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科试卷答题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 4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90 分)1.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2. 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
2、达三千年之久。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A. 世官制 B. 嫡长子继承制 C. 分封制 D. 中央集权制3. 有学者这样评价我国古代某一制度:“这好比蜂巢,如果蜂巢只有一个大的六棱形,根本就不堪一击。只有依靠一个一个六棱形排列起来,才可能稳定。即便局部崩溃,但是整体不会崩溃。”这里评述的是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三省六部制 D. 行省制4. 著名的历史学家 范文澜说:“西周社会最重要的上层建筑就是宗法制度,而宗法制度的基本精神就是以宗主为中心,按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的等级制度”。材料反映了A. 西周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 B. 西周的等级制度具有血缘性C. 宗法制与分
3、封制互为表里 D. 血统是西周等级制度的唯一标准5. 春秋时期,许多封国间彼此征战不休,无视周王的最高领主地位。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A. 宗法制的推行 B. 贵族特权扩大 C. 井田制的存在 D. 王室日益衰微6. “三代”姓氏分而为二。“姓”源于母系氏族,多带“女”旁。“氏”主要源于各级贵族的分封。秦汉以来,原来的“氏”大多转化为“姓”,姓氏合而为一。此后“氏”通常指女子娘家姓,称为“某氏”,男子反而不称“氏”。这一变化反映A. 传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崩溃 B. 女权社会为男权社会所取代C. 民族大融合促进姓氏的发展 D. 国家的统一使姓氏走向规范- 2 -7.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
4、、白痴、昏庸之徒 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其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中央集权制8. 下图为我国古代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A. B. C. D. 9.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历史是公平的,当世界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的时候,它给了东西方两个伟大民族以同等的机会,让它们各自创造了一种国家制度,并分别成为后世的楷模,邦国和城邦,它们一个是帝制的渊薮,一个是民主制的源头,但都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邦国”指的是A. 宗法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专制主义
5、中央集权制10. 钱穆先生认为:“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据此,下列“现实”与“制度变动”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 西周灭亡秦朝郡县制 B. 秦朝灭亡汉初郡国并行制C. 藩镇割据唐朝三省六部制 D. 丞相擅权明朝内阁制11. 历史学家钱穆认为:“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统一国,此项制度 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郡县制能发挥这一作用,是因为它A.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B. 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C. 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 D. 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12. 研究历史要“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下图所示是秦朝的四方古印文,仅以此为依据,可知
6、秦朝- 3 -A. 首创皇帝制 B. 实行三公九卿制 C. 推行郡县制 D. 统一了书写文字13. 中国古代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 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A. 反对郡县制 B. 主张郡县制 C. 反对中央集权 D. 主张中央集权14. 下列措施,属于秦朝首创的是A. 分封诸侯 B. 设立郡县 C. 设置提点刑狱司 D. 采用“皇帝”称号15. 假如有一名秦朝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整理大臣奏章外,还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位高官应是A. 太尉
7、 B. 廷尉 C. 丞相 D. 御史大夫16. 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A. 皇帝制 B. 三公九卿制度 C. 郡县制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7. 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这种“宰相一致原则”A. 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 B. 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C. 旨在制约皇权的滥用 D. 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性18. 中国社科院知名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
8、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 行省制必然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 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C. 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 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 4 -19. 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A. 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 B. 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C. 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 D. 分割相权避
9、免君主独裁20. 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A. 文官任知州 B. 设三司使 C. 设枢密院 D. 施行将兵法21.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 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A. 转运使 B. 兵部员外郎 C. 知府 D. 枢密副使22. 下列各项中,能体现君主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是A. 汉代颁行“推恩令” B. 宋朝设立三司使C. 元朝设立中书省 D. 清朝沿用行省制度23. “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 ”伏尔泰在这里主要赞扬
10、科举制度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提高了官员素质C. 提高了行政效率 D. 废除了门阀制度24.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A. 唐朝的门下 省 B. 宋朝的枢密院 C. 明朝的内阁 D. 清朝的军机处25. 宋代,皇帝的诏令在没 有下达之前,中书省要进行是否可行的审批,下达之后还有御史或谏官指出其是否错误。这反映了宋代A. 皇权专制受到了抑制 B. 宰相权力进一步扩大C. 中央行政效率的提高 D. 行政监督体系的严密26. 龚书铎著中国社会通史:“汉建国时,认为秦二世而亡与宗室无寸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沈阳市 东北 育才 学校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中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