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07章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7.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情景分组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07章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7.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情景分组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07章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7.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情景分组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7.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本节知识清单】1.本实验是利用 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通过纸带记录物体的运动情况。重物下落的高度等于 纸带上第 n 点的瞬时速度 vn= 2.本实验中需验证的式子为 ,故 (填“需要”或“不需” )测量重锤的质量。3.尽可能地控制实验条件,即应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这就要求尽量减小各种阻力,采取的措施有:(1)安装打点计时器时,必须使两个限位孔的 ,以减小摩擦阻力(2)应选用 的重物,以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4选取纸带的时:(1)点迹清晰实验时必须保持提起的纸带竖直,手不动,待接通电源,让 后再松开纸带,以保证第 1 个点是一个清晰的点(2)第 1、2
2、两点间距离接近 .这说明打第 1 个点时重物的初速度近似为 0。5.测量长度会带来偶然误差减小偶数误差的办法:(1)测距离都应 测起;(2)多次测量取平均值;(3)选取的计数点应尽可能离 O 点 些,以减小相对误差【答案】1.落体;纸带上某两点的距离; Thn21 2. nmgh; 21nv;不需 3.(1)中线竖直;(2)质量和密度较大 4.(1)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2)2 mm 5.(1)从 O 点;(3)远【问题与练习变式】1.(问题与练习 1 变式)如图所示,小球自 a 点由静止自由下落,到 b 点时与竖直放置的弹簧接触,到 c 点时将弹簧压缩到最短。若不计弹簧质量和空气阻力,在小球
3、由 abc 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弹簧和地球构成的系统总机械能守恒B小球的重力势能随时间先减少后增加C小球在 b 点时动能最大D由 b 点到 c 点过程中,小球动能的减少量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2【答案】A 2.(问题与练习 2 变式)如图所示,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以初速度 v0从光滑斜面底端向上滑,恰能到达高度为 h的斜面顶端。下图中有四种运动:A 图中小球滑人轨道半径等于 h21的光滑管道;B 图中小球系在半径大于h21而小于 h 的轻绳下端;C 图中小球滑人半径大于 h 的光滑轨道;D 图中小球固定在长为 h21的轻杆下端。在这四种情况中,小球在最低点的水平初速度都为 v
4、0不计空气阻力,小球不能到达高度 h 的是【答案】B 【解析】在斜面上小球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上升的高度为h,在ACD中小球的动能也都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而在B图中由于小球上升的高度超过半径时小球不能在轨道上速度减小到零,即在圆心上方某处会离开轨道做斜上抛运动,上升至最大高度时速度不为零,即动能不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故其上升的最大高度必小于h,B正确。 3.(问题与练习 3 变式)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抛运动中机械能是否守恒在斜槽轨道的末端安装一个光电门 B,调节激光束与球心 等高,斜槽末端水平地面上依次铺有白纸、复写纸,让小球从斜槽上固定位置 A 点无初速释放,通过光电门后落在
5、地面的复写纸 上,在白纸上留下打击印重复实验多次,测得小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时间为 2.50 ms.(当地重力加速度 g=9.8 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用游标卡尺测得小 球直径如图所示,则小球直径为 d_ cm,由此可知小球通过光电门的速度 vB;实验测得轨道离地面的高度 h0.441 m,小球的平均落点 P 到轨道末端正下方 O 点的距离 x0.591 m,则由平抛运动规律解得小球平抛的初速度 v0_ m/s;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实验结果满足小球通过光电门的速度 vB与由平抛运动规律求解的平抛初速度 v0满足_关系,就可以认为平抛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守恒的【答案】(1)0.50 (
6、2)1.97 (3) v0 vB 【本节考点题组】【题组一】落体法的考查1.有 4 条用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频率为 50Hz)打出的纸带 A、B、C、D,其中一条是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打出的。为找出该纸带,某同学在每条纸带上取了点迹清晰的、连续的 4 个点,用刻度尺测出相邻两个点间距离依次为 S1、S 2、S 3。请你根据下列 S1、S 2、S 3的测量结果确定该纸带为 。 (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9.791m/s2)A.61.0mm 65.8mm 70.7mm B. 41.2mm 45.1mm 53.0mmC.4936mm 53.5mm 57.3mm D. 60.5mm 61.
