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版高中语文第2单元诗歌单元检测试卷粤教版必修2.doc
《2018_2019版高中语文第2单元诗歌单元检测试卷粤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版高中语文第2单元诗歌单元检测试卷粤教版必修2.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2 单元 诗歌单元检测试卷(二)(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杨景龙综观 20 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 。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
2、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 ,即自李璟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 ,卞之琳就说雨巷 “读起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 。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 ,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一机杼。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2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
3、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
4、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清 20 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选自光明日报 ,有删改)1根据文意,下列不能证明“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的一项是(3 分)( )A舒婷春夜中的名句“我愿是那顺帆的风/伴
5、你浪迹四方” ,与宋代张先江南柳词句“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可说是活脱相似。B李瑛的谒托马斯曼墓中的“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声” ,很容易让人想起杜甫船下夔州郭宿中的诗句“晨钟云外湿” 。C洛夫做过将古诗句“加工改造”的实验,他曾把李贺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改写为“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 。D台湾诗人席慕蓉在她的悲喜剧一诗中写“白 洲”上的等待与相逢,其实是对温庭筠梦江南词意的翻新与主题的掘进。答案 D解析 A、B、C 三项说的都是“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D 项说的是古今诗歌作品之间的关系。2下列对“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的意义的表述,符合原文
6、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能够扩大古诗研究者的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整体把握中国诗歌史的发展演变。B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C能够拓展中国新诗的领域,进而形成边缘交叉的、新的分支学科。D能够丰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历史视野,同时对古典诗艺进行创造性转化。答案 B解析 A 项原文是“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 。C 项原文是“有望在中国诗学3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 。D 项原文是“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以及“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新
