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20182019 学年度上期年级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第卷(选择题,共 60 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夷王时,纪侯在周王前进谗言,致使齐哀公被烹杀。传九世之后,齐桓公的哥哥齐襄公出兵灭
2、了纪国,为齐哀公报了仇。这反映出A. 西周中央集权的加强B. 春秋时分封制被破坏C. 西周奴隶制统治衰落D. 春秋时出现诸侯争霸【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齐桓公的哥哥齐襄公出兵灭了纪国”的内容结合周代政治制度相关所学知识可知,这种行为破坏了周代分封制确立的政治秩序,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齐襄公是春秋时期的齐国国君,与西周时期的政治形态无关,且西周时期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 选项错误,齐襄公是春秋时期的齐国国君,与西周时期的政治形态无关,且材料并未体现奴隶制统治的衰落;D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齐襄公为报仇灭纪国,没有体现诸侯争霸的内容。
3、2.史记记载,战国时期齐国贵族孟尝君田文亲与舍人共饮食, “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 ;魏国贵族信陵君魏无忌“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致食客三千人”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2 -A. 贵族势力影响诸侯争霸的结局B. 对士阶层的倚重之风盛行C. 权力下移成为诸侯的无奈抉择D. 社会阶层的分化明显加剧【答案】B【解析】【详解】孟尝君“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 ,信陵君“为人仁而下土,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这体现了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崛起,各国对士阶层的倚重之风,故 B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诸侯争霸结局,故 A 项错误;“无奈抉择”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材料也无法体现权力下移,故 C 项错
4、误。材料只涉及“士”阶层,体现不出分化明显,故 D 项错误;3.“种麦得时,无不善” ;“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 , “桑椹赤,可种大豆” ;“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 。这表明中国古代A. 区域农业比较发达B. 农作物种类有了明显增多C. 政府提倡精耕细作D. 传统农业的生产经验丰富【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是古代种麦、豆等农作物的时节,这是精耕细作的表现,说明传统农业的生产经验丰富,故 D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区域农业,故 A 项错误;材料只涉及两种农作物,故 B 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体现不出政府的行为,故 C 项错误。4.战国秦献
5、公七年(公元前 378 年) “初行为市” 。 “初行为市”不是以前没有“市” ,而是从此时开始在城(首先是在都城)中建立市场,设官管理,即“置市” ;此外,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以上措施A. 促进商业资本的迅速积累B.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C. 有利于秦国军队实力增长D. 抑制农民弃农经商的行为【答案】B【解析】- 3 -【详解】从材料“而是从此时开始在城(首先是在都城)中建立市场,设官管理”和材料“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可知是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力,故选 B。 “重农抑商”政策不可能促进商业资本的迅速积累,排除 A。材料和军队无关,排除 C。材料针对的是商人,不是农民,故 D 与材料无关,
6、排除 D。5.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 ”这表明在西汉A. 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B. 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C. 宗法制度趋于瓦解D. 官僚制度未能建立【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可见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故选 B。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分封制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排除 A。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趋于瓦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C。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官僚制度已经建立,排除 D。6.西汉初年,大臣陆贾认为要使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兴辟雍庠(学校)序而教诲之” 。但汉高祖以“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
7、事也” ,故他的建议被束之高阁。出现“亦未暇遑庠序之事”的主要原因是A. 诸侯叛乱致使政局动荡B. 对匈奴的战争耗费国力C. 皇帝缺乏礼乐文治意识D. 察举制使得人才得以重用【答案】C【解析】【详解】汉高祖以“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为由,而“未暇遑庠序之事也”说明汉高祖缺乏礼乐文治意识,选 C。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诸侯叛乱只是借口,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A。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是在汉武帝时期,排除 B。察举制确立是在汉武帝时期,故排除 D。7.唐代以前,百姓消费的日用品主要来自当地或周边地区;从唐代开始,日用品的生产不仅满足当地需要而且加入到长途贩运的行列。出现这一现象表明唐代- 4 -A. 社会生
8、产力水平显著提高B. 长途贩运贸易已十分发达C. 百姓的消费水平提高D. 市场管理进一步放松【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信息“从唐代开始,日用品的生产不仅满足当地需要而且加入到长途贩运的行列”说明唐代日用品的生产产量的提高,即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故 A 项正确;长途贩运贸易十分发达是在明清时代,故 B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出百姓的消费水平提高,故 C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市场管理,且市场管理进一步放松是在宋代,故 D 项错误。8.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A. 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B. 城市的
9、经济功能增强C. 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D. 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可知,餐饮业的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选 B。材料表明当时杭州餐饮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繁荣的反映,与奢靡之风无关,排除 A。宋高宗的召见体现的是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不是政治地位,排除 C。宋高宗的召见是对鱼羹味道独特的肯定,与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无关,排除 D。9.唐代宗最初设置的枢密使由宦官担任,只是在禁中掌管军机文书。宋代枢密院成为主管军事事务的最高机关,其长官枢密使与中书省的同平章事等合称为“宰执” ,共同负责军国政要。这表明宋代A. 中枢机构适时进行革新B.
