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6《庄子》二则课件语文版.ppt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6《庄子》二则课件语文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6《庄子》二则课件语文版.ppt(2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6.庄子二则,1.了解作者及作品,翻译、背诵课文。 2理解浑沌之死的内容,把握其寓意,学习目标,新课导入,著名学者南怀瑾曾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多少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的集大成人物就是庄子,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庄子的浑沌之死。,走近作者,庄子(约前369前286 ),名周,战国时宋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相关介绍,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
2、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庄子思想,主张“天道无为”的思想 持有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浑沌之死,整体感知,疏通文意,南海之帝为悠,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悠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悠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和下文的“忽”都是转眼之间的意思,常常,时常,的,代词,他们
3、,友好,商量着报答,恩,恩情,人的耳目口鼻共有七孔,故称七窍,用来,唯独浑沌没有七窍,试着,代词,代指七窍,南海的帝王叫悠,北海的帝王叫忽。(大地)中心的帝王叫浑沌。悠和忽经常在混沌的地盘相遇,浑沌对他们很好。悠和忽商量要报答浑沌的恩德,就说:“人都有七窍(眼二、耳二、鼻孔二、口)用来看、听、吃饭、呼吸,惟独浑沌没有,让我们试着帮他凿出(七窍)来。于是他们每天给浑沌凿一窍,凿了七天后,浑沌就死了。,【译文】,细节感知,1.如何理解“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的含义,三个命名有何深意?,本句交代主人公,巧妙有趣。“倏”“忽”都是转眼之间的意思,意在讽刺二神做事快而不加思考,代表
4、有为。浑沌,聚合不分的样子,指天地未开辟前的自然状态,代表无为。,2.如何理解“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的含义?,“聪明”的“倏”与“忽”出自好意,为“浑沌”日凿一窍,但“浑沌”的生命之门就在于它的不开窍,给它开了七窍,所以“浑沌”七日而死。由此可见,不按规律办事,违反事物本质,往往会好心办坏事,事与愿违。,3.“倏”和“忽”为报“浑沌之德”而给他凿七窍,结果好心办坏事,浑沌也因此丢了性命。这个哲理故事蕴含了什么道理?,本文以庄子的哲学体系来理解其寓意,主要是无为而治。,但脱离庄周哲学体系去理解,即纯粹当作寓言故事去解读会给我们更多的启发。首先我们不难想到一个哲学道理,即不按规律办事,就会好心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七 单元 26 庄子 课件 语文版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