7、诗在继承古诗优良传统的同时,横向移植外作品,并对外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B白话新诗从一开始出现,就秉承了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 尝试集的作者胡适对此给予肯定。C古今诗歌无论是在作品之间还是在诗歌体裁之间,以及在诗人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D小到意象、诗句,大到诗人、流派、主题、手法,都可以寻找到古今之间施受传承的脉络和痕迹。答案 A解析 A 项原文第一段说“这种继承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而不是“对外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 。B 项是对第二段第一句话的正确改写。C 项是对第四、五段相关内容的正确转述或概括。D 项是对三至五段内容的正确概括。(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8、(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不朽的诗人美艾萨克阿西莫夫“是啊, ”菲尼阿斯威尔奇博士说, “我能使那些古贤起死回生。 ”他有点醉了,不然他不应该如此胡言乱语。当然,一年一次圣诞节之夜,多喝点也是应该的。斯各特罗伯特生,某大学年轻的英国文学讲师,放好酒杯,朝左右溜了一眼,看看有没有人听见他们谈话。“我这话是当真的。不只是鬼魂,肉体我也能召回来。 ”“我从来没想到这种事竟然是可能的。 ”罗伯特生一本正经地说。“为什么不可能呢?不过是简单的时间转换罢了。 ”“你指时间旅行?这有点太哦离奇了吧?”“会者不难嘛。 ”“哦,怎么做呢,威尔奇博士?”“你以为我会告诉你?”物
9、理学家板起面孔说。他迷迷糊糊地四下找酒喝,但找不到。他说:“我召回不少人。阿基米德、牛顿、伽利略真是些可怜虫。 ”“难道他们不喜欢我们这儿?我们的现代科学使他们着迷了吧?”罗伯特生说道。他对这次谈话越来越感兴趣。4“不错,他们很着迷,尤其是阿基米德,我用学过的一点希腊文向他解释了一些东西后,他真乐得发狂了,可是,不不”“出什么岔子了?”“文化不同,他们不适应我们的生活方式,他们感到孤独,成天担惊受怕,我只好送他们回去。 ”“真糟。 ”“是啊,都是伟大的灵魂。但缺乏灵活性。不是那种能包容万象的灵魂。所以我试了一下莎士比亚。 ”“什么!”罗伯特生叫起来,这下击中他的要害了。“别嚷,小伙子, ”威尔
10、奇说, “不雅观。 ”“你说你把莎士比亚召来了?”“不错,我要找一个能包容万象的心灵,找一个知人知世,能和与他相隔几世纪的人们生活在一起的人,只有莎士比亚能做到,我有他的签名,一个纪念品。 ”“你带着呢?”罗伯特生,眼睛爆了出来。“就在这儿。 ”威尔奇把他的背心口袋一个个摸过, “啊,这就是。 ”他把一张名片递给讲师,名片一面印着“L克莱恩父子五金批发公司” ,另一面潦草地涂着“Willm Shakesper” 。罗伯特生简直神魂颠倒了。 “他看上去是什么样子的?”“不像他的那张画像。秃头,胡子挺难看,满口土腔。当然,我花了最大力气设法使他喜欢我们的时代。我告诉他,他的剧本我们钦佩得五体投地,
11、至今上演不衰,我们认为这些剧本是英国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可能也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作品。 ”“好,好, ”罗伯特生气也透不过来地说。“我还说,人们对他的剧本写的评论多如牛毛。自然,他想看看,我从图书馆借了一本。”“怎么样?”“哦,他入了迷。当然,他不懂那些现代用语,也不知道十六世纪以来发生的事情,但我帮他解决了。可怜的人,他从来没想到受到如此对待,他不断地说:苍天保佑吾!五个世纪,什么东西榨不出来?我想人们可以从一块破抹布中拧出一场大水。 ”“他不会说这种话。 ”“为什么?他写剧本落笔千言,他说人生有限,非得须臾必争不可。他用六个月时间写了哈姆莱特 。老故事,他只是拂拭了一下。 ”“就像擦镜子一样
12、拂拭一下, ”这位英国文学讲师愤怒地说。物理学家没理他的碴儿。他看到几步远的柜台上有一杯没喝过的鸡尾酒,就横着移过去。“我告诉这不朽的诗人,我们大学里教莎学课。 ”5“我就教莎学。 ”“我知道,我给他在你的夜校班上报了个名。我没见哪个人像可怜的比尔 一样急于了解后世对他如何评价。他很用功。 ”“你让莎士比亚上我的课?”罗伯特生哑着嗓子说道。哪怕这是教授的醉糊涂话,也叫他够吃惊的了。不过这恐怕不是醉话。他想起来有一个人,秃头,说话挺奇怪“当然没用真名, ”威尔奇博士说, “别管他用什么名字了。我犯了个大错误,可怜的家伙。 ”他已经抓住了酒杯,正对着酒摇头。“为什么是错误?出了什么事?”“我只好把
13、他也送回 1 600 年去, ”威尔奇愤怒地吼叫起来, “你以为一个人能受得了多少侮辱?”“你说的是什么侮辱?”威尔奇博士一口干了那杯鸡尾酒。 “你,你这呆瓜,你给了他一个不及格。 ”注 这是莎士比亚自己的签名式,与现在通行的拼写法 William Shakespeare 很不相同,莎士比亚的手迹保存至今的只有他的三个签名。比尔,莎士比亚的名字威廉的昵称。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年轻的英国文学讲师罗伯特生为人处世谨慎,对奇幻的东西充满了好奇,有自己的职业操守。B小说主要运用了夸张、细节描写以及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小说的情节在对话中跌宕起伏。C
14、“就像擦镜子一样拂拭一下, 这位英国文学讲师愤怒地说。 ”这里的“愤怒”既是对莎士比亚创作态度的不满,也是对威尔奇博士诋毁的不满。D小说的结尾耐人寻味,这让我们想到有不少作家在解读自己的作品时往往和批评家的解读大相径庭。这也告诫我们读者,文学作品的解读具有不确定的因素,但尊重作者和当时的时代是关键。答案 C解析 “对莎士比亚创作态度的不满”说法错误。5小说以“不朽的诗人”为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 分)答:_答案 (1)内容上:“不朽的诗人”说明莎士比亚的艺术生命不朽,有灵活性,包容万象。(2)结构上:起到线索的作用,围绕莎士比亚的复活展开情节,行文紧凑。(3)主题上:通过莎
