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第1课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学案人民版选修4.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第1课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学案人民版选修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第1课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学案人民版选修4.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 课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课标要求 1.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作用。2.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3.了解凯末尔在领导土耳其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主要活动,评价其在土耳其民族独立和复兴中的贡献。目标导航 1.了解孙中山为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的斗争、为捍卫民主共和所作的努力。2.掌握同盟会的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等史实,理解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3.分析孙中山在 20 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
2、作用;体会孙中山的革命献身精神和追求“民主” “自由”的人文情怀。一、追寻救国之路1背景20 世纪初期的中国,在西方列强政治、经济压迫和清王朝腐朽没落的统治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断的抗争,无数志士仁人对民族的出路进行了探索。2过程(1)走上革命道路:1894 年,孙中山到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革新政治的主张,未获成功。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他放弃了对清政府的幻想,转而走上了革命道路。(2)建立革命团体概况: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的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他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并在入会誓词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意
3、义:标志着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开始。3策划广州起义(1)概况:兴中会成立以后,孙中山建立香港兴中会,筹划广州反清武装起义遭到失败。(2)意义:广州起义表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者已同清王朝彻底决裂,以武装起义迈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第一步。4考察欧美,为革命深入发展做准备(1)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考察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状况,并在华侨中积极宣传革命。(2)伦敦蒙难脱险后,孙中山增强了革命信心,更加积极地展开反对清王朝的斗争。2深度点拨 孙中山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目睹了清朝统治的黑暗,深感民族危机的严重,认清了改良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从而走上了革命道路。二、组建革命大同盟中国同盟会1
4、背景:兴中会成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2成立:1905 年,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后阐发为三民主义。3评价:同盟会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三民主义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重点精讲 在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归纳总结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一个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5、,它在与改良派的斗争中以及在动员和组织群众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斗争中起了重大作用。但它不是一个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不可能指导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这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三、缔造资产阶级共和国1背景(1)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军占领武昌,12 月孙中山从美国回到上海与黄兴、宋教仁、胡汉民等讨论新政府问题时,孙中山力主实行总统制。(2)12 月 29 日各省代表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2建立(1)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庄严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宣布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2)选举临时副总统,成立临时参
6、议院。3措施(1)颁布了三十多项有利于促进民主政治、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改革文化教育的法令。(2)制定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并确保建立实行议会民主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4意义(1)创建民国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伟大事业,此后,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实现了 20 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巨变。(2)民主共和的观念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有力地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和民主精神的高涨,打3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归纳比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原则,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与美国三权分
7、立制政体相同的地方。易错提醒 辛亥革命虽然终结了君主专制制度,但建立起来的中华民国徒有形式;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四、再造共和1背景(1)1912 年 3 月 10 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2)袁世凯梦想建立专制独裁统治。(3)1913 年 3 月,袁世凯破坏共和,派人刺杀了宋教仁。2努力(1)发动兴师讨袁的“二次革命” 。(2)1914 年 6 月,组建新党中华革命党。(3)1916 年先后发表讨袁宣言和第二次讨袁宣言 ,号召人民维护共和制度,进行反袁斗争。(4)1917 年领导护法运动,以捍卫共和制度和临时约
8、法的权威。(5)1919 年 10 月,在上海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6)1921 年组织第二次护法运动。史论要旨1复辟帝制失败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行为都是注定要失败的。2革命派的斗争都失败了,并未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说明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五、开创新三民主义时代(晚年转变)1背景(1)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的斗争屡屡失败。(2)苏联政府、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的帮助。(3)孙中山认识到以往斗争失败的原因是缺乏真正的群众基础和革命力量,决定联合中国共产党,改组国民党。(4)1923 年 6 月,中国
9、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2国共合作(1)标志:1924 年 1 月 20 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2)内容: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4(3)影响:是孙中山晚年推进中国革命的一大历史功绩。3.创建军队:组建黄埔军校和新式革命武装。4扶病北上,谋求统一(1)背景:1924 年 11 月,北京政局出现变动。(2)目的:宣传国民革命。5北京病逝:1925 年 3 月 12 日,病逝于北京。易错提醒 三民主义包括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核心,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核心。
10、思维点拨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为维护民主共和,同反民主共和的势力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开创了新三民主义时代的斗争历程,突出体现了孙中山追随时代潮流、不断进步的高贵品质。知识图示主题一 孙中山一生的伟大转变史料一 (孙中山认为)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其他慈善事业亦然。若夫最大权力者,无如政治。政治之势力,可为大善,亦能为大善。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治为之。若救国救人,非锄去恶劣政府不可。 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史料二 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近之辱国丧师,翦藩压境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用特集会
11、众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夏。孙中山全集第一卷史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 年 1 月)史料解读(1)由史料一中的可知孙中山认为救国救民的关键是进行政治革新。由可知孙中山从“医人”转向“医国” 。(2)史料二中的说明清政府腐败无能。说明民众尚未觉醒。说明民族危机严重。5(3)史料三中的说明北洋军阀的统治更加腐败。说明孙中山认识到俄国革命的先进性,准备效仿俄国革命,体现了孙中山思想的重大转变。问题思考(1)据史料一,指出孙中山认为变革中国社会的关键是什
12、么?为此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2)据史料二,指出孙中山创办兴中会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兴中会创办的意义。(3)据史料三,指出孙中山晚年为了“民族革命”的继续,在理论上有什么重大发展?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1)关键:改革政治。选择:从改良到革命。(或提倡暴力革命,从“医人”到“医国” 。)(2)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民众尚未觉醒;中日甲午战争,民族危机严重。(任答两点即可)意义:兴中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标志着孙中山开始踏上民主革命的道路。(3)理论发展:提出新三民主义。原因:捍卫共和的斗争屡屡失败,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启发,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孙中山与
13、时俱进的精神等。(任答两点即可)孙中山一生的四次转变(1)从“医人”到“医国”:早年的国外生活和求学经历,使他萌发了“改良祖国,拯救同群”的愿望;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使他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2)从“改良”到“革命”:上书李鸿章受挫,让他认识到清政府无可救药的反动腐朽本质,决心投身民主革命,武装推翻清政府。(3)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多次民主革命的接连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必须寻求能够摆脱困境并推进中国革命的新力量。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4)从“依赖帝国
14、主义”到“反对帝国主义”:孙中山开始革命时反对封建清王朝,没有明确反帝,是因为还未意识到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之后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这是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的过程。主题二 孙中山的革命贡献和革命精神史料 历史名人眼中的孙中山6列宁(俄) 贾卡尔(印度国大党领袖)鲁迅史料解读史料中的三位历史名人都对孙中山给予高度评价,肯定了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贡献及革命精神。列宁、鲁迅赞扬了孙中山的革命精神,贾卡尔肯定了孙中山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贡献。问题思考(1)以上三位历史名人都肯定了孙中山哪一方面的贡献?(2)结合史料和所学,说一说孙中山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辉煌的一生。提示 (1)孙中山是中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历史 专题 亚洲 觉醒 先驱 中国 民族民主革命 先行者 孙中山 人民 选修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26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