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扶余市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试题高一历史文科本试题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第 I 卷(60 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本试卷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一、单项选择题1.荀子儒效篇记载
2、:“(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一记载反映了西周实行的是A. 宗法制B. 分封制C. 禅让制D. 郡县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CD 不对,禅让制是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推选首领的制度,夏朝建立后被世袭制取代;郡县制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雏形,秦朝全面推行。A 属于西周制度,但根据材料中“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主要是指分封制。考点:本题考查西周政治制度。点评:周朝对建国的元老、功臣、亲属和先世的后代等进行大分封。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封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封建制度。分封的办法是把王畿(首都地
3、区)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亲属、功臣、元- 2 -老,建立起诸侯国,以镇守疆土,保卫王室。2.先秦时期,宗庙、陵寝、祭祀礼仪制度等是国家政治生活中重要的政治制度。这主要体现先秦政治的A. 皇权性B. 分封制C. 世袭制D. 宗法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宗庙、陵寝、祭祀礼仪制度等是国家政治生活中重要的政治制度,和它对应的政治制度是宗法制。故选 D。【名师点睛】宗法制度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渊源于氏族公社的父系家长制,西周形成系统而完整的制度。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呈现出
4、“家国同构”的特点。本题材料比较简单,设问平和,解答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最大限度的获取信息。有参考答案来看,材料信息并没有完全用到,建议平时备考复习时加强对(西周)时期宗法制度、分封制度的演变过程这部分试题考生解题技巧的培养,特别是如何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3.下列历史人物为希腊民主制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梭伦改革奠定了希腊民主制度的基础B. 克利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C. 雅典民主政治使城邦所有成年人最终获得了公民权D. 伯利克里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答案】C- 3 -【解析】【详解】古代雅典梭伦改
5、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A 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古代雅典克里斯提尼改革使得雅典民主政治得以确立,B 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伯利克里时期通过一系列措施,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进入黄金时代,D 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在雅典并不是所有成年人都有公民权,只是本邦的成年男性公民才享受政治权利,获得公民权,C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C。4.下列选项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意义的是A. 中国人民反帝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B.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C. 彻底结束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D. 标志新中国正式迈入社会主义阶段【答案】B【解析】【详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斗争的
6、完全胜利,A 错误,排除;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打倒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B 正确;“彻底结束”说法不准确,香港、澳门仍然在帝国主义统治之下,排除 C;中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标志是 1956 年三大改造的完成,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意义” ,联系所学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即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分析解答即可。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逐步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君主立宪的基本含义是A. 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B. 君主按宪法选举产生C. 议会由君主负责召集D. 宪法由君主主持制定【答案】A【解析】【详解】君主立宪的基本含
7、义是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限制,故 A 正确;君主立宪制下,君主的产生方式是世袭,故排除 B;君主不得干涉议会的权力,所以议会也不是由君主负责召集,故排除 C;君主立宪制下,宪法是由议会制定,故排除 D。6.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不包括- 4 -A.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 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C. 使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D. 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创造了条件【答案】D【解析】【详解】联系所学内容可知,1848 年 2 月共产党宣言发表,它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思想
8、武器, 共产党宣言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主义者同盟已经成立,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A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C 都符合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但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不包括” ,联系所学共产党宣言发表的背景和意义分析解答即可。7.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社会,主要是因为A. 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 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C. 中国人民面临反封建反侵略两大任务D. 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和领土遭到破坏,鸦片
9、战争前,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从此,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因此,中国社会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故 D 正确;AB 不是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原因,排除;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面临反封建反侵略两大任务,是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社会的依据
10、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C。- 5 -8.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生产者“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由国家统一支配,甚至连鸡狗等禽畜也不例外” 。这表明太平天国要建立的理想社会是A. 绝对平均主义的社会B. 官民平等,军民一体的社会C. 社会主义社会D. 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描述了太平天国圣库制度中的粮食分配方案,执行的是实行绝对平均主义分配模式,这一模式具有很大的空想性也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有着直接关联,答案选 A,B C D 三项不符合圣库制度实际功能作用的发挥。【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太平天国运
11、动革命纲领的理解, 天朝田亩制度推行土地平均分配的措施,反映了几千年来农民对土地的强烈渴望,但犯了绝对平均主义的错误;资政新篇试图用资产阶级的方案变革中国的现实,但并未能得到实施。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9.旅日学者宗泽亚在清日战争中谈到“历史的真实不能完全用那些惯用的身陷绝境 、弹尽粮绝 、 敌强我弱 、 被迫撤离等颇有开脱战败责任的词汇。清日战争中,清军的处境恰恰与惯用语的状况完全相反清国人只在耻辱的呻吟中怨天怨地,最终未能从自身的弊端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作者的主要观点是A.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时敌强我弱B. 人们夸大了战争结局的悲惨C. 清政府的腐朽导致中日战争
12、失败D. 中国人并没有对自身进行深刻反思【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清国人只在耻辱的呻吟中怨天怨地,最终未能从自身的弊端中找到正确的答案”可知 D 项符合题意。AB 三项都是“那些开脱战败责任”的说法,与题意不符;C 是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与题干没关系,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 6 -中日战争【名师点睛】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1)认识原因: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信奉“武器决定论” 。(2)战略失误: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放弃和丧失制海权。(3)政治原因:腐朽没落的封