15、士比亚复活后的遭遇(不及格),抨击了现代文艺的不良现象歪曲文学史,也说明随着时代的变化,文艺要不朽就必须紧跟时代。6这篇小说段落都很短小,以对话为主,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 分)6答:_答案 (1)便于密集且清晰地组织、传达信息,适合本文跌宕起伏的叙事内容的表现需要。(2)便于加快叙事节奏,适合本文迅速推进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3)有助于人物性格的塑造,通过大量的对话,一句一段的形式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有助于突出不同人物形象,使各类人物个性更加鲜明。(4)本文段落虽然短小,但内容的表达简洁而准确,富有“提示”性,能够有效调动读者的想象。
16、(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去,央视另一档自制文化类节目朗读者 ,又以浩大的声势占据了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的页面。在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对于每一个离开了学生时代的人而言, “朗读”似乎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语。大小屏幕代替了书籍文本,键盘语音代替了信札驿马。朗读,被加上了一层梦幻的滤镜,覆盖上了文化和美的薄纱,提醒着我们思念回不去的过去。这大概是朗读者对于观众产生原始魅力的原因之一。事实上, 朗读者用了“朗读”作为外壳,内核依然是分享嘉宾的故事、传递回忆和温情。它更像一个精简的谈话节目,并且董卿掌握对话的
17、节奏远胜于多数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一颦一笑都显得真诚,也不会时不时就出神,或者生硬地切换话题这一点, 见字如面的主持人真应该好好学习。也正是有了一段简短却恰到好处的交流,带动了观众的情绪,才使得接下来的朗读自然而然,真情流露。 朗读者的野心明显不在说故事和煽情,它更想传递的是价值观,是社会中日渐缺失的温情和责任感。和多数更活泼的娱乐节目倾向于选择“放飞自我”的嘉宾不同, 朗读者选的人、想讲述的故事,其实把“我”藏起来了一些。更多强调了“爱”和各种“责任” 。诗文的选择,可以反映朗读者高高树起的一面大旗文学。制片人董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我想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 。这句话让身处中文系
18、的笔者深感悲哀,在当下,对于文学的温柔记忆居然是需要被唤醒的。网络挤压了民众对于书籍的热情,文学,正在和我们渐行渐远。然而文学本不仅是记忆,对于父母辈们而言,文学曾是一场流行。和经历过扎实基础教育、上了十几年语文课的年轻一代不同,文学对父辈而言,可能是仰望,是梦想。一本外国名著在当年可能会引发似如今苹果发售时的排队浪潮对于他们而言,文学让他们在过去找到了“美”的感染力,找到了治愈伤痕的灵药。 朗读者很好地重述了一遍他们已经快忘却的“文学梦” ,并将之化为了节目自身的魅力。在真人秀节目的蹦蹦跳跳渐渐让观众审美疲劳时,文化综艺的异军突起是意料之中的事。在消费主义泛滥的当下,电视节目作为消费品被直接
19、投放给了更有消费力的年轻观众,中老年们则被刻意忽略了。 朗读者等一系列节目填补了这处空白。这也许是无心之举,结果7却相当有意义。 朗读者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因此,你可能会发现父母乃至爷爷奶奶,对这档节目赞不绝口。(摘自新京报2017 年 2 月 23 日)材料二:在“娱乐致死”的年代, 见字如面 朗读者等一批批“高而不冷”的综艺界清流涌现,文化类节目真的回暖了吗?年初的中国诗词大会口碑收视双收,主持人董卿担任制作人的朗读者又来了。而更早播出的同类节目见字如面 ,由之前中国成语大会的制作团队操刀,也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和不小的热度。能把文化节目做到“高而不冷”也并不容易,这两个
20、节目给人最直接的刺激,大概是“声控福利”吧。在演戏全靠配音的流量们霸屏的日子,想要听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受众只能在这里找了。朗读者是很典型的央视表达方式,每一位嘉宾都要讲“背后的故事” ,再加上朗读本身,看上去内容就很拥挤。而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不过,除开那些煽情过度的部分, 朗读者里有些背后故事是用自身经历的方式去“言传身教” ,加上阅读文本本身的大众性,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朗读者第一个引起高度共鸣的朗读者是翻译界大神许渊冲。人民日报微博安利了一个许先生的朗读者片段,转发两万多条。纵然电视上体会到的文字之美不如阅读更深沉彻底,但在浮躁的时代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高中语文 单元 诗歌 检测 试卷 粤教版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