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第十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
《安徽省蚌埠市第十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蚌埠市第十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分值: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杨景龙综观 20 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 。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
2、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 ,即来自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 ,卞之琳就说雨巷 “读起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 。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 ,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出机杼。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 杜甫
3、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显明,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独特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开展扎
4、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清 20 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 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 (选自光明日报 ,有删改)1.根据文意,下列不能证明“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的一项是
5、(3 分)( )A.舒婷春夜中的名句“我愿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浪迹四方” ,与唐代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可说是活脱相似。- 2 -B.李瑛的谒托马斯曼墓中的“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声” ,很容易让人想起杜甫船下夔州郭宿中的诗句“晨钟云外湿” 。C.洛夫做过将古诗句“加工改造”的实验,他曾把李贺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改写为“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 。D.席慕蓉在她的悲喜剧一诗中写“白苹洲”上的等待与相逢,其实是对温庭筠梦江南词意的翻新与主题的掘进。2.下列对“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的意义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6、分)( )A.能够扩大古诗研究者的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整体把握中国古典诗歌史的发展演变。B.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C.能够拓展中国新诗的领域,进而形成边缘交叉的、新的分支学科。D.在广泛的意义上能够丰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历史视野,同时对古典诗艺进行创造性转化。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新诗在继承古诗优良传统的同时,横向移植外来作品,并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B.白话新诗从一开始出现,就秉承了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 尝试集的作者胡适也认可这一观点。C.古今诗歌无论是在作品之间还是诗歌体裁之间,以及在诗人之间,都有
7、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D.小到意象、诗句,大到诗人风格、流派、主题、手法,都可以寻找到古今之间施受传承的脉络和痕迹。(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藤的悲剧游览过绍兴青藤书屋的朋友回来说,青藤书屋是一座石柱砖墙、木格花窗的平房,前后两室,前室南向,窗前有一小天井,天井西端有一株枝干蟠曲、大如虬松的青藤,传说是书屋主人徐青藤亲手所栽。徐青藤本名渭,字文长,晚年自号青藤道士,诗词书画曲剧俱工,中国历史上像他这样的全才似乎不多。朋友的谈论勾起了我的兴趣,于是找来他的 诗文书画和明人写的传记,仔细研读揣摩。读着读着,就惊奇地发现,徐青藤不仅栽藤,且写藤、画藤。藤,似乎成
8、了他精神上的某种寄托。对于他这种“藤的情结” ,心中颇多疑惑,最后才恍然大悟:徐青藤原来就是一株藤。徐青藤开始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就是一根藤的命运。他是梦想能“砥柱中流”的。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聪慧颖悟,才思敏捷。但二十岁考上生员后,八次应乡试,屡试屡败,直到四十一岁,始终没有得中。时值嘉靖年间,倭寇侵扰东南沿海,徐青藤非但穷究学术,还留心经济之学,希望有朝一日能剪除倭寇,立功边庭。当时胡宗宪因为与严嵩的关系,得以总督江北、江南、浙江、山东、福建、湖广诸军,独揽边域大权,同时摆出一副广罗人才、共商抗倭大计的姿态,想延揽徐青藤入幕。对于徐青藤来说,入幕为宾成了唯一的展露才华、实现