10、枢密院地位明升暗降C. 统治者治国重文轻武D.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答案】A- 5 -【解析】【详解】宋代枢密使与中书省的同平章事等共同负责军国政要,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唐代枢密使和中书省的职责,体现了中枢机构适时进行改革的特点,故答案为 A 项。宋代枢密院地位大大提升,排除 B 项;材料体现不出重文轻武的治国思想,排除 C 项;材料体现的是削弱相权,而不是反映皇权和相权之间矛盾尖锐,排除 D 项。10.南宋哲宗、宁宗、理宗都曾设“平章军国重事”和“同平章军国重事” ,由老臣或权臣担任,处理军国大事,位高于宰相。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 防止君主决策的失误B. 对宰相权力进行制约C. 进一步确立
11、君主专制D. 使宰相制度规范统一【答案】B【解析】【详解】 “平章军国重事”和“同平章军国重事” , 位高于宰相,说明统治者是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选 B。材料没有体现“防止君主决策的失误”的信息,排除 A。君主专制确立于秦朝,故 C 表述错误,排除 C。宰相制度在秦朝已经完善,排除 D。11.下表是现存 1719 世纪东南亚部分国家华人宗教碑铭数量表时间国家 17 世纪 18 世纪 19 世纪印尼 8 51 251泰国 1 4 85马来西亚 1 7 216合计 10 62 552上表呈现的史实表明,1719 世纪的中国A. 海外贸易长期发达B. 自然经济加速解体C. 社会经济呈持续繁荣局
12、面- 6 -D. 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数据变化看,17-19 东南亚部分国家世纪华人宗教碑铭数量的增加反映了中国迁往海外的人口总数不断增加,故选 D。17-19 世纪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海外贸易日益萎缩,A 表述错误,排除 A。材料不能体现“自然经济加速解体”的信息,排除 B。材料只是说明迁往海外的人口总数不断增加,不能得出“社会经济呈持续繁荣局面”的结论,排除 C。【点睛】认真阅读表格信息,全面把握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材料只是反映中国迁往海外的人口总数不断增加,不能加入主观理解而脱离材料,这也是做好历史选择题的重要方法。12.某大臣因得到皇帝赏识,飞黄腾
13、达,在六年内先任同知宣政院事,后迁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等职,并最终做到了中书右丞相。这一史事发生在下列哪一时间段?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某大臣先任同知宣政院事,后迁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等职,并最终做到了中书右丞相”可知该朝代有宣政院、枢密院、御史大夫、中书省等机构或职位,结合相关所学知识可知,该朝代是元朝,它的存在时间是 1276-1368 年,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960-1127 年是中国北宋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没有宣政院,该朝代行政机构为中书门下,其长官称为同平章事而非丞相;B 选项错误,1127-1276 年是中国
14、南宋时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中央机构设置与北宋时期基本一致;D 选项错误,1368-1644 年是中国明朝时期,明朝时期没有设置宣政院,明太祖朱元璋罢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13.古代官员的补服上分别绣有禽或兽, “衣冠禽兽”一词最初即是赞语。但明清以来,该词- 7 -逐渐有了贬义。这一变化折射出A. 反封建民主思想萌芽B. 封建政治的腐朽黑暗C.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D. 社会价值取向的逆转【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衣冠禽兽”从赞语到贬义词的变化反映出人们对于封建政府官员态度的变化,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衣冠禽兽”一词源于明朝官员的服饰,明朝中期后,
15、由于官场贪污腐败,某些官员贪赃枉法、欺压百姓、为非作歹,如同畜生,百姓渐渐将“衣冠禽兽”这个词语作为贬义词使用,反映了封建政治的腐朽黑暗,因此 B 选项正确。依据上述分析可知,该词汇含义变化与反封建民主思想的萌芽无关,A 选项错误;依据上述分析可知,该词汇含义变化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C 选项错误;对封建政府官员态度的变化并非是社会价值取向的逆转,D 选项错误。【点睛】本题审题的关键是了解材料“衣冠禽兽”含义的变化,并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14.在西欧国家中,英国并不是最早接触中国的西方国家,要晚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很久,从 18 世纪中晚期后渐渐地成为中国的主要贸易国,在 19 世纪的
16、绝大部分时间里便成为西方列强的先锋,其主要原因是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B. 清朝政府政治日益腐朽C. 其他国家以军事侵略为主D. 英国较早实现生产力变革【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英国“从 18 世纪中晚期后渐渐地成为中国的主要贸易国,在 19 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便成为西方列强的先锋” ,其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最早进入工业化,故选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与材料无关,排除 A。清朝政府政治日益腐朽和英国实力提升无关,排除 B。侵略方式是否以军事侵略为主,这与题干主旨无关,故排除 C。- 8 -【点睛】本题审题的关键是材料“在 19 世
