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6讲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件.ppt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6讲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6讲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6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考点1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b) 1.汉代董仲舒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南宋朱熹主张“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理论范畴上是一致的 经学发展到理学阶段 都以道德教化为目的 都从统治者角度阐述A. B. C. D.,解析 材料中“宇宙之间,一理而已”表明已上升到理学的理论高度,故错误;依据材料中“宇宙之间,一理而已”的信息可知,故正确;“三纲”“五常”都是道德,故正确;“三纲”包括君为臣纲,两者都是正统思想,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2.(2018年3月浙江绿色教育评价联盟)某北
2、宋思想家指出:“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该思想家是( )A.苏轼 B.程颐 C.陆九渊 D.朱熹,解析 材料的主要含义是:做父母的应该慈爱,做子女的应该尽孝道,做国君的应该仁爱,做臣子的要懂得恭敬。圣人之所以能够使天下太平、治理有方,就是因为做到了以上方面。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等级秩序。根据所学可知这段话出自周易程氏传以及材料中“北宋思想家”,故B项正确。陆九渊、朱熹是南宋人,故排除C、D。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 答
3、案 B,3.南宋出现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说明( )A.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商品经济推动了理学发展C.政府保障平民受教育权利D.理学思想逐步走向世俗化,解析 材料中讲述了南宋出现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这些教育读本主要劝导民众遵守理学倡导的仁义道德、三纲五常,但是不能说明理学就成为了社会主流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讲述的是宋代民间出现以理学为规范的通俗教育读本,未体现商品经济推动了理学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讲的是民间通俗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未体现政府的作为,故C项错误;材料中讲述的
4、是南宋时期民间通俗读物根据理学的仁义道德三纲五常的内容劝导民众,这反映了理学思想走向了世俗化,故D项正确。 答案 D,考点2 (加试)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出现的背景(b) 4.韩愈认为儒家的道,“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还说:“使其道由愈而粗传,遂灭死万万无恨。”这反映出韩愈( )A.具有继往开来的使命感B.对古代先贤的赞美C.贬低孟子在儒家中的地位D.吸收了道家的本体论,解析 韩愈恢复原典,复兴传统儒学,故A项正确;韩愈赞美古代先贤和儒家初始阶段的儒学家,期望学习和恢复早期儒学思想,故B项错误;
5、韩愈赞赏孟子在儒家中的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提及韩愈思想与道家思想的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 A,考点3 (加试)宋明时期理学的发展(c) 5.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有明显的哲理化特点。以下各项中,反映了宋明理学这一特点的是( )A.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图式B.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哲学核心C.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服务D.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解析 宋明理学是以“理”为世界本原,不是天人一统的体系,故A项错误;理学形成了以理为世界本原,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哲学体系,具有哲理化特点,故B项正确;宋明理学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秩序服务,故C项不是理学的特点,故C项错误;提出“存天
6、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是宋明理学的内容之一,不能完全反映出其哲理化特点,故D项错误。 答案 B,考点4 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c、b) 6.(2018年3月宁波适应卷)清初思想家颜元认为:“宋儒自喜为通天下路程,为亦以晓路称之,其实一步未行,一处未到。”又特别强调“书本上见,心头上思,可无所不及,而最易自欺欺世”。以下主张与他的观点最相近的是( )A.格物致知 B.本心体悟 C.心外无物 D.经世致用解析 “一步未行,一处未到”、“自欺欺世”等字眼强调的是做学问要有实际的用途,要做到经世致用而不能空谈误国,材料不涉及格物致知、本心体悟以及心外无物方面的信息,选D符合题意,正确。答案 D,7.(2
7、018浙江“七彩阳光”联盟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题)明末清初时,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今日之风雷非昨日之风雷,是以知今日之日月非昨日之日月也。”下列各项,属于该学者观点的是( )A.“众治” B.“ 循天下之公”C.“天下为主,君为客”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解析 结合材料“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今日之风雷非昨日之风雷,是以知今日之日月非昨日之日月也”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反映了王夫之的思想。“众治”属于顾炎武思想,故A项错误;王夫之认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故B项正确;“天下为主,君为客”属于黄宗羲思想,故C项错误;“天下兴亡,匹夫有
8、责”属于顾炎武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 B,8.(2017年9月嘉兴模拟)黄宗羲的思想虽然成为近代康有为等反专制主义思想家的有力武器,但两者大有不同。与康有为比较,下列对黄宗羲思想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A.依托儒家思想宣传自己主张B.以人民主权来否定帝权C.批判专制但未否定传统体制D.体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解析 康有为依托儒家思想宣传自己的维新变法主张,故A项错误;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但这并不等同于人民主权,两者有本质区别,故B项错误;黄宗羲猛烈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但他并没有提出推翻君主专制,而是通过加强法制和舆论监督来限制君权,是对传统专制体制的修
9、补,故C项正确;顾炎武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故D项错误。 答案 C,考点5 (加试)明清时期启蒙思想的思想价值(c) 9.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夫为政之患,闻古人之效而悦之,不察其精意,不揆其时会,欲姑试之,而不合,则又为之法以制之,于是法乱弊滋,而古道遂终绝于天下。”对材料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A.制度应适应时代发展B.不能随意地因革制度C.重视古制的内在价值D.每代制度都自成系统,解析 材料“不察其精意,不揆其时会,欲姑试之,而不合,则又为之法以制之,于是法乱弊滋,而古道遂终绝于天下”,可见王夫之认为制度应适应时代发展,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复习 专题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 思想 演变 古代 中国 科技 文化 宋明理学 明末清初 活跃 局面 课件 PPT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54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