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考部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后限时集训.doc
《海南省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考部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后限时集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考部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后限时集训.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历以名。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蓄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摘自淮南子要略材料二 政作民之所恶,民弱;政作民之所乐,民强。民弱,国强;民强,国弱。国为善,奸必多。国富而贫治,曰重富,重富者强;国贫而富治,曰重贫,重贫者弱。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商君书(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之法”的动力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基本理念,联系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在变法中是如何贯彻这一理念
2、的。【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历以名”得出秦国民风民俗的现实需要;根据材料一“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蓄积殷富”得出秦国地理环境和物质条件的优越;根据材料一“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得出秦孝公的强烈愿望。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得出弱民,即将国家与人民对立。第二小问,结合商鞅变法中有关“弱民”措施加以说明即可。【答案】 (1)动力:秦国民风民俗的现实需要;秦国地理环境和物质条件的优越;秦孝公的强烈愿望。(2)理念:弱民,即将国家与人民对立。贯彻:实行文化专制,焚毁诗书,禁
3、止民众阅读、传播;实行连坐法,加重对民众违法的处罚力度;重农抑商,对商业征收重税,并将山林和湖泊收归国有等。2(2017广东七校高三联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材料二 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于是,公元 493 年,这位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一路上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于是这位皇帝趁机说, “行军中途,
4、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在此,以后再做南征的打算!”于是宣布定都洛阳,次年正式迁都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2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2)孝文帝迁都有什么历史影响?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解析】 第(1)问,从政治、经济、文化、新旧都城的地理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材料一“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并结合所学知
5、识可知,出于政治改革上的考虑,迁都是为了冲破鲜卑族上层贵族对改革的阻力,取得汉族地主对改革的支持。在旧都平城,鲜卑族守旧势力是占据了上风的,而洛阳是汉族地主势力的中心。从经济上来看,北魏原都城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从管理上考虑,平城的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从文化上看,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所以北魏孝文帝要迁都洛阳。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
6、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促进了汉族与鲜卑族之间的民族融合。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 “于是这位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在此,以后再做南征的打算 ”可得出,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受到旧势力的阻碍与反对,在遇到阻碍时,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达到目的。【答案】 (1)原因:从政治改革上考虑:迁都是为了冲破鲜卑族上层贵族对改革的阻力,取得汉族地主对改革的支持,在旧都平城,鲜卑族守旧势力占据了上风,而洛阳是汉族地主势力的中心。从经济上考虑:北魏原都城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
7、城众多人口的需要。从管理上考虑:平城的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从文化上考虑: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所以北魏孝文帝要迁都洛阳。(2)历史影响: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促进了汉族与鲜卑族之间的民族融合。启示: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受到旧势力的阻碍与反对,在遇到阻碍时,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达到目的。3(2017珠海高三质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西晋时由于战乱,中原地区百姓多迁居江南,形成了许多侨郡县。这些人不在所在州县编户,无固定租税负担,有的成为豪门世族的佃客、部曲,这不仅在经济上使国家失去
8、了众多的劳动力及可供剥削的对象,也给国家的政治造成不便。义熙九年(413),刘裕实行“土断” ,除南徐、南兖、南青三州皆在晋陵(今江苏镇江、常州一带)界内,不在土断之列外,其余“诸流寓郡县,多被并省” 。在户籍上,不再分土著和侨人。对于世家大族隐藏户口的,严厉打击。如京大士族刁逵拥有数千奴客,刘裕没收其全部家财田地,分给当地3贫民。对于大士族地主肆意兼并土地者,也予以抑制、打击并多次下令“驰湖池之禁” ,禁止豪强封锢山泽、乱收租税,人民可以任意樵采捕捞。土断的推行,裁并侨寓郡县,使混乱的基层行政机构得到整顿;同时也抑制、打击了豪强,增加了国家直接控制的赋役对象。庄华峰刘裕与东晋末年改革(1)根
9、据材料,概括指出土断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断改革带来的影响。【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西晋时由于战乱,中原地区百姓多迁居江南,形成了许多侨郡县。这些人不在所在州县编户,无固定租税负担,有的成为豪门世族的佃客、部曲,这不仅在经济上使国家失去了众多的劳动力及可供剥削的对象,也给国家的政治造成不便”可得出战乱导致大量流民的形成;世家大族隐藏户口,逃避税收;劳动力的流失给国家经济造成损失;豪门世族势力膨胀威胁中央统治;土地兼并严重导致社会矛盾尖锐。第(2)问,根据材料“对于大士族地主肆意兼并土地者,也予以抑制、打击” “禁止豪强封锢山泽、乱收租税” “土断的推行,裁并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南省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部分 历史上 重大 改革 回眸 课后 限时 集训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