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制史)模拟试卷11及答案与解析.doc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制史)模拟试卷1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制史)模拟试卷11及答案与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制史)模拟试卷 1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关于春秋决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代中期以后实行春秋决狱,“论心定罪”的原则(B)犯罪人主观动机符合“忠”“孝”精神的,即使其行为造成社会危害,也可以减免刑事处罚(C)犯罪人主观动机严重违背儒家倡导的精神,即使没有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也要给予严惩(D)春秋决狱的基础是道教“无为” 的思想2 西汉末年,某地一男子偷盗他人一头牛并贩卖到外乡,回家后将此事告诉了妻子。其妻隐瞒未向官府举报。案发后,该男子受到惩处。依照汉代法律,其妻的
2、行为应如何处理?( )(A)完全不负刑事责任(B)按包庇罪论处(C)与其丈夫同罪(D)按其丈夫之罪减一等处罚3 将法经中的“ 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的是下列哪部法典 ?( )(A)曹魏律(B) 北齐律(C) 九章律(D)北魏律4 由当时著名律学家张斐、杜预作注,“兼采汉世律家诸说之长” ,后经在朝皇帝批准,将注释“ 诏颁天下” 的是哪一部法典 ?( )(A)曹魏律(B) 晋律(C) 九章律(D)北魏律5 “八议”入律是在:( )(A)晋律(B) 魏律(C) 北魏律(D)北齐律6 将律典简化为十二篇的是:( )(A)北齐律(B) 魏律(C) 北魏律(D)晋律7 晋律首次将“ 准五服以制罪 ”列入
3、律典,以下对该原则表述正确的是: ( )(A)尊长犯卑幼减免处罚(B)卑幼犯尊长处罚尊长(C)尊长犯卑幼加重处罚(D)尊长犯卑幼处罚卑幼8 关于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八议”制度自曹魏魏律正式人律,其思想渊源为周礼.秋官的“ 八辟丽邦法”之说(B) “秋冬行刑” 制度自唐代始,其理论渊源为礼记.月令关于秋冬季节“戮有罪,严断刑” 之述(C) “大诰” 是明初的一种特别刑事法规,其法律形式源自尚书.大诰周公对臣民之训诫(D)“明刑弼教 ”作为明清推行重典治国政策的思想基础,其理论依据源自尚书.大禹谟“明于五刑,以弼五教” 之语9 “名例”作为总则,首次规定于哪
4、部法律中 ?( )(A)晋律(B) 北齐律(C) 北魏律(D)唐律10 “十恶”最早规定在哪个法典中 ?( )(A)北齐律(B) 开皇律(C) 贞观律(D)永徽律疏11 规定死刑三复奏的是在哪个朝代?( )(A)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B)唐朝(C)秦代(D)汉代12 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几部法典的结构体例,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法经中相当于近代刑法典总则部分的“具法”被置于六篇中的最后一篇(B) 魏律对秦汉旧律有较大改革,如将“具律 ”改为“刑名” ,并将其置于律首(C) 晋律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并将法典篇章数定为二十篇(D)永徽律疏将疏议分附于律文之后颁行,分为十二篇三十
5、卷13 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典的说法,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魏律将“ 八议” 制度正式列入法典(B)张斐、杜预对晋律作注,同晋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C) 北齐律在中国封建法律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D)北魏律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14 “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是唐律中何种原则的规定?( )(A)类推(B)法律适用(C)法律解释(D)自由裁量15 在唐律中,祖父母、父母在子孙别籍、异财的行为被称为:( )(A)不孝(B)内乱(C)不睦(D)恶逆16 唐律疏议在我国封建法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关于其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6、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人罪者,则举轻以明重”,这是 唐律疏议类推原则的适用(B) “诸化外人,同类相犯,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这是唐律疏议调整涉外法律关系的规定(C) “凡是家人之间互盗者,或监守自盗者,加重罪处罚 ”,这是惩罚盗窃罪的“受所监临”制度(D)“手足殴伤人限十日,以他物殴伤人者二十日,以刃及汤火伤人者三十日,折跌肢体及破骨者五十日”,这是唐朝时关于犯罪后果不能立刻显现的,规定加害方在一定期限内对受害方的伤情变化负责的保辜制度17 唐朝的“三司推事 ”是会审制度的重要开端,下列关于唐朝会审制度的说法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三司使 ”