7、0mm 60.6mm【答案】C 【解析】验证机械能守恒采用重锤的自由落体运动实现,所以相邻的 0.02s 内的位移增加量为mm,故 C 正确。2.图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现有的器材为:带铁夹的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铁夹的重锤、天平。回答下列问题:(1)为完成此实验,除了所给的器材,还需要的器材有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4A米尺B秒表C012V 的直流电源D。0I2V 的交流电源(2)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有_。(写出两个原因)【答案】 (1)AD(2)纸带和打点计时器之间有摩擦;用米尺测量纸带上点的位置时读数有误差。3.利用图 2 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
8、为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需要比较重物下落过程中任意两点间的。A. 动能变化量与势能变化量B. 速度变化量和势能变化量C. 速度变化量和高度变化量除带夹子的重物、纸带、铁架台(含铁夹) 、电磁打点计时器、导线及开关外,在下列器材中,还必须使用的两种器材是。A交流电源 B刻度尺 C天平(含砝码)5实验中,先接通电源,再释放重物,得到图 3 所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取三个连续打出的点A、 B、 C,测得它们到起始点 O 的距离分别为 hA、 hB、 hC。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 g,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 T。设重物的质量为 m。从打 点到打 点的过程中,重物的重力势能变化量 pE ,动能变化量 kE
9、 。大多数学生的实验结果显示,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原因是 。A利用公式 vgt计算重物速度B利用公式 2h计算重物速度C存在空气阻力和摩擦力阻力的影响D没有采用多次试验去平均值的方法某同学想用下述方法研究机械能是否守恒,在纸带上选取多个计数点,测量它们到起始点 O 的距离 h,计算对应计数点的重物速度 v,描绘 2h图像,并做如下判断:若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重物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请你分析论证该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答案】AAB C该同学的判断依据不正确存在空气阻力与摩擦阻力时,重锤下落过程中克服阻力做功,机械能减小,引起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6能的增加量,C 正确。而多
10、次实验取平均值时只是减小测量的偶然误差,偶然误差是可偏大也是可偏小的,D 错误。若重物下落过程中阻力恒定,虽然机械能一定不守恒,但重物的运动一定是匀变速运动,由 ahv2可知此时重物的 hv2图像也是一条件过原点的直线,故该同学的判断依据不正确。4.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 50Hz,当地重力加速度为 g=9.80m/s2。实验中该同学得到的一条点迹清晰的完整纸带如图(b)所示。纸带上的第一个点记为 O,另选连续的三个点 A、B、C 进行测量,图中给出了这三个点到 O 点的距离 hA、h B和 hC的值。回答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 3 位
11、有效数字)(1)打点计时器打 B 点时,重物速度的大小 vB= m/s; (2)通过分析该同学测量的实验数据,他的实验结果是否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简要说明分析的依据。【答案】 (1)3.90(2)v B2/2=7.61(m/s)2 ,因为 mvB2/2mgh B,近似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5.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交流电源,可以使用的频率有 20Hz、30 Hz 和 40 Hz。打出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打点计时器重物纸带86.59cm70.99cm78.57cmA B CO图 a 图 b7该同学在实验中没有记录交流电的频率 f,需要用实验
12、数据和其它题给条件进行推算。(1)若从打出的纸带可判定重物匀加速下落,利用 f和图(b)中给出的物理量可以写出:在打点计时器打出 B 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_,打出 C 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_,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_(2)已测得 1s=8.89cm, 2s=9.50 cm, 3s=10.10cm;当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9.80m/ 2s,实验中重物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约为其重力的 1%。由此推算出 f为_ Hz。【答案】 (1) (s1+s2)f; (s2+s3)f; 1(s3s1)f2;(2)406.某同学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不慎将一条挑选出的纸带一部分损坏,损坏的是前端部分剩
13、下的一段纸带上各相邻点间的距离已测出标在图中,单位是 cm.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 50 Hz,重力加速度g 取 9.8 m/s2.(1)重物在 2 点的速度 v2_,在 5 点的速度 v5_,此过程中动能增加量 Ek_,重力势能减少量 Ep_.由以上可得出实验结论:_.(2)根据实验判断下列图象正确的是(其中 Ek表示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h 表示物体下落的高度)( )【答案】(1)1.50 m/s 2.075 m/s 1.03 m J 1.06 m J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机械能守恒 (2)C【解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以求出重物在 2 点的速度v2 m/s1.50 m/s 和重
14、物在 5 点的速度 v5 2.8 3.2 10 220.02 4.0 4.3 10 220.02m/s2.075 m/s,所以动能增加量为 Ek v v 1.03 m J,从打 2 点到打 5 点重力势能减少量为m225 m22 Ep mgh25 m9.8(3.23.64.0)10 2 J1.06 m J,由以上可得出实验结论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机械能守恒(2)物体机械能守恒,应有物体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增加的动能,即 Ek mg h,可见物体增加的动能与下落的距离成正比,选项 C 正确8【题组二】创新方法的考查1.在“用 DIS 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用到的传感器是 传感器。若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物理 07 机械能 守恒定律 专题 79 实验 验证 情景 分组 训练 新人 必修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07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