9、宿志的机会。虽然他对胡的延请再三推辞,但最终还是答应了。从此,他开始了藤的生涯。藤之为物,柔弱是它的本性,攀缘是它的轨迹。在茂密的丛林里,藤如果想要见到天- 3 -日,瞻仰阳光,它唯一的途径就是攀缘大树;但是,当大树一旦被砍倒,藤的命运是,要么成为树的陪葬,要么委身于地,任人践踏。徐青藤一方面希望“砥柱中流” ,另一方面又以 “一尘不到”自励。胡宗宪请他入幕时,他提出要保持宾客的地位,表明自己并非趋炎附势,企图借以升官发财;胡宗宪威势赫赫, “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诸生傲之” ,保持了书生本色。传说有一天深夜督府召开紧急会议,胡宗宪到处找不到他,而他却在一家小酒店里同几个青
10、年畅通酣饮,等他醉醺醺回到督府,会议也快结束了。可以 说,文人的自命清高、任诞不羁以及酸溜溜的醋劲,在他身上都找得到。一棵树固然有时需要藤萝的装饰,然而胡宗宪对待文人确实有其雅量。可以想象,在这样宽松的环境里,徐青藤的心情是舒畅的,因此作幕客期间,对御倭部署多有中肯建议。然而好景不长,大树终于有一天倒了,藤失去了依赖。随着严嵩的垮台,胡宗宪也成为奸党株连下狱,徐青藤结束了五年的幕客生涯。政治敏感性的缺乏,使他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自命清高却又在为奸党效力,且又深得信任。人生抱负的幻灭,一世清名的玷污,不为人知的痛苦,种种因素交织一起,使他精神受到极大刺激而失常。他几次自杀,但都没有死。隆庆元年,
11、四十六岁的徐青藤因精神错乱,误杀后妻张氏,以至身陷囹圄达八年之久。直到万历元年,经同乡好友张元汴等人的大力营救,才得以获释。藤有多种,有一种藤,生活在灌木丛中,拉杂于蓬蒿之上,弱不禁风的蔓迎风招展,扬扬自得;也有一种藤,类似薯藤,匍匐于地面,每一节都有根须,广吸营养于基层,倒也无妨于妒忌的目光,自在于墨黑的土壤。而徐青藤却不是这两种藤,在自为墓志铭中,他是这样说的:“人谓渭文士,且操洁,可无死,不知古文士以入幕操洁而死者众矣!乃渭则自死,孰与人死之。 ”出狱之后,徐青藤“放浪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一切可惊可怖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这时,他的精神已恢复正常,但“愤益深,癫狂
12、益甚” ,笔之于诗文,则嬉笑怒骂、自然奔放;形之于书,则纵横跌宕,苍劲有致;表现在绘画中,则在笔酣墨饱之中,洋溢出不羁、不驯和不平。我看到,在他的墨葡萄轴中,藤条枝叶纷披,历乱错落;杂花图卷中,藤条老辣纵横,显示出不可一世的动感。他是在以藤自况。但他始终没有弄清楚的一点是,一株藤刚劲也好,柔弱也好,始终只是一株藤,就像他和那个时代的文人一样,始终只是附属于统治阶级的一个特殊阶层。这就是宿命。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牢骚困苦一辈子的徐青藤,死在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他的故居青藤书屋里。我想徐青藤的悲剧,就在他是一株藤,而不是一棵树,这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悲剧,而是一个群体的悲剧。(文/忘川,有删节)4
13、.下列关于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散文开头从朋友介绍青藤书屋写起,特意点出书屋前栽的青藤,使行文自然不突兀,而且有以物喻人之意。B徐文长一生写藤、画藤、爱藤,亲栽青藤于书屋之下,这种“藤的情结” ,可视为他一生精神追求的写照。C徐文长在自为墓志铭中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人生悲剧在于明明“操洁” ,偏要“入幕”,身不由己。D散文以“藤”为线索,勾连了徐文长的一生,中间几处对藤的介绍和议论,含蓄地点评了徐文长的人生。- 4 -5.结合全文,分四个阶段概括徐文长的生平经历。(6 分)6.徐文长的悲剧是什么?作者在文末为什么说这是“一个群体的悲剧”?(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
14、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 (本报讯)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莫高窟的飞天壁画,再到万户试图利用火箭飞上天空,飞天梦与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久远。然而,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最早仰望星空的民族才真正迈出探索太空的步伐。60 多年艰辛求索,几代航天人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实现了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天地往返到航天员出舱行走,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从交会对接到在轨驻留立足自主创新,刻苦攻关,我国逐步掌握了航天领域的核心技术,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航天队伍,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航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蚌埠市 第十二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上学 期期 试题 答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