17、纪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便成为西方列强的先锋” ,结合所学知识,19 世纪的英国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完成,一方面急需海外市场,另一方面具备了成为急先锋的条件。15.19 世纪 40 年代后半期起,上海出现了一批船舶修造厂和造船厂。不久,面粉厂、汽水厂、酿酒厂、制药厂和印刷厂、食品加工厂等一批轻工业相继出现;60 至 70 年代,民族资本家开始投资重工业,创办了发昌机器厂、建昌铜铁机器厂;80 年代又出现了电厂和自来水厂。这说明 19 世纪中后期的上海A. 自然经济最先开始瓦解B. 已建立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C. 已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中心D. 近代工业已经初具规模【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是 1
18、9 世纪中后期的上海近代工业企业数量越来越多,不仅涉及轻工业而且涉及重工业,这说明近代工业已经初具规模,故 D 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自然经济最先开始瓦解,故 A 项错误;B 项错在“相对完备” ,故排除 B;没有比较数据,不能说明上海已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中心,故 C 项错误。16.下图为上海轮船招商局初创时期发行的股票,由此可见,当时A. 民众对洋务企业寄予厚望B. 中国国内证券交易市场已经产生C. 洋务派具有近代经营理念D. 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时捉襟见肘【答案】C- 9 -【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股票是近代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上海轮船招商局初创时期就发行了股票,这充分说明洋务派具有
19、近代经营理念,故 C 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民众的厚望,故 A 项错误;材料只是涉及的股票,没有涉及证券交易市场,故 B 项错误;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民用企业,不是军事工业,故 D 项错误。17.1900 年杨村战役之后,因为遭到聂士成率领的聂军抵抗之顽强,西方甚至有记者认为“这场战争已经无法取得胜利” 。俄国记者扬切韦茨基在其八国联军目击记中描述天津战役时写道:“整整五个小时联军都被中国人的炮火压在泥里动弹不得” 。下面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 以上史料反映出清朝近代化努力取得部分成效B. 西方记者的报道是第一手史料,最为真实C. 西方记者的报道夸大其词,目的是想推卸责任D. 历史研究应主要借鉴外国
20、学者的研究成果【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整整五个小时联军都被中国人的炮火压在泥里动弹不得”一定程度上说明清朝军事近代化努力取得部分成效,故选 A。根据所学知识,关于杨村战役,材料“西方甚至有记者认为”可见,西方记者的报道不一定真实,故排除 B。西方记者的报道也未必夸大其词,故排除 C。历史研究可以借鉴外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但应该主要重视国内学者的成果,故排除 D。【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材料“整整五个小时联军都被中国人的炮火压在泥里动弹不得” ,从材料出发,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如实客观分析材料和选项,才能得出正确答案。18.下面是某部历史著作的部分目录。这一目录全面反映出- 10 -A.
21、作者清晰的史学观念B. 新文化运动的后期历程C. 五四运动的来龙去脉D. 19 世纪 10、20 年代历史全景【答案】C【解析】【详解】目录涉及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经过、影响等,说清楚了五四运动的来龙去脉,选C。目录体现不出史学观念,排除 A。目录中的第二章属于新文化运动前期,故排除 B。材料只是涉及 20 世纪 10、20 年代的政治和思想,不是 19 世纪 10、20 年代历史全景,排除 D。【点睛】认真阅读目录信息,全面把握信息是解题的关键。目录涉及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经过、影响据此可以得出正确结论。19.1927 年 1 月,英国政府对武汉工人冲占租界一事,不仅不作为,还表示“在武汉发生排
22、外骚动时,不允英军保护英租界附近的海关,也不保护在海关供职的英国臣民。 ”究其原因,主要是A. 英国政府推行的绥靖政策B. 英国正忙于应对经济危机C. 国民革命运动发展的蓬勃D. 英国在北伐时期严守中立【答案】C【解析】- 11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英国政府营造对华“友好”形象,以博取中国人民的好感,改善中国民族主义者心目中的英国形象,这主要是因为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英国为摆脱其在中国革命洪流中首当其冲的困境,维护其在华利益,因此 C 选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绥靖政策是英美等国于 20 世纪 30 年代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所采取的一种外交妥协政策,与材料中事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永城市 实验 高级中学 2019 届高三 历史上 学期 期中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