7、审理的是地方上的重大案件(B)监察御史作为“三司使”之一(C) “三司推事” 只负责审理中央重大案件(D)对重大死刑案件的“都堂集议” 是为表明慎刑18 唐朝贞观年间,一名日本人在长安殴打一名波斯人,造成该波斯人重伤,关于处理此案所应该依据的法律有以下一些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A)由双方协商选择日本或波斯的法律处理(B)按照唐朝的法律处理(C)按照日本的法律处理(D)按照波斯的法律处理19 中国古代首次规定法官回避制度的是哪部法律?( )(A)唐律疏议(B) 唐六典(C) 宋刑统(D)大明律20 唐律对于侵犯人身罪的规定主要见于:( )(A)名例篇(B) 贼盗篇(C) 斗讼篇(D)断狱
8、篇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51-9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21 永徽四年(公元 653 年),唐高宗李治的妹夫房遗爱谋反案发犯“十恶” 罪。依永徽律疏的规定,对房遗爱应作何处置?( )(A)可适用“ 八议” 免于死刑(B)应被判处死刑(C)可以赦免(D)不适用自首22 唐代的“六赃罪 ”仅限于身份犯的是: ( )(A)坐赃(B)受财不枉法赃(C)受所监临赃(D)受财枉法赃23 下列选项中,对唐代的司法机关及各自的职权表述正确的是:( )(A)大理寺,行使中央司法审判权(B)刑部,有权参与重大案件的审理,对中央和地方上报的案
9、件具有复核权(C)御史台,中央监察机构(D)审刑院,地方上报案件经审刑院备案,后移送大理寺、刑部复审24 关于唐代的自首原则,叙述正确的是:( )(A)严格区分自首与自新的界限(B)规定谋反等重罪或造成严重危害后果无法挽回的犯罪不适用自首(C)自首者可以免罪,但赃物必须按法律规定如数偿还(D)轻罪已发,能首重罪免其轻罪25 中国古代社会的死刑复奏制度是指奏请皇帝批准执行死刑判决的制度。关于这一制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北魏太武帝时正式确立了死刑复奏制度(B)唐朝的死刑案件在地方实行“三复奏”,在京师实行“五复奏”(C)明清时期的朝审制度取代了死刑复奏制度(D)死刑复奏制度的建立和
10、完善既加强了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又体现了皇帝对民众的体恤26 随着宋代中央专制主义集权体制不断加强,其刑罚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是刑罚日趋加重,尤其是对那些严重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行为。这些刑罚制度和刑罚罪名主要有:( )(A)折杖法(B)刺配(C)充军刑(D)凌迟27 宋朝时期的法定死刑包括下列哪些?( )(A)凌迟(B)绞(C)斩(D)刺配刑28 关于两宋时期刑罚变化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折杖法意在改变刑罚严苛的弊端,对缓和社会矛盾起了一定作用(B)配役刑多为刺配,对后世刑罚制度影响极坏(C)南宋 刑法志将凌迟正式作为法定死刑的一种(D)实行“重其所重,轻其所轻”
11、 的原则29 下列关于唐宋时期的法制说法正确的是:( )(A)唐律规定了保辜制度,用以判明在一定期限内伤人者的刑事责任(B)唐朝已有了刑讯与仇嫌回避原则,唐六典第一次规定了法官回避原则(C)唐代大理寺行使中央司法审判权,审理中央百官与京师徒刑以上案件,对刑部移送的死刑和疑难案件有复审权,宋代一直延续与继承了该制度(D)唐律规定了折杖法,即把笞杖刑折为臀杖,徒刑折为脊杖,杖后即释放等30 唐、宋司法机关的设置基本沿袭了旧制,关于唐、宋司法机关及其职能的判断,下列正确的有:( )(A)唐代大理寺审理中央百官与京师徒刑以上案件(B)唐、宋御史台不但监督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吏是否遵守国家法律和各项制度,且
12、有权监督大理寺、刑部的审判工作(C)宋审刑院的设立使大理寺降为慎刑机关(D)唐代中央或地方发生重大案件时,由刑部侍郎、御史中丞、大理寺卿组成临时最高法院审理,称为“ 三司会审 ”31 下列关于宋代契约、婚姻继承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宋代买卖契约分为决卖、活卖与赊卖三种,其中活卖为一般买卖形式(B)宋时所有权已划分为动产所有权与不动产所有权(C)宋时一名 14 岁的男子可以同一名 12 岁的女子结婚,不问是否在五服之内(D)在继承关系上,在室女可以享有部分财产继承权32 中国南宋规定户绝指家无男子继承。按照南宋的继承制度,若出现户绝,立继承人的方式有哪些?( )(A)“立继”(B) “
