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7.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7.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7.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7.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 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C克里木战败使经济更加恶化 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 答案: C 试题分析:克里木战争失败使得俄国南下扩张战略严重受挫,大大降低了它在欧洲的地位 ,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推动了农奴制改革,这是直接原因, C项符合题意; AB项是根本原因; D项是政治上的因素,并不是直接原因。正确选项为 C项。 考点: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点评: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1.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2、 2.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 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4.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社会危机。(直接原因) 5.统治阶级:亚历山大二世酝酿改革 18世纪俄国农奴制下的主要阶级有( ) 封建地主阶级 农奴 自由农民 工业资产阶级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虽然俄国资本主义早已产生,但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发展困难,故 正确, 不是主要阶级。正确选项为 B项。 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点评:解答须运用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原理,注意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 下列集中反映了俄国农奴制危机的主要事件是( ) A农奴起义风起云涌 B工
3、业发展步履维艰 C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D十二月党人起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 ABCD项都是俄国农奴制危机的事件,而能够反映俄国农奴制危机的主要事件应是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因为这次战争的实质是先进的 资本主义制度和落后的农奴制度之间的一场较量,战败说明落后的农奴制是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农奴制是造成俄国落后的根源所在。因此, ABD项排除, C项正确。 考点:克里米亚战争 点评:本题最佳型选择题,解答时须谨慎。 ABCD项都农奴制危机的表现,但典型的应是克里米亚战争。 对于战争性质的认识,应该从战争双方的目的来看,实质则需要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认识,影响要注意从对战争双方甚至对地区和世界的影响
4、来考虑。具体表现在 俄国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 不包括 ( ) A封建农奴制经济占统治地位 B俄国禁止同西方国家进行贸易往来 C俄国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极端缺乏 D俄国工业的基本形式是手工工场 答案: B 试题分析:影响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有资金、市场、劳动和技术等。农奴制经济是一种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项 “禁止 ”说法与史实不符,符合题意;农奴制下农奴束缚在土地上,使工业发展缺乏必要的劳动力, C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俄国技术落后,还是手工工场,生产力低下,不利资本主义发展, D项阻碍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正确选
5、项为 B项。 考点:俄国农奴制 改革的背景 点评: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阻碍可以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劳动力、市场、原料、资金和技术等来掌握。具体表现在: 1劳动力: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造成俄国工场手工业缺少自由劳动力。 2市场:农奴遭受严重的剥削,生活困苦,无力购买商品,因而国内市场狭小;产品低劣,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 3原料:缺乏充足原料来源,且为西欧原料供应地。 4资金:经济水平低,投入工业的资金不充足。 5技术:技术水平低。 19世纪中叶,俄国仍然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工业生产的各部门和交通运输业明显落后于西欧。 1861年 “解放法令 ”规定土地属于( ) A国家 B地主 C
6、农民 D资产阶级 答案: B 试题分析: 1861年 3月 3日(俄历 2月 19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 “解放法令 ”,宣布废除农奴制,规定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由此可知, ACD项排除, B项正确。 考点: “二一九法令 ” 点评: “二一九法令 ”的内容主要有: 政治上: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经济上: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组织上: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 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集中表现在( ) 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 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
7、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是改革的性质,说法正确; 是经济上的历史作用,说法正确; 是改革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意义,说法正确;改革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获得土地等,可提高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说法正确。正确选项为 A项。 考点: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 点评:对改 革的评价要结合改革过程中的具体内容去分析,从而把握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充分认识到改革在社会文明演进中的重要作用。高考考查一般结合具体的史实或从采取的措施带来的后果中,创设新情境去辨析原因、性质、影响等。 下列关于农奴制改革后农奴地位的表述 不正确 的是( ) A很大程度上被
8、束缚在土地上 B摆脱了单个地主的控制 C受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 D成为完全自由的劳动者 答案: D 试题分析:农奴制改革具有不彻底性,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管理,还被束缚在土地上,排除 ABC 项; D项 “完全 ”说法错误,故 D项正确 。 考点: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 点评: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奴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农奴地位的变化可以从政治、经济和生产关系这几个角度来分析,具体表现如下: 1由地主的私有财产到获得人身自由。 2农民获得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并且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发展农业。 3一部分农民成为富农,并且雇佣贫雇农,经营资本主义农业。 改革后 1861 1863年间,全国各地有两千多
