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一政治成长历程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商周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后限时集训.doc
《海南省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一政治成长历程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商周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后限时集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一政治成长历程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商周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后限时集训.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讲 商周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间:45 分钟 分值:8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4分,共 48分)1先秦时期的中国将对图腾的崇拜转化为对祖先的崇拜,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而后又发展为对祖宗的崇拜。该变化有利于( )A弱化神权的影响 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宗族观念的强化D 从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根据题目中“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可知强化了神权统治,故 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秦朝时期建立中央集权制,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 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土地私有制的建立时间是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商
2、鞅变法之后,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 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对祖先的崇拜”可知,有利于强化宗族观念,故 D项正确。2(2017赣州高三适应性考试)史记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武王此举主要是为了( )A体现新政权的合法性 B分封功臣以巩固政权C学习圣人的英明之举 D体现天下为公的精神A 武王分封先代贵族意图得到其对新政权的认可,故 A项正确;材料中武王未分封功臣,故 B项错误;材料中武王分封先代贵族后代,并未提及学习圣人之举,故 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天下为公的观念,故 D项错误。3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
3、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关于分封制的认识,下列选项史实、推论一致的是( )A史实:分封国的主要区域为黄河中下游地区推论:成康分封带有遏制商族残余势力,统治殷商遗民的目的B史实:诸侯带领周王所授之民向东迁徙,与当地原居民杂糅,初步打破了邦族界限推论:地缘政治向血缘政治转变C史实:秦朝废分封,行郡县推论:秦朝以后中国历史上再无分封制D史实: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徭役、再分封推论:西周政治带有一定的民主性A 西周的主要封国有鲁、齐、燕、卫、宋、晋,主要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存在商族的残余势力,可以得出成康分封带有遏制商族残余势力、统治殷商遗民的目的,故 A项正确;诸
4、侯带领周王所授之民向东迁徙,与当地原居民杂糅,初步打破了邦族界限,这一史实是正确的,但西周的分封制加强了血缘政治,结论错误,故 B项错误;秦朝废分封,行郡县史实正确,结论错误,汉朝初期就实行过分封制,故 C项错误;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徭役、再分封史实正确,根据这一史实得不出2西周政治带有一定的民主性,民主的主要含义是指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故 D项错误。4(2017济宁高三模拟)据记载,公元前 892年,西周懿王崩,其叔父辟方以“德望”被宗室诸侯“拥立”为王,是为孝王。 “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 ”这反映出当时( )A血缘宗法制是基
5、本政治制度B王位继承依据贤能而非长幼C嫡长子并无优先继承的权利D诸侯争霸导致王室地位衰落A 根据材料中西周王位在“西周懿王崩,其叔父辟方以德望被宗室诸侯拥立为王,是为孝王”说明当时崇尚血缘宗法制,故 A项正确;材料中“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说明当时是传位于懿王之子,不是依据贤能,故 B项错误;材料中懿王太子燮在孝王后继承王位,说明仍是嫡长子优先继承,故 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诸侯争霸的信息,故 D项错误。5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 )身份 使用乐器 乐舞的规模天子 宫悬:悬挂的乐器四面排列 64人诸侯 轩悬:悬挂的乐器三面排列 48人卿、大夫 判悬:悬挂的乐器两面排列
6、 32人士 特悬:悬挂的乐器一面排列 16人A.贵族生活腐化 B血缘色彩浓厚C音乐发展迅速 D社会等级森严D 材料中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使用乐器和乐舞的规模不同反映出西周分封制(礼乐制度)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贵族生活腐化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特征,故 A项错误;血缘色彩浓厚是宗法制的特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等级制,故B项错误;音乐发展迅速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特征,故 C项错误;社会等级森严符合题意,故 D项正确。6(2017武汉高中毕业生调研)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相互朝见成为邦交的主流。据统计,仅见于春秋 左传的朝见就有 101次(如下表)。由此可以推论( )受朝国 鲁国 晋国
7、齐国 楚国 越国 纪国次数 39次 38次 11次 10次 2次 1次A.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B变法运动促进相互朝见C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D远交近攻影响邦国外交A 材料中“诸侯国相互朝见成为邦交的主流” ,而不是去朝见周天子,这是挑战天子的权3威,因此反映出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故 A项正确;由材料无法推断变法运动对诸侯之间相互朝见的影响,故 B项错误;由材料无法推断土地制度的变化对诸侯之间相互朝见的影响,故 C项错误;由材料无法推断邦国外交的目的是否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故 D项错误。7龙和凤是我国古代的两大图腾,北方(中原地区)尊龙;南方(尤其是楚地)崇凤。据统计,在屈原的辞赋中龙和凤各出现
8、了 24次,但凤充当的是神使,龙只是凤的坐骑;所谓的龙舟也是凤站在龙头上充当舵手,驾驭着龙舟行驶。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南北地方文化的巨大差异B传统的分封制遭到破坏C战国时政治中心已移至南方D周朝的礼乐制已分崩离析B 由题目信息可知楚国把自己的图腾的地位置于中原的图腾之上,说明其已不“服从”于中央政权(周王朝)的权威,即不认同和周王朝之间的等级关系,B 项符合题意,A、C、D三项题目中均未体现。8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A国家管理制度化 B从人治到法治C礼仪与
9、政治分离 D为民主政治奠基A 据材料“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可得,秦朝用官僚政治取代原来的贵族政治,这种制度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基础之上,通过法律等手段使国家的管理趋向制度化,故 A项正确;从宗周时代到大秦帝国时代都实行人治,故 B项错误;在管理国家时,秦朝注重礼法并用,故 C项错误;秦朝实行专制体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专制制度的基本框架,故 D项错误。9(2017福建高中毕业班质检)秦始皇的父亲去世后,按周代谥法被追封为庄襄王。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以“子议父” “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废除了谥法。秦始皇此举意在( )A维护皇权尊严 B弘扬三纲五
10、常C废除宗法制度 D取消分封制度A 根据题目中“秦始皇以子议父 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得出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核心是皇权至上,而秦始皇此举之意正是维护皇权尊严,故 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三纲五常的提出是在西汉由董仲舒提出,故 B项错误;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与题意无关,故 C项错误;与周代分封制相对应的是郡县制,与题意无关,故 D项错误。10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选举之不慎而守令(太守、县令)残民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郡县制( )A导致秦短命而亡 B有利于君主专制4C不利于巩固政权 D更有利于百姓D
11、 材料主旨是强调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导致秦短命而亡的是其暴政,故 A项错误;郡县制是有利于中央集权,而非君主专制,故 B项错误;由材料“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可知,郡县制也可能不利于巩固政权,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故 C项错误;材料主旨是强调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即与分封制相比,郡县制更有利于百姓,故 D项正确。11(2017宣城高三调研)据考证,战国之前的传世作品中均无“黄帝”的史料,之后始现“黄帝”之说,如传世的吕氏春秋 、 史记等记载的历史皆从黄帝开始。到了秦汉时期,黄帝已成为大家认可的祖先。这说明( )A百家争鸣的兴起奠定了黄帝至尊的地位B宗法制对这一共识的形成具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南省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模块 政治 成长 历程 单元 古代 中国 政治制度 讲商周 秦朝 中央集权 制度 形成 课后 限时 集训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84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