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第四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江西省赣州市第四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市第四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赣州四中 2016-2017 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二历史考试时间:100 分钟; 一、单选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总分 60 分)1.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 、 “家长制” 、 “官僚政治” 、 “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A.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B.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C.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2、D.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 “有权就有一切” ,结合所学,秦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主宰国家意志,体现的是皇权制;“家长制” ,作为家庭的长者掌握大权,在家庭中,居支配地位,其他成员都要服从,体现的是宗法制;“官僚政治”取代先秦的贵族政治,体现的是秦代开创的中央集权体制;蒙昧主义、天命观是一种道德教化方式,让百姓重视礼仪,明知孝悌,体现的是儒家思想,B 项符合题意,故选 B。2.有学者在研究古代思想史时发现,他的思想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辩哲学;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用于政治,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用于生活,可以发展为生存
3、智慧。就连同一种副产品,也可能有不同结果。比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就可能是斗争策略,也可能是自我安慰。材料中的“他”是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韩非子【答案】B【解析】- 2 -【详解】依据材料“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辩哲学;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 ,这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即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 B 正确;孔子的思想主张是“仁” ,没有提出辩证法思想,故 A 错误;墨子的思想主张是兼爱、非攻,与材料信息无关,故 C 错误;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故 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用
4、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辩哲学;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用于政治,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 ,联系所学老子的思想分析解答。3.美国学者卡拉贝尔在被选中的一书中追溯了美国精英大学百年来招生录取政策的变迁。他写道:“(这些)招生方法,在今天看来,体现着典型的美国精神:机会平等(不因出身、财富等不同而被歧视)贤能主义(meritocracy,众人皆因自身的才能和成就而获得地位和声望,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 ”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看,这种“美国精神”最接近先秦的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机会平等(不因出身、财富等不同而被歧视) 、贤能主义(meritocracy,众人
5、皆因自身的才能和成就而获得地位和声望,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 ”,结合所学可知,材料符合墨家提倡的“尚贤” 、反对任人唯亲的思想主张,故 D 正确;儒家主张仁政,道家主张无为,法家主张中央集权、法治,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ABC。【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机会平等(不因出身、财富等不同而被歧视) 、贤能主义(meritocracy,众人皆因自身的才能和成就而获得地位和声望,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 ”,联系所学墨子的思想主张分析解答。4.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
6、而为之张目。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 ”以上三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3 -A. 老子孔子韩非子B. 墨子孔子老子C. 孔子韩非子老子D. 孔子韩非子墨子【答案】C【解析】【详解】 “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指的是孔子希望恢复周礼,提出克己复礼, “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指的是韩非子的与时俱进、顺应潮流, “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指的是老子消极无为的观念,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是 C。5.尚书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以下观念与之相去甚远的是A.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B.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C.
7、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D.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A 出自尚书 ,体现民本思想,C 是孟子的民本思想,D 是荀子的民本思想,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ACD;B 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主要强调要顺应天命,没有体现民本思想,符合题意,故选 B。【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与之相去甚远” ,即从选项中选出不符合民本思想的选项即可。6.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 理想化的政治诉求B.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 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8、D. 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答案】A【解析】- 4 -【详解】材料中通过叙述古代儒者借古讽今,借古代帝王的贤明来批判现实,以达到自己的政治诉求,儒者的这种做法目的就是以此希望君主贤明,社会安定和谐,表明了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A 正确;B 选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 项材料中没有反映,并且儒家是积极入世的,材料只是反映了儒家希望君主贤明,社会安定和谐,C 错误;儒者主张复古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仅仅是一种政治手段,D 项错误。7. 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A. 先秦儒
9、学B. 汉代儒学C. 宋明理学D. 佛教【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皇帝极为恐惧” “感动上苍”可知是受到西汉时期“天人感应”的思想影响,B 项正确;先秦儒学主要倡导“仁”和“礼”等道德思想,没有神话色彩,排除 A;宋明理学主要是儒学的哲学化,没有神学色彩,排除 C;佛教思想主要是人生命运、轮回转世、因果报应等理念,不符合材料中意思,排除 D。所以选 B8.史学家钱穆把汉代武帝以后的政府称为“士人政府” ,他认为:“汉高祖以来一个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素朴的农民政府,现在转变为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有教育有知识的士人政府,不可谓非当时的又
10、一进步。 ”促使“农民政府”到“士人政府”转变的关键是A. 郡国并行B. 士族兴起C. 察举取士D. 独尊儒术【答案】D【解析】【详解】汉武帝时推崇儒家思想,精通儒学成为教育和选官的重要内容,这有利于形成“有教育有知识的士人政府” ,故 D 正确;郡国并行制是汉初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与题干中由“农民政府”到“士人政府”的转变无关,故 A 错误;士族兴起在汉代以后的魏晋时期,是- 5 -不符合题意,排除 B;察举取士是选拔官吏的方法,与政府特点的转变无关,故 C 错误。【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有教育有知识的士人政府” ,联系所学西汉推崇儒学、重用儒学人士做官的相关知识分析解答。9.汉代以来,大臣上