9、起农民暴动,这反映了( ) A阶级矛盾依然尖锐 B农民的地位没有丝毫改变 C农奴制改革没有取得成效 D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提高 答案: A 试题分析:农民暴动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生,结合时间信息:改革后 18611863年间,分析可知农奴制改革并没有解决阶级矛盾问题,依然是尖锐的, A项正确; B项 “没有丝毫改变 ”说法错误; C项 “没有取得成效 ”说法是错误的; D项 “革命积极性提高 ”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 A项。 考点:农奴制改革的结果 点评:俄国进行了改革,最终还是走向了革命。可以从政治、经济和阶级关系等角度来掌握,具体表现如下: 1政治上:沙皇专制制度仍然统治着俄国,落后的政治体制严重
10、阻碍着旧的经济体制的彻底解体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 2经济上:大土 地所有制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农奴生活困苦,国内市场狭小,所有这些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和传统农业的发展不断失衡,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矛盾不断深化,使改革后俄国的近代化进程面临着深刻的危机。 3阶级关系上: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沙皇专制的矛盾交织在一起,终于酿成了 1905年革命。 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特点是( )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B总体水平落后于美国、西欧 C对外国资本依赖严重 D分布不平衡 答案: A 试 题分析: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
11、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总体上与欧美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对外国资本的依赖严重及经济发展不平衡,关键因素在于改革的不彻底性,俄国的社会现实也深刻影响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由此可知, ABCD项都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但最基本的应是 A项。 考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点评: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总体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 2)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外国资本占俄国资本总额的三分之 一,并有逐年上升之势;( 3)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地区分布也非常不平衡,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莫斯科等几个主
12、要地区,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工业成分很少。 俄国 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 “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 ”,这主要是指( )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农民许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 答案: C 试题分析: AB项是反映了是农奴制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市场与自由劳动力条件,是积极作用的表现,并不是掠夺性表现; “二一九法令 ”是妥协的产物,农民可以获得份地,但必须要用高额的赎金来购买,这是改革局限的性掠夺性,C项符合题意;农奴制改革后,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并不是农奴主的私有财产, 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 C项。 考点: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 点评:
13、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 不彻底性: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管理,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掠夺性:高额赎金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掠夺; 欺骗性:改革后农民的土地贫瘠且数量少,不得不 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促使俄国 1861年改革发生的导火线是( )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 C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的失败 D社会矛盾的尖锐和激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 “导火线 ”可知,本题实际考查的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直接原因。 AB项是根本原因, D项是政治上的因素,并不是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失败,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在内外交困的局
14、面,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也就是要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直接导致了农奴制改革,故 C项正确 。 考点: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点评:克里米亚战争是一场局部的国际性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讲,各有其如意算盘,但战争结局是俄国战败,这说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是无法抗衡的,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了俄国社会的矛盾,证明了农奴制改革的必要性。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是( ) 造成资本的集中 扩大了国内市场 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强化了中央集权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资本的集中 ”说法错误,因为 “资本的集中 ”是垄断组织产生的特征,
15、显然与史实不符;改革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 说法正确;通过农奴制改革,沙皇专制政权逐步变成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 C项。 考点:农奴制改革的作用 点评: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可以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方面来分析,具体表现如下: 1经济上:改革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改革为资本主义 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改革后,俄国工业资本主义有了迅速发展。 2政治上:沙皇专制政权逐步变成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因此,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年人教版 高中历史 选修 7.2 农奴制 改革 主要内容 练习 答案 解析
