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生物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业本(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2019年高中生物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业本(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中生物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业本(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2 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017安徽马鞍山二十二中高二期中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是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结果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B.C.D.一个自然种群,假设由基因型为 AA、Aa 和 aa 的个体组成,其中 AA 占 30%,aa 占 20%,则该种群中 a 的基因频率为 ( )A.30%B.45%C.50%D.55%2017辽宁实验中学高二期中 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
2、根本原因D.不同的物种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下列关于生物变异、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基因交流,种群间基因库的差异可导致生殖隔离B.野生物种个体死亡后会使本物种的基因多样性降低C.新物种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形成的D.饲养金鱼过程中的人工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尔文认为,种群中出现的一切变异都是进化的前提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无论是自交还是自由交配,其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与无性生
3、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更容易产生新的基因型B.后代继承了双亲的遗传物质C.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复制更容易发生差错D.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基因重组产生了不同类型的配子2017长春十一中高二期中 某小岛上原有果蝇 20 000 只,其中基因型为 VV、Vv 和 vv的果蝇分别占 15%、55%和 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 2000 只基因型为 VV 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 F1中 V 的基因频率约是 ( )A.43%B.48%C.52%D.57%2017湖北荆州车胤中学高二期中 如果基因型为 AA、Aa、aa 的一个种群后代,在某一
4、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大小关系是 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对等位基因中 A 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B.A 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升高,而 a 的基因频率将逐渐下降C.在持续选择条件下,a 基因的频率不可能降为 0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生物进化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3家蝇种群来源敏感性纯合子(%)抗性杂合子(%)抗性纯合子(%)甲地区 78 20 2乙地区 64 32 4丙地
5、区 84 15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缺失的结果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 22%C.比较三个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A、a 所控制的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 ( )A.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 Aa 的基因型频率是 0.32B.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C.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一定会形成新物种D.若该种群中 A 的基因频率为 0.4,表现为 A 所控制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占到 40%共同进化是生
6、物进化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有细长花矩的兰花,有细长口器的蛾,两者相互选择、共同进化B.猎豹与斑马的“军备竞赛”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就是共同进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是直接选择了有利于生存斗争的基因型,因此选择了种群中有利生存斗争的基因,使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B.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对于高等植物来说,生殖隔离的具体表现只有花粉在雌蕊柱头上不能萌发一种2017湖南醴陵二中、四中高二联考 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蠖体
7、色受一对等位基因 S 和s 控制,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在曼彻斯特地区,19 世纪中叶以前,种群中 S 基因的频率4低,在 5%以下,到 20 世纪中叶则上升到 95%以上。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最初的 S 基因是通过 产生的。它为生物进化提供 。 (2)试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19 世纪时,桦尺蠖的栖息地(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下,种群中的 s 基因频率高的原因是 。 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使地衣不能生存,结果树皮裸露并被熏成黑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中的 S 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 。 上述事例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 ,经过长期的 ,其中
8、不利变异被不断 ,有利变异则逐渐 ,从而使种群的 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 决定的。 2018牡丹江一中月考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如图 7-2-1 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环境条件一致。图 7-2-1(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 。 (2)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甲箱果蝇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有人以此推断,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
9、现的是物种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 。 5(3)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两箱分养造成 ,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食物差异与选择的不同,两箱中果蝇 变化,从而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 (4)下表是甲、乙两箱中果蝇部分等位基因Aa、T(T 1、T 2)t、Ee的显性基因频率统计的数据:甲箱 乙箱世代果蝇数 A T1 E 果蝇数 A T2 E第一代 20 100% 0 64% 20 100% 0 65%第四代 350 89% 15% 64.8% 285 97% 8% 65.5%第七代 500 67% 52% 65.2%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生物 现代 进化 理论 主要内容 作业本 解析 新人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