语气;副词,难道。D 项,副词,怎么;语气词,啊。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
2、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臣请行之B请归燕太子C欲攻赵而广河间D赵襄王郊迎甘罗解析:选 D。D 项是名词作状语,其他三项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4下列各项中括号内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唐者与(得唐者)百里之地B(应侯)孰与文信侯专C(秦王)乃封甘罗以为上卿D(应侯)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解析:选 D。此处省略成分是“武安君” 。 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完成 58 题。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明知:明明知道B令装治行 治行:准备出发C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 有日:有一天D燕秦不相欺无异故 异故:不同的缘故解析:选 B。A 项,确
3、实知道;C 项,确定了日期;D 项,其他的缘故。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Error!B.Error!C.Error!D.Error!解析:选 A。A 项,为什么;什么。B 项,疑问副词,怎么,哪里。C 项,语气副词,表期望语气。D 项,助词,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人或事物,这里指代2地方。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A当时,秦国派蔡泽出使燕国,燕国派太子到秦国做人质,秦国又准备派张唐去燕国做丞相,这样,秦燕两国和好,使赵国处于燕秦两国夹攻的危险之中。B张唐去燕国做丞相,张唐不肯出发,是因为他害怕对他有怨恨的赵国不
4、会放过他,就连吕不韦亲自劝说也不肯答应,张唐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C甘罗劝说张唐,引导张唐将历史教训与现实情况进行比较,使张唐惊醒过来。为了秦燕联盟,他立即同意出使燕国,甘罗帮助张唐摆脱险境,显示了甘罗是一个智谋出众的人才。D甘罗出使赵国,游说赵王,三言两语就说服赵国割地给秦国,拆散了秦燕联盟,让秦国从中渔利,甘罗帮赵国脱离了秦燕夹攻的危险,进一步显示了甘罗纵横游说,善于谋划的才干。 解析:选 C。从张唐不同意出使的理由和甘罗采用迂回的方法、旁敲侧击式的劝说可以看出,张唐同意出使燕国完全是为了自己,开始是因为怕死而不同意出使,后来又因为怕死同意出使,并非“为了秦燕联盟” 。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
5、代汉语。(1)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译文:_(2)君其试臣,何遽叱乎!译文:_(3)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译文:_答案:(1)文信侯(听了)很不高兴,(可是)没有办法勉强他去。(2)您还是让我试一试,为什么这么急着斥责我呢?(3)应侯(范睢)被秦国任用为丞相时,与文信侯相比,谁的权力大? 三、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3 题。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也。太傅袁隗欲以女妻范,范辞不受。性恬静乐道,忽于荣利,征命无所就。弟承,字公先,亦知名,以方正征,拜议郎,迁伊阙都尉。董卓作乱,承欲合徒众与天下共诛卓。承弟昭时为议郎,适从长安来,谓承曰:“今欲诛卓,众寡不敌,且起一朝之谋,战
6、阡陌之民,士不素抚,兵不练习,难以成功。卓阻兵而无义,固不能久;不若择所归附,待时而动,然后可以如志。 ”承然之,乃解印绶间行归家,与范避地扬州。袁术备礼招请,范称疾不往,术不强屈也。遣承与相见,术问曰:“昔周室陵迟,则有桓、文之霸;秦失其政,汉接而用之。今孤以土地之广,士民之众,欲徼福齐桓,拟迹高祖,何如?”承对曰:“在德不在强。夫能用德以同天下之欲,虽由匹夫之资而兴霸王之功,不足为难。若苟僭拟,干时而动,众之所弃,谁能兴之?”术不悦。是时,太祖将征冀州,术复问曰:“今曹公欲以弊兵数千,敌十万之众,可谓不量力矣!子以为何如?”承乃曰:“汉德虽衰,天命未改,今曹公挟天子以令天下,虽敌百万之众可
7、也。 ”术作色不怿,承去之。太祖平冀州,遣使迎范。范以疾留彭城,遣承诣太祖,太祖表以为谏议大夫。范子陵及承子戬为山东贼所得,范直诣贼请二子,贼以陵还范。范谢曰:“诸君相还儿厚矣。夫人情虽爱其子,然吾怜戬之小,请以陵易之。 ”贼义其言,悉以还范。太祖自荆州还,范得见于陈,以为议郎,参丞相军事,甚见敬重。太祖征伐,常令范及邴原留,与世子居守。太祖谓文帝:“举动必谘此二人。 ”世子执子孙礼。救恤穷乏,家无所余,中外孤寡皆归焉。赠遗无所逆,亦终不用,及去,皆以还之。建安十七年卒。3(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节)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乃解印绶间行归家 间:(得)机会B欲徼福齐桓,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第三 单元 面对 现实 智慧 甘罗学案鲁人版 选修 史记 选读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