13、祖继”(C) “嗣继”(D)“命继”33 下面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刑法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魏律中正式确立了“八议” 、“官当”制度(B) 唐律疏议中的“十恶”来源于北齐律的“重罪十条”(C) 开皇律把刑罚分为笞、杖、徒、流、死五种,第一次宣布废除了宫刑,从而结束了肉刑在中国的历史(D)在中国最后一部封建成文法典中首次设立了 “奸党罪”34 清代最重要的法律形式之一就是例,关于例的说法正确的是哪些选项?( )(A)条例是某项专门事务方面的单行法律汇编(B)则例是刑事单行法规(C)皇帝批准的政府部门提出的建议属于事例(D)成例是经过整理的事例,是一项单行法规35 下列关于领事裁判权的
14、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领事裁判权最早确立于 1843 年 7 月 22 日在香港公布的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及税则及随后签订的虎门条约(B)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侨民对非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侨民提起诉讼时,适用被告主义原则(C)非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侨民对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侨民提起诉讼时,由中国法院管辖(D)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案件,一审由各国在华领事法院或法庭审理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制史)模拟试卷 1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春秋决狱是汉代中期以后,随着儒家正统思想的确立
15、,而实行的司法制度。其基础是儒家思想。【知识模块】 法制史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该原则是汉宣帝时期确立的,主张亲属间首谋藏匿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它反映出汉律儒家化,并且一直影响后世的封建立法。【知识模块】 法制史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曹魏律是魏明帝时制定的重要法典,此次修订魏律,对秦汉相沿的旧律进行了较大的改革。首先,将法经中的“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其次,将“八议”制度正式列入法典;再次进一步调整了法典的结构与内容。它是三国两晋南北朝以后传统法典完备化的第一阶段。【知识模块】 法制史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晋武帝诏颁晋律,又称泰始律。在晋律颁布的同时,当
16、时著名律学家张斐、杜预作注,“兼采汉世律家诸说之长”,总结了历代刑法理论与刑事立法经验,后经晋武帝批准,将注释“诏颁天下”,因经张、杜注解,故晋律也被称为“张杜律”。【知识模块】 法制史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所谓“八议”是指法律规定的八种人犯罪,一般司法机关无权审判,必须奏请皇帝裁决,由皇帝根据其身份及具体情况减免刑罚的制度。这八种人是: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这些人犯罪,轻者可以减免,犯了罪要“奏议裁定,皆取决宸衷,曹司不敢与夺。”即一般司法机关无权决断,须奏请皇帝裁决,皇帝多予减刑与免刑。魏明帝制定魏律时,首次正式把“八议”写入法典之中。从此时起直至明清
17、,“八议”成为后世历代封建法典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历经一千六百余年而相沿不改。故本题应选 B。【知识模块】 法制史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曹魏太和三年(公元 229 年)十月颁行的魏律是十八篇;于晋武帝泰始四年(公元 268 年) 正式颁行天下的晋律共二十篇,620 条,史称“泰始律”;于孝文帝大和十年(公元 495 年)颁行的北魏律共二十篇;于武成帝河清三年(公元 564 年)完成的北齐律共十二篇,949 条,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立法成就最高、对后代封建法典影响最直接、最深远的一部法典。它集中总结了汉魏晋以来的封建立法经验,使封建法典的体例和内容进一步完善。十二篇的规模及篇名也基本上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司法 试卷 国家 考试卷 法制史 模拟 11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