11、书皇帝,无论是颂扬功德还是直言过错,都以“臣诚愚鄙” 、 “臣昧死”之类开篇,意味着自卑、放弃尊严。这类官场语言的使用说明A. “君权神授”观念深入人心B. “皇帝独尊”思想逐渐形成C. “君为臣纲”思想影响较大D. “皇权至上”观念受大冲击【答案】C【解析】材料“臣诚愚鄙” “臣昧死”是针对皇帝说的,体现了忠君的思想,这是受“君为臣纲”思想的影响,故 C 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君权神授” ,故 A 项排除;“皇帝独尊”思想从秦朝就已开始,故 B 项排除;“皇权至上”观念不是受到冲击而是不断加强,故 D 项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体现的是忠君思想、是“君为臣纲”思想。10.关于
12、中国古代不同思想理论的集大成者,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儒家思想集大成者是孔子B.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是荀子C. 理学集大成者是陆九渊D. 心学集大成者是王守仁【答案】D【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集大成者是荀子,排除 A 项;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是韩非,排除 B项;理学集大成者是朱熹,排除 C 项;心学集大成者是王守仁,D 项符合题意。11. “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 ”语出一位著名思想家。他生活在( )A. 北宋 B. 南宋 C. 明代 D. 清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的意思是“现在我说的知行合一,正是要对症下药,并非我凭空捏造。知行-
13、6 -本体原本如此。 ”这是明朝王阳明先生传习录所说的,故答案选 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王阳明的思想【名师点睛】王守仁心学:(1)产生背景:明中期,程朱理学已经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逐渐失去了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明中期,社会学术流弊、道德沦丧、社会动荡。 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2)内容:世界观致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方法论致良知,克服私欲,恢复良知。理就是儒家道德伦理、三纲五常。(3)意义:强调自我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场。12.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
14、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A. 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 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C. 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D. 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唐代道教和佛教一度盛行,冲击到了儒家的正统地位,但都不能持久,都没有能成为封建正统思想,说明儒学的地位最稳固,所以选 B 选项。A 选项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C选项说法错误;D 选项错误,魏晋以来,佛教的基础已经很深厚。点睛:之所以唐朝初年尊崇道教,因为道教传说中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与唐朝皇帝的姓氏相同,故有尊己之意。但这种政策最终抵不过儒家的正统思想,最终被历史改变。13.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
15、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B. 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7 -C. 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 养子亲子权利相同【答案】A【解析】【详解】西汉以后儒家学说成为独尊的思想,材料中西晋法律的变化体现了三纲五常中的父为子纲,反映了儒家伦理得到强化,故 A 正确;B 项与史实不符合,重视血缘亲情的宗法观念到现在都还存在,排除 B;C 项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有关内容,排除;材料涉及的是父亲的权利,没有涉及儿子的权利,排除 D。14.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通“斋” ) ,用酒祭祀作佛事,以为资冥福,出葬用以导行。这种风气政府禁而不止。这主
16、要反映出A. 外来文化渗透到民间各个方面B. 北宋统治迷信色彩浓厚C. 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表现D. 北宋儒家思想丧失了传统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通斋 ) ,用酒祭祀作佛事”可知,此时佛道在民间广为传播,结合所学可知,宋朝出现儒佛道三教合流的现象,故 C 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外来文化渗透到民间各个方面” ,排除 A;“这种风气政府禁而不止”表明北宋统治者并不支持“这种风气” ,无法体现“北宋统治迷信色彩浓厚” ,排除 B;北宋时期随着理学的创立,理学是儒学的发展,儒学仍然占统治地位,故 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
17、设齐(通斋 ) ,用酒祭祀作佛事” ,结合所学,唐宋时期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知识分析解答。15.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 、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 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B. 孔子权威地位动摇, 诗经遭到轻视C. 理学居于统治地位, “四书”更受重视D. 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8 -【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四书”是理学经典著作,从材料“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的信息可以看出理学居于统治地位, “四书”更受重视,故 C 项正确;孔子权威地位动
18、摇,科举制度弊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AB 项错误;红楼梦反映的清代生活,故 D 项错误。点睛:材料“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是解题的关键。16.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 ”作者意在说明A. 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B. 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C. 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D. 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
19、夷有五代之乱”可知,作者认为唐朝伦理纲常破坏,导致藩镇割据,从反面说明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故 B 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排除 A;传统宗法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受到极大破坏,C 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佛道兴盛,排除 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 ,结合所学统治者利用伦理纲常维护统治的思想分析解答。17.朱熹指出:“小道不是异端,小道亦是道理,只是小。如农囿、医卜、百工之类,却有道理在。 ”朱熹在此A. 号召重视科学理论探究B. 主张格物以明其中之理C. 倡导科学实验探索真理D. 重视传统经验总结积累【
20、答案】B- 9 -【解析】材料认为小处也有理,是理学中格物致知的体现,故答案为 B 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科学理论的探究,排除 A 项;科学实验起源于近代西方,材料中没有倡导科学实验,排除 C 项;重视经验总结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但材料没有涉及传统经验的总结,排除 D 项。点睛:程朱理学认为“物皆有理” ,只有深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式,掌握天下之理,从而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18.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王阳明心学超
21、越了理学范畴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由朝鲜来华使者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可得出,朝鲜尊崇朱子即程朱理学,他们不同意王阳明的观点,由此判断正确;王阳明心学与程朱理学虽有不同,但都属于理学的范畴,故错误;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不是叛逆,故错误;故答案选 A。19.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 ,孟子提倡“济天下” ,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 ,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A. 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赣州市 第四 中学 2016 _2017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