13、建统治,政治腐败。(4)外部因素:日本明治维新后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对外扩张蓄谋已久,战前准备充分。10.近代美、德、法三国曾先后分别于 1787 年、1871 年、1875 年制定和颁布了本国宪法。这三国宪法所确立政体的相同点主要有A. 议会都是两院制B. 都是成熟的代议制C. 都实行责任内阁制D. 都实行民主共和制【答案】A【解析】【详解】近代美、德、法三国的议会都是两院制,都促进了本国社会的发展,故选 A;德国皇帝的权力凌驾于议会之上,都不是责任内阁制,德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成熟,排除 BC;美法两国的国实行民主共和制,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排除 D。11.历史学家指出:“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
14、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 ”这段材料表明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多元力量参与五四运动是工、商、学各阶层努力的结果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A. B. C. D. 【答案】A【解析】由“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 ,可知符合题意,由材料“仰赖于当时社- 7 -会多元力量的威力” ,可知五四运动有多元力量参与,但新文化运动缺乏群众基础,排除,故排除 BD。五四运动以青年学生为先锋,并有工人、商人的广泛参与,故符合题意,故选组合,故选 A。材料没有提到“反帝反封建”的信息,故排除,故排除 C
15、。故选A。12.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A. 等级制度的森严B. 中央集权的强化C. 皇权的独尊D. 文化专制的扩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宋朝的建立者是赵匡胤,明朝的建立者是朱元璋,因此不同朝代百家姓的第一位分别以皇帝的姓作为开端,体现了皇权的独尊。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明君主专制的强化13.金冲及在谈到中华民国的建立时认为, “民国”不只是换了一块招牌,更多的是它给民众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是指A. 从传统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B. 从“臣民”到“国民”的自我认同C. 从“奴才
16、”到“公仆”的变化D. 从君主立宪制到民主共和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从奴才到公仆的转化体现的是身份角色的转化,君主立宪制到民主共和制的转变属于政治体制的转变,所以 A、C、D 三项错误,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即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国民意识增强所以选 B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的潮流近代民权思想14.某西方学者提出“巴黎公社的重要性不在于它取得了什么成就,而在于它预示的信息;作为一个象征它十分可怕,但作为事实则不然” 。该学者认为巴黎公社- 8 -A. 将引发欧洲无产阶级革命潮流B. 标志着
17、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 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D. 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不在于它取得了什么成就,而在于它预示的信息” “作为一个象征它十分可怕”等信息可知,作者认为巴黎公社会给无产阶级做出了榜样和示范,故项正确;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 B 项错误;C、D 两项都是十月革命的意义,故排除。考点:解放人类的阳关大道巴黎公社巴黎公社的影响15.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
18、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成功探索摆脱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根据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A. B. C. D.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目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于 1924 年,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熟,革命正确的道路尚未找到,中共开始成熟的转折点是遵义会议,所以项错误,故答案选择 D 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16.1954 年 12 月,缅甸总理吴努访华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
19、羊常常提心吊胆。 ”周恩来访缅后,缅甸人逐渐消除了“这种恐惧” ,主要- 9 -是因为中国A. 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 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倡导多边外交D.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史料信息获取与解读能力。根据“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邀请回访中国时”可知是中缅关系。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同上述两国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有利于缓解东南亚等国家对中国的偏见。A 不对,中缅关系不属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C 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方针;D 是在 1955 年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
20、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名师点睛】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毛泽东提出了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和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思想。据此,周恩来于 1953 年 12 月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考点: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7.“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将继续存在” 。这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A. 由执政机构变为参政机构B. 由主持机构变为监督机构C. 由立法机构变成协商机构D. 由法律
21、机构变为执行机构【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届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制定了共同纲领作为临时宪法,因此此时政协会议是立法机构;1954 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政协会议只保留了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因此此时政协会议是协商机构,故 C 项正确;政务院是执政机构,故 A 项错误;中央人民政府是主持机构,故 B 项错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是司法部门,故 D 项错误。- 10 -18.统计数字表明:1998 年以来全国绝大多数农村已进行了 6 次以上的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85%的农村建立了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90%以上的农村建立了村民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组织
22、,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等普遍展开。这则材料主要说明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加强B. 基层民主进一步加强和扩大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发展D. 直接选举的本质特点得以彰显【答案】B【解析】材料中不仅仅反映村民代表大会,还有理财、监督、评议等职能情况的进行,故 A 项错误;材料集中反映的是村民自治的情况,这是基层民主的进一步发展,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区域自治的信息,故 C 项错误;材料给出的信息不能反映出是直接选举,故 D 项错误。19.2016 年 2 月 2 日,习近平瞻仰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下列事件发生在井冈山的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
23、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部队的创立“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的开辟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是 1927 年 8 月 1 日的南昌起义,不是发生在井冈山地区,排除;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于井冈山,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部队创立于井冈山, “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在井冈山开辟,符合史实和题意;故选 B。20.十二铜表法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是因为A. 主要由平民参与编订的- 11 -B. 平民和贵族享有平等权利C. 审判和量刑都有法可依D. 损害了贵族的私有财产权【答案】C【解析】【详解】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条文比较明晰
24、,从此,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平民利益得到了一定的保护,故 C 正确;十二铜表法是由当时由贵族组成的罗马元老院制定的,并非主要由平民参与编订的,故 A 错误;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先前许多习惯法的汇编,其实质仍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并未规定平民和贵族享有平等的权利,故 B 错误;十二铜表法实质上仍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并未损害贵族的私有财产权,故 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十二铜表法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 ,联系所学十二铜表法的意义分析解答。21.“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 、 “与邻为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中,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A. 中美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 扶余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