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深度点拨(新版)新人教版.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深度点拨(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深度点拨(新版)新人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要点一:等高线地形图(难点)1.海拔和相对高度(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绝对高度。如下图中甲的海拔为 1500米,乙的海拔为 500 米。(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高出乙 1 000 米,1 000 米就是甲地对乙地的相对高度。2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2)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3)等高线的特点:在地图上,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一般来说,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4)等深线:在地
2、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3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地形部位的山体名称2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山脊:等高线弯曲时,凸出部分指向低处。山谷:等高线弯曲时,凸出部分指向高处。鞍部: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 陡崖:等高线发生重合的地方。4.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及作用(1)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同线等高: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相等。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有时也会重合,那只有在陡崖处出现
3、。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愈稀,则坡度愈缓;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2)等高线地形图的作用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等高线上的数值为海拔,数值大,即海拔高,地势高;数值小,即海拔低,地势低。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缓陡。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条相邻等高线间的高度差相等。因此,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反之,坡度缓。根据等高线闭合的形状判断山地不同部位。【例题 1】某班学生计划分成四个登山活动小组,目标是图中等高线所示的山峰,沿图中的虚线方向进行攀登。其中一组想沿坡度较陡的山谷攀登,其路线是( )A. B. C. D.3点拨: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陡缓,根据等高线的疏密来判断,等高线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地理 上册 14 地形图 判读 深度 点拨 新版 新人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