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愚公移山》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愚公移山》教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愚公移山》教案新人教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22 愚公移山1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培养文言语感。2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寓意。3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一、导入新课(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同学们,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愚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历经千百年,愚公精神还被人们广为传唱,当然也有人认为“愚公精神可嘉,但是做法很蠢。出入不方便,为什么不修路,不搬家,而一定要移山呢?”你是如何看待“愚公移山”这件事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走进课文。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家及作品简介。作家介绍:列子,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作品简介:列子又名冲虚经 ,是道家重要典籍。列御寇所著
2、,所著年代不详,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 黄帝 周穆王 仲尼 汤问等八篇,每一篇均由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2朗读课文,读好停顿。点拨示例:(1)惩/山北之塞。(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5)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3再次朗读,并结合注释梳理文义,教师从旁指导,梳理文言现象。【通假字】(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同“返” ,往返)(2)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 ,聪明)【倒装句】(1)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为“汝之不惠,甚矣”)(2)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焉”提前)(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定语
3、“三夫”后置)(4)告之于帝。(宾语“之”提前)【省略句】(1)(太行、王屋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省略主语“太行、王屋二山”)(2)(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省略主语“愚公”)(3)帝感(于)其诚。(省略介词“于”)(4)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省略介词“于”)【教学提示】本文倒装句与省略句较多,在时间条件充足的前提下,教学时可作为重点文言现象进2行讲解。4通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写的故事。明确:本文写了愚公移山的故事。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分析人物1文中写了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这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明确:文中写的这些,都有利于愚公这
4、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具体来说,山的高峻显示愚公的决心大;遗男的相助,说明移山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受到了乡邻的拥护;智叟的阻止,则是通过愚公、智叟两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愚公为子孙后代造福而移山的远大抱负和长远目光;写神的搬山,则是突出愚公精神的感人。2请谈一谈你对愚公这一形象的认识。明确:愚公以九十高龄亲自率领子孙上山“叩石垦壤” ,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他有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的移山是为了造福千千万万的人和后代子孙。正因为有这样的抱负,他才会不顾年迈力衰,毅然从事这一伟大事业。二是他移山的信心来自他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的正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六 单元 22 愚公移山 教案 新人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