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下学期第3周先秦教学设计.doc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下学期第3周先秦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下学期第3周先秦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先秦课题 先秦 课时 4 授课班级 考点、知识点 先秦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学习目标 1. 掌握先秦基本史实重、难点 1. 分封制/宗法制/小农经济学习内容学生活动一、先秦时期(公元前 221 年以前)1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 2070 年公元前 771 年)(1)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项目 分封制 宗法制目的 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确保贵族特权利益内容 周王分封土地和人民; 诸侯拱卫王室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性质 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 有政治性质的制度特点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嫡长子继承,余子分封瓦解 春秋开
2、始,战国末完全瓦解(根源:生产力的发展)作用 加强了王权,巩固了统治,保证了贵族特权西周的礼乐制度: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2)经济发展农业: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出现少量青铜农具;土地制度:井田制。手工业:“工商食官”制;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水平高超;商代出现原始瓷器,西周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商业:商朝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商人由官府统一管理。 (3)文化发展夏朝有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干支纪日法)。商朝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2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 770 年公元前 221 年)(1)政治变革: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宗法制、分封制走
3、向崩溃;秦灭六国。(2)经济发展农业: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形成;生产工具、水利设施和耕作方法不断改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重农政策开始出现。学生自己梳理基础知识【本课小结】:梳理框架、明确主干和重2手工业:官营(主导)、民营和家庭手工业并存,冶铁、丝织业发展较快。商业:官营局面被打破;抑商政策开始出现。(3)文化繁荣思想:百家争鸣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诸子思想:派别 代表人物 主张老子 “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朴素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道家庄子 世界万物是相对的,自然无为, “逍遥”的人生态度孔子 “仁”为核心,强调以德治民,“克己复
4、礼”,“有教无类”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儒家荀子 “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君舟民水,人之性恶法家 韩非子 以法治国,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法”“术”“势”三合一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科技:战国时期出现了司南和石氏星表等科技成果;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算筹记数法。文学艺术:出现了诗经离骚等文学杰作和帛画人物龙凤图等艺术珍品。二、秦汉时期(公元前 221 年公元 220 年)1秦朝时期(公元前 221 年公元前 206 年)(1)政治:秦始皇统一全国;确立了以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为主要内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等措施有利于加强
5、各地经济交流。(3)文化:焚书坑儒政策,使儒学受到沉重打击,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2两汉时期(公元前 202 年公元 220 年)(1)政治巩固中央集权的巩固:汉初郡国并行;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并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君主专制的强化:汉承秦制;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君主专制得以强化。选官制度:察举制、举孝廉。(2)社会经济农业:牛耕普及,出现了耧车、代田法和二牛一人犁耕法;兴建了漕渠等水利工程。手工业: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丝绸远销欧洲并获得“丝国”称号;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商业:专供贸易的“市”出现,但时间和地点都受到政府严格限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艰难;西汉时开通海陆
6、丝绸之路。点内容【课堂练习】学生自测并提出问题3(3)科技文化思想:由“无为而治”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更能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科技: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出现了九章算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氾胜之书等科技论著。文学:汉赋集中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三、选修内容(选修一)商鞅变法主题一 先秦时期的时段特征先秦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1政治:(1)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2)夏、商时期初步建立地方管理制度。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这种以宗法制为基
7、础的政治制度,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3)中央和地方权力秩序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4)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2经济:(1)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时代和铁犁牛耕等阶段,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土地制度经氏族公社公有到夏、商、西周时期的国有(井田制),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
8、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3)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3思想文化:“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文学领域,诗歌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文字产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问题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 685 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 594 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
9、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或平民贵族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4请回答:(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指什么?(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发展对当时社会转型的影响。解题思路 (1)“社会转型”从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历史转变角度提炼。(2)影响从旧的经济形态、土地制度、旧的统治阶级的衰弱以及文化思想方面的变化来论证。答案 (1)经济: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政治: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新的封建制度逐步建立;思想:思想空前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2)影响: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井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宜宾市 一中 2017 _2018 学年 高中历史 学期 先秦 教学 设计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